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进敦煌散文
从阿克塞方向过来,离敦煌市区还有二十多公里的地方,突然有一条崭新的柏油路出现在眼前。路上方,一块褐色旅游大牌子上的箭头,赫然指向鸣沙山、月牙泉。
看来,这是为下月即将在敦煌开幕的世界文博会准备的道路。
我毫不犹豫地拐上了这条路。
这是一条别具一格、让人赏心悦目的景观大道——中间两车道是黑色柏油路面,两边宽阔的步道用赭红色沙砾铺就。从这里开始,穿过郊外一个又一个花团锦簇的村庄,连接起新建的月牙小镇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最后到达莫高窟游客中心。
有的路段还没有完工,满身红尘的工人们,正忙着给没有铺沙的路段两边铺沙。我把车速放到最慢,工人们停下手里的活计,靠边打着手势指挥我驶过。
道路两边是绿油油的村庄,绿油油的田野。一望无际的葡萄架下,挂满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一片片金黄色的万寿菊在微风中摇曳,一株株金黄色的向日葵笑弯了腰,一个个金黄色的金瓜从翠绿的地上探出身子……正是金秋时节,正是金色满园!
路上车辆很少,我们很快就到了鸣沙山下。
这是我第三次到敦煌。
头一次来,还是一九七九年。市里文教局组织业余文学作者到敦煌采风。转眼快四十年了。那时的敦煌不过是一个土呛呛的小县城,土房土路土气十足。那时,到鸣沙山下没有路,要趟过一片沙海;月牙泉比现在大,波光潋滟,上面只有几间破旧的庙宇土屋。当然,也没有什么人。
我记得,负责接待我们的,是敦煌县文教局的一个工作人员。带我们去鸣沙山的路上,他操着浓浓的当地口音,给我们讲起鸣沙山和月牙泉的传说。
他说,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没有沙,也没有泉,只有一座雷音寺。每年四月初八,寺里都要举办浴佛节,各地的善男信女们都来上香拜佛。
有一年,佛事正进行到高潮。住持方丈从寺里端出一碗祖传圣水,准备泼洒给众人消灾避祸。忽然,一个外道术士跳出来,要和方丈斗法。只见术士挥舞着手中宝剑,嘴里念念有词。霎时,狂风大作,天昏地暗,铺天盖地的黄沙,一下子把雷音寺埋了起来。奇怪的是,方丈手里的那碗水却纹丝不动、安然无恙。术士使出浑身解数,往碗里填沙,但直到碗边周围填出来一圈沙山,碗里却始终不进一粒沙子。正当术士无计可施,想逃离而去时,方丈把碗一斜,水倒出来变成了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了一块黑色的大石头。原来,这碗水是圣水,佛祖释迦摩尼所赐,专为人们消病祛灾的。因为外道术士作孽多端,佛祖显灵,碗倾泉涌,便有了这鸣沙山,便有了这月牙泉。
那时的我,才三十岁。我和小伙伴们攀上一座沙山,看到山下清澈的泉水,翠绿的芦苇,由不得争抢着飞身而下。衣服一扒,扑通扑通跳进泉水畅游、打水仗。闹够了,爬上岸,湿漉漉的身子埋在滚烫的沙子里,尽情享受大自然的乐趣!
那时,照相机是奢侈品,忘记了是谁带了一部单位的海鸥照相机,给我拍了好几张、洗出来只比邮票大一点的黑白照片,现在还宝贝似的珍藏着。
去年十月,去额济纳看完胡杨,我第二次来到敦煌。那天也和今天一样,到这儿也是下午四五点钟;也是直奔鸣沙山、直奔月牙泉。
敦煌已经今非昔比,鸣沙山已经今非昔比,月牙泉已经今非昔比!
到鸣沙山已经修起了专门的大道,车子很远就被拦下,都让停在路两边的停车场。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广场。广场上绿树如茵,大门及游客中心豪华气派。从广场到月牙泉,有车行的水泥大道,有人行的木栈道,有花坛绿地,有商店餐馆,有公厕,有电瓶车站,有骆驼乘骑点儿,有滑翔机、直升机起降的机场……
虽然已是傍晚时分,游客中心还是挤得水泄不通,每个售票窗口都排着长队,后面还有人不断涌进来。
我们拿着老年证,找到专门开设的窗口,换好免费优待票,排队进入景区。
虽然还是酷热难当,却挡不住游人如织。沙漠里一个驼队连着一个驼队;沙山上一群游客接着一群游客;大门口、巨石旁、月牙泉边、游亭长廊、花坛前,到处都是游客,到处都围满了拍照的`人。
虽然乘坐滑翔机、直升机价格不菲,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头顶上,还是震耳欲聋,一架接着一架起飞、降落;一架接着一架降落、起飞……
鸣沙山更加壮美多姿。沙峰起伏,有的静卧如眠,如睡美人;有的弯弯相连,像月芽儿;有的棱角分明,似金字塔;有的逶迤起伏,蟒蛇一般;有的丘丘紧挨,犹如鱼鳞……阳光下,一座座沙山金光灿灿,宛如一座座金山。最高的沙山上,有为滑沙者架起的登山“天梯”,游人可以顺着“天梯”爬上去,再从山顶滑下来。这时,沙随人流,呜呜作响,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扣人心弦,鸣沙山就是因此而得名!
月牙泉还是清澈如镜,就像一位窈窕淑女,静静地躺在沙山夫君阔博的怀抱中。上边的山坡上,修建了一片错落有致的古色古香的唐式建筑,重现了昔日繁华盛世时的风采。半坡上,那棵千年老柳树也被保护起来,更加郁郁葱葱。
我们顶着烈日,又在月牙泉转了一圈。因为一天舟车劳顿,便早早出来找地方吃饭住宿。
在我们停车的地方,立着一块宾庆缘的客栈招牌,按着上面的电话打过去,说还有房间,且价格便宜,标准间一百元。年轻的女老板娘骑了电动车,来接我们看了。房间干净敞亮,便办好手续住了。
客栈就在大道旁边,离停车的地方也就二百多米,整个一排,一家挨一家都是私家客栈,都是才建起来的,去年我们来时还没有。
稍事休息,去外面吃了饭,又到观景大道去看月牙小镇。
小镇也是新建的,去年来时也没有。据说,它是上海、浙江和当地合作的项目,叫千年敦煌月牙小镇民俗文化旅游区。小镇都是按着当地早年的民房、民居风格建造。一排排土里土气的土木房屋,一条条土里土气的小巷街道,看起来质朴、亲切。设计颇具匠心,风味小吃、手工作坊、休闲书屋,甚至连财神庙、土地庙都规划了进去。当然,设计者也没有忘记给小镇注入时髦的现代化元素,如酒吧、咖啡屋、网吧等等。
小镇还没有完全竣工,开门纳客的没有几家。但我相信,全部项目建成后,一定会给敦煌——这个蜚声中外的西部小城,又增加一抹缤纷靓丽的色彩!
眼看着夕阳西下,我们随便转了转就回客栈洗漱歇息了。
翌日。一早起来,沿着景观大道去莫高窟。在游客中心买好应急门票——专为没有提前预定票的游客准备、只看四个洞窟的门票——正好一辆去景区的大巴吆喝着要开车,我们赶紧上车。
莫高窟,又叫千佛洞,也已经今非昔比!
记得,我第一次来时,莫高窟牌楼外面不远处是一条小街,街上尘土飞扬,到处都是提着筐、挎着篮卖李广杏的乡民。李广杏只有敦煌才有,个头不大,外皮细腻,极甜。传说是大将军李广从外处引入。人们为了纪念他,取名李广杏。
进入莫高窟,洞窟也破破烂烂,可以看到,大块大块被外国人盗走壁画的地方没有处理,沙土扑簌簌掉落。连接洞窟的木梯歪歪扭扭,踏上去吱呀作响。可能是同属于文教系统的缘故吧,接待我们的人拿着手电筒,领着我们参观了几十个洞窟,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壁画故事。
如今,千佛洞也像鸣沙山景区一样,开辟了广阔的景区,建设起停车场、博物馆、餐饮购物等功能区,还把景区打理的如同公园一般,树滴翠、草遍地、花争艳、鸟啼鸣,一切都焕发着勃勃生机。
铁隔栏把洞窟圈护起来,整座山都经过了保护处理。木梯已不知所踪,修建了永久性混凝土步道、护栏。洞窟内也都做了修复,洞窟的墙壁被一人高的玻璃罩住,避免游人触摸。游人在导游的引领下,最多只能游览八个洞窟。
参观洞窟就像赶鸭子似的,一拨人跟着一拨人,根本不允许你停下来认真观摩洞窟里的壁画、更没有时间琢磨那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描写的动人故事。因为我们买的是应急门票,导游的麦克又特别差,呜呜啦啦的一个字都听不清。十一点多进去,不到半个小时就看完了94、96、98和148号四个洞窟。
印象最深的,一个是96号洞——九层楼。居莫高窟的正中间,是莫高窟最高的建筑,进入莫高窟首先看到的就是它。它依山崖而建,俗称“大佛殿”,供奉着世界最大的室内盘腿而坐的泥胎弥勒菩萨的造像。我们看到的是一九八六年重新加固维修过的。
还有一个是148号洞——睡美人。主室的佛坛上,释迦摩尼的涅槃像,长十五米。佛侧右而卧,双眼微闭,面容丰满圆润,左手自然放于左腿之上。佛身上的衣纹质地柔软流畅,好像随着身体的起伏而起伏,一副安然入睡的样子。涅槃像后还塑有佛弟子、天人、各国王子、佛姨母、菩萨等举哀像七十二身。
涅槃是梵文的音译,意思是“灭”或“灭寂”。是说,佛八十岁时肉身虽已入灭,精神却达到不生不死、永不轮回、常乐我净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佛教徒追求的终极目标。
离开莫高窟已是午后两点了,没有吃午饭就驱车上了高速,踏上归程。
大约四十公里,到瓜州(以前叫安西县)服务区。打开一听随车带的午餐肉罐头,泡了碗泡面、嚼了点儿新疆买的馕,就算进了午餐。
然后,继续出发。下午六时,回到此行的出发地——嘉峪关。
历时十二天的南疆行结束了!
【三进敦煌散文】相关文章:
初三语文《范进中举》教学设计12-10
初三上册《范进中举》教案12-02
燕王进南京01-09
刘邦进咸阳01-09
幼儿园防溺水三进活动方案04-26
三米月光散文04-29
散文作文三篇02-25
夜初三散文01-20
《范进中举》说课稿11-29
历史--文化--敦煌-记叙文800字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