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秦光之光的散文随笔

时间:2021-01-31 17:34:4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秦光之光的散文随笔

  清晨,在百鸟的合唱声中醒来,时钟还不到5点。节气已到芒种,在市区已是高热天气,而这里的早晨穿个秋衣都不多余,好一个避暑之地。

秦光之光的散文随笔

  这里便是秦光。秦光是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的一个行政村落,从县城出发直奔东南方向,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蜿蜒而上天池岭,忽又从岭端盘旋而下,直至谷底,走进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山村。走出车门,低头看,一眼古井,水清如镜,抬头望,对面农户石房山墙上工工整整写着三个红色行楷大字:秦光村!

  据老人们讲,秦光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这里很久以前都是秦姓居住,慢慢的姓秦的都迁走了,就叫秦光了;另一种说法是,抗战时期这里曾经发生过一次战役,把入侵日寇全部清光了,从此就叫成了清光村,后来由于口音之故,又演变为秦光村。

  早就听人说,这里风光如画,周末朋友约起,夜宿秦光。村委楼里的客房不凉不热,入夜,静得出奇,月亮像银盘挂在天空,月光穿过树梢透过窗户照在床头,在月色的抚摸下静静进入梦乡。

  天刚麻麻亮,顽皮的鸟儿就不再让你安生,在林间、在窗外、在树枝一遍遍地呼唤你。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四面鸟语喧哗。叽喳声、唧啾声、呢喃声、呱呱声、咕咕声……响作一片,有的在练声,有的在呼唤,有的在浅唱,有的在低吟,有的在对歌相约,有的在依偎相叙,有的在发号施令,有的在争吵不休……突然间,或从脚下腾起或从头顶掠过一只只山鸡,那彩色的鸟羽是那样的鲜艳和美丽。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梯田里早有勤劳的`人在党参地里弯腰拔草。如今的秦光人不再秉承传统的种植,大山再也阻不住网络、信息、市场的冲击,新时代的洪钟大吕让整个山里沸腾,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道地药材成为农民新的选择。走在田埂上,弯腰问参农,方知一亩党参能产400斤,收入10000多元,比种玉米收入30多倍还要多。怪不得参农作务那样的精细,一年要除三、四次草,还要学会党参采收存放的技艺。

  早饭一过,村里的万支书就来做我们的向导,带我们到藏龙沟。万支书说,来到秦光不去藏龙沟就不知秦光的画挂在哪里。

  路上,万支书问,早上一定是被鸟吵醒的吧?这里飞禽多,走兽也多,山鸡、山羊、山猪、野兔、猫豹子、獾等经常碰到。十几个人,说说话话,跟着万支书从村东的一条斜径蜿蜒而下,在树林灌木中穿行,忽然间豁然开朗,一片白净的石滩尽是石板,足有篮球场大,奇形怪状的石头成为石板上的花。仰望四周,绝壁千仞,山峰对峙,奇松倒挂,特别是南面山头错落有致,俨然人的手掌五指并举,这便是藏龙沟的第一站:五指山广场。

  继续前行,一处是酷似神龟的山头罩在当空,一处是酷似铡刀的山头巍然而立,神龟有形,口开目张,铡刀有柄,插入山体。

  再往前行,听到了溪流声,顺声而行,又是一番景致,眼前溪流淙淙,阳光林中照,泉在石上流。万支书介绍说,这里就是九龙治水之处。所谓九龙治水是说这里四周有九座山头,宛如巨龙,龙头相拥,同聚一向,似乎要碰到一起。

  九龙治水之下,又是一片开阔地,足有两个篮球场大,场上凹陷的白色岩石,形成几十个不规则的水池,池中泉水清澈见底,沐浴可当池,梳妆能当镜,休憩可当床。万支书说这里就是传说中的仙女浴池。

  在谷底行走,山风钻身,凉爽宜人,草香花香扑鼻,树枝藤蔓缠绕。峰回路转,阳光照耀,热浪扑面,又进入了另一个季节。仰望前方,万丈高台,一位圣人,端座之上,似沉思似仰望,居高临下,观望众生,赐恩赐福,指点迷津。这就是圣人台。

  一路东行,突然间一块飞来石挡住了去路。好一个飞来石,谁也不知它何年何月来至何处。说它大,足有五间房子之大,说它高,足有三层楼台之高,说它奇,还真有奇妙之处。只见它身倾体斜,全身之上,多处青苔,眼看要失去平衡,滚落它方,说是迟那是快,只见右下端又飞来两块小石,一块半间房大,一块有两个篮球大,极巧的是篮球大的石块儿正好卡在这一大一小两块巨石之间,成了飞来石的支点。同时又让人感觉到是老子、儿子和孙子的关系,一家三代相亲相依,上辈呵护,晚辈撒娇,相拥相托,掌上明珠。

  万支书说,更好看的还在下面。这一说,更让大家精神振奋。过了飞来石,又转入山脚下一条小径,顺着小径一路前行,上了半山腰,回头一看,小径如一条玉带缠在山腰。再往前走,越走越窄,个个操心走路,说话的人不多了,只有万支书和村里的另一个向导不断招呼大家注意安全。

  说话间,一脚崖到了。这是通往山下的必经之路,一脚崖名副其实,只能放下一脚,站在一脚崖上,往上看绝壁千仞,往下看万丈深渊,没有点胆量和勇气很难通过一脚崖。如果有恐高症、心脏病、高血压的更不敢靠近。果然,十几人中妇女们都放弃了,6个男人中只有两个男人跟着向导踏上了一脚崖。万支书说,在很以前从这里走,手指得抠住背后的岩石,脊背得紧紧贴住山体,双脚后脚跟要贴着山体横着一步一步往前挪。现在比先前好多了,很窄的地方,村上已派人加绑了一些松柏檩条,可容一人侧身通过了。在万支书的招呼下,我们小心翼翼,屏住呼吸,总算过了一脚崖。再回望后面观望的人,一个个仿佛挂在半山腰一般。

  过了一脚崖,转过几道弯,就得往山下走,几乎没有路,万支书凭他的经验在前面开路,我们在后面紧紧相随,有几处都要等万支书在前面先把灌木清除,才能通过。还有几处,感觉一点路都没有了,万支书象变戏法似地寻到了隐蔽的陡直的台阶,说是台阶,实际了就是先人们顺势踏出的能放下脚的几处石头。

  下到谷底,曲曲折折,山泉奔泻,如泣如诉,如歌如舞,伴着山泉的弹奏和诉说,走石阶、涉小溪、过独木桥、钻石头缝,山高石大草密,光暗水阻藤缠,感觉还有几分凉意。走出一片灌木丛中,忽然间一道光柱射来,天亮身暖气新,抬头看,远处山腰间一个巨大的窟窿,好象是有神人专门用圆规比划,精心凿就的。让人感觉到这里所有的光都是从那个窟窿里透进来的。万支书说,那就是咱们当地戏曲《贾三元拐马》中唱的那个窟窿山,说过了窟窿山,下山到林县,把煤换成布,再到彰德府。彰德府就是河南安阳,翻过那山下去就是。

  过窟窿山走出二里开外,又见一片开阔地,足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南北两面悬崖,中间地面全是白色石板,西边一处天然形成的高台立于中央。万支书说这就是传说中的汉朝练兵场、点将台。我不解地问,怎么不是别的朝代,而是汉朝呢?万支书说,王莽赶刘秀的故事在这里代代相传,最有说服力的是物证。我瞪大眼睛,还有物证?万支书指着北山的方向说,你们看,据说北山半崖那个岩洞就是汉朝的藏兵洞。我们顺着万支书手指的方向看去,还真有一个洞口。问题是那么高怎么能上去呢?万支书说,听说过五灵脂吧,就是寒号虫粪,是一种贵重药材,都在那半山悬崖,要掏到这种药材必须从高处打钎拴绳,人把绳子系在腰上,从山顶往下慢慢移动。咱村有人就进过那个洞,从洞里捡到过箭头,是铁又不是纯铁,拿到市里找专家鉴定,说是汉朝的东西,这就说明咱这个地方在汉朝就有人在此活动,说这里是汉朝练兵场,绝非空穴来风。听了万支书的介绍,再看看那场地那高台,仿佛听到了几千年前点将台上锣鼓声中的呐喊,练兵场上金戈铁马的喧嚣。

  万支书说,更好看的还在前面。我们紧跟着万支书,期待着新的惊奇。果然,离练兵场半里之地就走到了沟的尽头。无限风光在险峰。这里两山对峙间,如刀削斧劈般整整齐齐劈开一个巨豁,山风顺着豁口扑进来,掀动人的衣帽,离豁口十多米满是光洁的石板,山里的泉水最后都集中于此从石板上跌下,形成一个天然巨瀑。巨瀑有多高,尚无人而知,反正泉水从山口跌下,到谷底就成了雾状。豁口东西两面设有天然的石板沙发、石床、石凳,走到这里的人都可在此小憩。

  万支书提示我们,要到豁口往下看,手里不能拿任何物件,特别是上衣挎笔这个口袋不能装任何东西。心不能紧张,腿不能发软,脚下要有根,身体在保持安全平衡的前提下尽量前倾,手要牢牢抠死东面那块岩石,才能看到下面的风景。

  在万支书的保护下,我们照着万支书做的示范,走近一看,禁不住凉气倒吸,万分感叹:往上看山峰入云,白云蓝天,往前看云雾飘绕,如入凌霄宝殿。往下看万丈深渊,一路欢跃的山泉瞬间无影无声。

  万支书说,咱们这个地方,从豁口中间分界,西面就是山西,东面就是河南,山上的山、水、林、地就是山西的,山下的河、滩、树、洞就是河南的。下面林州的高家台开发旅游用的就是咱们秦光的水。

  万支书是个热情之人、朴实之人、精明之人、勤劳之人。从藏龙沟返程的路上,顺手剜了淫羊藿,说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材,送河南一个亲戚泡酒用的,健体疗效极好。他能辨别出山里的上百种药材,连翘、柴胡、大黄、细辛、地榆……还通晓这些药材的主治功能。正因为中药材这几年市场价格看好,万支书带领村民靠山吃山,调整了产业结构。

  午饭的时候,万支书给我们透露一个重大消息:长春欧亚集团已经看中了秦光,要来这里投资开发旅游了,前不久已经签了50年的合同,从今年开始每年给村集体3.5万元。说着,他指了指村委对面的一排排豁亮的两层楼房告诉我们:秦光20xx年已退出贫困,现在没有一户返贫,这是我们即将入住的移民小区,可安置40户80多口人,小区旁边那20间是已经建成的游客接待中心,那一大片开阔地是正在修建的文化广场和停车场……

  午后,在和我们送行的时候,万支书接了两个电话:一个是县文化局组织的文艺创作采风和文化演出队伍已向秦光进发,一个是给秦光整体规划的专家团队晚上将抵达秦光。

  秦光,一幅宏伟的乡村振兴蓝图已经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