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兵琐忆散文
我当兵的时候,还不到十九岁。临去部队的那个晚上,在县剧场看了一场县文工团的演出,记忆最深的一个节目,是《沂蒙颂》,一位大嫂用自己的乳汁挽救了一个受伤战士的生命,表现了沂蒙山区人民群众和军队之间的血肉之情。看完演出,我们就连夜乘船赶往部队去。
部队真是一个大熔炉。经过部队的锤炼,当兵的人,都渴望进步。学习、练兵、劳动、为人民服务,总是很自觉地形成你追我赶的竞赛氛围。就拿学习和劳动来说,在学习上,因为白天要进行紧张的训练,没时间学习,很多战士都会利用晚上自觉到连队用于开会学习的教室去看书学习文化,即使是到了熄灯睡觉的时间,仍有人在蚊帐里打着手电在读书,这种学习的精神,也只有在部队的兵营里才会有。说到劳动,你得手快,不然你就抢不到扫把、锄头、粪桶等劳动工具,你空着手,再积极,也不及手里拿着家伙干活的人。这就是咱当兵的,比、学、赶、帮、超,正是从当兵的那里传出来,并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当然咱当兵的人,所追求的,还不止这些。
有两个爱好写作的,最令人感动。这两个战士,一个来自河北,另一个来自广西。在连队里,他们似乎有点另类,几乎把所有空闲时间,都放在连队教室里。他们平时不太与人交流,有空就往教室里钻,而且经常是同时进教室,但相互并不说话。河北籍的这位战士,坐在教室前排的座位上,广西籍的这个,则坐在教室的后排。坐下之后就各自拿出一沓稿纸埋头书写起来。
据说他们一个在写长篇小说,另一个在写电影剧本。那个时候,军旅作家是十分令人向往的称号,吸引着有这方面志向的人。他们每天就这么坚持的写,但我们没有机会看到他们写作的最终成果。或许他们现在已经成功,加入了哪个作家协会也说不定。
部队生活,最令人兴奋的,是拉歌赛歌。在开大会、看电影或者在一些比较大的活动开始之前,各连队总要唱唱歌,“暖暖”场。最初时是各唱各的,不久,就有不甘“寂寞”的指挥,把手一挥,指向了别的`连队:“XX连唱得好不好?”
战士们都大声回应:“好!”
又大喊:“再来十个八个要不要?”
更大声的回应;“要!”
接下去就是鼓掌,掌声随着指挥的手式高低急缓,上下起落,场面一下就沸腾起来。各个连队,互相呼唤,此起彼伏;你方唱罢我登场,看谁分贝高,比哪个声音响亮。年轻的战士们,情绪高昂,青春涌动,热情被不断地调唤出来。会场里,成了歌的海洋。
最令人心跳的,是紧急集合。晚上睡得好好的,紧急集合的哨声忽然就“嘀嘀嘀……”的响起来,紧急集合要求战士们在短时间内打好背包,并全副武装到营房外站队点名。接着就是急行军,背上背包加枪械负重,有好几十斤。黑夜里,急促的脚步声、衣服的摩擦声和人的喘气声夹杂在一起,对战士的体能和意志,都是严峻的考验。
当兵是很艰苦的,它更是对人意志的磨炼,经过了这个考验,就什么样的苦都能吃了。
部队又是个大家庭,当兵的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在一起学习训练生活,培养了深厚的战友情谊,大家就像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互相帮助。当我们打靶归来,唱着“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红花迎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的时候,精气神满满的,充分展现了咱当兵的人的正能量。
部队生活,是令人向往的。
【当兵琐忆散文】相关文章:
忆散文11-11
忆草场散文11-27
忆如随风散文11-17
忆浙东才女短文散文11-11
坠忆如冰散文欣赏11-09
暮与忆瘦了谁散文11-07
拾忆冬日茶香散文12-15
鲁迅《琐记》读后感范文11-26
岁末离歌天涯远,一幕烟花忆别年的散文11-10
忆_650字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