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十六夜的民俗的散文

时间:2021-03-20 15:49:26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十六夜的民俗的散文

  在苏北兴化市的农村中,元宵节的这一天感觉不到有多少节日的氛围,倒是在第二天即正月十六有许多民俗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大都是在晚上进行,因而都习惯将正月十六这一天叫十六夜。

十六夜的民俗的散文

  十六夜的民俗之一:这一天晚上必须要吃糍粑,糍粑的做法是先将糯米粉调成厚糊,再摊在油锅中剥熟(“剥”是方言,即“烙”),剥的时候洒一点盐,起锅时再加上青蒜花,是一道十分可口的农家美食。吃时盛一大碗置于饭桌中央,吃的人一边喝粥一边用筷子夹糍粑吃。过去有几句童谣说:“十六夜,剥糍粑;糍粑黏,买块田;田不耕,买根针;针不弯,买只雁;雁不飞,买个龟;龟不爬,买条蛇;蛇不游,买头牛;牛没角,买个破书桌;破书桌没有腿,打你个好吃鬼……”因为兴化方言“夜”的读音同“丫”,因此读起来既押韵又琅琅上口。

  民俗之二:这一天家家都要炒一点蚕豆花生之类的炒货,叫炸老鼠眼睛。说是这样做是利用炒锅中发出的噼噼啪啪爆炸声将老鼠的眼睛炸瞎,其目的是为了减轻当年的鼠害。

  民俗之三:这一天的晚饭后要敬菩萨、舞火把、跨火堆。敬菩萨虽没有除夕和初一那样隆重,但也同样是点烛。焚香、放炮仗,只是炮仗的个头小一些。据说这一活动是为了迎灶神。各家各户的灶神在年前的腊月廿四上天去汇报工作,到了十六夜就都会按天庭的指示重新回来上班。舞火把是孩子们一年一度的狂欢活动,孩子们一过了年就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火把是用齐稻草捆扎在竹杆上,有的孩子还在里面夹藏着拆散了的小炮仗。过去庄上大都是草房,为了防止发生火灾,舞火把都是在田间进行。有时候,两个村舞火把的队伍在田野里碰到一起还会发生“战争”。大人们特别上心的是跨火堆,乡下土话俗称“滑吞事”(“滑”是跨的意思,“吞事”是方言,指倒霉晦气的事)。据说,从火堆上跨一下就能将身上晦气全都丢进火里,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好运不断。

  民俗之四:这是一项有点神秘色彩的民俗活动,叫请灰堆姑娘。那时庄户人家煮饭全是烧稻草,家家都有一个灰堆塘,穰草灰在当时有两种用途,一是可以垩田(灰里含钾),二是用新鲜的草灰滤出来的水可以用来当肥皂洗衣裳。传说灰堆里有个神叫灰堆姑娘,十六夜请她出来预卜未来的事情相当灵验。于是就有几个小媳妇大姑娘点上一柱香再拿上一个盛灰的奋箕,到一个老灰堆塘旁边将她们的闺密“请”到家中。此时还必须将门关上,不让生人特别是不让男人进来,据说是灰堆姑娘怕羞,如果有男人进来就不灵了。问卜的时候两个姑娘各用一根手指抬着奋箕的边框,让奋箕可以灵活地作“点头”的'动作。这时旁边就有人开始发问,如问:“灰堆姑娘,灰堆姑娘,今年的稻子收成好不好?”此时如果奋箕动了一下就表明是她点了一下头,今年稻子会有一个好收成,如果奋箕纹丝未动就表示今年稻子的收成不会好。有人问到在场的一个姑娘的婚事,说:“灰堆姑娘,灰堆姑娘,某某今年能不能嫁到一个如意郎君?”,此时,活动的奋箕如果动了,大家就会向那个姑娘祝贺,那个姑娘的脸上也会飞起幸福的红晕。其实这种活动是有许多游戏的成分的,那两个抬奋箕的人有可能是灰堆姑娘的托儿。

  这天晚上还有一项特别重新的民俗就是“送桩子”。“送桩子”是一种迷信活动。庄上如果有一户人家接连生了几个丫头,十六夜就希望有人送个桩子给他,据说收到了桩子就很有可能在当年怀上男孩。于是便有几个平时处得好的哥们就商量着给那家“送桩子”,用作道具的桩子必须要从男孩比较多的人家去“偷”。系船用的桩子和篱笆上的桩子都可以,实在找不到桩子也可以用其它物件代替。送的时候一般要凑齐六个人,其中还要有一个半大的男孩子。当包着红纸的桩子送去后,那家主人就要诚心诚意地焚香点烛敬菩萨,跟着去的那个男孩子还要在主人的床上象征性地撒一泡尿。如果那户人家正巧当年生了男孩,乳名就叫桩根子或者叫庄伙。以后每逢儿子满月、过周直到结婚成家都少不了要请当初送桩子的人去喝酒。

  现在,十六夜的这些民俗大都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只有吃糍粑和“滑吞事”好像在农村中还顽强地保存着。可能再过些年,就连这两项民俗也都将会成为历史。本文的目的只是想为这些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民俗留个影。

【十六夜的民俗的散文】相关文章:

远方的夜散文11-16

夜的诀别散文11-08

永不终止的夜散文04-30

关于夜之渴望的散文04-30

夜散文欣赏11-18

春夜散文11-17

晨夜散文11-03

关于夜不敌泪的冰冷的散文11-06

夜近黄昏散文11-13

春夜短文散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