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故乡情抒情散文
春节期间,我回老家了。
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坐上回老家的车,我都会感觉内心激动,离家越近,心就跳得越快。
我并不怎么认得回老家的路,但我一直记得自家门前那棵树,它树干粗大,因为是冬天,斜生的枝干光秃秃的,好像乡亲们那一根根干了大半辈子粗活累活而粗糙不堪的手指,在湛蓝纯净的天空映衬下,那树显得格外触目惊心。而在这棵饱经岁月沧桑的老树下站着的,便是我饱经人世沧桑的奶奶。
每次汽车晃晃悠悠到了那条直通家门口,起起伏伏的泥土小路的时候,隔着车窗玻璃朝前望去,总能发现奶奶的身影。奶奶穿一件青色的小袄,干净、朴素,戴一顶棕色粗毛线织的帽子,眯缝着眼,佝偻着身子,看上去显得矮小瘦弱。奶奶没有城里老人那样的福分,艰苦的岁月早早就在她的额上刻下了印痕。听父亲说,爷爷早逝,是奶奶把他们兄弟几个拉扯大的,重到耕地、除草、耪地,小到粗细女工,都靠奶奶一双粗糙的手完成。就是这样,奶奶同解放初期的中国妇女一样,咬紧牙关,勒紧腰带,苦巴苦曳地让孩子们读书,把改变命运的希望寄托在我的父辈身上。父亲的大学生活里,不知渗透着奶奶多少血汗。
每每见到奶奶,都会禁不住兴奋地说:“到家啦,到家啦,那不是奶奶吗?”
走下车,拎着大包小包踏进大门,总是觉得有种气息扑面而来,那气息里或许夹杂着小狗的味道,夹杂着各种家禽和它们排出的粪便的味道,夹杂着烧饭时柴火噼啪作响产生的浓烟味道以及掩不住的缕缕饭香,这到底是种怎样的气味呢?我也说不清,无法找到几个可以确切概括的词语,但我知道,这就是乡村特有的气息,是久违了的自然的气息,是家的气息。不管孩子们走多远,都不会忘记这种气息,它会永远不时地飘入游子的梦中,让离家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无法忘怀。
进了屋,大口喝完奶奶为我们准备好的温茶水,细细地品味着家乡水的味道,一个角落一个角落地看着这个一年没见到的老屋,还是像以前那样,简简单单的摆设:那几把木椅,那张旧圆桌,那个已掉色的沙发,玻璃窗上贴着大红的福字,睡觉的炕烧得热乎乎的。一家人辛苦奔波了一年,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围坐着,吃着热腾腾的团圆饭,唠着家常,屋里涨满的欢笑声似乎要冲出屋门。屋外,那些鸡呀,狗呀的,也热闹成了一团,开着一场属于它们的联欢会。橙黄色的灯光照着人们一张张笑脸,快乐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置身于屋外,呆呆地看着这洋溢着温暖的屋子。砖红色的屋檐,暗白色的瓷砖,和老树一样颜色的'屋门,大红的灯笼,这就是我的家啊!再抬头望望那轮高挂夜空的月亮,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大地上的一切都笼罩在这份月光带来的温柔中,从来不曾觉得月亮如这般美丽动人,看来那句“月是故乡明”写得真是不错。
突然间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从古至今那么多游子不管走到哪里,总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乡。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高适的“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到席慕容的“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于右任的“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故乡已成为游子心中永远的牵挂。
因为故乡这片土地承载着我们最原始、最单纯的梦想,那老树,那老屋,那些最亲爱的家人,带给我们最自然、最幸福的记忆。而当我们背起行囊,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份故乡情结将注定陪伴着我们,让我们每每在失意、孤单的时候,便觉故乡的气息萦绕在我们的梦中,那树、那屋、那人,闯进我们心头,然后倍觉温暖、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