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插秧经典散文

时间:2021-03-09 15:41:3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插秧经典散文

  天刚蒙蒙亮。

插秧经典散文

  一出门,便和寒气撞了个满怀,不禁让人猛地打了个激灵。都四月了,还有种春寒料峭的意味。年年都有“栽秧寒”啊!放眼一望,或浓或淡的雾气,将山峦、丛林、田野、村庄氤氲得若有若无,如梦似幻。空气潮乎乎、凉丝丝的,混着泥腥味。草木的叶子上攒着细碎的露珠,凝定昨夜的清梦。蓄精养锐了一年的布谷鸟,不分昼夜地催促“黄秧插棵,黄秧插棵------”清越悠远的啼啭,空谷足音般响彻山谷,跟使牛人的吆喝声应和着,合奏出一天的序曲。

  使牛的来得最早。他要赶在插秧工来前耖出部分田来,不误他们的功夫。这最后一遍唤作“赶直耖”,就是驾着牛拉着耖在田间纵向走一遭。目的有二:其一,再次平整田畦,耖烂田泥;其二,趟浑田水,才好插秧。“清水插秧慢发棵”嘛!

  插秧工陆续来了。有人垫着化肥袋坐埂上抽根烟;有人袖手远望着使牛人耖田;有人哈腰扒鞋袜、挽裤管准备下田;有几个凑在一起闲扯淡。使牛的隔老远喊:“还在晾埂,我都做半个工了!现在该我歇歇了!”说完,喝下牛,起埂小憩。大伙儿回他:“老虎追到腚后了,还敢看是公是母!三十个‘犁头秧’留着呢。”按老规矩,使牛的要插三十个秧把,谓之“犁头秧”。

  这时东家最忙,一摊子杂事忙得他乱了手脚。好在大伙并不观望,就有手脚勤快的赶紧帮衬。有人扒开田缺口放水;有人抡起耥耙耥田;有人往脸盆里倒满肥料准备撒;有人一手提溜一簇秧把,运到田头埂边,等待抛散。

  管田水也有讲究。田水的深浅,以漫过田泥为宜。过浅,抛散的秧把胶着黏糊的田泥,插秧时分秧不利爽;深了,插下的秧苗难定根;遇上低洼处或脚窝,秧苗没了顶,会泡烂的;还易“漂棵”——水一漾动,插得浅的秧苗就会“撑排”。

  这次施肥算作“耖口肥”,是提苗用的。端着满盆子肥料,东一把西一把地撒,扬沙一般。看似优雅随意,但多少田施多少肥,就在你拿捏之间;还要撒得均匀。生手来撒,厚薄不均,时轻时重,一段时间后,秧苗的长势参差不齐,疏密有别,像人剪了阴阳头似的。

  庄稼人说:耖田平不平,田水是师傅!使耥耙耥田也得看水。一方大田,能边边角角都耥遍,那得费多少时辰!瞅着水,拿耥耙专捡显山露水的地方,削高填低,前推后搡,直搅得浊浪横流,泥浆激荡。

  撒过肥,耥好田,就进入插秧前的最后一道工序——抛秧把。闪着幽光的田亩,铺着青灰色的画纸,静候人们用秧苗在上面挥毫泼墨呢!抛秧把也得“胸中有丘壑”。会抛秧的人,无论大田小畴,秧把多少相差无几。以什么为依据呢?看秧苗的长势。有的秧苗分蘖多,长得茁壮,一把秧苗棵数就少,不经插,这样,秧把就得抛密些;反之,秧苗纤弱,分蘖少,一把秧能插老长一段,则抛稀点。还得遵从主人的要求。吩咐大家密植或插稀些,抛多少秧把,自然不等。秧把抛少了,遇上赶趟儿,前有“逃敌”,后有“追兵”,跑老远去取,不跳脚骂娘才怪呢!抛多了,碍手碍脚不说,丢来丢去,秧把在泥浆里打滚,变成了“泥老鼠”,影响插秧速度;稍不留神,就会一脚将秧把踩进泥水里。抛秧要特别小心,一来提防秧把上的浊水污泥洒到人身上,二来忌讳秧把击中人。乡亲们认为秧把落在身上不吉利,说是要遭背运的兆头。因此,孩子们抛秧,大人们总要严正警告——千万别往人身上抛。

  一切准备停当,大伙儿纷纷捋袜脱鞋,鸭子一般跳下田去,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拉开了序幕。

  就像一场演出前的暖场,又像一首乐曲的前奏,必须经过铺垫,才能进入高潮。清早插秧一般先插小田。刚钻出热被窝,冷风一袭,凉水一浸,身子有些麻木,手脚不灵便。小田逼仄,仅容下一两人,一哈腰就插完了,不赶趟儿,正好做做热身,找找感觉,才好渐入状态。

  下田插秧叫下趟子,一般从田头或狭窄处开始。第一个下趟的叫“摸光埂”,依着田沿的`曲直靠左插,一行五棵,刚好手臂够得着,倒退着往后插,余者紧随其后,挨着前面人插的线路,如法炮制。大人说:“靠埂插一棵,家里养个巧老婆。”意谓靠紧田埂插,不屈田,可增加产量。但我发现秧苗不可靠埂太近,否则大多会被“土狗子”(蝼蚁)咬断秧根,整颗死去的。

  左手持秧分秧。张开手捏紧秧把,大拇指一推,其余四指反向一搓,一棵秧苗从秧把中剥离出来,谓之“掭秧”。右手取秧插秧。只用三指拿捏秧苗,中指、食指并拢伸直,紧贴秧苗的基部,拇指夹紧,快速下插,使秧苗直立于田里。插入的深浅,除了积习外,还要视田水的深浅而定。低洼处须插深些,否则秧苗根基不牢,立足不稳,易“放排”;高起处,触到泥土就撒手,不宜插得过深。农谚说:“插秧插到底,到老不结籽。”是指插得深,影响生长,发育迟缓,难成熟。也有人插的秧棵往前倒伏,称作“眠秧棵”,是插得不正所致。这种插法活棵慢些,不规范。

  弯腰的活是十成的活。这话不错!插秧像蹲马步似的,上身与两腿几近垂直,且悬着上身,趴在田里,使着暗劲,往后倒退。不消一刻工夫,就累得不支,甚至有晕眩感。这会儿,大伙慢心小意地将左手臂搭在左膝上,名曰“撑打杵”。左腿支撑了上身部分的重量,腰痛缓多了。但这种姿势两手离得相对较远,延长了右手取秧的时间,影响速度,赶趟时不足取,可现在大伙乐意这样插。连日插秧使大家精疲力竭,腰酸背痛,难得有个缓冲,暂时苟且偷安一下,好蓄势待发。他们心里明白,上午一场鏖战在所难免,大田不还空着吗?得悠着点劲儿,好戏在后面呢!

【插秧经典散文】相关文章:

经典散文日记11-20

经典散文日记11-20

经典散文日记模板11-20

【推荐】经典散文日记11-20

【热门】经典散文日记11-20

经典散文日记模板11-20

有关经典散文日记11-20

经典散文日记范文11-20

一年级语文《插秧》教案01-03

关于经典散文日记集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