山窗读画散文
我自书橱内翻出我国大写意花鸟画名家崔子范的画集,聊以消遣。这本画册,是我得之于兰州纸中城邦书店,引为心爱之物,书中共选先生1980–1991年十多年间的扛鼎之作194幅。
月光破窗而入,以莹白的手指为我指点,画中老枝横斜的山茶、彩墨欲滴的芙蕖、稚拙可爱的山雀。这一切多么饶有诗意。月下读画有一种朦胧的美,更有一种说不出的妙趣充溢在心中。
读子范老先生的画,可以看出他绘画的用色,以明快和强烈色调为主,强调墨与色的对比、融合。他画秋天的柿子,浓重的几片树叶,衬托着橘红色的团块,如画出了深秋霜天丽日;他画水中游鱼,金、红、黑,色彩分明,点缀以浓墨的水草,使人能感到清澈的池水;他画石头墨溶色溶,代而为一团透露着自然气息,印着历史痕迹的顽石。鲜明的色彩节奏,强烈的视觉效果,使先生的作品,反映出有别于传统,且具有现代感的全新的审美特色。
先生的画在平常的出奇中,透出不平常的奇迹。
他的画作题材,多是鸡、鸭、麻雀、八哥、翠鸟、金鱼、白菜、玉米、高粱、各种花草等等,都是些极平常极平淡极熟悉的物事,但却出奇制胜,反常理反现实反传统作画之规律,使人产生不平淡不平常的强烈感受,画里画外透出亲近与和谐。
在这本画集中,最使我心爱的作品之一,我觉得要算是名为《杏花春雨》的那一幅。
这是画于1981年的作品,取材并没有什么特殊,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河流、山丘,以及一些黑白分明的鸭子。但是,这样平凡的'题材,在画家的笔下,竟有了那么鲜活的意境。在这幅画中,他没有用红、澄、黄、绿的色彩,点缀笔下的春天,依旧用单调的墨色,画山、画水、画杏林、画鸭子,干湿浓淡,使画面富有流动感,春的气息浓郁而强烈。当我的目光迷乱于这片杏林中时,我觉得自己不是看一幅画,而是在听一支流动的田园交响曲。是的,先生的画原本就不是一幅单纯的画,而是感情的写真,它使人联想到一个朝采霓虹、夕餐丹霞的人,用心血啼写春的玄妙与美好。在他的笔下,山流动,水流动,麻鸭舞蹈,杏林有声。我之所以喜爱这幅画作,作书读、当诗诵,似闻天籁妙乐,概源于斯。
我不知道画家所表现的是否是故乡的山水,但我知道先生对故乡的眷恋,对大自然的亲近和默契,是他艺术生命的维系所在。他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要到家乡度过。他作画的题材,几乎都与自然、农村和故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曾画过一幅《喜雨记》的画,画面上是两只戏水畅游的鸭子,先生在画中题字曰;“甲子春故乡久旱不雨,麦苗枯死,春播未种,群众焦虑。至阳历五月十二日,忽降大雨,群众喜甚。余特邀二叔、二娘与三叔、三娘、四娘举杯庆祝,四娘笑曰,这是于家洼妇女求下来的。盖人尚不能胜天也,因而记之。”从这段题记中可以看出,画家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愫,他与故乡的感情之深可见一斑。由此还可以看出,生活和创作的关系是多么密切。这样的画作,无疑是最动人的抒情诗,耐人寻味,读之韵味无穷。
我对艺术所知甚少,门外读画,自然读不出多少艺术真谛,但我也知文学与艺术、音乐三者之间,本有极其亲密的关系。一部书、一幅画、一支曲是否优美,必须看作者是否利用文字、线条、音符表现出天地间的创造精神。把握住真,也就表现出美,如果只求形似,失却精神,便也就失去了美。
【山窗读画散文】相关文章:
临窗听雨画红尘的散文11-10
半窗淡月半窗思散文11-19
关于窗的散文11-13
山韵散文11-09
诗画巍山散文12-14
临窗的樟树林散文12-23
半窗流年,赋春红散文11-17
登梧桐山散文11-05
读冰心散文有感04-06
读丰子恺散文有感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