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地情抒情散文(通用23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短小精悍,表现真人真事真是感情的问题。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两地情抒情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
腊月二十日晚六时十分,我离开三亚返皖探亲。临行前一星期的每个傍晚,我都要到海滩去散步。老实说,我对三亚已产生了深深的情怀,而这次探家,明年能不能来还是两手打时——未大算(即:不一定),因为我并不是被分配来这里工作,而是特定的原因在这里打工。到时候,一定会有一些想不到的动力让我不能再出来。平日里每时每刻是那么透心彻骨的念家,然而,当我真的要离开这块热土之际,竟是这般说不清的留念。除去一些身边的人和事之外,最让我觉得留念的是海!海的夕照,海的浪花,海是那么的宽宏大量。
渡过琼州海峡,跨下汽车上火车,随着一路上叮里光啷的响声,渐渐的隐去了红花绿树,代之而来的是肃穆的山石。到了武汉,气温突降,这已是腊月二十四日的清晨,汽车刚出站门,在充满天地的雾沫中,狂飞着姆指头般大的雪球。先是边下边融,而后化不及的便集存下来,渐渐地掩盖了世界上一切外露物体的本来面貌,显现在眼前的是无数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水晶般的雕塑。
汽车很快越过平原,驶进层峦迭障的山区,越来越接近我恋着的家乡的土地。衣服,加了一件又一件,呢大衣也裹上了,还是觉得冷。脸和眼好像已经冰结,僵僵的不能动弹,我不停地用手袖擦着车窗玻璃上的水汽冰花,嘴里一个一个地数念着我熟知的不必看路牌的大小地名。路越来越差,路边泥浆四溅,人被簸得东倒西歪。高大的熊峰莽脊迎面而来,看着这无边的、迷蒙中的结冰飞雪的山原,我忽然想到陈登科先生的电影剧作,我不禁大声叫起来:“风雪大别山”!
在家住了半个月,其间的每时每刻我都沉浸在浓浓郁郁的、甜甜蜜蜜的乡情、亲情之中。到家的那天傍晚,子、侄、亲邻挤了严严实实的一院子,他们燃放了长长的一挂炮竹迎接我。我自知不是衣锦还乡的贵人,而只是一个普通的打工汉,可见乡情、亲情是没有地位界限的啊!我的三百五十多个日日夜夜所凝集的泪,汨汨地淌下,我用这滚烫的、苦涩的液汁回报着乡亲们的热切。孩子们像是重新认识了父母,亲友们不忍心眼见我再出去打工,他们车水马龙般的贴着、拥着我,但是……
一脚踏下海轮,便实实地踩在海南岛的热土上。我将在这里开始又一年的新生活,那熟悉的椰林,那熟悉的河和那河上架着的各个名称雅致的桥。大海,我回来了,我又要无数次的享受你的温柔和喧闹。
家乡虽冷,那毕竟是我的家乡,那里有我的土地和亲人;海南岛虽遥远,毕竟有我的事业和追求。我的心,紧紧地、深深地贴着皖和琼。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2
“咦……这是什么……”我的目光越过挤在一起同学们,一则通知映入眼帘:……请有条件的同学们踊跃把自己的文具用品、图书等学习用具捐出,资助泛珠三角区域贫困地区儿童……
回到家,我想都没想,把我最喜欢的圆珠笔、本子和珍藏多年的课外书都翻了出来。看着我的这些“宝贝”,心里又有点不舍得了。“它们可是整整跟了我五年啦……到底捐不捐呢?捐的话好像对不起跟了我这么多年的老友,不捐又好像对不起山区小朋友……嗯,捐吧!”就这样定下来了。对了,我还在铅笔盒里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只有八个字:努力学习。情谊永存。并署了名:思然。
第二天,我捧着文具来到学校。昨天的矛盾一下不见了踪影,我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把捐物放到箱子里时,一点都没有可惜,心里反而无端有种安心的感觉。
想着昔日陪伴我的朋友被送到了山区,心里却很高兴。因为它们不仅陪我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日子,现在还能为贫困儿童做贡献,我心里真的很踏实。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告一段落了。谁知,学校昨天给了我一封信。信封上写着:好心人:思然收。原来,是领到我的文具的人给我写的一封信。我兴奋不已地打开信封,抽出信纸,读了起来。歪歪扭扭的字迹,朴实无华的句子,却使我留下了眼泪。她说她是一个孤儿,没有名字,大家都叫她小雪,老人说这是她父母起的。但是她的爸爸妈妈都不要她,到外地打工去了。她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少一餐没一餐地勉强过日子。村里的孩子都有爹有娘,有的还能上学。只有她一个是孤儿,每当她看到其他小朋友和父母在一起时,总是辛酸地掉眼泪。但是她没地方哭诉,爷爷经不起打击。她渴望上学,渴望背书包,渴望坐在充满温暖的教室里。但是她没有钱,没钱就没有上学用的文具。当她收到我捐的文具时,她明白,世上还有好人。她这样写道:“……我不知道说什么,谢谢,你是个好人,你跟我的亲人一样,我好开心。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小雪”
我抬头望望天空,忽然前所未有地觉得,天好蓝,阳光好灿烂。我知道,虽然现在我和小雪隔着一个广州,但是,我们的心已经紧紧地相连在一起了。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3
父母是我们身边最亲近的人,在身边时刻关怀我们,教导着我们。不同于大明数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傅雷则是通过书信与儿子沟通,这一封封的书信汇聚成浓浓的爱、滋养着傅聪成长的同时,也打动着无数的读者,其中便包括我。
傅雷在信中告诉儿子如何做人,如何搞艺术,如何对侍生活中的问题。他教儿子要做一个谦虚谨慎的人,做一个“德才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在生活中傅雷也很关注儿子成长,对儿子积极引导。家书中大到事业、人生、艺术,小到吃饭花钱,婚姻,事无巨细,无不关怀备至。而目他敢于剖析自己,在子女面前承认错误,从亲身经历中给出经验和教训,他无疑是儿子的良师益友
傅雷所写的每一封家书都十分认真,毫无草草了事之作,这使我看到了傅雷成熟稳重的一面,也看到了傅雷对儿子深深的爱。此外,在《傅雷家书》中,我看到了一对耐心的父母,一对艰辛的父母,一对坚韧的父母。《傅雷家书》不仅是傅雷夫妇傅雷夫妇写给傅雷的一封封封家书更是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不倦的教诲。
《傅雷家书》给了我许多影响,傅雷的严谨作风和深邃的思想潜移默化地教导了我:我喜欢又本书,敬佩傅雷的为人和学识,羡慕他一家的相亲相爱。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4
《傅雷家书》中的上百封信,数万个字,字字之间都充斥着、流露着满满的父爱,传递给身在异地的儿子。
傅雷对儿子生活的细微关心,对于生活的建议关心无不是这暖暖的爱,但这种爱是博大的。
在儿子想要去苏联学习钢琴并可以回过演奏时与亲人相见时,本应该是激动喜悦之时,傅雷却并没有来得及开心,而是向其建议去权衡留在波兰和去苏联的利弊,劝告最好留在波兰。作为父亲,他舍弃了少有的夫子相见的机会,以儿子的学业出发,何等伟大的父爱啊!
在邮局遗失了儿子的书信后,傅雷是多么不安和惊慌失措,各种想法在脑中不停地回荡。一个月的精神波动仅仅是缺少了一封儿子的信。之后的要求又是多么“卑微”。
这种感情、父爱通过书信传递,也是这种方式将夫子之情联系起来。将这伟大的、宽厚的父爱联系起来。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5
在一个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书信跨过大洋,将远在海外留学的儿子与身在祖国的父亲联系在了一起。《傅雷家书》以父亲对儿子的一封书信,体现了浓浓的父子情。“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虽不是战乱年代,但书信中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也可值万金。
在信中,傅雷常常表现得十分“卑微”。曾经的傅雷,以绝对的权威维系着自己的家长地位,而随着儿子的长大,他也将曾经的威严化为了柔情。他坦诚地对儿子道歉,表达自己对以前过于严厉的愧疚。他盼儿子来信,渴望了解儿子的生活现状。他用赤诚之心表达对儿子的关爱,也期待着儿子的理解与回应。这样的父子情,激励着刻苦练琴,为国家争得荣誉。也时时向父亲诉说自己生活上傅聪、学习中、情感上的困惑,调整着自己的心态。他努力上进,向着理想的人生不断进步,这份跨越大洋的父子情,也成为了傅聪成长道路上最坚强的后盾。
无论相隔多远,那一封封书信紧紧地将两颗心连在了一起,这也使《傅雷家书》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厚重的家书之一。这家书也将使一代代青年的心灵得到滋养,让他们更加懂得理解、懂得感恩。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6
傅雷对傅聪,用情至深。从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到1966年5月,12年间86封家书,字字情意真切,充满了对儿子的挚爱与期望。每当读这家书,心中便如阳光抚过粼粼水波。
傅雷从小对傅聪严格管教,因此父子俩关系并不是很好,两个人间距离越来越远可在这一封封家书中我们又不难看出,傅雷是么地思念孩子,儿子走后第三天就想写信,没有一天是不想着儿子的。
在信中,傅雷对儿子的音乐艺术方面有所指导,也对儿子的进步给以鼓励,儿子取得奖项后更是毫不吝啬地赞美,对日常生活嘘寒问暖,更有为曾经数子严厉而感到懊悔。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儿子关怀无微不至。小到为人处事,大到人生哲理,他希望孩子能成为一名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理性思考的人,要做事,先做人。
傅聪在国外,只身一人漂泊,想要寻找一个好的终生伴侣。傅雷明白儿子急切的心情但也忧虑儿子一时冲动酿成大错,于是他从信中写道:“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傅雷的教海,如缕缕春风拂面,引导傅聪渡过心理难关、变得更慎重与成熟。
身虽分隔两地,情却一直未断,心仍在一起!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7
两地传情,乃隔汪洋大海。父子之情,即便是纵隔千里。也只有心与心的一道联系。
12年之久父子用书信联系,虽相隔甚远两地,但情深深不可测,浓浓的爱意搭起联接父子两地的桥梁;可那跨越山河的爱却终不能在书信中完全表达出来。
犹记得傅雷曾写到“一个月由你来两对信,已经是十个多月没有的事了。”父亲是多么关心儿子啊,一个月的那么几封信都是如数家珍,一个月来两封信甚至都能为此而高兴。在十二年的光阴里,充盈一个父亲最简单最纯粹的快乐。
“我愈来爱你了,除了因为你是我们身上的血肉所化出来的而爱你以外,还因为你如此焕发的才华而爱你,正因我爱一切的才华,爱一切的艺术品,所以我才把你当做一般的才华,当做一件艺术品而爱你。”傅聪仿佛就如父亲眼中的闪亮独一无二的星一般,足见他对儿子的珍重,甚至是崇拜,字里行间,饱含着傅雷的心血和深沉的父爱。
时至今日,我们再读傅雷家书,依然能感受到其中深切不变的真情。家书跨万里之隔,点亮人眸;亲情越数年洪流,触碰人心。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8
挑灯看剑,却四顾茫茫,此时夜里有一颗明星,他默不作声地将自己所有的光芒赐予我们,帮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帮我们认清心中的迷惘,而这星,便是父亲。
读完傅雷的《家书》,万千思绪涌上心头,傅雷先生就是一颗熠熠烁烁的星,儿子去波留学,父子二人相隔甚远,可惜当时通信不便,傅雷与儿子只能靠封封家书来往。虽是两地书,但父子之间的情谊却始终连在一起,即传出去的是一封封信,收到的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和惦念啊。傅雷在信中恨不得将一切事情嘱咐给儿子,我每每读书时,总把自己想象成身处他乡的傅聪,这才感觉到信中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浓浓的、深厚的父爱,而这父爱也是傅聪成为一位著名钢琴家的原因之一。
两地书,傅雷教育儿子:“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当儿子精神消沉时,傅雷为他送去了发自内心的宽慰,让他以克利斯朵夫自比,遇事应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用凭吊的心怀将这些创伤看作心灵的灰烬,敢于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将回忆看作一块放在衣袋里的石头—沉重却不至于负重前行。傅雷教会了儿子遇事应坚强,这便是父子情。
两地书,傅雷教育儿子:“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赤子的内心永远是至真至纯的,而人类最纯洁最美的思想感情是相通而永存的,所以一个人只要拥有一颗赤子之心,他所表演出的艺术必定是空灵的,是纯洁无垢的,这样才能打动听众,才能“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傅雷教会了儿子对待艺术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这便是父子情。
两地书,傅雷教育儿子:“决定性的仗打过了,多打零星的不精彩的仗,除了浪费精力、报效经理人以外,毫无用处……”傅雷认为儿子演出泛滥是不对的,因为这样会导致身心疲惫,且演出的质量也不会太好,还有每次登台都与祖国的面子有关,他知道傅聪本热爱祖国,所以他劝慰儿子为了艺术、为了自己、为了国家的荣誉,应减少演出次数。傅雷关心儿子身体状况的同时还教会了儿子演出要精益求精,这便是父子情。
泰戈尔曾言:“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磨砺,才能练就创造天堂的力量。”傅雷父子二人身处两地,可傅雷却用一封封家书将“天堂的力量”赋予到儿子身上,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父子情呢?
我讴歌父亲,他们是我们黑夜中那颗最闪耀的星!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9
《傅雷家书》中有反复叮咛;有温馨提醒;有谆谆教诲。孩子走得再远,飞得再高,背后都有一双温暖的手掌,一个温暖的港湾。就如傅雷和傅聪一样,他们之间隔的山再高,水再远,一封封书信都能寄托去彼此的爱和挂念,正所谓“两地书,父子情”。
傅雷是严父,也是慈父。他在儿子的艺术、做人、礼仪等方面都有要求,他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德才兼备,有人格尊严的艺术家。在研究艺术上,他这样告诉儿子,“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在做人方面,傅雷强调:“弄学问也好,弄艺术也好,最要紧的是要把一个人尽量发展,在没成为艺术家之前要先做人”。在礼仪方面,傅雷连吃饭时叉子应该放在哪里,都与儿子说得一清二楚,从中足以可见傅雷对儿子深切的教导与浓浓的父爱。
傅雷也是慈父,在儿子痛苦时他及时给儿子写信,我们不安慰你谁去安慰你呢?并且鼓励儿子对艺术有更诚挚的心,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心所能无愧于心,在儿子对感情苦恼时,傅雷再次及时给予儿子帮助,要找永久的.伴侣,也得多用理智考虑,勿被感情蒙蔽。
傅雷说:“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而且他谦虚诚恳地说:“我从与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学到了忍耐学到了说话的技巧,学到了把感情升华。”,能有这样一位把儿子当做朋友,而且不断成长的父亲是多么可贵,傅聪是幸运的,亦是幸福的。
傅雷和傅聪之间的父子情不能不让人动容,他们分隔两地,无法见面,却用书信筑起了一道闻名古今的爱的桥梁,真可谓是“两地书封封相传,父子情殷殷相惜”!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0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在1954-1966年5月期间与儿子傅聪、儿媳弥拉的家信集,由傅雷次子傅敏编成并将其出版。是轰动一时的文化事件。傅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翻译家、文学评论家。其子傅聪在1954年离家,求学于波兰。他们之间的书信反映了一家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也渗透着傅雷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脉脉温情。
傅雷与傅聪间隔茫茫大海,傅雷便以一封家书搭建起了父子间心的桥梁。以这种形式关心和教育儿子,给予儿子智慧和鼓舞。这几十封信中,角角落落无不体现着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爱。感情纯粹、质朴,令儿动容。
父亲买儿子每一场演出的唱片,父亲知道儿子这几天会有哪些安排,”将来你预备谈什么近代作家,望早安排早些来信。我也可以供给资料。”“我认为回国一行连同演奏,至少要花两个月。而你还要等波兰的零星音乐会结束之后方能动身。这样前前后后要废掉三个多月。”诸如此些琐碎的大事小情傅雷都悉数了解。
傅雷对傅聪的关照事无巨细,但也有严厉的一面。教育儿子,道德、思想、情操、文化等等等等。但最重要的是教育并培养儿子的爱国情怀。当然也会有对过去教子过于严格的悔赎;有对儿子进步的表扬和鼓励;有对音乐和艺术的指导和探究;有对党和国家建设的看法和意见;有对儿子生活的嘘寒问暖。不仅体现着傅雷对儿子深沉的爱,更展现了傅雷父子深刻的家国情怀。
父爱的感觉没有母爱温柔,但他能够保护你,避免你误入歧途,父爱的感觉是酸涩的,像柠檬一般。父爱是不被人察觉的,因为它永远都躲在母的背后,承受最多的是父爱,得到最多的是母爱!傅雷用一封封家信,为傅聪送去的不止是厚重如山的父爱,更像是人生的灯塔,永远照亮儿子前行的路。大海虽隔在他们中间,却隔不开那血浓于水的父子亲情!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1
《傅雷家书》读来感觉亲切,这里不仅有父亲的牵挂和关爱,更有儿子的感恩和报答,他们用鸿雁搭起了一座父子情深的桥梁。
这情融在父亲那殷殷嘱托里。儿子远赴波兰,父母日夜牵挂,在那通讯落后的年代,书信是维系父子沟通的唯一纽带,虽不及“万金”,却也让父亲魂牵梦萦。于是每当提笔,父亲便事无巨细,一点一点将自己的关心写进了薄薄的信纸里。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婚姻,父亲的目光永远追随着自己的儿子,那看似唠叨的话语,却是父亲对儿子的一腔牵挂。
这情刻在那一声声的期盼中。读《傅雷家书》,我无数次被父亲的“卑微”所打动。想当初,傅雷是多么高傲,他用绝对的权威维系着自己的家长地位,用武力稳固着自己的统治。然而,当儿子一朝长大,他便突然像卸了盔甲的将军,满身的戾气化作了柔情,只盼儿子平安快乐,幸福成才。他对儿子道歉,表达自己的愧疚,那份坦诚令人动容。他盼儿子来信,“哪怕抽空写三五行也行。”这是为了了解儿子的生活现状。他用赤子之心表达着自己的关爱,也期待着儿子的理解和回应。
这情化成了儿子前进路上不懈的动力。在《傅雷家书》中,看到傅聪的信不多。但从父亲的书信中,可以拼凑出傅聪的生活状况和成长轨迹。他刻苦练琴,用实力一次又一次的为国家争得荣耀;他调整心态,及时向父亲汇报自己的情感和困惑;他努力上进,朝着理想化的人生不断进步。我相信,正是父亲的来信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激励着他不断前行。
虽然相隔万里,那一页页信纸上的字字句句承载着两颗火热的心,也成就了中国文化长廊中最厚重的家书。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2
儿行千里父担忧,兩地书,父子情。他用一封封朴实的家书与远在他乡的儿子建立了一座心灵的桥梁,他以语重心长的态度,十年如一日地关心,教育儿子,大到爱国、做人、小到生活的细枝末节,他在信中都是千叮咛万嘱
咐,考虑儿子生活,竟是无微不至周到细心。
对儿子更是以道德,思想,情操,文化修养的启迪。他常常用自己的经验现身说法,让儿子有了耐心,一步步走出困境。在失败面前告诉儿子,坚持是什么?是勇敢的面对现实,达观的
看待种种生活中的困难“得失置之度外,胜败兵家之常。”是成功的那刻,面对鲜花和掌声能依然保持清醒的面孔。待人谦虚,做事严谨,礼仪得体,生活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一封封信的背后,藏着是无数操劳与担心,流露出的是父爱的永恒。
生活是如此,艺术的教导更是如此。面对儿子在练习上的疲倦,他用无数的话语激励着儿子。用心灵感受它,忠于它,热爱它,一步步被艺术熏陶,为艺术奋斗拼搏,引领着儿子,走向成功。这流露的更是父爱的永恒。
“爱国不仅仅表现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行动中。”这样的话语经常会为儿子讲,他常说:“只有细心认真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历史的文化与音乐美结合,才能学出真正的价值,才能为中国而效劳。身为一个中国人,无论长在异国他乡,还是在外拼搏,都不能忘记祖国。更要有一颗爱国的心,将自己用音乐的方式来回馈于祖国。”是啊,忠于祖国,更要为祖国献出自己的力量!
两地书,父子情。在我们眼前滔滔不绝的河流,那是父亲对你默默的关心。千言万语,那细细的唠叨,都成了一根根木条,为你搭起一座座通往成功彼岸的桥梁……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3
从前时间很慢,马车很远,书信很慢,一封信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到达他人之手,只因挂念之人,便是纸短情长。
博雷这一身,很长情,对博聪如此,对亲人更如此,一封家书寄托了多少的至情之意?对于音乐,博雷父子可谓是一见钟情,他们对于音乐的独钟,以至于身距千万里,还不断地以书信的方式来交流,情可塑!常言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博雷对他儿子的教育从未停止过,社会的改变,道德的知识与对爱情事业的看法,博雷通过一封封家书传达心愿,以希望的期待博聪的理解与认识,情可缀!生活亦是自然,作为父亲,博雷十分关心儿子生活与成长,儿子博聪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他在信中多次谈及,并提出意见与建议。情可升华。
爱子之情,溢于言表,一封家书,见字如面,纸短情长,写的是情,诉的思念。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4
这是一部充满着父母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家训。或许可以将它称作现代版《诫子书》,它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教导,透露出来的,更多是父爱。
看完此书才明白傅雷的心情从始至终都是如此的两难。对于长大的孩子,即希望他茁壮成长,向梦想的天空翱翔,前往更先进的国家深造,但又不忍心自己的亲生骨肉离开身边。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将孩子养育成人,为的便是子女才有所用,然而,当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即为他们感到自豪,同时也感到不舍。
傅雷对傅聪的爱是无形的,体现在每一句问候与关心,也体现在每一次指导。他爱子心切,注意傅聪的任何生活细节,而傅聪也没有辜负了他的殷切期望,在音乐方面他不断获奖,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傅雷在儿子的身上用心良苦,母亲对傅聪的爱也是深厚的,她在最细微的地方,给儿子点明了在感情上的方向,让其能够健康正确的看待问题。
这本书字里行间都能看出一家人浓浓的爱,或许这就是亲情吧。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5
傅雷与儿子傅聪虽远隔万里,可父子的深却让人难以忘怀。在傅雷送儿子去异乡时,他写道:车一动,大家都变成了泪人,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才起身。这是平时送别亲人的画面,让作者寥寥数笔就描绘得身临其境,无不让人落泪。
在一月十三日的信中,傅雷每天早上六七点就醒,因为想傅聪。他和妻子想起了傅聪二三岁的时候,感觉这像一幅幅的小品图画,使他们欢乐又惆怅。三十一日的信中说他们父子之间的融洽,互相倾诉毫无顾忌。傅雷对于儿子的爱深深地藏在书信中。可见傳雷对于傅聪的爱虽不在言语中,可在行为中。
在1954年11月23日的信中写道,我只怕他用功过度,身体不舒服,或是病倒了。就这一句话包含了父亲对儿子的关心和体贴,让人读了心里暖暖的。
在这一封封信中,都是家常的唠叨,在这些唠叨中包裹着的是父子的一片情意。这一片情意的背后是深深的爱与温暖,还有许多关心和牵挂。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6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旨,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在这本书中到处都洋溢着傅雷对儿子的教育及爱。
书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傅雷与傅聪谈论艺术与人生,为傅雷灌输一个艺术家应有的高尚情操。他告诫儿子“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最基本的就是要抓紧时间”;“做事情要科学化,要彻底”;“在外面世界均勿难为情,被人家随便多留,才能不打扰事先定好的日程”;“修改小习惯,就等于修改自己的意识与性情”。世上哪有不爱儿子的父亲?只是他们对于爱的表达方式不同。每个父母都无比牵挂自己的孩子,无论孩子身处何方,他们身上都会牵系着父母的心,傅雷一封封家书把自己的“心”写在纸上,把自己的爱,一封封寄向远方的儿子傅聪,两人虽然相隔甚远,但是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傅雷对于傅聪来说,是父亲,是老师,也是朋友,傅雷对傅聪严格的要求,为他后来成名起了很大作用,他们浓浓的父子亲,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7
两地之间,一封封流露着真情实感的家书,表达这浓浓的父子之情,他们虽分隔两地,但是父亲却始终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在《傅雷家书》中,写到这样一段话:“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每天清早六七点就醒来,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出国的儿子的不舍,却又不知如何表达,想写信给儿子,却又害怕儿子会因此感到厌烦,是他内心感到十分挣扎。
傅雷在给傅聪寄出的第一封信中写道:“车一开动,大家就变了泪人儿,呆呆的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回身”,在之后的信中,都表达了他对儿子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儿子的关心以担忧,浓浓的爱子之情溢于言表。
在那一封封,平凡的家书背后,传递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深沉的关爱与温暖。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8
亲爱的聪儿:你临走前七月发的信,到十月下午才到。那几天,我们左等右等,老不见你的信,焦急万分,究竟怎么回事?
亲爱的聪:一天不见你的信,我们一天不得安心,在比赛间,我们也跟着紧张,比赛以后,太兴奋了,也是不定心。
……
他,不过是,凡尘中最普通的父亲,却在几个深夜,执着笔,在书信上写下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男子点点期望,写下埋在笔墨之间化不开的担忧与思念。
他,不过是,世间最为常见的子女,在异国他乡,抒写他人生精彩的篇章。他知道,在另一个国家,有一对父母深深的凝望着他每一次的成长与蜕变。
记得翻阅《傅雷家书》时,傅雷总是在他信的开头,念叨着,来信的速度怎如此慢呢,可以想象,傅雷是有多么急迫的想知道远在异国他乡的傅聪,他在生活和音乐技巧方面的讯息啊。
一段书信,牵扯着的却是两个人的思绪。
每当傅聪来信是,我想,傅雷夫妇一定极为喜悦。幸福是如此简单,如枝桠顶端绽放的花儿,慢悠悠的开在了两代人的心底。
关于教子方面,傅雷他总是以教导的语气来和傅聪讨论关于音乐技巧方面的事情,又像朋友一样和傅聪聊一聊关于生活、情爱方面的琐事。“你素来有两个习惯:一是到别人家里,进了屋子,脱了大衣,却留着丝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是裤袋里……”看,就是连这些细枝末节,都让傅聪抓住了,可见其浓浓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他常常给傅聪的信中提到了不可忘记祖国,他还写了几次开会后,领导人给他思想上的改变与启迪,他以这种方式让远在异乡的傅聪时时不忘祖国的教诲。
而傅聪也因这一封封书信,悄悄的改变着,在每一次书信的开头会写上是否收到信了,学会批判、解剖自己,从而得到了进步。
父亲与儿子藏着多少的感情在书信里,我们无从探究。但从那洋洋洒洒的家书中,傅雷他一定是极爱傅聪的。他将那份爱留在了民国雨后的烟雨朦胧中,藏在了一笔一划的浓墨重彩中,放在了深夜里纷飞的思绪和想念中。
一封家书,隔着的是两代人,两个不同的地点,两个鲜活且彼此深爱着的生命。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19
在百分家书中游览,深刻的体会了远隔千山万水后,那连绵不断的,互相传输的父子情。
傅雷教导傅聪,除了学习,还能在许多方面,例如,“总而言之,你要学习的不仅仅是音乐,还要在举动,态度,礼貌各方面吸收别人的长处。这些我在留学的时代是极注意的,否则我对你们也不会从小就管这管那,在各种礼节方面跟你们烦了,但望你不要嫌我烦,索而想到一切都是要使你更完满,更受人喜欢。”初读这段话时,我不禁觉得傅雷太过苛刻,不仅要孩子在学业上大有成就,还为它贪加了那么多的“锁链”,这样束缚他如何能让傅聪真真儿的去展翅飞翔?
但再次品读之后,我便觉得这哪里是要求的语句,这是一位父亲拿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教导孩子,让他们避开一些没必要面对的荆棘,也是告诉自己的儿子,光有成绩不能真正代表一个人成功,而是一生都在不断进步,提升自我的修养,那才是成功之人。
而傅雷也绝不是像我这般不善解人意的,他知晓父亲的关怀,知晓父亲的刻苦铭心,他都知晓这,所以他不断听取教导,吸取教训,在一次次磨练中,使自己成为一把有价值的宝剑,不是锋芒万丈,因为父亲也教了聪儿谦虚。他的努力是付了安心,这也是他对父爱所做出的最有力的回应。
一封封书信的飞传……
一次次内心深处的呼喊……
我看见了,看见了那在那有些昏暗的灯光下,手上已覆满皱纹的手握着那支笔,在信纸上跳跃着,这位老人神情严肃,可当他目光一转,到了一旁儿子寄来的书信时,他的嘴角以可见的弧度微微上扬,是温情的流露,而他也将脸上的快乐,心中的温情寄托在了手中的信纸上。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20
番思苏台月,照女夜绩纺。此时父子情,两地同惚恍。
没错,我想这句诗说的便是傅雷和傅聪两人,1954年傅聪离家去波兰留学,从此长达12年的书信便由此拉开了帷幕。
傅聪从小就被父亲管得很严格,几点起床练几小时的钢琴,这一切都被严格的规划成表格,因此父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好,两人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甚至曾有几十道难以弥补的境地。可在家书中,我们又不难看出,傅雷是多么思念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每一天不想着你,我想父亲的爱永远都是沉默的,但永远都是聪儿的避风港,后来一边十分思念孩子,但又怕打扰了孩子的工作与学习,我想人世间最痛苦的爱莫过于此。
信中有傅雷从音乐艺术上的指导,对儿子有所进步的鼓励与欣慰,对日常生活起居的嘘寒问暖,更有为曾经叫子妍丽感到懊悔,这样一位父亲以其独特的方式教育孩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要热爱艺术,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成为“”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一个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道于被回忆侵蚀”质朴洋溢在字里行间,他对儿子的关怀无微不至,小到为人处事大到人生哲理,他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时刻爱国,淡泊名利,理性思考的人,要做事,先做人。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我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果,真正解脱。”这段话启迪我,人生就像一首高低起伏的音乐,他不可能全部都是柔情似水的,其中夹杂着小石块,选择一种怡然的心态,越过重重障碍,方能拥有精彩的人生,得到真正的幸福。
文革时期,正直,高尚,坚毅,这些美好的品质是如此的可贵啊,让追求者如此痛苦,虽有痛苦,但也有无数像傅雷一样的人去追求,和尚,微微泛黄的书却回思着,这发自肺腑的感受,永远的别离,慢慢和傅家父子一起,从伤怀中成长。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21
两地传情,乃隔汪洋大海。父子之情,即便是纵隔千里。也只有心与心的一道联系。傅雷家书为何能成为一部脍炙人口的书籍?不可能只是他们的书信内容。更为强大的,还是父亲与孩子双方相互的思念。
“你在国外求学,厉行节约,自制也应该竭力做到。”这一句。便是傅雷对傅聪的品行的一种严格教育。傅雷甚是觉得,做人品行要端正,才能为人所重视。而傅雷希望。自己孩子出国求学,得有个好形象,好品格。才能为人重视,正是他处处为傅聪着想的心,才让人们感觉,傅雷想为自己的孩子开辟一条道路。所谓给予的爱便是从傅雷的语言细节所感受到的。
但这不仅包含爱,也有傅雷的严厉。严厉使他产生的爱意更为浓烈。书中有一句,傅雷鼓舞傅聪的话“……孩子勇敢些,别怕,别踌躇,而最要紧的事是把日常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这是傅雷在对孩子进行鼓舞。可以说,傅雷他不仅是一位称职的父亲,还是一枚坚强的后盾,使孩子看清未来的道路,为他指点迷津。
在不同领域,傅雷都能展现出一个完美的自己,让孩子去理解,大到工作,小到吃饭,他不让父母从担心隐藏自己的病情,会让父从不疏远中华文化而为他抄书,这浓浓的父爱都融在字里行间里。
不过傅雷也是一位父亲,傅聪的每一封信也使傅雷心神震荡,“不接到你的信,心里总是不安”,傅聪也是“好久没给你们写信了,当然心里也常常挂念着”两个人相互牵挂,傅雷把自己所有的情感寄托在傅聪身上,相反傅聪也一样,这一段情是多么令人神往。
可能这么一段父爱之情,才让所有人明白,家人的牵绊才是最为珍贵的。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22
番思苏台月,照女夜绩纺,此时父子情,两地同恍惚。——题记
每一位父亲都是爱他的孩子的,这位叫傅雷的先生也不例外,但他对孩子的决不是溺爱,放纵的宠爱,他对儿子教育非常之严格,严格的规划成表格,从傅聪生活起居到学习功课,上至几点起床下至练几小时钢琴,如此严格的规划,因此使得父子之间的感情并不是很好,年幼的孩总是无法理解大人的严格,两人之间的裂缝越来越大。
父亲是爱孩子的,正如父亲的爱像大山,有时看起来是如此的威严,沉默令人不敢靠近,但爱也是如山一般“沉重”的,从那长达12年的书信便可以看出来,他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小到为人处事,大到人生哲理。他是多么的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个“大人”的呀!“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只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需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果,真正解脱”。我做了一个梦,梦里一个老人两手空空的对我说,感到幸福的人才能看见玫瑰。一本儿书读毕,也只是书读完了,但父子之间的情感仍在交织着。从伤害中成长,从严厉中发现爱的踪迹。
两地情抒情散文 篇23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即使远隔万里,身处异国他乡,父母仍不忘时刻关切儿子。“尽管我们隔得那么远,彼此的心始终在一起,我从来不觉得和你有什么精神上的隔阂。”傅雷如是说。186封信,凝聚着他对儿子深厚的爱。
是多么伟大、多么爱儿子的父亲,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传递出一段跨越千山万水的深情!
爱是父子二人如朋友般融洽,爱是父亲在小事里为儿子指点人生,爱是父亲把对祖国发展的关切之情,以及对祖国的热爱同样流露给儿子……
万水千山也无法阻隔父子情深,相隔万里也无法阻止父子相念。那一封封书信给我的震撼如同海上涨起的潮水——汹涌澎湃,经久不息,令人感慨万千。
朱自清的父亲同样深爱着他的儿子。本就是个祸不单行的日子,而父亲却因放心不下儿子而搁下了找工作。连挑行李都要与脚夫讲价钱的父亲竟拖着年迈的身躯在月台上爬上爬下,为儿子买橘子。天气寒冷,为儿子铺紫毛皮大衣的父亲自己却只穿一件单薄的褂子。朱自清的背后永远默默地立着一个背影,背影的名字叫父爱。
文章《墙角里的父爱》中,大将的父亲是个水泥工,为了儿子的学费拼命赚钱,大将却把父亲的血汗钱拿去打游戏,告诉父亲自己生病了,年迈的父亲连夜做着火车的站票去看儿子,为了省钱,就盖着破棉絮睡在墙角。父亲是卑微、艰辛的,父爱却是伟大无私的,他默默无闻的爱,如阳光如雨露,不曾远离。
这不禁令我想到了我的父亲。他虽然不是傅雷那样的伟人,但他给我的爱并不比傅雷给儿子的少。他事事为我着想,为我考虑,虽然不能讲出许许多多为人处事的大道理来,但他总是在背后默默陪伴我,支持我,给予我最振奋人心的鼓舞与坚实的依靠。雨天一把倾斜的伞,放学回家热腾腾的饭菜,失意时温暖的鼓励,成功时热烈的喝彩,便是父爱无声的表达。
达芬奇曾说过,父爱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我认为是的,父爱是遮风挡雨的苍劲青松,是稳重踏实的巍峨高山,是海纳百川的辽阔大海,虽无言,却坚实。
两地书,斩不断的父子情,愿每一位父亲都是孩子最坚实的依靠,愿每一位孩子都成为父亲的骄傲!
【两地情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网络母女情——两地情散文03-19
同学情的抒情散文09-17
相思于情抒情散文04-12
炼情抒情散文05-24
愁,情抒情散文04-26
同桌情抒情散文01-22
给不了的情抒情散文03-06
故土情抒情散文03-12
红薯情抒情散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