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泊周庄散文
周庄在自己的心灵中,是一个朦胧、飘逸、不染铅尘的梦。梦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宛似一桢桢镶嵌在门通洞窗中镂空深雕,精巧绝伦的雕花,以它们的优雅和灵动,凝入自己的心扉,令我心仪、令我憧憬、令我神往。
拜谒周庄,我是嗅着陈逸飞的油画“双桥”中的墨香,循着散文家王剑冰《绝版的周庄》中的脚步:“坐在桥上,我就这么定定地看着周庄,从一块石板、一株小树、一只灯笼,到一幢老屋、一道流水……”
与周庄邂逅,醉在水乡轻灵、曼妙、朦胧、缥缈的景境,你会感觉到,心脾俱爽,仿佛六根都清净了。周庄之秀美,源于水的隽永和意趣。有人说:“周庄的水,厚天地之美,集流动之韵。静静地看,周庄的水是柔和的,美丽的,入诗有声,入画有色,……”确实。周庄的水是清幽潺潺、玲珑剔透的,是温柔娴静、柔和安宁的,它那亦真亦幻,古朴自然的雅致,是一种自然的韵。
周庄永远是凝重的,缥缈的。小河悠长,石桥卧波,高屋矮阁,内廷深院,灰瓦白墙一派古雅、朴真的幽静。汨汨的水面上摇荡着一条小船,浆声欸乃,仿佛是哼唱着一首古老的乡水谣。一尊尊玲珑的.石桥横卧碧波,讲述着沧桑和遥远。林林总总的石桥之中,双桥是最为盛名。双桥建于明代,由一座石拱桥和一座石梁桥组合,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圆一方,横跨南北市河和银子浜两条小河上。画家陈逸飞先生以双桥为背景创造的《故乡的回忆》,令水乡周庄的声誉鹊起。我几次携着梦走近双桥,又几次携着梦离开双桥,来的时候兴奋,离的时候酸楚,每每沉吟着三毛那句话:“我还会来的……周庄有你在,真好”。令自己感到欣慰的,是在双桥的石级畔,我真真切切地留下了自己身着体恤、夹克、风衣等不同季节的影像。
游拜“迷楼”,亦是自己的一桩夙愿。迷楼位于贞丰街上的贞丰桥畔,是一栋木质的二层小楼,据说“迷楼”原来的名号叫“德记酒店”。1920年,南社发起人柳亚子在周庄小住了七日,期间曾邀南社社友陈去病、王大觉、费公直、凌蕙龄、陈蕺人等人,集聚“德记酒店”畅饮。他们在杯酒欢愉、觥筹交错之际,触景生情,诗词唱和,宣扬新文化,鼓吹民主革命,后将百余首诗篇结为《迷楼集》,一时间洛阳纸贵,为世所珍。“德记酒店”遂改名为“迷楼”,声名远扬。可眼前这幢暗红色的木质的,令多少游子敬仰和神往的“迷楼”,已经被鳞次栉比的店铺、商店,作坊;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游客;此起彼伏,高高低低的叫卖声淹没了。夹在人流当中,随波逐流,我感觉到了一种逼仄,一种苦不堪言。想起陈逸飞说过一句话:“是我害了周庄”,心儿顿然充满了惆怅。
朝着古镇的幽深处踱行,让自己独一个人去寻味、亲近周庄那种朴真自然、如幻似梦般的神韵。这里游人寥寥,甚是清静,一溜缀有青苔的石阶,从一户人家的门槛探出,一级一级地伸向了水中。亲水的石阶旁,泊着一条小船,船头伫立几只打盹的鸬鹚;岸边的凉棚下,一老者躺在竹椅上悠然自得地晃着,小竹桌上的瓷杯中,飘散着氤氲的茶香。手持短竹竿的白发老阿婆,正拨弄着竹簸箩里晒晾的小鱼干。不远处的深巷中,传来女人们话语声、嬉笑声,吴侬软语,虽不解其意,却极尽甜蜜和淳朴。寻常人家的生活,就是这么地纯净,自然,安宁和惬意,我想,五柳先生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不过如此吧。
不知何时,飘起了细雨。水乡笼罩在一片朦胧的水雾中。我走进了一家水畔的酒肆,坐在临河轩窗的位置,要了一杯万三家酒和两盘菜肴,细斟慢酌。雨线落在水里,没有一点声息,远处是朦胧的桥影,雨雾烟岚,景画难分。
此刻周庄安宁极了,只有水乡禅境般的澹然和娴静,在空灵和玄妙的禅意中,我把心泊在了周庄。
【心泊周庄散文】相关文章:
悠悠古泊情散文05-01
刺心散文05-02
心之随想散文11-07
心雨心晴散文11-03
心如瓷散文05-02
我心永恒散文欣赏11-12
琴韵花香怡然心散文11-08
秋凉,心更静散文04-30
心锁散文(精选13篇)05-07
旧言缓缓萦绕我心散文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