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乡思一半为侧生抒情散文

时间:2021-03-11 10:55:4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乡思一半为侧生抒情散文

  张九龄词:“虽观上国之光,而被侧生讥诮”;杜甫诗:“侧生野岸及江浦,不熟丹宫满玉壶。”

乡思一半为侧生抒情散文

  “侧生”是什么?

  你一定会说,侧生就是荔枝!这是因为那曾经使“洛阳纸贵”的《蜀都赋》中有“旁挺龙目,侧生荔枝”之句,因此诗人均以侧生代称荔枝。

  我想,凡是福建老乡,到荔枝红透的季节,无不齿颊生津而想家的,我自然不能例外。离开家乡六十多个年头了,还常常梦回那“双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的故土,沉迷于“剥之凝如水晶食之消如绛雪”的意境。醒来枕边一片湿,不知是口水还是泪水!

  记得儿时嘴叼,嫌榴莲太腻,龙眼寡淡,唯独荔枝酸甜适口,沁齿甘凉,不留渣滓,百吃不厌。直吃得胀满肚疼。此时,只有喝它几勺酱油,才得消停。

  后来,读苏东坡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觉得不可思议,一天吃下三百颗,那还不撑死!再后来,晓得这是艺术夸张,原当不得真的。

  坡翁这一夸张不打紧,世人便以为广东荔枝(比如增城挂绿、笑枝等)该是天下第一了!可是蔡襄却在他的《荔枝谱》中说福建莆田的“陈紫”才是荔中绝品。他是考察了闽、粤、川桂等地区的荔枝品种后才下此论断的。他说,“闽中……尤重陈紫,富家大室,岁或不尝,虽别品千计不为满意。”那么,陈紫的身价如何呢?蔡襄接着说,“陈紫欲采摘,必先闭户,隔墙入钱,度钱与之,得者自以为有幸,不敢较其值之多少也者。”你能得到陈紫,就算你有口福。哪还敢计较什么值不值。黄金有价,陈紫无价!说陈紫是荔中绝品是靠“谱”的,蔡襄不是那种“月是故乡明”的人。

  在《荔枝谱》中记载的福建荔枝有三十二个品种,其中不乏优良品种,除了上述的陈紫,还有不少,如“火山”、“方家红”、“十八娘”、“宋香”等等。

  “火山”这个品种早熟,颜色特别鲜艳,远看“数里之间焜若星火”,“飞焰欲上天”;品质也好,“虽无膏腴脂,已胜醇酪味”。分明是个不可多得的品种。曾经广为种植,后来不知因何失传了,实是可惜!

  “方家红”原也是好品种。据《容斋随笔》引《遁斋闲览》说,宋时方家有株荔枝树,每年结实数千颗。方氏为了以名人效应提高身价,便挑选二百颗进献当朝权相蔡京,假称此树每年只结这么二百颗,全供奉老乡您了。蔡京自然高兴,便为之起名“方家红”。此后,此树结实再多,可每年到成熟时,所获均未超过二百颗,人们都说方氏的谎话应验了。其实,这只是传说而已。人们不齿方氏攀附权贵的行径;同时也因为痛恨这个世称“六贼”之首的蔡京,从而厌弃“方家红”;恰如蔡京的书法虽好而遭世人唾弃一般。

  “十八娘”这品种,果实颜色深红,果形细长,人们把它比拟为少女。相传闽王王氏有女十八娘,非常爱吃这棵枝上的荔枝,因此得名“十八娘”。据说在莆田县城城东报国寺有十八娘的墓,墓旁有诗咏“十八娘”:“白玉明肌裹绛囊,中含仙露压琼浆;城南多少青丝笼,竞取王家十八娘。”可见当时权贵们都在争逐此佳品。清代吴昌硕也曾在题画诗中盛赞“十八娘”,“风味谁知十八娘,炎州六月满林香。江南江北无人识,写出盈枝与君尝。”可见这一佳品是何等的脍炙人口。

  “宋香”荔枝困植于宋氏祠堂而得名。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的一位莆田籍的'语文老师宋庆嵩先生讲过一段关于“宋香”的动人故事。说在唐末黄巢起义时,大兵路过,想把这棵荔枝树砍下来当柴烧;刚下一斧,几名妇女急忙上前护树,抚树痛哭,愿与宋香同生死。士兵们被感动而罢,这才把宋香保留下来。宋香这株千年古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被列为福建省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荔枝对风土条件要求较严,所以分布不广。而闽中得天独厚,盛产荔枝。有的种植大户,“一家之有,至于万株,”“一岁之出,不知几千万亿。”果品除了内销,还远销海外。因此“商人贩益广,而乡人种益多。”郑纪如此吟咏仙游枫亭荔乡景象,“银舡飞渡水云乡,偏倚雕栏月包凉;夜半归来风满袖,家家门巷荔枝香。”

  荔枝的栽培历史既久,经验的积累自然就丰富。比如在宋代,果农就已经掌握了盆栽技术。据《三山志》载,宋徽宗时,果农就曾经“以小株结实者,置瓦器中,航海至阙下(指今河南开封),移植宜和殿。”徽宗并为此赋诗:“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容斋随笔》在谈到莆田荔枝时说“名品皆出天成,虽以其核种之,终与其本不相类。宋香之后无宋香,所存者孙(逊)枝尔。陈紫之后无陈紫,过墙则谓小陈紫矣。”洪迈明确指出了果树有性繁殖的主要缺陷,便是母本的优良性无法保留下来。

  然而,后人已在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办法,即以“掇树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了。所谓“掇树法”,就是现在园艺上常用的“高枝压条繁殖法”。而到了明代,便开始远用“嫁接繁殖法”了,这又比“搡树法”更为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