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

时间:2021-03-16 12:19:2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

  我的认知中,清朝时有五大书院,其中的银冈书院,是倍受顺治、康熙、乾隆、光绪等皇帝重视的,历经170多年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书院。是清代东北地区最早创立的书院。在这个书院读过书的不仅有曾宪文、任辅臣、邓士仁这样的良臣名士,还有少年时的周恩来。从这个书院走出了许多革命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院,引起了我及大的兴趣,我开始寻找“银冈书院”。

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

  银冈书院,是清朝名臣郝浴创办的。郝浴能创办这样一所充满传奇色彩的书院,这里充满了鲜为人知又不可不知的故事。郝浴生于1623年,别号复阳先生。二十八岁就官拜湖广御史,巡按四川。郝浴是能臣、大臣、忠臣;是顺治的近侍,是康熙的爱将;是敢于同吴三桂针锋相对,令吴三桂恨之入骨的钦差大臣。又是全力讨伐吴三桂,平定三藩之乱,为国家统一做出重大贡献的忠臣。中国的历史就是这样的令人不可思义,这样的一位忠臣良将,也竟然被砭流放,也正是有了这次的被砭流放,才有了银冈书院,才有百年传奇,才有了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中国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少年周恩来在银冈书院读书的一段史事。

  传奇中的传奇,让我充满好奇的寻找“银冈书院”

  郝浴是在被流放以后创办“银冈书院”的。郝浴被流放的是一个叫尚阳堡的地方。尚阳堡是清朝安置获罪大臣的滴戍流人之所。顺治十二年四月,郝浴离开尚阳堡,来到铁岭。铁岭也是清朝安置获罪大臣的滴戍流人之所。当时的铁岭除流人和管理流人的官兵,无一居民。1619年的农历七月,努尔哈赤屠城了铁岭,致使这里没有了人烟。“澄清斯世”、“解救苍生”的郝浴为了治国济民,在砖石瓦砾,蒿草丛生的“南门内之右”修建了宅院,“纸贵槠钱短,囊羞米价多,不须仍买药,谁为起沉疴?”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办起了讲堂,他亲自手书了“致知格物之堂”匾额悬于书室门楹之上,表明了自己办学堂的愿望和决心,他的学生都是流人的子弟。这个叫“银园”的讲学处就是后来“银冈书院”的前身。一个被砭流放之人,面对一片荒芜,建宅筑所,维持生活,情有可缘,竟还能心系苍生的办学讲课,这绝不是一般的人而能有所为的。这也正是郝浴不同于他人之处,他虽身居此处,却时刻想着国家,想着天下苍生,为国为民是他的宗旨,也是他办学的宗旨,他要教导学生为国为民,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现在的铁岭,因为赵本山的一句“大城市”的戏称,让很多不知道铁岭的人知道了这座辽宁省的城市。就为这银冈书院,我又来到了这里,寻找“银冈书院”。

  我找到了“银冈书院”。在一处闹市的街边。但我无法想象这就是“银冈书院”。在我知道的情况中,“银冈书院”不该是这个样子。这里还有“书”吗?还能看出是个书院吗?除了灰旧潮冷的房屋,除了灰尘肆意的尘埃,除了没有生气的摆件,我就没有看到一本书和与书有关的东西。有摆放的做样子的假书,看着是那样的不舒服,在我看来,还不如不摆,摆在这里,反到让来到这里的人,知道这里是书院的人们心之不爽,心之沉郁。书院就是书院,连本书都没有,还能称其为书院?

  隔道墙的那边是少年周恩来史事的展览,这边是凄冷无声的宅院,我不知道是银冈书院成就了这些革命的先驱者的事业,还是这些革命的先驱者成就了书院的'名声,我是来寻找“银冈书院”的,但是,我没有看到应当看到的该有的书院,而是参观了少年周恩来的学生生活。在我的感觉中,是周总理的伟大,给这座百年书院带来了声望。

  郝浴的办学的目地很清楚,就是忠君报国,报天下苍生。他的办学方针就是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他的教育思想是丰富的,硕果是累累的。银冈书院人才辈出,影响广泛。银冈书院是东北早期教育的一面光辉的旗帜,成为辽北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郝浴不愧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

  康熙十四年(1675年)郝浴奉旨还朝,还朝前,郝浴把“银园”讲学处命名为“银冈书院”并将书院托付给了好友董国祥、徐元弼等人,好友们没有辜负郝浴的重托,银冈书院越办越好,越办越有影响。当然,银冈书院能越办越好,也是和历朝的皇帝的关心与重视分不开的。乾隆东巡曾到铁岭,对银冈书院办学的业绩甚为称赞,指令地方政府“于余地内拨给学田一千亩,征银五十两。”。嘉庆、光绪年间也都非常的重视银冈书院的发展,增购土地,增建房舍,扩大学额,增加设备等。光绪三十年(1904年)银冈书院的曾宪文等实行西方教育,开始接受革命思想的影响,使银冈书院的教育进入到了新的历史时期,增添了新的色彩。也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斩新的历史时期,任辅臣、邓士仁等走进了这所书院学习。1810年,少年的周恩来也来到了银岗书院,这个传奇的书院更有了新的传奇色彩。

  曾宪文曾经是银冈书院的学生。当他接手管理书院时,正是中华民族遭受外来欺辱之时,他赞同孙中山的民主革命的主张,忧国忧民,他大声的疾呼“帝国有增新岁月,版图谁争旧河山”,他把书院办成培养爱国志士的摇篮,使得意大批学生走向社会,成为革命队伍中的佼佼者。其中的任辅臣就是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1896年,十二岁考入银冈书院的任辅臣,在这里借受了四年的良好的爱国思想的教育,1907年,他就参加了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次年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1917年的“十月革命”成功,激发了他的革命热忱,倡议和组织了有一千五百多名华工参加的“中国团”由于中国战士在浴血奋战中表现突出,苏维埃中央下令,命名中国团为“红鹰团”。这个鲜为人知的“红鹰团”为保卫第一个工农政权(苏维埃政权)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任辅臣也壮烈的牺牲在异国的土地上。当战士们自动的集合在任辅臣妻子张含光的面前,异口同声的要拥戴任辅臣十三岁的遗孤为团长时,张含光身穿孝服,含泪沉痛的说:杀夫夺父的血海深仇一定要报,可我们是布尔什维克领导的队伍,要有纪律。一个伟大的女性,说出了一个革命者的峥峥誓言。

  邓士仁在银冈书院任职十年(银岗书院后改为县立第一高级小学),他热爱教育,学视渊博,名望很高。他赞同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建立民国”的主张,领导了当时的反帝爱国运动,秘密从事抗日爱国救亡活动。1936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日本宪兵和伪警察将还在熟睡中的邓士仁抓走,先是用皮鞭打,接着把他的头按在锅中灌凉水,灌煤油,让他说出抗日人士的名字。可他就是一言不发,活生生被日本鬼子折磨而死。一位一生致力于救国事业的革命志士,为了救国,掏尽肝胆,惨遭杀害。他的学生,旅居北美的八十六岁的老先生王庆吉这样的说道:“忠烈无由表扬,岂永为无名英雄?先师永为无名英烈,不肖弟子思之落泪。”

  我站在没有几位游人的院落里沉思回忆,书院在中国不少,也不乏如山东的徂徕、江苏的金山、湖南的岳麓、石鼓、苏州的紫阳等等这样名扬天下的书院,可是又有哪家书院有过这样的历史传奇?有过这么多的传奇人物?书院作为一种文化教育组织,除了把宏扬,传授古代文化,张扬历史精髓当成己任,又有谁能像银冈书院这样的传播先进的思想呢?银冈书院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是许多书院所无法比拟的,银冈书院应当恢复他该有的旧貌,应有与他的贡献相等的地位,应当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银冈书院,知道了解这个书院所发生的林林总总,所给我们的民族做出的贡献。

  在中国的历史与现实里,往往就有这样的令人百思不解的现象,为了需要而取舍,为了需要而轻重有别,而不能的忠实于历史,不能忠实于实际。我并不是不赞成宣传应当宣传的人与事,但是,这个地方的史绩已经超越了某个人的史实的时候,在我看来还是应当主次分明。银冈书院是这座院落的中心,就应当把全貌的历史和史绩展示给人们,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个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叫银冈书院。

  寻找“银冈书院”的过程,也是我对这座书院,这座书院的历史了解的过程。过去,我仅仅是听说有这么个书院,在哪,是个什么样,我全然不知。今天我才知道这何止就是一座普通的书院啊,他的过去,他的业绩,他给人的感慨和沉思,是何等的让人不能忘却呀。

  走出“银冈书院”,我又慢步的围着他的院落走了一回,周围的喧嚣,市俗的场景,让这座静静的院落不无感慨的叹气。历史的,有价值的,留给今天人们的已经不多了,我们是不是对仅有的应当给予更多的关爱呢?我们的今天是历史延续下来的,没有历史,怎么会有我们的今天,我们的今天不也是明天的历史吗?

【寻找银冈书院优秀散文】相关文章:

寻找幸福散文11-26

要么等待要么寻找散文11-09

寻找春天散文(精选31篇)03-01

寻找一条田埂散文11-11

银毫子01-19

问优秀散文12-11

幸福优秀散文11-10

冈字可以组什么词?07-29

“银毫子”故事04-13

一枚银毫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