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吟抒情散文
踩着嚓嚓作响的落叶,看着定形在圪针棵子上红红的酸枣,树杈间高悬着黑黢黢的喜鹊窝,漫步徜徉在湖畔这片枝条裸露树皮斑驳的林子间,这种静谧安详的氛围正是我所企盼的。拿出随车的小马扎,还有一本纸张泛黄书页有些翘皮儿的《唐诗三百首》,惬意地坐在了土崖边上。远眺湖水湛蓝,近看落叶层叠,脚下小草柔黄,岸边飘过芦花的穗杆还在挺立着,黄褐色的蒲棒倒是膨胀开来了絮毛,挂在棒上似棉絮,铺在地上如凝霜。
不经意抬头,发现湖对岸巨大的风电轮开始旋转了,不禁站起身想走近了瞧瞧,随手把书放在马扎上。刚想挪步,只听见唰啦作响书页翻动,须臾的触景生情,天晓得“清风不识字,何事乱翻书”的诗句暮然萦绕在头脑间。
我是喜爱山水的。这不经意的一瞬,倒是激起了我的探寻,春绿秋黄冬雪夏阳,春夏秋冬四季皆景,山情水韵各领风骚,细想想,诸事百态里,山水画廊间,诗词章韵中,何处不‘风’景。这一吹,微风拂动轻翻书,这一翻,引出话题探清风。
人们把山清水秀之地灵动妙曼之所称之为风光胜景,细猜想,人们对风景的释义也绝不是与‘风’相关这个范畴。不由臆想,风景何来,因何组成,与风何干,偏偏要搭上‘风‘的.名字。早的不说,就从唐诗里找找因果吧,因为鲁迅先生说过:“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经做完,此后倘非能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动手。”鲁迅先生的话,人们对唐诗的崇拜,看来还是能说明一些问题的。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这是诗人面对春光乍现时对春风的认知,引得后人耳熟能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二月时节乍暖还寒,柳叶娟娟生爱怜,诗人感叹春风料峭;春的脚步匆匆昼夜别差,“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这满眼梨花开放该是多么美妙的景致,勿忘花开凭春风;“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这惜花爱花之人,倒是对风有些嗔怨了;春雨来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风伴着春雨来了悄无声息;“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苔深不能扫,落叶秋风早”【李白】这春也风秋也风的诗句,看来诗仙对风是情有独钟了;“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人称诗佛的王维,看来吟诵将军涉猎时的场景也得借助风势凭添豪迈了。
写风,写得最含蓄最绝的当属同代诗人的李峤,他的“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全诗未见风字,可这隐喻的风无处不在,吹落秋叶,吹开春花,吹过江河波浪千顷,吹进竹林翠竿歪斜,三、二、千、万,巧用风势,读来妙不可言。还有唐代早期的诗人虞世南,他的“逐舞飘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与李峤的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把个‘风’意演绎的活灵活现。
这些带风的句子,只是唐诗拾零,挂一漏万管中窥豹,描景也罢,抒情也罢,‘风‘在其中功不可没。风无形无味,风或动或静,只是它在依赖了主体以后才显得有些身形。
古往今来,玉树临风婀娜摇曳,风弄涟漪波浪起伏,风生水起推波助澜,哪个不是风的舞动,那风吹草动,风吹叶落,风花雪夜,凄风苦雨,风雪交加,哪个不是风的荡涤。人们不再刻意追寻风的形成和来历,人们现在明白了台风飓风的形成,明白了沙尘暴肆虐的危害,那狂风暴雨山呼海啸还是离得远一点为好。
想来景缺不了风,风依托了景,这样才能相辅相成,这样的结合最佳。至于风景的来历及定义还没讨到个好的说法。风不可多得,景或有或缺,一旦加入了风情,便知悟了很多,参加了风韵,便明晰了扩容,稍加疏忽便演绎出众多与风有关的词句。比如:风俗、风气、风格、风范、风采、风度……还有风起云涌、风驰电掣、餐风饮露、一帆风顺、风雨同舟……这些数不胜数的与风相关的成语。当然风沾上月的边儿,是风不愿意看到的也是不情愿的,那些词儿不提也罢。
看着湖对岸的风电叶轮在转,想着即使现在还在江河湖海借力行船的风帆,低头看着不在抖动的书页,可林间的树枝还在动,真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回味着诗里的风韵丽句,想着风与景的融合默契,风啊,真的让人很难琢磨,风吟春踪听一袭风吟风吟雨泣......风吟冬娇
【风吟抒情散文】相关文章:
且听风吟初一作文09-07
春抒情散文08-23
抒情散文:随记01-24
高一抒情散文01-11
芬芳的美丽抒情散文02-05
语文初一抒情散文01-10
你在,幸福在抒情散文02-02
田园诗人酷酷拽老头抒情散文08-11
从唐诗宋词里走来的鄱阳湖抒情散文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