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石塘,槐溪的守望 ——美丽中国行之走进石塘散文

时间:2021-03-21 10:44:3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石塘,槐溪的守望 ——美丽中国行之走进石塘散文

  石塘,你是槐溪永远的守望。

石塘,槐溪的守望 ——美丽中国行之走进石塘散文

  那天中午,我们在永平的石井庵吃过斋饭之后,便决定动身踏上回程。石红许院长却在言语间建议我们去离永平不远的石塘古村看看,并说要给我们介绍一个位新的作家朋友,业余从事地域文化挖掘与宣传,人称“石塘通”的退休教师卢志坚先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我们便随石院长一起转道去了槐溪河边的石塘镇。

  驱车行约四十多分钟后,我们来到了石塘镇里。

  红许兄径直熟练地将车子靠在临街一间门店的前面。我透过车窗玻璃,看见一位年过花甲,精神矍铄的老人,顶着秋日瑟冷的风,正站在路旁的人行道上迎候我们的到来。我在想,这不用问,那位老者一定就是卢志坚老师了,他肯定收到了石兄的电话通知,早早就在门前等候了。

  果不其然,下车之后一阵寒暄,便知之前的猜想没错。一行数人在卢老师家里稍事休息,听他简要地介绍了下石塘的大概情况之后,便请他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开始了在石塘镇里的行走。

  卢老师首先带着我们一行穿过新镇,来到了镇子前面的槐溪河边。大家随意地漫步在沿河路上,边走,边看,一边听卢老师津津有味地聊些石塘的经年旧事,趣事轶事,一边朝着已经被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楼林完全包围了的,古村落而去。石塘古村落就坐落在镇子东头,是赣东北地区现今少数保存得较为完好古村落之一。

  沿着槐溪河缓步而行,我不时地伫立在槐溪河边,静静地极目四望,只见槐溪河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不眠不休地守护着石塘,守望着石塘,仿佛石塘就是她心中的坐标,是她的'根,所以她的信念是那么地坚定,意志是那么地坚强;我游走在河岸的栈桥之上,看脚下的槐溪河水,自南向北,一路欢快地吟唱着故乡的歌谣,不知疲倦,不畏险阻地奔向远方的远方。我默默地猜想,这槐溪河似乎是一心要将故乡的每一缕声讯,都要捎给漂泊在远方的家乡游子,借以缓释他们心中那缕缕的愁思,让乡思的味道变得更加地醇绵而悠长。

  据传,石塘原本不叫石塘,而是叫做十塘。石塘一名的由来,则是缘于先前古村落的北面散落着十口形状为方形的较大水塘,故世人皆谐其音而给村子取名为石塘。

  石塘镇,得以名扬于天下,缘起于一张薄薄的纸片——连史纸。连史纸又叫“连四纸”拟或是“连泗纸”。是一种原产于江西铅山与福建邵武的民间造纸工艺。它采用嫩竹做原料,使用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竹帘抄造。在整个手工制作的过程道中,一共要经过72道精湛的工艺程序。到最后造出来的纸品,不但具有纯白如玉、厚薄均匀、防虫耐热、着墨鲜明、入纸三分、吸水易干的特点之外,还能保持着永不变色的特性,是用来书写、做画的绝佳纸品。用它所印刷出来的书,不仅是字体清晰明目,且让人久看不易眼倦。古代时,但凡贵重的书籍、契文、碑帖、书画等多用连史纸来印来做,因此,自连史纸问世以来,便享有“寿纸千年”的美誉。

  “铅山唯纸利天下。”据《明史铅书》记载:“明代江南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明代石塘镇的造纸业,纸厂槽户不下三十多条槽,各槽帮工不下一、二十人,是我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地。”另据《中国史纲要》载:“南方北方的造纸业都有造纸中心。仅江西铅山的石塘镇,就有纸工五六万人。”由此可见,当时的石塘造纸业之繁荣,可谓是盛况空前的了。

  石塘古村,是一座以徽派建筑风格为主体,融合了江、浙以及闽地民居特点的古老村落。由于石塘盛极一时的造纸业所带来的繁荣,导致了闽、浙、赣、皖等地的文化在这里发生碰撞,相互之间产生融汇与贯通,从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筑风格。因此,在石塘现存的古建筑之上,能依稀看得见那些文化交融过后而存留下来的丝缕痕迹。

  穿行在古村之中,但见街巷之间纵横穿插,宽敞的街道与逼仄的小巷并存;小桥与流水共舞,玲珑与澄澈相映;青砖与红岩争宠,飞檐与斗拱拼雄。一块块形状方整的础石气宁神静,或立获卧于街巷与小道之上,一付淡看云卷云舒的可掬憨态,不时地勾起我对远去故乡的回忆。一只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卵石紧紧地偎依在一起,垒砌成一道道坚实的墙壁,散落在古村之中,并不齐整的墙面上凹凸有致,百像频生,那种笑言花开花落的怡然与从容,给来此游历的人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想象空间。不息的流水潺潺而来,穿街过巷地流经每一户人家的门前,真的是家家流水,户户板桥。极大地方便了村民们的日常生产与生活。

  我们一路走过,行摄不停。

  当我们走过气势恢宏的“大夫第”时,心中油然而生起一种难以抑制的敬仰之情,遥望远去了的士大夫们背影,不禁令人潸然泪下。离开“大夫第”之后,我们又先后来到了“洛阳会馆”,“芝阳会馆”与“山陕会馆”等旧址。窥斑见豹,我们不难想象得出当年的石塘小镇是何等的人脉兴旺,天下八方来朝啊?看过了会馆,大家又依次穿过了“豫则弄”,“商会弄”等几个逼仄的小巷里弄,来到了“松泰行”和“潘中和纸栈”以及“王家号造纸总厂”与“舒记行”。这些个纸厂纸行的旧址,足以让我们相信当年的石塘造纸业是何等地兴旺与发达。卢老师还给我们介绍说,过去这里有名的纸行还有像“复生源”、“罗盛春”、“鸿昌”、“天和”、“查声泉”等一些较大的商户,他们的资本均在30万块银圆之上。

  这时,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幅有趣且奇妙的画面,我赶紧按下快门将它拍摄了下来。这个美丽的瞬间,我是在舒记行的门前抓拍下来的。

  在古老的“舒记行”纸店门前,满身遍布沧桑的门楼下的条石上,端坐着婆媳俩女人,媳妇的手中抱着年幼的孩子,眼神是那么地平静而清澈。奶奶则用饱含温馨且具深情的目光,专注在她的孙儿身上。孩子的天真与老屋的古朴互相辉映,相互成趣。门口脚下的流水潺潺,唱着美妙动听的歌谣,陪伴在她们的身前,如此的画面是多么地纯粹与动人。

  我不禁在想,这不就是槐溪河上的石塘人不变的千年守望么?他们收拢祖祖辈辈所有的目光聚于一点,并藉此穿透出去,将石塘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串连在一起,一年一年地守护和张望。

  村前的槐溪河日夜不息地流淌。你流淌着的是石塘人身体内的血;流淌着的是石塘人身上的汗;是石塘人总也流不完的泪。啊,石塘,你真的就是槐溪河长长久久,永远的守望!

【石塘,槐溪的守望 ——美丽中国行之走进石塘散文】相关文章:

折桂令·石塘道中12-14

淀塘畈作文04-13

横塘路的古诗赏析06-15

《可爱的草塘》教学反思11-20

横塘原文、译文、注释、赏析10-15

寒塘赵嘏唐诗赏析06-13

石氏-姓石的名人-石姓起名字-石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三生石上散文11-08

贺铸《横塘路》赏析精选05-03

高中语文《横塘路》ppt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