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年味依稀散文随笔

时间:2021-01-19 17:03:15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年味依稀散文随笔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也大为丰富,可就是找不到当年那种过年的感觉了。每逢年节,我的思绪就不禁回到三十年前,找寻当年那种熟悉的年味。

年味依稀散文随笔

  一 赶集

  当年,一放寒假就意味着年节临近,我常把大红奖状捧回家,父母也常带我去赶集购物以示奖励。集市距村里约十里路,我们家住在塬上,常和母亲步行去赶集。

  过年买新衣服是必须的,那时基本都是由裁缝量体裁衣,我会在年节穿上喜欢的公安蓝,而且一穿就是半年。衣服通常会缝上衣兜,方便存放零食和玩具。

  除了衣服,就是采办年货,比如红纸鞭炮,门神年历等。红纸是用来写对联的,一开始是父亲写,后来父亲不在了就由我写,因此我练就一手还过得去的毛笔字,日后在部队还出过板报。如果我获得奖状是带日历的,家里的年历就省了。家里会把带有学校公章的年历贴在墙上一整年,令亲朋们频频夸奖。

  赶集不只是采办年货,有时还要去卖农产品换钱以备家用。印象较深的是,一次我和母亲去市集卖过大公鸡。那只大公鸡一身洁白羽毛,头顶血红鸡冠,很讨人喜欢,陪伴我和弟弟好长时间。我和弟弟对它日久生情,爱护有加,很舍不得卖掉它。但那时家里经济不很宽裕,父母想趁年节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在那等待大半天,先后有几个人过来问,但都给出的价格偏低,而且还挑三拣四。最后有一位城里工作的中年大叔终于给出我们的心里价位,母亲兴奋地从竹笼中抱出大公鸡。

  公鸡似乎知道要离开我们了,就用力煽动翅膀挣扎。这位中年大叔一手拎起我们心爱的大公鸡,狠狠地摔在街面坚硬的地上。只听很大的一声闷响,地面飞起一阵尘土,顿时大公鸡嘴角淌出了血,羽毛也掉了一些。我的双眼已经模糊。

  二 蒸馍

  每当过年,母亲要蒸许多花馍,一部分用来送给亲戚作为年礼,另一部分用来给家里人食用。蒸馍是很耗费时间和精力的,通常要磨几口袋小麦,取大量精白面粉,再用一团老面混合发酵放于火炕,等次日面发好了,拿到案板上开始手工揉搓,切割,造型,点缀,最后放于笼屉中热蒸。为了让花馍更白一些,还要用硫磺熏。蒸出的花馍有老虎,鱼等,出笼后,这些花馍香味扑鼻,形态惟妙惟肖,非常可爱。

  蒸馍时除了面要发好,火候也很重要。我们要准备几大笼晒干麦草,期间火不能断,柴不能少,否则蒸出的馍形状不好看。为了能知道花馍蒸好时间,要在锅底放上一个小瓷碟。水沸腾后,瓷碟在锅底发出响声。等瓷碟不响了,说明花馍就蒸好了。

  北方的冬天很冷,锅灶都连着土炕。一边烧火蒸馍,一边还要注意炕上的温度,以防炕上的被褥和席子被烧着。

  除了这些,蒸馍用的麦子须选颗大粒圆的,磨面时要取第二道面粉。如果麦子收割时遇到阴雨天气,那样麦子受潮发芽,磨出的面粉稍显灰色,蒸出的花馍口感也欠佳。

  三 除夕

  之前,要先打扫好房屋,通常全家齐上阵,庭院屋内,房顶地面,家具设施,全部要清洗干净,物件要扔掉一些破旧的,换上一些全新的。

  除夕下午,一边擦净门框,熬制浆糊,一边剪纸研磨,书写对联。父亲比较喜欢文学,曾在生产队务工时在报刊上发过小文,字也写得带劲。他从农历书附页中选好对联内容,就挥笔疾书,我和弟弟站在旁边帮忙,看着他写字也是一种享受。

  等对联写好,墨迹晾干,我们就端着熬好的浆糊到院门口,开始张贴对联。记得那时粮食短缺,有饥饿难耐的.小孩常偷浆糊吃。我和弟弟帮助父亲,不一会儿对联就贴好了。看着贴好的大红对联,一下子觉得家里非常喜庆。

  要准备年夜饭了,一家人在厨房忙活着,包饺子、搭油锅、烧烩菜,忙得不亦乐乎。不一会儿,诱人的香味就弥漫出来。

  夜幕降临,陆续有人家开始燃放花炮,一直放到晚上十二点。鞭炮寓意着一家人来年的运气,鞭炮声越响,说明家里来年运气越好,庄家竟能大获丰收。

  四 拜年

  初一上午,人们早早起床,穿上新衣,开始拜年。孩子们早已排队等候在长辈面前,磕头作揖,祝健康长寿。长辈们给孩子们一个个派发红包,祝学习顺利。

  然后,家里大人带着孩子们,挨家挨户轮流拜年,送上新春第一声祝福。有些还要坐在一起,围着火炉或围坐火炕,道家长里短,说今年的收获,说来年的打算。

  初二,人们开始走亲戚。带上蒸的花馍和礼品,步行或骑自行车,到亲戚家去作客。公路上,常能见到来去穿梭的人流或车队。亲戚们知道有客要来,远远地站在路口迎接。

  接到客人后,连忙招呼着进屋落座。这时,屋里通常已有好几位先到的客人,大家不管以前见过与否,忙起身相迎,一起热情地聊起来。

  记得我和弟弟那时常在塬下的二爸家住一晚上,与堂哥和堂妹一起玩耍,堂哥比我大一岁,而堂妹比我小一岁,我们很有共同话题。

  有些家里亲戚多的,走亲戚要排到初十前后。但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拜年方式,乐此不疲。

  五 送灯

  从初五开始,陆续有亲戚开始为孩子送灯笼。陕西老家的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天黑后,孩子们点上心爱的纸灯,排队走到村中巷道。瞬时,花花绿绿的纸灯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为黑暗的乡村增添了不少年节乐趣。纸灯无论各种造型,但都只能点蜡烛。故提灯笼时要十分小心,稍不注意火苗就会烧着灯笼。

  我最喜欢的一款是风车灯笼,点上蜡烛,迎风向前,风车转动,火苗晃动,当时真羡煞无数小孩。孩子们提着灯笼,或放鞭炮,或捉迷藏,好不开心。

  十二岁前,家里要为孩子举办完灯活动,祝福他由少儿顺利成长为儿童。通常亲戚送来手电筒或马灯作为贺礼,而家里则要摆上几桌餐酒宴请宾客。此时,一大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共叙天伦之乐。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俗也在不断消退,我们仅能通过一些零散的记忆,将它讲述给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年味依稀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依稀的近义词以及造句05-29

依稀反义词是什么01-14

年味散文11-19

澜雨依稀现代诗歌01-29

年味高二作文05-22

年味高一作文01-05

年味记叙文03-05

回忆那些的年味02-22

高一年味作文11-10

年味高二作文(10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