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勤奋与热爱的力量散文

时间:2021-03-22 12:04:3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勤奋与热爱的力量散文

  坐在我面前的李作恩,显然一副老农的模样,跟我想象中的画家似乎有些差距,或许说是缺少了画家的那种气度抑或是“范儿”。但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到一种叫做深邃的东西,我实在描述不出这种深邃是沧桑岁月的沉淀,还是画家独具的思想深度的呈现。

勤奋与热爱的力量散文

  凌晨四点半,夜更为深沉的表情中,天边闪烁的星星让寒气更加地逼人。这个时候,那间并不温暖的小画室里,李作恩已经站在画案前,反复端量,然后俯下身来,手里的画笔这儿勾一下子线,那儿再涂抹一下……

  近十多年来,李作恩总是这样,每天凌晨四点起床,洗漱完毕,五点正式进入作画状态。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他从来就没有“迟到”过。这种自觉的行为,让他从几乎将《芥子园图谱》临摹了一遍,到每次参加画展将其中的大部分画作拍成照片后的临摹,李作恩始终坚持不懈。

  一画就是几个小时,已过了天命之年的李作恩,站着的时间超过了他这个年龄段承受的极限,常常是一幅画下来,两条腿几近瘫软。小腿肿得一摁就是深深的坑儿,妻子和儿子也不知劝过他多少次,说不能为了画画这么拼命啊,可是李作恩却把这些劝告当成了耳旁风,依然我行我素。用朋友们戏谑他的话说:李作恩是画界的“瘾君子”——画画上瘾了,“中毒”了。

  他把别人喝酒品茶聊天打麻将的时间,全部用在了临摹和写生上面来了。那是一种投入、忘我。一位画家朋友讲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去看望李作恩,当时李作恩正在作画,朋友便没惊动他,就站在他的背后看他作画,他竟浑然不觉,一个小时后,这位朋友嗓子发痒,不小心咳嗽了几声,没曾想,这咳嗽声吓着了李作恩,他的手一抖,画笔掉在了地上。惹得这位朋友紧接着一阵大笑,李作恩回头,显得很腼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脸色变得暗红了许多。

  新闻媒体的记者采访李作恩,谈及他作画勤奋执着的时候,李作恩认为,自己现在已是花甲之人,学画的年龄有些晚,再不勤奋点,就来不及了。那句古诗叫什么来着?哦,“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说完这句古诗,李作恩笑了,依然有些腼腆。

  他儿子说起陪着自己的父亲参观一次大型画展的事儿,说四个楼层的近二百幅作品,李作恩一幅没落地用相机拍摄,不仅拍全景,还有局部的特写,边看边拍,有时候拍完了还要端量半天。参观画展的人都走光了,唯有李作恩还在画作间流连忘返,儿子实在有些不耐烦了,几次催他走吧,他就那么一句“不急不急,再看看。”最后,人家展厅的服务人员要下班锁门了,李作恩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展厅。

  有书画评论家在谈到李作恩的创作态度时说,“他勤奋地作画,来自于那份对现实的感动,是这份感动,让画家几十年追求不变;是这份感动,让手中的画笔成为一种宗教,信仰如初。”

  不错,正是这份勤奋,成就了李作恩一种生活的绚烂,使得一个生命充实而健朗,使现实主义的血脉始终在他的心灵中律动。

  李作恩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他自幼就喜欢画画,后来将自己的爱好发挥在画玻璃画、给家具烙画上,所绘的图画工艺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等题材均有涉猎。20xx年,他正式转入国画山水的创作,这之前打下的'造型基础和艺术表现力,为他日后较快地进入角色并取得一定成绩奠定了基础。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升华。”李作恩在学习和创作上走的是“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现实主义道路。

  李作恩说他没去过名山大川,因为他钟情于家乡的山水。他所有山水作品都源自东港市山区的影像。要么去山里写生,要么是用相机拍摄下来回到画室,反复琢磨再度创作。知情人这样表述过:毫不夸张地说,这些年来,李作恩骑着那辆二手的自行车,背着画板和照相机,几乎是走遍了东港的山山水水,渴了,喝几口山间的水,饿了,就啃几口干面包。

  徜徉在家乡的山水间,李作恩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愉悦,束缚身心的利益和名誉在这里得以释放。饱览风云幻灭、世事沧桑,时间长了,便可以“写山真骨”、“与水传神”了。家乡美丽的山水,让他的山水作品无不体现出地域的特色。那种中西调合、南北融洽、墨彩交融、虚实相生的山水画作,既具有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彰显了现实主义特征,有很强的视觉感染力、冲击力。

  说李作恩的山水画作体现的地域特点,我认为那更是他对家乡山水热爱的强烈的个性情感的阐发。家乡的一丘一壑、一草一木变成了画家的一种生活情趣、人生态度、人生情怀,饱含着画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切感悟、哲理探求,兼具了人格化和文化内涵的审美追求。

  李作恩对我说,家乡魅力的山水,总是让他魂牵梦萦,每每拿起画笔,就会情不自禁地勾勒出现实与梦境交织的家乡山水影像。家乡的山水在他的画笔下呈现出的是那种“天地为之开阔,豁人心胸”的全景式的大山大水。因此他的山水画作在表现上总能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真切自然、境界高远的感觉。

  当我一遍一遍地翻阅李作恩的诸多山水作品时,我感受到了一份十足的现实力量。笔与墨交错经营,除了景物的传神和意象的造设外,山岭的环抱之中,涧水的倾泻之侧,一定有茅屋几间,又另有牛棚、柴垛、猪舍、篱笆等等,相扯相拥,一派“世外桃源”的境象,既有山水的传统哲学意味,又有活脱脱的现实气息。在陪着我翻看的过程中,李作恩只是偶尔指指点点的介绍。他说对待山水画的创作,一切都是以原初的真实感受为念,以写生为基础,以感悟为内运,根据鲜活的素材去“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我边看边听边想,看来,李作恩对南齐谢赫的《六法论》不是停留在理论的揣摩上,而是灵活地运用到了创作实践中了,因此,他的画作个个有新意,幅幅有区别。

  对家乡山水的热爱以及亲近,赋予了李作恩的山水画风格的厚度与重量。他的画中有生活喘息的知觉,有生活律动的感叹,有情感起伏的温暖,有精神亢奋的足迹。这样欣赏的角度,让我定义李作恩的山水作品是那种文化上的山水。因为山水画“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山水精神上的感应和共鸣,注重的是自然与人的道德襟怀之间内在的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因此,用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李作恩山水画所呈现的生命之外的神韵,真切地感知其作品独具的意境美、情韵美,才是颇具意味的享受。

  李作恩除了在本地区画界是出了名的勤奋者之外,还有被很多艺术界朋友赞叹不已的谦虚低调的为人,他从不自满。他曾真切地对采访的记者表述道:现在觉得,这画,是越画越难,但我就是愿意画,不会停下画笔。尽管我画过了很多的画,被人购置收藏过,也多次获过奖,但却没有一张是自己满意的。

  有“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的思想境界,有勤奋而执着的创作态度,有热爱和真诚的人生情感,我们有理由相信——李作恩的山水画创作定会从“高原”走向“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