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乌镇之行的散文

时间:2021-01-14 19:56:3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乌镇之行的散文

  从读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江南,就成了我的心病。于是,无数次幻想江南的模样:小桥流水,杨柳依依,石拱桥,青石板,悠长逼仄的小巷,青砖黛瓦,烟雨蒙蒙,还有那些乌篷船。

乌镇之行的散文

  无数次地幻想了好多年,今年四月,终于圆了我的江南梦。

  我们抵达乌镇时,天空正飘着细雨,空气因此而湿润,这让我的旅行多了几分情趣。也应了烟雨江南这个雅称。

  一下车,人跟着导游,随着人流往前拥去。导游的话虽然通过喇叭传出,可游客太多,这个导游那个导游的话音交叉在一起,南腔北调,便什么也听不到了。我一心系在当年的幻想中,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四下寻着幻想中无数次出现过的那些物件。

  三转两转,眼前终于转出了一条河,河的两岸是临水而立的木屋,一座一座,紧挨着。木屋低矮而陈旧,如同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用他那沧桑的外表向世人述说着自己千百年曲折的经历。木屋的轩窗多数是敞开的,朝向河水敞着。我在想,某扇窗户后,是否立着一个水一样的女子?她那双结着幽怨而多情的眸子,是否在期盼着对面某扇窗户后边的那个和她一样多情的男儿出现?这样想着,这些木屋,于娴静中便多了几分风情。

  河流不宽,间隔地就会出现一架石拱桥,石拱桥比我想象的要美许多。桥两边的扶手,都是木质的,上边的花纹,和那些房屋一样古朴,又韵味十足。站在桥上,恍若隔世。蒙蒙的细雨,轻飘飘地落在水上,把整个乌镇笼罩其中,于是,小桥,流水,人家,宛如一幅虚虚实实的水墨画卷,就那么悬挂在我的眼前。杨柳拂堤,碧草如丝,燕子双双追逐着。无需打伞,任凭着细如牛毛的雨丝飘落到脸上,如同吴侬软语,透着水乡的滋润,在这份滋润里,品味着江南的浪漫,真是不错。不似现代化大都市,什么都是急匆匆,弄得人心一点不得安宁。到了这里,尘嚣和浮躁不见了,一切都是那么静娴。看那河水,柔柔的,缓缓的,如同一位饱读诗书的大家闺秀,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乌镇的河,就这么于无声中彰显着她的妩媚。水上的乌篷船,一样悠闲着,三三两两地咿呀咿呀地从桥下划过来,又咿呀咿呀地划过去,载着过往的客人,不急不躁,沉稳中透着豁达。

  乌镇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前辈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漫画家丰子恺、著名作家孔另境……他们都是从乌镇走出来的,胸怀水乡的博大、聪慧,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那位备受人们敬仰的文学巨匠矛盾先生。这里,还是无数的文人墨客滞留之地。桥上桥下,依桥傍水,落日时分,在炊烟袅袅里,出诗答对,谈笑风生,挥毫泼墨,为后人留下了几多丰厚的文化遗产。或许因此,因了这些文人墨客,乌镇处处隐隐着一种文化情愫。就连普普通通的儿女情长,搬到这儿,也多了几分缠绵,几分凄美。正如那《似水年华》里的他和她。乌镇的水是多情的,乌镇的杨柳是多情的,乌镇的大街小巷,都飘着墨香。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乌镇的水,随处可见。水环绕着房屋、小桥和巷子,小桥人家,枕水而卧。或许这就是乌镇“枕水人家”的来历。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就是一个碳水化合物,其中水占着一大部分。而乌镇的人,从出生就被地下的水环绕着,被天上的水滋润着,所以灵气十足,成名便是自然的了。女儿家,秀气、水灵也是自然天成。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巷缓缓前行,走进一个个青砖黛瓦屋,一个曾经繁华的小镇便出现在了眼前:茶馆,酒楼,当铺,染坊,手工作坊,私塾等,我仿佛看见茶馆里的茶烟正袅袅着飘出窗外,茶馆内的人悠闲自得地品着茶,听着三弦弹唱;我仿佛看见酒楼里的人在三三两两地划着拳,一声声“干了干了”飘进了耳朵里;我仿佛看见当铺里,掌柜的带着老花镜在仔细地辨别着手里的物件是不是赝品;我仿佛看见大染坊内,女工们头戴蓝底白花的头巾,身穿同样染色的短褂,挽着袖子,在忙活着,院子里,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布匹,在微风里,梦一般飘忽着;我仿佛看见,手工作坊里的女工把纺花车摇得“格楞楞”地响,把织布机推得“吱嘎吱嘎”的;我仿佛看见私塾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摇头晃脑地读着三字经。还有,沿街的小贩们拉着长音的吆喝声:姑嫂饼,臭豆腐,小馄饨,定胜糕,乌米粽子……

  推开一扇扇古老的木门,跨出高高的门槛,再次踏上青石板小路,又一次想起了戴望舒的《雨巷》。于是,换上了随身携带的旗袍,撑开雨伞,闻着古老的墨香,走在细雨朦胧里,希望也能遇到一个懂我的男儿迎面走来。然而,抬眼处却发现,如潮的人流中,那些来之世界各地,或许在她的世界里曾经狠命地拼打的女子,此刻,一个个安静的都如同《雨巷》里的女子一样,抬着多情善感的眼睛,仿佛都在寻着那份感觉。那些男儿,此刻也都那般儒雅,没有一个光着臂膀的,没有一个说着粗话的,连一个粗鲁的动作都没有,随意一甩头,那眼神,便是无限的深情。这让我突然想到,入乡随俗。心中再浮躁的人儿,面对这里的静美,也会自然安静下来。在不知不觉中,墨香,已经渗到了骨子里。

  小桥流水人家。乌镇,把这词句演绎得淋漓尽致。乌镇的水流横竖交叉,不多不少,如同乌镇的血液,静静地流淌在乌镇的体内。乌镇的桥,就是乌镇的骨骼,她的骨架很美,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式的,不粗不细,上下匀称。乌镇的小巷,是她的静脉,无声无息中支撑着她的生命。乌镇的青砖黛瓦,是她的衣衫,古朴典雅,大方得体。乌镇的人文,是她的神韵,于端庄中彰显着她的才气。

  乌镇,若有来生,我愿落在乌镇,清晨端着淘米盆,拾级而下,在门前的流水里淘洗着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若有来生,我愿落于乌镇,寻一个懂我的男子,朝夕相对,于无声中感动着彼此,不求大富大贵,但求相互拥有。

  乌镇,你让我魂萦梦绕。若有机会,我会再去。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乌镇之行的散文】相关文章:

我的庐山之行作文03-14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2-14

故宫之行初二作文11-22

书之行作文600字04-05

大道之行也课文赏析04-04

乌镇古韵作文-初二作文12-23

乌镇寻游初二作文09-05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赏析12-16

《大道之行也》的初二语文教案03-09

初二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