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天府之旅散文

时间:2021-03-19 10:25:1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天府之旅散文

  早就知道具有“天府之国”美称的四川,是我国西南最具魅力的旅游省份之一,那里山川秀丽,风景迷人,自古有“天下山水之观在蜀”的说法。尤其是耳闻九寨沟、黄龙、峨眉山等风景区的醉人风光后,更增添了前往观赏的欲望。一个偶然的机遇,我随山西省广播电视局组织的考察团,实现了天府之旅。

天府之旅散文

  一、夜乘飞机

  我们是中秋之夜,从太原武宿机场乘机前往成都的。正点登机的时间,应该是9时零5分,由于从成都飞过来的飞机晚点,我们的登机时间也被推迟了40余分钟。当飞机迅速滑向跑道,犹如一只掠过海面的鸥鸟,射向万里长空时,有生以来第一次坐飞机的我,觉得特别新鲜。

  因中秋夜之故,乘客不多,我就找了个靠近舷窗的位置坐下,系好安全带,两眼贴近舷窗。飞机在9800多米的蓝天中,以800多公里的时速飞行,偶见一朵朵白絮似的云团从舷窗外飘过,如若不是舷窗玻璃阻隔,伸手便可摘取。而在机身之下,却是一片片汹涌翻腾的云海。那轮亮莹莹的明月,似乎就悬挂在机身的左上方,与我一路同行。皎洁的月光,像水一样穿过舷窗泻进来。沐浴在温柔的月色里,我有一种身心愉悦的感觉。再向远方眺望,可见千姿百态的云团,团团簇簇地堆积一起,既像身披白纱的群山,又如银装素裹的丛林,分外娇娆。

  不知谁轻声说了句:“到西安了!”我从舷窗向下望去,只见楼房如儿童积木,池塘如一面镜子,银灰色的公路上,穿梭的汽车如蚂蚁一样爬行,都市的灯光如繁星点点,恰似银河落九天,真有一种腾云驾雾、天上人间的感觉。此时,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天之高,什么是地之阔。

  坐火车20多个小时的路程,被飞机缩短成不到两个小时。不知不觉间,就要到成都了,眼前突然出现雪山一样的浓厚云层,飞机钻入云层,机身就略微有点震动,我的心也跟着提到了嗓子眼。如此钻入钻出云层三次,机身震动三次,飞机便开始从高空缓缓下降。居高临下,我发现成都城金碧辉煌,那些高楼大厦、宽阔街道、路边树木,被五彩缤纷的霓虹灯,装扮得格外俏丽。走出机场,成都导游小黄热情地迎接我们,驱车来到下榻的星宇大厦,已经是子夜时分了。

  二、九寨归来不看水

  以前,常听人说,九寨归来不看水,我总认为是言过其实之词。这次,当我游览了九寨沟后,才深知此言不虚。

  九寨沟风景区,古称中羊峒,又名翠海。因有荷叶、树正、扎如、尖盘、黑果、则查洼、郭都、亚纳、盘牙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大自然赋予了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景区内的114个翠海,17个瀑布,5处滩流,11处激流,47处泉水,以1870米的海拔高差,在12座雪峰之间穿林跨谷,珠连玉接,呈“Y”字形串珠,逶迤50余公里。因此,水是九寨沟的灵魂。

  进入景区内,我们时而乘车,时而步行,游览了各个景点。盆景海,是首先看到的海子。在一片浅滩上,生长着一丛丛、一簇簇灌木,树干周围吸附了较多的钙华沉积,形成了一个略高于水面的盆状钙华堤埂。若是涉滩而过,便可进入“朵朵银花足下踩,万顷珍珠涌入怀”的盆景滩中。半淹于水中的藻木丛,宛如一个个天然生长的盆景;芦苇海,全长两公里。水面芦苇丛生,一条溪流蜿蜒穿行期间。芦苇已被秋风吹拂得由绿转黄,使一湾溪水也飞翠流丹;树正群海,由19个大小海子组成,逶迤相连在海与海之间的钙华堤埂上,构成梯状湖泊群。上湖海水翻越湖堤,从树丛中溢出,顺堤跌宕,形成幅幅水帘。树正瀑布,高20余米,宽67米,水自林中飞来,坠入谷底林中。对岸灌木丛中,亦隐藏着无数个小瀑布,群瀑飞泻,蔚为壮观。下连陡滩,滩下有四个小海子,瀑海相连,自成一格;诺日朗瀑布,那一片片、一条条雪亮的银绸白练,直以数丈之高、百米之宽的山壁上,折折叠叠地跌落而下。有的垂直似银河落天,有的曲折若银龙戏珠;五花海,水色最为丰富。因为海水的深浅与钙华沉积迅速,形成梦幻般的水下奇观。如遇水鸟起落,湖上就会泛起色彩鲜艳的园形彩环,一圈圈地从里向外荡漾开来,不断地颤动着、摇曳着、扩大着,好似一朵朵正在展开的睡莲;熊猫海瀑布,九寨沟惟一落差大的瀑布。远看,好似悬空绿色屏障上的素练,轰鸣飞坠。近观,感觉水自天而来,飞泻直下,水雾蒙蒙,遇参差岩体顿时如碎玉琼花……

  湖泊、瀑布、溪流、河滩、山泉,交错映衬,确实是九寨沟的一大特色风光。这里的湖泊,大多数是由乳白色的钙华长堤分隔。堤埂蜿蜒曲折,上面花木丛生。一道道溪流,越堤出林,高高低低,缓缓急急,形成节奏明快的瀑布。跌宕于群湖丛林,气势磅礴如风啸雷鸣;纤细飘忽如牧笛弦歌。水至开阔处,又形成滩流。在被誉为九寨沟乐园的珍珠滩,我看到数以万计的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颗颗耀眼的珍珠。晶莹闪烁怿涎的湖底涌泉,在湖面上突起圈圈涟漪,犹如朵朵睡莲,殊丽艳美。几只叫不上名的小鸟飞落滩上,站立水中,也不知是因为它的轻盈,还是因为它有定海神针,在水中站立稳如泰山,还时不时调皮地跳上跳下,用喙啄着水,让这灵动的水更加有了生气!溪流弯弯曲曲,穿林、绕峰、串海、滚滩、击岸、越壑,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真乃是集水色、水声、水光、水姿于美之大成矣!

  那些碧蓝澄澈的翠海彩池,明丽见底,犹如镶嵌于九寨沟内的一面镜子,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变幻出不同的色彩,玲珑剔透,碧波万顷,招人青睐。那天,风平浪静,一会儿云破日出,一会儿细雨飘洒。或明亮或浓重的天空,或清晰或雾绕的山峰,或挺拔或弯曲的树木,倒映海中,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天、山、树、水成一体,呈现出一派“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观。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一海之中的鹅黄、黛绿、赤褐、绛红、翠碧等色块,组成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镶嵌、浸染,斑驳迷离,仿佛抖开的一匹五色锦缎;有的海子,随风泛波之时,微波细浪在偶尔露峥嵘的阳光照耀下璀璨成花,远看好像燃烧的海洋;有的海子,海底静卧着钙华礁堤,朦胧中恰似蛟龙游动。整个沟内,奇形怪状的海子错落有致,令人目不暇顾。置身其中,我仿佛处于一个琉璃的世界,一个碧翠的梦境。

  九寨沟的水清纯洁净,绝少受到污染,其湖泊由于水底藻类及其他物质含量的差异而形成深蓝、浅蓝、碧绿等差别,水面上形成一团团、一簇簇的翡翠、奶白、鹅黄、淡蓝等不同色带,变幻莫测,风景如画,给人以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的享受。从小就喜欢水的我,看了这里的水色,再也没有观赏其他水域的雅兴了。真个是,“九寨归来不看水”啊!

  三、“人间仙境”黄龙沟

  在九寨沟口小住一夜,我们又起了个大早,赶往黄龙风景区。

  路途中,精明的导游,不失时机地向我们介绍说,黄龙沟,既有似加拿大的雪山,又有美国怀俄明州的峡谷,也有科罗拉多的原始森林,还有黄石公园的钙华彩池,多类景观集于一地,被誉为“人间仙境”和“世界奇观”。它是镶嵌在松潘大地上的一颗绿色宝石,位于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顶北麓。四周岗峦重叠,松柏荫翳,藤萝交错,纵约7.5公里,横约1公里的缓坡沟谷中。山谷里铺满了3.6公里长的一层层乳黄色碳酸钙质,仿佛一条从雪山上沿莽莽原始森林飞腾而下的黄色巨龙。清道光年间,曾有人撰写一楹联:“玉嶂参天,一径苍松迎白雪;金沙铺地,千层碧水走黄龙”。这副楹联,便生动地描绘出黄龙沟独有的特色。听着导游活灵活现的描述,我陷入了梦幻之中。

  到达黄龙沟后,欲先睹为快的我,耐不住性子,率先跨过黄龙沟的必经之路——涪源桥。一过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迎宾池,它是由100多个以蓝色为基调的彩池组成,池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我匆匆在迎宾池前留了个影,又沿着曲折的栈道蜿蜒而上,眼前突兀一铺碧水,从密林中冲出,呈现出数十道梯形瀑布,十分好看。知情者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景点“飞瀑流辉”。

  登上黄龙第二台阶,秋雨悄然飘下,随着轻柔的风,在天空中飘洒着,扬落着,峰峦之巅、绿树之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我赶忙拿出随身携带的雨伞,和旅伴们小心翼翼地搀扶前行。后来才发现,脚下栈道是乳黄色碳酸钙质的溶浆凝结而成,根本不沾脚,不打滑。我窃笑自己的无知。

  前行不远,见到一个洞口,此处名叫“洗身洞”。传说该洞是仙人修炼之地,不孕不育的男女,若在此洞沐浴净身,便可以受孕。自洗身洞上至接仙桥,是黄龙沟的主要景段,以大规模彩池群为主景。这里有盆景、明镜、杜鹃花映彩、流芳、争艳等五大彩池群,尤以争艳池为最,由500多个彩池构成,因大小、形状、色彩各异而得名;其中又有气势磅礴、杜鹃夹岸之大规模钙华流——金沙铺地。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同类形态中状态最好、面积最大、距离最长的地表钙华滩流,是黄龙沟的一大奇观。

  据了解,黄龙沟地上岩溶奇观,可谓自然天成。从玉翠山流下的清泉,带着大量碳酸钙质溶浆,时而分作涓涓细流,潺潺声响;时而汇入滔滔溪涧,冲腾急泻。天长日久,沉淀凝结,渐渐产生像阶梯一样层叠而下的3400多个天然彩池和8处天然飞瀑画廊。面对小巧玲珑,秀丽多姿,晶莹剔透,五颜六色,令人叫绝的彩池;面对呈乳黄色,迂回婉转,互相连环,有的状若葫芦,有的形似荷叶,有的宛如菱角,有的酷似莲瓣,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池堤,我不禁赞叹大自然的匠心杰作!

  从接仙桥,我们冒雨爬至海拔3700余米的望乡台。极目四望,漂亮异常的五彩池群尽收眼底。五彩池群,荡红漾绿,泼墨濡黄;有的似蓝非蓝,紫中泛蓝,绿中带蓝;有的全池一色,或丹青,或湖蓝,或碧绿,或鹅黄,异彩纷呈,绚丽无比。那最富于变幻,又最富有魅力的奇异颜色的池水,让我驻足观望,拍照留念,久久不肯离去。我感到,黄龙美,就在于彩池和秀水。那彩池色彩璀璨晶莹,光彩照人,就像片片龙鳞,让千层碧水漫流其上,犹如活龙蠕动一般;那秀水自上而下,从一个池子流进另一个池子,水声淙淙,就像昆仑山上的瑶池和醴水。看了黄龙沟的彩池,确实有一种浑身轻松惬意的感觉,似乎悠然到了另一个世界。

  返回途中,我一直在思考着两个问题:黄龙沟美丽的景观是怎样形成的?五彩池为什么有五光十色的颜色?

  为了找到答案,一下山我就钻进书摊,寻找有关资料。终于从《景点与文化》一书中找到了答案:据科学家考察,在距今大约3万年前,第四纪古冰川,在雪宝顶山下塑造出一条相对高差400余米的沟槽,地表上长满了植被。大量被雪水溶解的地下碳酸钙渗出地表,长期积淀,形成了一条巨型钙华堆积体。同时,富含碳酸钙的雪水,沿着钙华堆积体漫流,穿行在树丛中。由于外部条件的变化和树木根部枯枝败叶的阻塞,流水中碳酸钙,沉积成大大小小的彩池。这种高山、高寒环境下形成的大规模钙华堆积地貌,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景观。黄龙沟背倚终年积雪的岷山主峰雪宝顶,随着地势起伏、枯枝乱石的阻隔,水中富含的碳酸钙开始凝聚,发育成固体的钙华埂。硬水型钙华池透明度很高,黄龙沟空气洁净,使大气辐射损失小,池中的水底藻类,呈现出各种颜色。加之池底的岩石含有钙、镁、硫、磷、钡、铝、铁等多种矿物质,也发出不同的颜色,还有光线照射的种种变化,便形成了池水同源而色泽不一的奇特现象。那多变的自然景观和原始的生态环境,博大宏伟,而又重重叠叠、纵横交错,编织出的是别样的韵味风情!

  如临仙境的游览,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是美好的,是一生都难以忘记的。

  四、又见大佛

  第一次去乐山看大佛,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时,旅游业还不大火暴,游客很少。这次去看大佛,景况完全不同了。尽管下着雨,游客多得仍然像赶庙会一般,排着很长很长的队伍,如筑起一堵堵人墙,行走一步都十分困难,性急的我,只好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地跟着队伍向前挪。等我拐弯抹角地转了6次,终于来到大佛右侧的栈道口时,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了。

  站在栈道口的最高点朝下张望,只见浩浩奔流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等三江之水,在大佛的脚下汇合一处后,又像千万匹脱缰的烈马,嘶叫着飞奔而去。波翻浪涌的三江水和缓缓行进的游览船,辉映得大佛更加俏丽多姿。

  大佛是唐开元元年(公元713年),由海通法师四处化缘,筹措资金,组织能工巧匠,依凌云山栖鸾峰西壁断崖正式开凿的。其意愿是想用大佛来镇住不断发生的水患,谁知,当大佛修至肩部时,海通法师因年事已高圆寂了,修建工程也随之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赠俸银20万两,继续修造工程。由于工程浩大,惊动了朝廷,遂下令赐予麻盐税款,使得工程顺利进行。当大佛修至膝盖时,章仇兼琼迁任京城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又捐赠俸银50万两,继续修建工程。在三代人的努力下,前后历时90余载,终于彻底完工。大佛之所以建成弥勒佛,是唐朝崇拜弥勒的缘故。因为弥勒佛是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所以,人们梦寐以求地盼望着弥勒佛尽早降临人间。我向来不相信虚幻的东西,但从这尊大佛的身上,我却真切地看到了闪耀着华夏文明的灿烂光辉!

  顺着佛像右侧新修筑的蜿蜒奇险的“九曲栈道”,我边看大佛,边观江河,边摄影留念。不知不觉中便来到山底,虽说是第二次仰视大佛,那威严中蕴涵着慈祥的神态,却依然让我情不自禁地产生崇敬和亲切感。大佛栩栩如生地端坐山崖,头齐山顶,脚踏江岸,面临大江,气势的确非凡。据悉,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有1021个,每一个发髻都可以放置一张大圆桌;耳长7米,耳内并立两人绰绰有余;脚背宽8.5米,即使是百余人围坐在上面,也不显得拥挤;鼻长5.33米,眼长3.3米,肩宽24米,中指长达8.3米。该大佛比大同云冈石窟最高的大佛,还要高出三倍,比过去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阿富汗巴米安市的巴米扬大立佛高出18米。这真是“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雕凿在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红砂岩石上的大佛,历经1200多年的风吹雨打仍完好无损,这不能不说是个伟大的奇迹。千禧年的大佛“洗脸”工程,更令大佛生机勃勃。我在虔诚地瞻仰大佛之时,不由地对我国古代雕塑师们的伟大魄力和高度智慧发出连连赞叹!

  在旅伴们的催促下,我离开山底,沿着佛像左侧石壁上盘旋九曲的险峻栈道,一步一喘地丈量那250级台阶。行走于栈道之上,身临危岩深渊,真有点惊心动魄。来到山顶,走进凌云寺图片展览厅,有几幅拍摄于2000年5月3日的照片,令我感到十分的惊奇。图片上清晰可见大佛头顶出现的五彩光环,据说,这次大佛“显灵”,并持续数小时,是多年来罕见的现象。不论大佛是否“显灵”,这种奇特的自然景象,都为大佛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司机师傅一踏油门,乐山大佛便很快被甩在了身后,可我的情绪,依旧沉浸在又见大佛的激动之中。

  五、雨中上峨眉

  前往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那天,微带寒意的连绵秋雨,总是下个不停。我的心情并没有被糟糕的天气破坏,胸膛里蕴藏着一股渴盼饱览峨眉神韵的欲望,因而,整个身心一直处于兴奋之中。

  为了省些体力,我们是乘缆车到达峨眉山第一景报国寺的。这里是一片高大浓密的楠树林,护映着宏伟的庙宇。传说,这些楠树是清康熙年间僧人种植的,干粗身直,枝叶茂盛,人行其下,清新惬意。

  穿过楠树林,便见寺庙的山门上,高悬着一块金字大匾——“报国寺”。该匾两旁各有一匾,右边是“鹤驻云归”,左边是“普放光明”。三块匾额相互辉映,使山门显得格外巍峨壮丽。跨进山门,我发现右壁上挂有一巨幅画屏《峨眉山全景图》,是四川省当代著名书画家赵蕴玉所绘。走进第一殿,迎面是一尊弥勒佛:面向游人,袒胸露怀,喜笑颜开,笑得是那么真诚、自然。看着弥勒佛,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我的心底仿佛有一条清清的小溪潺潺流过,十分的舒畅。那门枋上“看他皤腹欢颜原是菩萨化相,愿尔清心滤尘去睹金顶祥光”的对联,更是别出心裁,像是在给游人指点迷津。迈出弥勒殿,登上宽展的石级,就是大雄宝殿。此地的香火最为旺盛,众多不同年龄段的善男信女,簇拥在香炉周围,有的手捧香柱,转圈跪拜;有的双手合十,闭目祷告。对此信仰未敢苟同的我,看着香烟缭绕的场景,也只有“望香兴叹”的份儿。倒是大雄宝殿、七佛殿、普贤殿等殿内,那些被能工巧匠们刻画出的或安祥、或怒笑、或沉思的体态各异,且形象逼真的塑像,着实令我赞叹不已。

  出了报国寺,雨丝稠密起来。我们冒雨行进在用石板铺就的曲折山路上,两边全是高耸云天的大树,穿梭期间,有种远离尘嚣的惬意。我们走走歇歇,歇歇走走,还没有觉得怎么累,就已走出了15公里山路,来到了峨眉山十景之一的双桥清音。

  跨步过桥,立于亭中两边观望,只见右边是高岩,左边是山坡,树木茂密,色泽苍翠。在桥的下方凤凰嘴上建有一亭,名叫牛心亭。因为亭下有一块黑色的巨石,样子酷像牛心而得名。从白龙江和黑龙江流下来的水,在这里汇合,径直向牛心石冲击,接连地发出如雷的响声,便成了著名的“黑白二水洗牛心”之景。牛心石是一块玄武岩飘砾,极其坚硬,千万年来,挺立江心,任凭二水冲击岿然不动。但见水花飞溅,激浪翻滚,气势磅礴。在激流的下方,是一长方形深潭,水深色碧,明澈如镜,游鱼不时跃出水面,十分有趣。导游介绍说,在两侧黑白二水之上,各架拱券石桥,长约7米,站立牛心亭朝这里一望,犹如两道彩虹,凌空而过,故名双飞桥。加上这里一年四季,无论昼夜,满峡都轰鸣着水声,单一清晰,所以,被人们誉为“双桥清音”。富有激情的我,静扶栏杆,去除心中杂念,随着山风的吹拂,水声的轻重,只觉满耳清音,以致思逸神驰,恍恍惚惚地便进入奇妙的境界。

  离开双桥清音,沿山溪游道上行不远,可见两岸高山,耸入云表。上半山是成片的阔叶林,下半山是浓荫的灌木丛。林木之中,丛林之下,遍长花草,芳香满峡。行走在这幽香的峡谷里,我感到心情非常愉悦。每前行数十步抬头一望,就会发现山形在变化:有的陡险,有的舒缓,时现山梁,时见沟壑,形势不同,风貌迥异。向右侧护栏一靠,俯视深涧溪流,清澈见底,石粒可数。那些小石,有红有白,有青有黑,在缓流的溪水中似在跳跃,形同滚珠碎玉,煞是好看。走着走着,一道高岩矗立面前,我顿生“山穷水复疑无路”之忧。到达跟前仔细一瞧,原来岩中有隙。从隙缝穿过,映入眼帘的是两旁相对而立的危岩绝壁,势如刀劈斧砍,真好似步入了狭窄的深巷。此地光线暗淡,清寂无声,翘首一望,高天一线,枝垂藤幔。噢,原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一线天”。新筑的栈道挂在半岩之上,栈道下面,水流急湍,哗哗作响,走在悬崖吊桥上,好似人和桥随岩石一起抖动,胆小的人,真是不敢举足。

  过了“一线天”,继续前行,一路是大岭密林,郁郁葱葱,山势也极其秀丽,树荫苍翠欲滴。再往前走,一块上书“峨眉山自然生态猴区”的巨石赫然入目。在猴区门口,我们一人买了一袋猴食。刚进入猴区,一只机敏的小猴子就向我跑来,没有经验的我,吓得赶紧把猴食递过去。小猴子抓住后,闪身跳到树杈上,很麻利地撕开塑料袋,三下五除二便吞了下去。手中没有了猴食,心里便没有了底,始终捏着一把汗,生怕遭受猴子袭击。栈道上拥挤得水泄不通,大胆嘴馋的猴子,却肆无忌惮地在游人中穿梭,不时传来女孩子的惊叫声。好在猴区内管理人员比较多,一个劲地用竹杆敲打着对游人围追堵截的顽皮猴。

  游览中,我看到有的游客竟然与猴子手牵手、臂挽臂地摄影留念,便也大着胆子寻找时机,与猴子合了几张影。看到猴子挺温顺可爱的,心中的恐惧感才完全消失。有趣的是,在我就要离开猴区时,突然,一只小猴子冷不防地窜出来,紧紧地抓住我的右肩膀,活像个孩子攀上攀下讨要吃的。这回与猴子零距离亲密接触,我没有丝毫的恐惧,反而有一点新鲜感,旅伴们抓紧时机,给我留下了几张难得的照片。四五分钟过后,小猴子抓着我的衣服仍不肯下来,我对着它轻轻地拍了一下双手,做了个什么也没有的手势,小猴子才从我身上跳下来,游人们无不投来羡慕的目光。我的白色夹克衫上,虽然被猴子弄上了一块一块的污垢,衬衣的一个扣子被抓掉,挂在胸前的旅行社标志牌也不知了去向,可我对与猴子亲密无间的接触,还是感到很荣幸的。

  站在猴区最高处,纵目远眺,我觉得视野很开阔,整座山峰林木葱郁,重峦叠嶂,经风雨一洗,更加青翠宜人,身心有一种舒坦自如的感觉。

  返回途中,导游对我说,仅一天时间跑得再快,也只能看个一鳞半爪。峨眉山峰峦交错,互为屏障,谷深壑险,道路迂回,地域宽广,景物殊异,要想看到它的全貌,并认识它独特的神韵,不花上十天半月时间细心观摩,是绝对做不到的。

  这话我信,峨眉山之胜,远非一个“秀”字可以概括,而是具有雄、秀、奇、险、幽之特色,要真正尽览它的姿容,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中巴车开动的那一刻,我的视线穿过雨丝,再次深情地回望雄伟中透着灵秀之气、奇妙中透着幽雅之美的峨眉山,一股恋恋不舍之情袭上心头……

【天府之旅散文】相关文章:

贵州天河潭之旅散文11-15

三亚之旅散文05-02

夏威夷之旅作文03-07

踏上气象之旅01-18

《孤独之旅》说课稿11-23

远方之旅的作文04-13

书之旅750字03-14

死亡岛之旅作文03-07

植物园之旅01-19

《孤独之旅》教学反思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