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游故道上的寻踪者散文
年轻的时候蒙蒙胧胧地喜欢上了诗歌,以为把长短句子排列好就是诗。父亲知道后对我说,去读一读《松游小唱》吧,清末,我们灌县有个同乡叫董湘琴,写了一首《松游小唱》,那才写得好哦。
十几年一晃就过去,直到父亲从双流调回都江堰,我也没找到董湘琴的《松游小唱》,倒是父亲在教学之余,得友人帮助收集到了六七种《松游小唱》的版本。原来父亲一直在研究董湘琴的《松游小唱》。父亲给我看了他初步标点的《松游小唱》,我才第一次对家乡流传甚广的这部传奇诗歌及其作者董湘琴有了初步的了解。
董湘琴先生名朝轩,号玉书,又字香芹,四川省灌县(今都江堰市)人。董湘琴先生是清末灌县的`著名文人,其所著诗歌《松游小唱》尚未刊印便不胫而走,为世人所誊抄传阅,广受好评。尹席珍老先生在八十八岁时为《松游小唱》作序时说,他曾与董湘琴“琴歌酒赋,常相往来,同人皆以玉堂人物目之。盖其精妙之思,有非朋辈能望其肩背者。”
“橐笔往西游,灌阳郁郁闲居久,几番鱼书催促后,辞不得三顾茅庐访武候,把行期定在九月九。走!”《松游小唱》开篇就以不受约束的文体形式,一路走,一路吟唱,从灌县一直吟唱到松潘。“三垴九坪十八关,一锣一鼓上松潘”,在川西和松潘高原一带,至今这些诗句还广为人们传诵。
父亲在阅读和翻检《松游小唱》的各种版本时发现,由于年代久远,无论是刊印本还是手抄本,谬误不少,不仅标点有错,许多注释也不准确,有的甚至以讹传讹,造成误会。于是父亲就静下心来研究,要搞一个相对完整准确的《松游小唱》校勘本。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收集资料,比对版本,走访专家,作校勘笔记,第一轮工作作下来,父亲就发现疑点和难点太多,有的查资料可以解决,有的是光翻资料是无法找到答案的。当时父亲正在都江堰职业高中任教,一边上课,一边还要编写乡土教材《天府明珠都江堰》(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作《松游小唱》校勘工作是挤别人看电视和喝茶的时间在做,进展非常艰难而又缓慢。
有一天父亲叫我到他那儿去,对我说他买了一个照相机,叫我教他使用,我问他要干啥,他说他要沿着董湘琴先生《松游小唱》上所描绘的松游故道走一趟,实地考察,一方面感受《松游小唱》所描写的“松茂古道”上的风光,领略《松游小唱》所抒发的诗情画意,更主要的是考证《松游小唱》注释中的讹误。其时父亲的年纪也不小了,却有如此认真执着的精神,确实令我佩服。父亲对我说,做学问,写文章,白纸黑字,来不得半点马虎哈。
父亲一路风尘,翻山越岭,行程七百余里,沿途对照《松游小唱》逐一考查,收获还真不小。如“丙子本”诗中“夕阳无限,金乌西落”之后有“旅邸有张罗,松坪沟小酌”句,经考察,松坪沟在校场西北,距大栈营一百多里,且不在松茂古道上,诗人不可能离开茂州没多远就“松坪沟小酌”,故毅然删改了疑为后人增补的句子。父亲回来讲给我听,我也认为说得有理。
父亲说,注释,力求溯源探本,穷其所以,遇有疑难,则结合考证诠释,尽量做到持之有据,言之有理,力戒信口开河,臆想当然。
父亲对《松游小唱》进行校勘,历时三个寒暑,作了几万字的《松游小唱》“校勘札记”,并整理成一篇带学术性的文章《董湘琴及其“松游小唱”》。《松游小唱》新校勘本和文章同时刊印发行,一经问世,便受到了热爱《松游小唱》的读者和研究者的关注和好评。十多年过去了,至今还有不少热爱《松游小唱》的读者和研究者在关注这本小书。惜乎一场大地震将父亲存书毁之殆尽,有爱好者索书无果,甚为遗憾。
【松游故道上的寻踪者散文】相关文章:
黄山游·黄山路的散文节选11-13
记忆的拾荒者短文散文04-30
家游锦里沟散文11-03
沾亲带故的成语造句04-09
春姑娘的故童话故事04-07
明知故问造句09-10
夏游京娘湖散文欣赏05-01
动物故事书《雪地寻踪》读后感03-05
履常蹈故成语解释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