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玉兰婶的散文

时间:2021-03-19 18:03:43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玉兰婶的散文

  玉兰婶的好茶饭,在我村是出了名的。老人们都说锁贵叔是上辈子修来地福分,一辈子嘴上不受穷。我和她家住对门,小时候,没少在她家蹭过饭,看似简单的家常便饭,要叫她作出来,像似变魔术似的,便是另外一种味道,回味无穷。

玉兰婶的散文

  六一二年困难时期,家家户户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玉兰婶三个儿女,一家七张嘴,大人们受点苦没什么,不能饿了三个正在长身体的儿女,就为这,她想尽了办法,仅有的一点白面都留给了公婆和儿女,自己和锁贵叔吃糠咽菜,白面断顿了,只能给老人孩子作黑馍、菜馍,孩子们嚷着要吃白馍,她用野菜和包谷面合成疙瘩,外面拌了些白面面水,涂在表面,来了个瞒天过海,孩子们把一盘子馍三打五除二抢了个净光,咬上一口,才知道“白馍”的秘密,直喊上当。

  那时节,什么榆树皮,槐花、苜蓿、马齿苋、水芹菜都被人们用来充饥,玉米壳洗淀粉就是她发明的。还在人民大来厦介绍过经验呢,全公社推广过,四面八方的人都跑来取经。

  村里牛老三开了个豆腐房,豆腐渣本来是喂猪的,可她拿回来,一根蒜苗,几滴菜油,炒出的豆渣,香了一条巷子。我让我奶,如法泡制,但总吃不出她炒的味来。

  那些年,干部下乡都吃派饭,一家一户地轮流,可是在玉兰婶家里三天两头,都有干部身影,她是个热心肠,从不计较多与少,吃亏占便宜。县农工部的老袁头,在村上蹲点,派饭派到她家,玉兰婶给他打了顿“搅团”,端上桌,老袁头直叫:“锁贵家的,我不能搞特殊!日子都不好过”。原来,玉兰婶打的搅团和别家不一样,按关中的作法,锅烧开,白玉米面拌在开水锅里要使劲搅,搅成团状,酸菜汁一浇,调上调料辣椒即可,长安叫“水围城、哄上坡”。而她打的'搅团,比别人稀,提前做好汤汁,她做汤汁有讲究,调上自家淋的醋,炒一把从地里挖回的野荠菜,汤汁先要提前晾凉放着备用,稀流的热搅团,用勺淋在汤汁碗里,冷却成一片片,一层层的,煞是好看,不品尝真像饺子一样,这就是老袁头产生误会的原因。一时成了笑谈,那顿搅团比吃饺子还香,后来,只要他来村上,不给干部招呼,自已把饭先派到她家。

  师范大学学生来农村锻炼,小吴是南方人,初到农村,水土不服,吃不惯大食堂饭菜,经常闹胃病,上吐下泻。玉兰婶背着别人,在家里给他开小灶。小吴感冒,她从别处讨来一碗白面,给小吴擀了一碗酸汤面,她擀的面,面合的硬,擀的薄,切面也和别人不一样,而是用擀面杖,放在面片上一滚一犁,切出的面,细如发丝,下进锅里多煮一开,一把生葱花,少许姜丝,醋多盐少汤煎火,小吴吃了面,出了一身汗,一觉醒来,感冒便痊愈了。小吴逢人便夸玉兰婶饭作好。

  后来,生活好了,玉兰婶老了,可经她做的饭,还是那么地道。有人总结了几个一样:

  硬面锅盔和酥饼一样;

  炒烩凉皮和牛肚一样;

  萝卜丸子和纯肉做的一样;

  片片搅团和饺子一样,

  能引和尚跳墙,

  给个皇上也不当。

  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自已聪明才智勤劳双手,演奏着锅碗瓢盆协助曲,发掘着人们对饮食的美好向往,“吃饭还是家常饭,穿衣还是粗布衣。”这句话虽说普通,但它包含着深奥哲理在里面。

  玉兰婶去世多年,给人们留下了很多怀念和遗憾……

【玉兰婶的散文】相关文章:

广玉兰说课稿11-11

《夹竹桃》《广玉兰》说课稿05-01

白玉兰—孤独的美作文03-07

苏教版《广玉兰》优秀说课稿05-01

《广玉兰》优质教学设计04-26

玉兰花的优秀日记3则04-12

优秀诗文白玉兰想04-22

《广玉兰》优秀教学设计汇总03-25

《广玉兰》教学反思精选4篇04-26

《广玉兰》原创优秀教学设计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