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执桨,在时光深处寻根优秀散文

时间:2021-02-19 18:39:0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执桨,在时光深处寻根优秀散文

  生命是从诞生便要走向衰亡的一个过程,宇宙则是不知源头也没有尽头的永久。人类通过两性的交合生生不息的繁衍,历史通过无尽的时间把存在的痕迹慢慢消磨。在无尽的宇宙中,个体的命运显微不足道,可总有些许的灵魂能在漫长的时光中留下一丝无法磨灭的痕迹。时光匆匆而过,当后代的子孙们沿着岁月的痕迹,再次的踏上那熟悉的土地,寻根,这人类心中最本质的种子便在血液浸润下开始生枝发芽。

执桨,在时光深处寻根优秀散文

  魂归长风,灵依清水

  踏着那浑厚的黄土,冰夫的脚步出现在安徽宣城的石门山。路西村的泥土里掩盖着一代忠烈陈迪的英魂,当他脚步渐渐临近,心中产生一股复杂的感情,慢慢的发酵、升腾。村东边古旧的陈氏祠堂在历史的尘埃中依稀可辨旧时的辉煌,风声清浅,慈祥的老人静静的回忆着那一段模糊的过往。一个人忠义并不值得稀奇,但一个人可以因为忠义甘愿被灭族这不得不令人惊叹,陈迪正是一位这样千古难遇的忠魂。

  洪武三十一年陈迪从云南被朱元璋调回京城,托以辅佐皇太孙的重任。后来朱允炆上位立即削减诸藩王的权力,引起极力的反对。建文四年正月,朱棣的燕军通过重重阻碍准备强渡长江,最终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胜利告终。燕王当晚便下达通缉令,上榜奸臣前六位便有陈迪,血腥的屠杀势如破竹。陈迪当时本可以藏身云南躲避追杀,然而,他却立即收拾行装马不停蹄的赶回京城。

  “噫嘻,大事去矣,吾辈份当死。大事之去,吾辈罪当死。不随大事同去,生犹死。”陈迪的赴难之约先他一步来到朱棣的身边,陈迪到达京城便与朱棣展开了一场生与死的对话。朱棣意在劝他归顺于自己,但忠贞的陈迪回其一句:“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他!”朱棣后来的威胁并没有让陈迪屈服,最终一代忠烈陈迪被灭三族,陈迪也被残酷屈辱的凌迟。儿孙们将死之时对陈迪的气愤与不解,牵连的亲戚在陈迪死后愤怒的把他抛尸江河。陈迪后来被很多的人认为是愚忠,时光回到那个封建的年代里,不仅要拷问一下究竟什么忠不是愚忠?北楼临风思靖献,魂风灵水,忠烈的躯体归于清水长风,也便对得起生前那不屈的忠义。

  寻根,寻根,寻得的是一种不屈的人格之光!

  多病书生,巍巍长城

  读到《多病书生愧抱关》一文,很自然的`便在疑惑题目中的“愧”字究竟何意。是书生多病,难以固守边关?又或是边关凄凉,引得文弱的书生一身疾病?文章的开篇似乎并不打算告诉书生为谁,只是说了句:“这是一个在明史中名不见经传的人物,但在明乾庆年间却并不是一个小人物,且并非无所作为。”这好奇心立刻便被激发了,急切的想要知道此人的庐山真面目。可冰夫似乎就是要吊一下胃口,到了第二段这人仍旧“犹抱琵琶半遮面”,终于在第三段“千呼万唤始出来”恍然间知晓了此人原来是守边疆士陈其学。开头这般设计,总让人感到有种一层层剥开历史面纱的期待与欣喜,这或许也正是寻根的乐趣所在吧。

  谈及长城我们如今更多的是把它当作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爱国的情结,又或者是一种悠久绵长的人文精神。明嘉靖年间,年近半百的陈其学奔走在长城内外,以自己的书生之躯书写着一段历史的长歌。大雁飞过老墙,幽冷的月光静静洒在高台之上,梦中依稀听的见阵阵驼铃,陈其学有时间会站在长城之上,作诗去吟咏镇守边关的豪情:风翻云海寒烟外,雪长天山夕照中。荒凉的大漠,袅袅的寒烟,如血的夕阳,呼啸的大风,艰苦的环境并没有浇灭陈其学那一腔爱国的赤诚,多病的身躯也没能埋葬他乐观旷达的胸怀。潇洒吟诗的身影背后,是一次次血雨腥风的舍命征战,恰似那难以捉摸的人生,潇洒背后总隐藏着换取安逸的沉重代价。

  陈其学无疑是有很大才干的,可朝廷中那些言官们也是靠着外才干吃饭的。遭受到言官们的攻击,陈其学革任听勘。俺答入侵,被言官弹劾回籍听用的陈其学在温纯的仗义执言下再次回到了那个属于他的边塞。打仗,戍边,修城,吟诗,陈其学边关生涯二十年,相伴长城,喋血边墙,身历七镇,勋着边陲,用身躯铸就边关地区一道不朽的丰碑!这本是一个值得所有人歌颂赞扬的伟人,陈其学谈起自身时自谦的说道:“多病书生愧抱关”。陈其学那一腔赤诚的爱国卫疆之血,震撼了后人的心灵。

  寻根,寻根,寻得的又仅仅是一个的不朽的灵魂吗?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小小言官》中冰夫追溯到了其世祖陈鼎,小小言官看其“小小”两字乍一看让人了然陈鼎官职之卑,可就是这样一位看起来并不是身居高位的言官,却硬是表现出了作为一个言官巨大的责任感。自古谈及言官,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那些皇帝身边的奸佞,当然也会想到像海瑞一样”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忠义之士。在这里,陈鼎低微的官位却并没有妨碍他成为像海瑞那样坚守正义的伟大忠魂,恰恰其并不很高的官位令他的行为显得似乎更加的耀眼。陈鼎正是成长在弘治中兴年间,清明的政治环境使陈鼎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儿郎成为文思敏捷,洞察世事,才华横溢的青年。由此也可见社会环境对一个人成长起着多么大的作用。

  正德四年,陈鼎考中进士,成了明朝言官的一员。同年,宦官刘瑾的党徒廖堂、廖鹏在河南作乱,一时间民生鼎沸,但是却没人敢去上报。冒着被迫害的生命危险,小小的言官陈鼎在一种为民请命的责任感下站了出来。在那些或许比它位高的言官还在犹豫,或者早已经麻木无视的情况下,这个耿直正义的小小言官向皇上奏了一本。遭受短暂的惩罚之后,宦官们的迫害很快来了。然而入狱的陈鼎在将死之时竟然奇迹般的被杨一清救回,原来当初那看似以卵击石的愚蠢行为换来的不仅仅是疯狂的报复,还是有一些人在紧要关头能为他挺身而出。

  文章后来的部分叙述有些混乱,陈鼎死前死后事迹穿插有些乱,读起来头绪有些不清楚。不过结尾处谈到陈鼎病危之时,意识模糊的语道: “杨宪长请我来了,交代为城隍。”呜呼,陈鼎生前因政治被迫害,到了死后仍旧要做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真乃一世之忠魂!

  寻根,寻根,寻得的不仅仅是一个渺小的言官!

  状元无名,气骨长存

  《状元成了辛亥革命志士》一文,冰夫追随了祖宗陈命官,一位考上状元却最终没有留名状元名录的才子。文章写的有些冗长,全文以一种史料还原的方式去叙述,内容有些琐碎。前部分把陈言官还原到那个大的历史背景,陈言官的痕迹比较少,不过确是对其生存的社会环境有了清晰的了解。感觉文章似乎一个稍微琐碎的人物传记,个人的情感渗透非常少,不过把陈言官有状元转向同盟会极其以后的事迹描写详尽,令人对陈言官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一个小细节是陈言官到栖霞县任县长之时,听说牟氏在县内名声臭,便断然拒绝牟氏家族的宴请。双方也因此结了仇。

  这般高洁之操守也令陈言官的形象眼前一亮,当下面对那些有钱无名声的人,总是会有些官员禁不住诱惑与其交往,进而污染了廉洁的政党风气。“染得绿萼初华,便觉暗香在室。借的古人精册,较胜明月入怀。”此联读罢,顿觉陈命官的博闻强识。文章以一个小人物立足,以史料的穿插为血脉,还原了一个正直高洁,富有才情的陈命官。状元的史册的没有这个名字,但这个有风骨的文人却注定要留存在后人的心里。

  寻根,寻根,在寻根的路上也在渐渐发现着自己。

  人世沧桑、历史无常。没有尽头的宇宙中,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无法停止的探寻,然古来万事东流水,历史的车轮一直向前,一切的事物都在消沉,一切的事物又都在新生。浮沉之间留存在世界上的,或许仅仅是身临古迹时那一声浅浅的轻叹,那一阵飘飞到当年的遐思。但是生命的脚步终将停止,寻根的路上却没有归途。

【执桨,在时光深处寻根优秀散文】相关文章:

荷塘桨影散文11-03

瑶胞的寻根情结散文11-11

庭院深处散文04-30

梦里深处散文12-14

在时光里蔚然成风散文12-15

残缺的执念的散文05-01

当年与你执手散文11-21

不拒执念,静语流年散文05-02

内心深处的忧伤散文05-03

深的深处不能遗忘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