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忆姑父散文

时间:2021-03-19 13:41:1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忆姑父散文

  9月26日上午,我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接到大表弟留的报丧电话:姑父于昨晚去世,29日出殡,看我是否顾得回来参加丧礼。两天后就是国庆节假,原打算就要回家看望一下,我怎能不回去呢?何况一年多前姑姑去世时我都参加葬礼了呢!

忆姑父散文

  姑父大名程双全,大姑姑两岁。姑姑去年元月14日离世,因患脑梗塞和脑瘤而医治无效,享年73岁。姑父因患偏瘫卧床一年多而亡,享年76岁。姑姑的葬礼我参加后因事没顾得参加“五期”,姑父的葬礼和“五期”我都参加了,天气还算好,阴转多云。他们是合葬,姑姑的棺木在西,姑父的棺木在东,两人安葬时的区别在于姑姑是人抬进坟墓的,姑父是用小四轮和棺架子拉进坟墓的,主要是为了省人力。这样的埋葬方式最近几年才流行,费用为300元加一条烟,主要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村里只剩老弱病残者,土葬时抬棺都缺人手,这也是与时俱进吧!

  姑父和姑姑一生相濡以沫,勤俭持家,为养育4个儿子和一个幺女真可谓呕心沥血、殚精竭虑,像一只蜡烛,照亮了别人,熬干了自己。

  姑父和姑姑一样都出生于旧社会,一家人逃荒要饭从外地来到19岁的姑父娶为了活命17岁的姑姑为妻,那是一个经受三年自然灾害不堪回首的特殊年代。

  从我记事起,每年春节期间走姑姑家,总是看到那两间土坯草房当主屋,只有5层碎砖作根基,后来又盖两间东厢房土屋,成为弟弟程国平结婚的新房。刚刚吃罢大集体食堂时家里一贫如洗,泥巴房子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可谓家徒四壁。姑父姑姑都是文盲,可是,在父母都下世的情况下,再艰难度日,他们还是供应到弟弟高小毕业,并娶妻生子才分家。

  姑父姑姑结婚后,命运不好,开始生育的两个孩子都夭折。为了压怀,转运气,于1965年底,抱养了一个邻村张姓刚出生几天不幸母亲去世的男婴,取乳名留柱,寓意留住他的生命。留柱的到来的确为程家点旺了香火,带来了欢乐,后来,每隔两年都添丁,留中、留占、丙臣弟兄三个相继出生,计划生育政策也执行严厉起来,本不该再生育的姑姑姑父在1980年又添了幺妹,正应了他们的心愿,四男一女,儿女双全,邻居们都说好命。可是,超生罚款的幺妹美玲胎里带重残,双脚曾对拐里勾90度,如果有钱的话,可能手术治疗还可矫正。可是,在凭工分吃饭温饱不及的年代,一家人保命要紧,哪还顾及上给她看病呢?只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生长吧!不过,她天资聪颖,可惜没上学,长大后嫁给了后庄家道贫寒的闫姓健全的小伙子,儿女双全,家庭幸福。

  屋漏偏遇连阴雨。正在没钱给心爱的幺妹治病时,姑姑不幸后脊梁长“搭背”,即后背上生疮,白天干一天活,夜晚疼痛难忍,不敢翻身,有时还要姑父帮她擦洗贴膏药,这一长就是20年,没钱住院医治,很多时候就是自己干耗着,姑姑怀着极大的痛苦,凭着坚韧的毅力和姑父一同支撑着这个家。

  为了减少家中住房床铺少的困难,在我的记忆里,姑父给生产队当了十几年的饲养员。俗话说,“头生娇,老生娇。”姑姑姑父视留柱为己出,生怕他受委屈,家里有了留中后,姑父整天都把他带在身边,从小就和他睡饲养室,到7岁就供他和几个弟弟上学,哪怕日子过得再艰苦,也不舍得让他们下学。每到荒春年景,他们家男孩多,口粮缺,都要向亲戚邻居借粮吃,借钱花,否则揭不开锅,5个孩子就像5只小燕子,嗷嗷待脯,每逢这时,姑姑姑父都很难过。我家尽管孩子们也多,开销大,但是,常言道:亲顾亲顾,是亲都要相顾。父母总是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支持他们粮食和少量的钱物,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我家也是姑父家最终走出困境的最大靠山。听母亲讲,上世纪80年代分了责任田后,为了支持勤劳的姑姑姑父耕地有牲口,繁殖饲养有钱花,把我家心爱的母牛送给了他们,一帮畜力,二帮让他们以养牛为脱贫致富的门路,加上一家人的吃苦能干,过了几年孩子大了,收入多了,经济也缓过来劲了,姑父又操劳给四个儿子先后盖房成家,每天都早出晚归,地里是主劳力,家里是顶梁柱,几十年来,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生饭,为了养育儿孙们,就像是程家的一头吃草的老牛,躬耕一辈子,吐奶一辈子,到头来落个半身不遂,卧床不起!

  要说孩子大了是好事,有劳力干农活了,责任田有人帮助种了,再不干那些掏苦力的活了,但到了儿子提媒说亲结婚成家可又是几道坎,没少难为姑父和姑姑。老大和老二都20多岁,先后有人提媒,女方要求的唯一条件是要有三间房。可是在上世纪80、90年代,家中刚刚解决温饱,哪有那么多钱一下子盖起两座呢?正当姑父愁得六神无主时,大儿子留柱在驻马店砖窑厂打工时,看他实诚,人家给他介绍的女朋友了解清家境后很开明,不再跟他要宅基地和房子,就提出在娘家结婚成家,这样的情况在当地叫入赘当倒插门,名声不好听,留柱孝顺,考虑到家中的困难,就同意了。可是,作为姑父姑姑,有点儿舍不得,当时又没有更好的办法,勉强同意了,不过,还是说服弟兄间互相帮助,全家人齐心协力,先是帮助老大在驻马店盖起了新房,后来老大两口也帮助老二在老家盖起了新房。结婚那一天,程家两对新人同时进门,在远近十里八村传为佳话,当年的贫穷汉家里一下子飞来了两只金凤凰,叫姑父怎能不高兴?

  老大老二成家后,家庭团结,妯娌和睦,婆婆慈善,公公勤劳,程家远近落个好名声。到老三定亲成家时让姑父姑姑省些心,谁知本村的一位姑娘不嫌家穷,早就偷偷地爱上了同样是老实厚道能干的老三留占,知根知底,托人说媒,结婚时也很省事。可是,到了老四丙臣定亲因女方讨要的'5000元彩礼钱又难坏了姑父。作为土里刨食老实本分一辈子的姑父,经济状况本来就捉襟见肘,养家糊口还可以,十年之内四个儿子连续结婚成家盖房,搁农村谁家都是难迈的坎。听母亲说,当时姑父东拼西凑了4500元,把使唤的牲口都卖了,还差500元钱没办法筹齐。本来不打算再到我家借,因为以前有借无还的次数哦太多了,感到再张嘴实在难为情,可是离媒人最后宽限的日子到了,仨钱难倒英雄汉,眼看彩礼钱拿不来这桩婚事就告吹,姑姑姑父不忍心,怕落老四的埋怨,姑父把我家的支持当做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硬着头皮还是上门求助了。当时我家仅有200元钱,母亲又让二弟和大堂弟帮衬了300元,才算筹够成全了这桩婚事。由此,姑父姑姑一辈子觉得欠我家的情,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他家。而父母总认为,一娘同胞的不帮谁帮?情同手足啊!姑父到了晚年,家里几个孩子都成了家,打工挣钱了,每家的平房也都翻盖成楼房了,自己转运了,有钱了,再来算总账还钱。父母说,当年帮你就没打算让你还,现在再还不是难为我吗?他却说,你们帮我的也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很不容易,都是最关键时候救了我一家人的命,几十年没有你们的帮助支持,可能就没有俺这一家,现在有钱还了,你们不接我良心上过不去!由此可见,姑父虽说没读过书,但是个知恩图报、借钱还钱的庄稼汉,讲究伦理道德!

  儿女们养大后,本来该安度晚年了,可是,一生勤劳持家勤俭度日的姑父和姑姑,一天的好日子也没过,在养活自己之外,还替儿女们带孩子,操持家务,帮助种责任田,让儿媳们外出打工挣钱。60岁以后这十几年,除了老大在驻马店他们帮助少一些,在韩洼的3个儿子仅老三一家在家种地有他本村的岳父帮衬外,老二、老四儿媳双双在温州等地打工,长年在外,6个孙辈靠他们两位老人照顾,大的上学,小的能离开父母就扔在家里,到过年才好不容易见到儿媳们一面。平时,我回家每逢到家看望他们,总是见到姑姑姑父住在低矮的两间厢房,身边围一堆孙子孙女,老来仍含辛茹苦,艰难度日。他们的大致分工是:姑父不大会煮饭,地里活干得多,姑姑身体差在家里做家务多,小孩子们共同带。

  这样的日子好景不长,俗话说:“人老生疾患”。60多岁时姑姑又生脑血栓,因抢救及时命大,边治疗边恢复由偏瘫转为可自理,但缺乏必要的疗养休息,好一点就一如既往地操劳,由于干活过于劳累,于2015年元月因脑瘤而去世。其实,姑父的偏瘫后期比姑姑严重,只是比她休息好一些,姑姑走后,由于悲伤,三个儿子轮流养护,一替两月,仍感痛苦难忍,今年9月25日终于驾鹤西去,结束了他奔波而劳碌76年的人生,魂魄飞到了极乐世界!

  姑父是一个极平凡的人,是几亿农民中的一员,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是一位饱经风霜爱党爱国的普通中国公民。在他的身上,拥有勤劳朴实、忠勇耿直、善良慈爱、爱憎分明等明显的品质和性格特点,他和姑姑以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教育着下一代和身边的人。他的逝世,使我又失去了一位好长辈、好亲属,也是我平生所尊敬的长辈之一。现在想来,平时因工作忙看望他少,也是我深表内疚之处,故在为他送终的丧葬队伍里一定有我的身影,我要为他烧纸祭奠,撰写纪念文章,以表哀思。

  姑父,安息吧!

【忆姑父散文】相关文章:

忆散文11-11

忆草场散文11-27

忆如随风散文11-17

忆浙东才女短文散文11-11

坠忆如冰散文欣赏11-09

暮与忆瘦了谁散文11-07

拾忆冬日茶香散文12-15

岁末离歌天涯远,一幕烟花忆别年的散文11-10

忆_650字01-26

《忆王孙》宋词鉴赏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