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石塘四题散文

时间:2021-03-20 16:19:2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石塘四题散文

  1、石塘寻梦

石塘四题散文

  石塘,一个暮春的日子,与你邂逅,分明是初见,却有熟悉的感觉。仿佛回到梦里老家,往时的记忆全被激活。

  也许我曾是背着书箱的学子,来自文名远播的葛源白石书院。即使来到文风鼎盛的铅山,仍然保持着我的自豪。沿途,拜访文友。在他们陪同下,到河口,看商贸盛况、大镇繁华;到鹅湖书院,遐想朱陆之辩的精彩;到辛弃疾、费宏、蒋士铨的故地,瞻仰故址。一路诗文唱和,文气熏人,如饮醇酒,虽舟车劳顿仍兴致盎然。在石塘,我终于酩酊大醉,不是醉在文友的酒里,是醉倒在“纸都”浓郁的诗意里。

  抑或我是一名颇有资产的杂货铺老板,为积累财富、兴旺家业而辛劳奔波。带着仆从,到河口采购各式货物,又来到石塘,选购学子文人喜爱的连史纸和名闻遐迩的“云顶雾茶”。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我不仅精通业务,知道经营的奥妙不仅在于收支钱和进出货,更在于做人。我用春风一般的笑容,和当地的富商、士绅论交情、攀兄弟,不厌其烦地和作坊老板、店铺掌柜、街头挑夫磨嘴皮,为几分薄利讨价还价。终于进满了货物,预计到此行的可观利润,虽满身疲惫却心满意足地回程而去。

  又或者,我是一介挑夫,用厚实的背板,肩挑着家乡的葛粉和县城兴安窑的瓷器,换取纸张、布匹、食盐。来回不空手,汗水被太阳和体温烤干,在粗布衣服上凝结成盐霜,回到家后,双脚疼痛,但乖巧的孩子亲昵的拥抱,贤淑的妻子端来泡脚水,还有年迈父母用关切的眼神看着我,让我决定明天继续上路,用辛苦的工作换来家人的幸福。顺路时还抽个空到葛仙山虔心朝拜,祈求全家平安幸福。有时,我还兼当邮差,传递文人墨客酬唱之作,以这种方式加入到文人的盛事,因而对这卑微的职业多了一份满足。

  2、水镇人文

  铅山,吸引我的首先是厚重的文化。河口老街虽然残破不堪,我仍想选择时机去寻觅历史的踪迹,复原那个曾经繁华的旧梦;葛仙山、鹅湖书院等多处景观游览,名山、名人、名迹,传奇故事,总是令人向往和探究;不过,最吸引我的,是无处不在、灵动不拘的水。

  对水的喜爱,是缘于补偿心理。我久居山镇,身边只有小小溪流,难得一见大江大河。当看到因雨季水量充足而显得浩浩荡荡的槐溪河时,顿时羡慕之情油然而生。在农耕文明时代,水尤其给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便利,人民逐水而居,城市依水而建。石塘,就是个浮在水上的古镇。正因为有了源源不断的汩汩清水,促成了“品重洛阳”的造纸业,便利了商旅往来不绝,并造就石塘这个盛极一时的江南古镇。

  在中国传统哲学里,水养财。槐溪河浩浩荡荡饶镇而过,还有官圳(官府主持修建的人工河)人字形穿过家家户户的住宅,滋润着商业,便利着人民的生活。人们因地制宜,将丰富的毛竹、水源加以利用,用智慧和勤劳,将其价值发挥到极致,从而产生了造纸业。我们可以从老镇沧桑的背影,从已经破旧的遗迹,想象当年富商云集、宅第高耸的繁华。

  环境也熏陶人的性格。所谓“智者乐水”,长期在水乡环境里生活的人,性格因水的熏染而灵活好动,适合经商。而山区人,有更多大山的禀性。比如家乡葛源人,大多沉稳内向。好读书者多,世代文风鼎盛,走出过许多文人官宦,但经商者少。虽然葛源也有繁华的集镇,但是主要交易的是生活必需品,没有走出大商人,也没有发育出有名的大商业。

  3、纸都盛衰

  虽然,任何事物都有盛衰,但是繁盛后的衰落终究是令人感慨的。明清之际,石塘造纸业盛极一时,产业之盛、人群之密、财富之广达到顶峰,被称为“武夷山下小苏州”。据“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记载,“(石塘)纸货所出,商贾往来贩卖,以给天下之用。俗尚颇涉华糜。”当时石塘纸厂槽户不下五百,各槽帮工一、二十人。铅山造纸,与上海松江纺织、苏杭丝织、芜湖浆染、景德镇制瓷同为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

  石塘生产的纸张种类繁多,有官府文本用纸、有文人书画用纸,有书籍印刷用纸等,其中朝廷奏本、《四库全书》印刷用纸全产于石塘。销路极广,几乎覆盖全国各地。造纸业带动百业兴旺,形成为一个规模不小的商业中心,省内外商人在这里建立了山陕、饶州、抚州等七大会馆,石塘俨然以“江南纸都”,而名噪一时,是铅山县除河口之外第二个有城墙的老镇。

  所谓盛极必衰,万物之规律。从宋元兴起、明清鼎盛、民国之后衰落,到如今几乎绝迹。综合原因,有原材料涨价、水运不兴、交通不便,时局动荡等。我认为,几百年来,石塘的造纸技艺几乎没有进步,是其没落的主要原因。市场的选择,是商业命运的最终决定因素。社会发展,时代进步,人们对于纸张的需求比当年翻了几倍,但世上早已难觅石塘纸的踪影,只留下文献和老人的'回忆,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4、纸都盛衰

  文化历史就是财富。今天,土法造纸和古建筑一样,都成为人们珍惜并竭力保护的宝贝。访古怀旧的人们纷至沓来,沿着槐溪河走过的踪迹,寻找老镇昔日繁华的背影,寻找古老文化的脉络。石塘又迎来新的机遇。石塘有望重建文化家园,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再造江南名镇的辉煌。

  槐溪河千年流淌,文化仍旧一脉相承。值得一提的是,镇里的花甲老人卢志坚,凭着对家乡历史的热爱与对文化的自豪,仅以初中文化基础,多年如一日寻访、老镇记忆、研究老镇历史,如今对小镇历史如数家珍,成为了名符其实的“石塘通”。他写的文章,不仅思路清晰,而且用词准确、描摹生动,殊为难得。从他身上,我看到了古镇精神的凝聚,看到了文化历史在传承。

  当然,也听到些令人唏嘘的讲述。与一位镇上居民聊天时,他告诉我,他小时候,许多祠堂和大屋,保存完好,那时的家乡,就像电视里的古镇一样美。就是在一、二十年前,家乡仍有许多老宅,有着精美的石雕、木雕。古镇被破坏严重的有两个高峰期,一是文革中“破四旧”,许多珍贵文物被人为毁坏;第二个高峰的改革开放后,许多人为了眼前的利益,将仅存的遗迹拆除、卖钱。

  今天,石塘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但不可否认,石塘,与大多数乡镇的命运一样,堙没于富裕起来人们建设的新式小楼中,保存下来能够让人领略“纸都”风采的遗迹寥寥可数。或许,如何恢复老镇风采,再现“纸都”繁华,这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石塘四题散文】相关文章:

折桂令·石塘道中12-14

三生石上散文11-08

题都城南庄散文05-01

淀塘畈作文04-13

三生石上情缘几世散文05-03

关于父爱为题的散文11-20

唐宋散文《祭石曼卿文》教案设计11-20

以雨为题的散文欣赏11-14

以风花为题的散文11-20

散文作文四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