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的散文
最早知道“如意”这个词,还是在小时候过年的对联的横批上,比如“万事如意、吉祥如意、一切如意”等等,那时,我除了知道那是个好词儿,并不知道更多。
等年龄稍微大一些了,再听到的就多了,比如“什么过的不如意、生活不如意、打如意算盘”之类与“如意”有关的话,而且,当我在影视剧或书刊上看到“如意”这个物件时,则只觉得神秘却不知道其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了。
这个谜静悄悄地在我的脑海中沉淀,直到前几天偶然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一句话,即,清《事物异名录》云:“如意者,古之爪杖也”。这才知道,原来最初的“如意”是个痒痒挠儿。
还有资料介绍说是上面刻着经文备忘的佛物。
魏晋时已经普遍使用,既做挠痒痒之用,也做装饰之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如意的材料不断变化,最多的是玉如意。
普通百姓用的如意可能粗制滥造,能挠痒痒便罢,而王公贵族、达官贵人用的手中之物,可就非同一般了,地位越高的,使用的如意越精致。
最初的如意据说都是仿人的手形制作的,这种创造性的构思,有资料说是人的意志的外延,我觉得很有些意思,你看啊,如意所到之处,都是手不可抵达之所,所以,如意真可以说是延长了的手,在帮助手完成不可及的任务。
而还有资料上说,它与民间的一种“不求人”挠痒痒用的东西,在器型上相结合,实用性上除用它搔痒,还用它显示权杖的作用。最初原型结合如意的头部呈弯曲回头之状,被人赋予了“回头即如意”的吉祥寓意。
过去高层间交往,送如意成风。大臣向皇帝敬献的礼品,就少不了如意。
清代的皇帝、皇后用如意作为赏赐王公大臣之物;在皇帝选妃时,若将如意交入一人手中,那就意味着她将成为皇后;民国时代,如意成为贵重礼品,富有之家相互馈赠,祝愿称心如意。
皇上给妃子送的'如意数量多少和质量的好坏,都显示着妃子在皇上心中的地位。
如意是吉祥的象征更是身份的象征。
很多有身份的人,都随身带着如意。
另外,还有用种种的如意图案,以喻吉祥之意的。
也是,弄个好看的如意搁手里掐着,没事儿是玩物儿,万一痒痒了,趁人不注意,迅速举将起来,就可以伸进脖领子里自由地开挠,挠完了,舒服了,如意了,再无事人一般拔出来,继续装饰。
一举两得的买卖,不错。
亲身体验过的人,都知道痒痒实在不是一种好受的滋味儿,不解决了,会闹心得很,解决了的,就舒心极了。
我觉得,正因为如此,也才有了类似“万事如意”这些表示大吉大利的词语的产生。
生活中的问题都像“如意”到了就解决了一样,那就是最好的状态。
什么叫吉祥,如意就是吉祥,吉祥就是如意。
堂而皇之地使用如意,这既是显示自己的身价儿,也是那时的人太爱痒痒了。草根儿老百姓痒痒了,手能够着的,大可不顾及地去挠,自个儿挠不着的,还可以求别人给挠,求不着人又自个儿解决不了的,脱了膀子靠墙上蹭也不怕谁笑话,可是,有身份的人就不能这样了,所以,如意的存在就显得太有必要了。
不知道是时人不爱洗澡还是不方便洗澡,反正,如果讲究卫生,时常洗澡净身的,怎么也不会痒痒到随时都得挠的地步。
不过,根据利弊共存的道理,如果那时候的人能够经常洗澡,可能就没有如意这玩意的产生了,当然,也不会有如今我们张口就来的那些关于什么什么如意的吉祥话的产生了。
能够让这些词汇经久不衰,给人们还不能没有苦的生活,增添一些喜庆的祈望,已经成为文物的如意的转化了的存续方式,今人,即便不使用如意抓痒痒了,多使用使用如意这个美好的词传递一下自己的善意也是好的。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祝读者朋友,万事,如意。
【如意的散文】相关文章:
元曲,温润的玉如意散文09-29
吉祥如意的近义词04-02
称心如意的汉斯01-22
事事如意英语谚语故事11-21
格林童话故事《称心如意的汉斯》09-23
格林童话故事:称心如意的汉斯07-21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