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时间:2022-09-27 15:42:1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通用11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的随笔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傍晚草原散文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通用11篇)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1

  置身于一个辽远渺渺的空间里,是很难留意到时间的悄然流逝的。当眩目的太阳收敛起灼人的光线且又温和起来时,风旋即由燥热变得凉爽,变得轻松。它在惬意地提醒你,草原的黄昏时分正渐行渐近。

  倘若你还很古典地怀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意神往走进草原,十有八九是要失望的。正是水肥草美的季节,草原却显示不出它的丰腴与茂盛。你恐怕很难像福楼拜那样,看见草原便涌起一阵快感,希望自己变成一头奶牛,走进去悠闲地吃草。没有山峦起伏,没有沟壑纵横,惟有缓缓的坡度在无限地逶迤、延伸。草原以它的坦荡如砥、辽阔广大,依旧执着地诠释着“天苍苍、野茫茫”,表现出一种舒朗、一种纯净、一种大度豁然的宁静。而西沉的太阳,正以草原为背景,把黄昏导演成一场恢宏、热烈的谢幕。

  一大块白云快速地飘浮过来,像是要托住正在下坠的落日。云团四周镶上了灿烂的金边,五彩的光线从间隙中极有层次地喷射而出,天空显得斑斓庄严起来。不由地想起了雪莱的诗句:这一刻好象是从碧霄外飘来的时光,连弥漫在这里的日辉,也仿佛是来自天堂。而夕阳余辉下的草原,也氤氲着肃穆,流溢着一种神圣的光彩。几个白色的毡包,点缀在浩瀚的绿色之中,以静止的状态,表达着无言的生动。

  突然,一个小黑点出现在远远的地平线上。接着,又出现一个,又一个,像一溜省略号,快速地打在草原的天地相连处。它们越来越近,越来越大,那是几匹骏马疾跑过来。马背上,身着蒙古族服装的年轻骑手扬着鞭子,高声吆喝着什么,剽悍的身驱不断地摆动着。他们并不是来迎接我们这些远方的游人,而在离我们不远处停了下来,面对西方,一字排开,雕塑般地一动不动。骑手们默默地注视着远处,人和马都镀上了鎏金一样的霞光。是在向落日举行例行的告别礼,还是为这千年不变的景致所感动?

  风很年轻,从古老的草原深处吹来,吹动了马鬃与马尾,吹鼓了骑手的袍子。这儿就是古时的敕勒川,太多太多壮怀激烈的故事曾在这里发生。一千多年前,也许就是在这样一个黄昏,北齐王朝的一代枭雄高欢,正率领他征战四方的铁骑,从这里驰骋而过。马蹄声声,盔甲鲜明,战旗猎猎,鼓笳齐鸣。劲草肥沃似海,残阳如血一样地红。斛律金的一曲《敕勒歌》,响遏行云,唱尽了草原的风骨,草原的魂魄。

  是哪位骑手发出了一声尖利的哨音,马群昂起头,挟着一阵风狂奔而去,瞬间消失得踪影全无。太阳已变得又红又圆,像一个红灯笼悬在远方大青山浑圆的山脊上。西天那条绛紫色的光带越来越窄,天宇变得深蓝起来。炊烟从毡包上袅袅升起,羊群开始收栏,牧羊犬在来回奔跑。当沉沉暮蔼弥漫开来时,这一切都变得模糊和飘忽起来。大山终于深情款款地把落日拥进怀里,作为回报,又东一下、西一下地把一颗颗眨巴着眼睛的星星弹出,稀稀疏疏地缀在我们的头顶。

  弯弯的月亮不知道何时悄悄地爬上来了,像要在草原深处钩起什么东西。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也只有在此时,才能感受到天与地是如此相近,又是如此地遥远。极力地去倾听草原跳动的声音,回应的只是一片雄沉的安谧,惟有风在不知疲倦地来回穿行。这是一个渺小自我与博大世界的相约,真有点诚惶诚恐,局促不安。诚如一位来自草原的作家所言:草原给人以自由,草原又让人很不自由。人在这里挥动双拳咆哮显得可笑,蹲下嘤嘤而泣显得可悲。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2

  山坡的傍晚,扯下最后一丝缕斜阳。木兰草原迎来夜幕绚丽灯光。

  露天广场上集结了很多人,是参与秋季木兰草原登山的爱好者。白天木兰草原忙碌的身影和喧哗的声音,这时更是不亦乐乎。牧民早早围坐舞台一侧,像是聆听久别老友的倾诉,叽叽喳喳聊着木兰草原的趣闻,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个个细说弥恋木兰草原这世外桃源。

  城市蚁族,在这里早就忘了都市的喧嚣。说是登山,名副其实的郊外度假,同样也参加木兰草原的篝火晚会。草原的露天舞台,是晚会的主场,牧民和登山爱好者,坐的站的形成半开式,将舞台围住。舞台准时扭开炫丽的彩灯,接着主持人穿着牧民盛装,用汉、藏两种语言讲解晚会的议程。攀顶爬山的喧哗场景,被这时绚丽美妙的音乐掩埋了。

  木兰舞曲在空旷的夜空飞絮,远处山影黑坳坳的,像是一幅连绵起伏的素描,也像被喧哗吵闹声弄得疲倦了,悄悄地进入梦境。踩踏的金黄叶片,给广袤的大地装点出金色的秋装。

  随着夜幕逐渐浓郁,山丘气温凉嗖嗖的。身边好友说:山里温差大,要在都市,这一刻会在哪?在吧场、在汉街,还是在酒馆?

  你刚刚那喷嚏,表明,那是有人在想你!懂么?一旁的伙伴接上话茬。而周围个个侧身诡异地笑着。这时,他不再说话。环顾一圈,自己此刻好象就是草原的篝火。

  舞台音响响起,思绪回到白天的情景。

  一路跟随讲解员走进木兰草原,映入眼帘是浮雕门楼,它是木兰草原的标志。讲到替父从军的巾帼英雄花木兰。木兰草原与她有段渊源和传奇:木兰小时候酷爱骑马,经常狂奔在家乡的草地上。替父从军来到边疆,与将士一道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当她凯旋故里,一起生死相伴的将士也随她来到家乡,并在家乡的地土上,建起了自己幸福的家园。一日,朝庭一钦差大臣拜访木兰,当他瞧见这里有郁郁葱葱的草地,又想到木兰将军的传奇故事。于是,他逐将这里命名为木兰草原。

  敖包是木兰草原的风景,也是木兰草原随即搭建的,既美观又是山丘的一道亮点。草原牧民是随着水源、牧草不断迁移,蒙古包便成了牧民栖身之处。山丘上的蒙古包,就是木兰草原的演艺厅,一歌舞团在这里为民做专场演出。涌入包里的人,是草原音乐的歌迷。

  马头琴是蒙古包里最动人的音乐。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叫苏和的小牧童,他精心照料一匹迷路的小白马。在一次那达慕大会上,苏和和他的小白马赢得桂冠。谁知,王爷蛮横地要强行霸占小白马。四蹄生风的马驹,将王爷甩下。王爷心里想:得不到你,你也休想活在我的草原。便派人射死了小白马。苏和瞧见这般场景,悲痛不已。日潮夜思忍受煎熬的苏和,后来用小白马的骨头作了一把琴,又在琴柱顶端照着小白马的样子嵌入一个马头,从此与马头琴形影不离。马头琴发出的旋律优美、迷恋。

  广场燃起熊熊的篝火,空旷的山丘夜空繁星点点。夜幕下的人,围着篝火随曲起舞。既来之则欢之,随众牧民笨拙欢快地扭动,尽情地抛开沉积的烦恼,优美的歌声在山凹凹里回荡。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3

  这一次的整个旅行,有许多先前不曾预料的东西,有些是使我欢欣,甚至以为遇着天助。但是,更多的是让我失望,它们渐渐将我从梦想里驱逐,给我看清我的梦想和原形的距离。但最使我感得意外的是当我在草原呆了三个多小时之后,竟然如此的盼着离开。我是再不能多呆一刻,只急切的想要逃离开去,但我想要逃避什么呢?我实在自己也不能知道。

  “灰溜溜”地回到早先约定的集合地点,骑马的人应该还没那么快,回走时我看见他们的远影。太阳很有些大,倘不是有着风,简直教人受不了。但即便这样,站在光天化日之下也颇有些难耐,我本来不愿上到车子上去,导游已经很有些厌,司机也太生,而我不喜欢他说话的大嗓门。无聊的站着晒了些时候,实在耐不住了,就拉开车门上去。我的上车打断了他们的谈天,两句关于草原感觉的问话之后,司机却粗着嗓子说:“怎么一股子羊臊味?”而后他又问我来这里几天?我不相信这么一会就沾上羊臊气,而况我也没有遇见过任何一只羊。但他一副不容置疑的强调,让我不知道他是开玩笑还是说真,甚至于朝着袖口去闻了几闻。

  他也就哈哈的笑起来,我知道是上了玩笑的当,但不论善意恶意,我很不喜欢这样的玩笑。司机并没有注意到我的不满,继续又跟导游跟说笑,我知道在这车里我不能安坐了,就下去准备随处走走。刚来时没怎么注意,现在走近一些,才发现两边的并列着的蒙古包其实是“水泥包”。它们并非木桩之类搭建的,而是水泥砖头砌成,因为这是专给游客住的,不需要“逐水草而居”的迁移。或许广告上所谓的夜宿“豪华蒙古包”,就是这些里面的一部分开有一圈天窗的。因为门都关着,我没能考察里面的怎样豪华法,但我现在绝没有要在这里住一夜的愿心以及勇气。

  再拍了一些照片,终于马队回来了,导游也就宣布去中间那个大蒙古包里准备用餐。开始是等,等齐了人再等菜,而导游在这时候还不忘了介绍情况。据她说这里蔬菜其实比肉菜更稀贵,因为种不了,也难买到,倒是肉菜很平常。“所以”,她最后结论道:“别看这些多是蔬菜,其实不比肉菜便宜的。”我并不相信她的话,蔬菜更贵,那蔬菜应该更少才对,而况在响沙湾吃的自助餐,一长溜的菜盆里根本就没有肉菜。

  吃了一些时,三个蒙古青年来弹唱敬酒。据导游以及司机介绍,这个一边弹马头琴一边唱的蒙古青年,是这一带最好的乐师,我们听了这介绍,也就都有些佩服的看他弹唱。不过所敬的酒是啤酒,并非本地特色的马奶酒之类。幸而马头琴果然悦耳,手抓羊肉也很不错,蘸着酱吃,然而易于腻人。一小段的歌舞祝词完了,女青年即又给各人献上哈达,虽是薄薄的粗糙的白纹布,但因为含带着一份自以为的别样祝福,究竟也让大家都喜欢起来。

  如果非要找出这一次草原之行的高兴处,那就唯有这段马头琴弹唱了,遗憾的是太短,等我想到要用相机记录起来,它也就匆匆而过,只剩下一条雪白的哈达在手上了。

  吃完了饭,旅游点的人说是还有个小节目,也就是“草原三艺”的骑马摔跤之类。经他们一说,我才记起广告上确也有这项目的。但按他们的意思,是虽然人很少,程序却不能缺,最起码过场是要走一下的。

  于是我们就被带着去看他们的“草原三艺”的过场。

  先是跑马,一个大人带着两个半大孩子骑着在空地上跑了一圈,他们在圈子直径的三分之二处折了回来,但折扣也不算多。而且我看那几匹马已是气喘吁吁,知道它们可是卖了力气,我所不知道的是,电视里从来奔腾驰骋的马们会这样不济。接下去的摔跤可就过场得过分,实在也就是儿戏。开始他们说只骑马跑一圈就算,但小学生们非要看看摔跤,那人拗不过,就对这两个半大孩子说:“你们摔给他们看看,随便弄了下好了。”然后又转头对这几个热心小观众说:“今天游客少,表演的人不在,我叫他们学着摔给你们看看,服装就不换了。”

  两个半大小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的,又笑了一会,然后装模作样的抱住对方的臂膊,这样的扭了几扭,其中一个伸脚将对方绊了一下,随着一个的假装倒地,这“草原三艺”之二的摔跤也就宣告结束了。不过我们都有些诧异,当然不是表演得精彩,而是太过玩笑,且假装得这么拙劣。或许几个小学生也在心里埋怨,这丝毫不比他们自己打架玩来得好看。

  说是“草原三艺”,其实只有“二艺”,跑马摔跤完了,他们也就宣布所有表演项目全数完结。但小学生们实在心有不甘,非缠着还要看射箭,到这时候,不要说旅游点的几个人,连我都很有些烦了。再者,就他们这样,还能射什么箭?家长们最后没有法,为平复小学生们的大失望以及大不甘,又花了一百元一趟的由那大人带他们各跑了一圈马,而后两块一根的射了十几支箭。

  司机已经把车子开到旅游点的大门外,也是等得有些不耐烦,而我只想早些离开这无聊的地方。一头未成年的花奶牛不知从哪里出来,在车子边嗅了几嗅,慢慢的又踱着步子来到大门口的栅栏边,昂着头似乎在看那几个小学生射箭。几匹马这时候向那边公路上跑去,一个半大孩子就骑了摩托车去追,马们似乎很怕摩托车的声响,在将上公路时就都被撵了回来,它们或许不知道,此时我正拍下它们的撒欢。偏到西天的太阳仍然白光辉耀,而且颇有些威力,这就宣示着离黄昏的尚早,以及我要看草原落日的无望。阵阵的凉风吹过来,使我没有被太阳光逼进更无聊的车子里面。那几个小学生射着箭却很高兴,这是他们在草原上自己动手做的唯一一件事情,虽则没有一支箭能近到靶标。

  小学生们都还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走向车子,其中一位母亲却嘱他们认真记住这些经历,说是回去好写作文。我不知道他们的作文最后会写成什么样在?但我所写出来就只能是这样一副无聊赖的样子。

  车子终于走上来时的路,只是反着了方向。半天的游走让大家都有些疲惫,上车没多久,就再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渐渐地小学生们也都睡着了,整个车厢里只听得汽车自己的声响,还有我自己颇为沉重的呼吸。

  我虽然终于得到我的所盼望,就要离开这无聊的地方,但这盼望却并非我所愿,这只是一种逃避,避开这连失望都不再有的无聊。其实盼望有两种,一种是渴望接近自己的所爱,一种是盼着远离自己的所厌。而当这所厌正是先前的所爱,这第二种的盼望就会被开始的接近的渴望给以一个刻毒的冷嘲,到这时候,所有的只是一种无法可想的落慌而逃。

  太阳仍然发散着它无边的威力,而且这大威力被不透风的车窗玻璃包裹,使它全扑在车里人们的身上。我被威压得整个人恹恹的,盘山路当然更有些晃荡,我满腹的不安几次就要“喷薄而出”,但我终于还是忍住了。然而,低落的情绪让我又有些自失起来,我不知道缘由,只是心头莫名的被抑压,有些透不过气来的沉重。昏昏的车子终于过完阴山,再走下去,又开始见着了高楼,知道呼市已经近了。我这难于呼吸的情状将要在下车之后终结,但这份莫名沉落着的心境,或许并不会被外面清新的空气扫除掉。我努力找寻缘由,却意外的发现这似乎是一种愁绪。

  离开一个久住的熟识的地方,当然要让人愁肠百结,但我不知道的是,离开这样一个我厌留的地处,我也莫名的生出些愁绪。或许我的愁绪不是对着这个地方,而只是因为要离开。许多年来,我离开了故乡,离开了亲人,离开了很多我愿意珍惜的人事,也离开了“心”。当这些离开都伴着一份抹不去的愁绪时,我渐渐把所有的离开都加上了淡淡的哀愁的味道。

  或许,对于这样的人,“离开”本身就已经成了一种愁绪。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4

  或许是对草原思念得太久,或许是对草原眷恋得太深,初踏上呼伦贝尔这片土地时,我竟然是恍惚的。

  直到那无边的绿色充斥眼帘,直到身旁的朋友欣喜得大呼小叫,我才如梦初醒。草原,我梦里的草原,正在与我深情对视。

  天和地开阔到了极致,天蓝得那样澄澈,云白得那样纯净,而草,绿得仿佛要流出来。路像飘带,曲曲折折伸向远方。不时,有片片明黄跃入眼帘,那是盛开的油菜花。馥郁的颜色交织融合在一起,将六月的呼伦贝尔涂抹成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

  一望无际的天边远山连绵不断,形成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而云朵像是淘气的孩子,一会趴在山头,一会飘在山腰,偶尔一朵还会悄悄蒙上太阳的眼睛,于是有的山腰间便漆黑一些,像是蒙上了一层黑纱,又像是画家刻意加重的那笔丹青。

  远远看到羊群漫步在草坡上,与白云连成一片,让人怀疑是七仙女将云朵撕碎了洒落在了草原,还是牧羊女不小心将羊群赶上了天,总之羊如云,云似羊,一朵朵飘浮在草原、天边。

  与我们那里相比,这里的山是丰腴的,极少有裸露的地表,茂密的植被将群山遮盖得严严实实,在背阴的山坳里,又常常长有一簇簇的白桦木,枝繁叶茂,远远望去,如碧毯上凸起的朵朵绒花。大多时候,那些树或是一棵独立、或是两棵相约、或是三五成群的耸立着,树冠茂密偏向同一个方向,像是一个个守望者。

  大大小小的河流、湖泊,像不规则的镜子镶嵌在草原上。茂密的树木涉水丛生,洁白如莲花的蒙古包傍水而落,形成一片片充满生机的湿地。最令人震撼的是号称“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它像一条波光闪闪的玉带,绵延不绝,百转千回。在它的身畔,伫立着一片金黄顶子的帐篷,这便是金帐汗蒙古部落。一代天骄--成吉思汁曾在这里秣马厉兵,与各部落争雄,最终占领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因为有莫日格勒河的滋养,后来许多游牧民族都曾在这里游牧、繁衍、生息。他们会根据季节、草场变化情况而不断地轮换草场,牧人们称为走敖特尔,汉译为“倒场”。在陈巴尔虎旗,我们有幸遇到这样一队“倒场”的牧民,他们用几辆勒勒车拉着蒙古包构件、炊具等生活用品,载着家人,吆着畜群正准备迁往新的游牧营地。他们用生涩的汉语与我们简单交流后,便沐浴着晨光不紧不慢上了路。逐水草而迁徙,哪里合适便在哪里落地生根,枕着草原,伴着牛羊,或许,这也是最健康自然的生活方式吧?

  这里的牛羊,也是幸福的。没有那么多的栅栏、钢丝、高墙圈着,草原不喜欢设防,牛羊们全都自由地在草原上遛达。路边上的警示牌极具特色,上面无一例外地写着:车辆行驶,注意牲畜。在我们几天的穿越中,总会有一群群牛羊横穿马路,它们不慌不乱,在喇叭的鸣叫声中依旧不紧不慢,缓缓向两边散去。它们是草原真正的主人,而我们,却似突然造访的不速之客。在这里,动植物固守着最原始天然的和谐。

  终于停下车,双脚淹没在了草丛中。这里的草好高啊,几乎探到了我的腰,让你无法预知脚下是平是陡,于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叫不上名字的野花大片大片地开着,这些花儿,它们一点也不名贵,甚至谈不上鲜艳。它们多数是细数小巧的,很少有大朵大朵炫耀自己的,但它们开得那样执著热烈,它们汇聚在一起,随风摇曳,笑盈盈地看着你。就像这里的人,淳朴而豪爽,热情而奔放,倾刻间便熟稔亲切得如同老朋友一般。

  有一种像是棵棵小树般开着紫色花朵的草吸引了我的目光,当地人说这是苍蝇花,据说可以防苍蝇,因为采摘下来不会枯萎,花形、枝叶能保持近一年,所以又叫干枝梅,是一种貌似假花的真花。还有一种低矮的白色韭花,闻着是韭菜的味道,可以直接剁碎了拌面或就着吃。那种金黄色的是金莲花,阴干后泡茶喝清脑明目,是很好的中药材。这时我闻到一股花椒粉的气味,原来靠近地表的那种不起眼的植物是野山椒,当地人直接用来煮肉吃。偶尔还会有白色的蘑菇,白白胖胖柔嫩细滑得像是婴儿的手臂,让你不忍心采摘。还有蕨菜、黄花……或与肉煎炒,或直接凉拌,都是地道的美味。

  中午时分,我们在蒙古包内用餐,吃的是草原特色风味——手扒肉、血肠。有两个朋友不习惯用手抓,将整块大骨头盛到自己盘里,然后用刀使劲切,看起来像是在吃西餐。硕大的蒙古包内载歌载舞、热闹非凡。此时,吃什么已不重要,来自哪里也不重要,人们缷下了工作压力,忘掉了琐事烦恼,只想如蒙古同胞那样,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直至忘乎所以、痛快淋漓地喊两嗓子。

  午饭后,大家三三两两散落于草原各处,或屈膝而坐,或翘首伫立。面对草原,词汇变得贫乏,但心宽阔得无边无沿,脚步轻盈得如踏云端。极目远眺中,那些生活中的琐事烦恼,那些工作中的压力困扰,早已渺小轻薄得不值一提。此时,你只想卸去一层层重负,想揭开一层层包裹,让自己最真实最朴素的一面裸露出来,哪怕它是脆弱的。草原,是包容的,它似乎要化解掉你的所有心事,草原,又是精深的,它让你猝不及防地频频被鼓舞震撼。此时,想要纵情高歌,想要奋力奔跑,或者干脆四仰八叉地躺倒在草地上,看白云悠悠飘过,听鸟声啾啾滑过。想让自己放纵得彻底,简单得纯粹,舒服到极致。在巨大的喜悦中,安静地闭上眼睛,听从内心的召唤:皈依,皈依于自然。

  这大概是心灵最好的归宿。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5

  小时候就一直怀揣着对草原的梦想,觉得草原那么宽广无边,那么引人入胜。有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溪水、洁白的羊群、健硕的马匹和草原上的卓玛。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去亲眼看看内心向往的地方,总觉得这是一种遗憾。但是利用这次假期,我终于完成了我的梦想。

  驱车四个小时到达了甘肃省的临夏县,临夏是因为所处之地临近夏河而得名的。透过车窗便可以看到夏河的全貌,但是令人失望的是夏河的水因上游修建了水坝,几乎快要干涸了,只有上游放水时才可以看得到名副其实的夏河。也许是甘肃特有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里的山注定是荒芜的,没有一丝绿意,只能看到裸露出的山体和分明的棱角。一路都是同样的风景,让我实在没有什么兴趣坚持,倦意袭来,只好在颠簸的车上用睡觉打发时间。等到我醒来时发现我看到的都是藏式建筑,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扎着彩旗,随着风翩翩起舞。听人说那些彩旗是有寓意的,叫做风马经,每当风吹一遍就相当于藏家的人念了一遍经,表示了他们的虔诚也希望他们自己的一切可以一帆风顺。他们的房屋背靠着巍峨的大山,与山上的树木形成绿白相间的合围之势。山上的树木苍翠欲滴,让人顿觉神清气爽。一阵风吹过像是迎合着节奏给那些彩旗热烈的拍和。这已经进入藏区了,意味着离我向往已久的草原越来越近了。欣赏着沿途的风景,我心里不断地感慨着,真是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忽然,有豆子大的雨点啪啪的打在车窗上,天一下子变得黑乎乎的,还真是天公不作美,我心里咯噔一下,情绪也低落了许多,只好长叹一口气。还不等我反应过来,天忽然又转晴了,阳光依旧刺眼。“这算什么嘛”我嘴里嘟囔着。有人告诉我说“在这里,一片云就是一片雨,乌云飘到哪里,雨就下到哪里,正是因为这独特的天气原因,这里的草木才能如此茂盛。”我又一次为大自然的神奇感叹着。不一会儿,车子驶入了夏河县,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我正式踏上了去草原的路。途中经过了一隅寺庙,那便是著名的黄教寺庙拉卜楞寺。我只是在车上目睹了它的外墙,金光闪闪的透露出佛教的神圣与高贵。离这里不远,乘车五分钟后我便到达了桑科草原,心里忽然产生了一份莫名的紧张与敬畏。下了车我竟毫无节制地奔跑了起来,才不管哪门子高原反应。嗅着草儿散发出的阵阵清香,看到了棉花糖般的云朵,我仿佛已经醉倒在了这人间仙境当中。

  草原并不是纯粹由草组成的,地上还有那种小碎花,紫的、黄的、粉的统统夹在草的中间,好像是在玩捉迷藏似得,不身临其境根本发现不了。在我的意识里,总认为草和天是相接的,一抬手就能捉到一片云,可是这下我才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是因为草原太广阔了,怎么也无法望到边际,而且是一片连着一片,所以我们看到的草总是接着天,但事实并非这样,因为野旷显得天低这倒是正确的解释。我坐在这里静静的享受着青草的芳香,思维和天上的云朵一样,在这大草原上飘着,抬头看到对面草坡上洁白的羊群惬意的吃草,眼前有匹棕色的骏马在这里停歇,才意识到它们才是草原真正的主人,这里才是属于它们的天堂。旁边有藏族人白色的帐篷,就像是开在草原上的雪莲花一样,一朵一朵错落有致。那些人在帐篷里面忙碌着什么,也许是准备着晚餐吧。我没有太在乎这些,只是还陶醉在这片纯粹的绿色中。抬头看见远处有片乌云向着我这边飘过来,又下起了雨,草原上的天气真是很神奇,以云为界限,确有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感觉。我只好调侃地称为“太阳雨”。雨过天晴,天边悬挂着城里不曾见到的彩虹,颜色是那么鲜亮分明,彷佛仙女掉落的衣服悬悬的挂在天边,我被这样的美景深深的打动着,想着如果能与这样的景色融为一体,那也就此生无憾了。

  雨后青草的香味更加浓重,使人闻到这种气味后更容易忘记自我,更容易产生幻想,觉得这哪里是人间,明明就是仙境。回过神来低头看了看表,已是下午七点了,天还是那么亮,根本没有黑下去的意思,远处有几座小屋子,区别于草原上的帐篷,是砖结构的小平房,看上去和草原显得有些不搭调,但只见烟囱里冒出了缕缕白烟,想是那户人家正在做晚饭吧。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阳光透过乌云散射出的光芒照射在我身上,映红了我的脸庞,夕阳中的草原像是含羞的姑娘,显得更加醉人。随着时间的消逝,天色渐渐暗了下去,草原上起了微风,温度瞬间低了许多,让我一下子难以适应。只好躲进了旁边的帐篷取暖,我探着脑袋看草原的晚景,此时此刻,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才看见的炊烟并没有因为风的吹动而消散,反而越聚越多升的越来越高,形成了一片云。这也许就是真正的“烟云”吧,这里的风吹得动我,却吹不动烟,遇到了云似乎也不会动了,像是调皮的孩子突然变乖了一样,让人哭笑不得呢。天黑了,草原上燃起了篝火,当地的藏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围着篝火跳起了欢乐的锅庄舞,唱起了藏歌。这是他们特有的娱乐方式,是那么简单欢乐。浑厚高亢的嗓音里透出他们的淳朴与善良,他们整日与大草原为伴,性格也就像这草原一样,纯粹、宽广、豪放。

  在这欢乐的气氛当中,不知不觉,已是晚上十点多了,我不得不离开了这里,但内心里实在是舍不得放下,更不愿离开这里,我多么想我就是一个快乐的草原人呢。这样就可以一辈子生活在仙境般的美景中,去感受那一份没有被污染的纯洁,远离城市的喧嚣,躲开形形色色的烦恼。草原其实最应该属于寂寞的人,这样就能够聆听得到草原最深处的呼唤。这里的蓝天、白云、绿草、溪流包括人和物,都需要慢慢地体味品读甚至融入血液。尽管我不是草原人,但是我仍然愿意面朝草原,春暖花开。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6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或许是对草原最简洁而真切的描绘吧!我对草原的思念是从儿时读了《敕勒歌》开始的,但那时却怎么也难以让一个冀中大地上长大的孩子想象出辽阔草原和成群结队的牛羊究竟多壮美。

  草原对我犹如一个梦境,当真正踏上了草原,这个梦仍未破灭,竟如此甜美。草原象一幅绿的画卷,伴天边云朵,自由卷舒。草原象绿色的海,一望无际,随风起浪,草波如潮。草原养肥了牛羊,牛羊养肥了草原人,草原人骑着膘肥的骏马先是在草原上驰骋,跑得久了,草原就小了,也就跑出了草原。铁骑带着膘悍的英雄们横冲直壮,跨进了长城,闯入了西伯利亚。想到草原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和属于他的那个时代。

  草是柔弱的,但它养育的牛羊和英雄却强悍无比。草的柔弱只是外表,它是生长在严寒和高海拨“荒蛮”之地的,它有顽强不可抵御的生命力,它的强大不仅是其本身,更在于那无边无际个体组成的草的世界。“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草原正是星星点点的草融合的庞大原野。成吉思汗也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称谓,而是一个民族的英雄,一个英雄的民族,他的性格亦如生养他的草原,浑厚雄壮,“天似穹庐,笼盖田野”。草原蓄养了英雄的气概,英雄走出了草原,拓展了草原的气概,那是无所畏惧的勇气,那是战无不胜的豪迈,于是就有了攻无不克的胜利,有了气吞山河,一统海内,远征亚马逊的辉煌,这不得不让人思念草原。

  思念草原,其实是思念英雄,思念美,绿草如茵或许是草原独特的美,英雄不独草原有,但只有草原的英雄更令人思慕,他们舒展的如同草原本身,大气磅薄的亦如草原,生命力旺盛的亦如草原......无拘束的草原,养育了雄健不羁的骏马,造就了天不怕地不怕改天换地的英雄,他们是草原的主人,也是草原的子孙。如果把靠近海洋的文明称为“蓝色文明”,内陆称为“黄色文明”草原文明是否可以称为”绿色文明“呢?蓝色文明是开放性的象征,黄色文明则是保守传统的象征,绿色文明则是一种什么形态呢?是开放的、传统的,还是开放与传统兼而有之呢?或许是后者吧,但应当是以开放性为主,兼有传统性吧。客观上看,草是水与土的中间形态,蓝色文明以水为主体,黄色文明以泥土为主体,草则是以土为母体,以水是命脉的中间体,生之于土却灵于土,源之于水却有生命,正是这灵异的草写就了神奇的历史,这本身就是魅力,就是书之不尽的美。

  思念草原,其实就是思念自由,思念洒脱。在草原上骑马的感觉就是自由和洒脱的切身体验,骑马在草原上飞奔,无拘无束,草原平坦如砥,宽广无边,马儿信马由缰,心儿也随马自由的敞开......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7

  端午节这天一大早儿,我和妻子设置好汽车导航,驱车前往京北草原。

  进入蜿蜒起伏的盘山路后,前面的路越来越不好走了,有的地方儿正在修,有的路面儿坑坑洼洼,高低不平,一路颠簸,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镇。小村镇道路的两侧排列着小饭馆儿、商店和酒店。最惹人注目的是那些饭馆儿的招牌,上面大多写着“草原肥牛肥羊烧烤涮”和“烤全羊”等醒目的字,有的店门口儿还放着已经生锈的烤炉,烤炉是用半个大铁桶做的,用铁架子支撑着,在烤炉的旁边儿立着自制的灯箱招牌,那“鲜羊肉、卖活羊、现杀、现烤、现卖”的字很是刺眼。

  此时,汽车导航已经显示到达了目的地。我们并没有看到草原,担心走错了路,心里有些着急,便停下车来,向一家小店里的伙计打听:“劳驾,请问草原在哪儿?”店伙计说:“这里就是。”“怎么看不到草地?”“往前走,拐过弯,就看见了。”“那里有旅馆吗?”“有不少。”我们向他道谢后,照着他说的路线继续往前走。

  果然,草原和草地上的山展现在我们面前,兴奋的心情难以言表。我从心底喜欢草原,草原能让久居城市的人们暂时逃离城市的拥挤、喧嚣、憋闷和雾霾,让那烦躁的心有一个停留的港湾。草原不仅带给人们清新、凉爽、放松、心胸舒展的感受,还能满足人们接近大自然的天性,让人在这天然的氧吧里,自由而畅快地呼吸。

  我们没有进入草原,先找了一家儿靠近草原的酒店,安顿好后,带着照相机,兴致勃勃地来到草原出入口儿。

  这里有很多马,地上有不少马粪、沙土、烟头儿,还有十几辆山地车。有十多个游客骑着马,在马的主人带领下,排着队从我们面前经过,向着草原深处走去。我的腿有残疾,不能骑马进草原,唯一的选择是山地车。刚刚走向山地车,不少车主就围拢上来。这些车主大部分是女人,尽管天气已经很热了,但她们仍然头戴太阳帽儿,脸上戴着大口罩儿,只露出双眼,脖子上戴着围巾,穿着严严实实的衣裤。这些车主们七嘴八舌地向我们介绍自己的山地车,有的干脆把山地车开到我们面前。我们询问了驾驶山地车的操作步骤,得知山地车制动要用脚踩刹车踏板时,心里顿时失望了,我是无法踩刹车的,正要离去,一个车主说:“我们开着车带你们进草地。”听她这么一说,感到这个办法不错,于是,我和妻子就一人租了一辆山地车,由车主开着进入草地。

  六月初的草地上,那些草仅有一寸多高,长得稀稀疏疏的,有些地方儿的草好像还在沉睡着,裸露着干黄的身躯。不远处儿,有一大群羊,仨一群俩一伙儿的,跟着头羊,默默无奈地吃着稀疏的草,缓慢地向山的方向移动着。那些羊的身上都黑乎乎的,就像一块又一块好久没洗的白毛巾。羊在草地上各自寻找着可吃的草,低头默默地吃着,听不到它们的咀嚼声儿,对它们来说,眼前这些矮小、娇嫩、柔弱的草也许是它们唯一的食物,如果不吃这些还未长大的草,它们还有什么可吃的呢?善良、单纯的羊,也许还不知道,更不会想到,有多少人在等待着吃它们呢?草地养活了它们,随着来草原的人越来越多,它们不分大小很快就会变成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羊最长能活11年,哪只羊不希望自己能活那么多年呢?可在极其残酷的现实中,又有哪只羊能活到那个年龄呢?羊不是被狼吃掉,就是变成人们的食材,满足人们贪婪的舌尖的需求。食客们吃饱喝足,打着饱嗝回到城里去了,留下了残渣剩饭和垃圾,还有羊的碎骨头。一拨儿又一拨儿的人来了,又走了,一群又一群的羊被宰杀了,吃掉了。草地在羊的舌尖儿上加速了沙化和萎缩,随后会带来次生灾害,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准确地说,造成草地的沙化和萎缩,并不是在羊的舌尖儿上,而是在人的舌尖儿上,难道不是吗?

  我们乘坐的山地车慢慢地行驶在草地上,也向着大山方向前进。车主告诉我:“山后有条小河,草长得好,你们可以去看看。”征得我们同意之后,她们加快了车速。山地车轰鸣着、颠簸着、摇晃着往前行进,车后扬起了浓浓不断的尘土,就像那沙尘暴,在车后狂舞、弥漫。尘土源源不断地落到我们的车上、身上,弄得我浑身上下都是厚厚的黑褐色的尘土,就连挂在胸前的黑色照相机也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真后悔把相机皮套放在了客房,担心照相机进了细沙,无法在这里拍照。无情的尘土继续夹杂着干草、沙粒疯狂地,无情地袭击着我,抽打着我的脸和裸露的胳膊,已经感觉到了疼痛,呼吸也越发困难了。游玩儿的兴趣也随着尘土一起降落在地上,我只好大声儿告诉车主,不去山那里了。我们回到草地出入口儿下车后,只见妻子从头到脚罩着一层黑褐色的土,黑色的秀发也变了颜色,整个儿人就像刚刚从土里钻出来,她如果站着不动,就像城市广场涂满油彩的雕塑行为艺术铜人儿,我冲着她苦笑着,她也乐了,对我说:“你比我还土,除了牙还是白的。”回到饭店的二楼客房,我们赶紧洗澡,流到地上的洗澡水都变成黑褐色,地上还有细沙子。我洗完澡,换好衣裳,感到很热,就站在窗户前吹凉。

  站在窗前向远处眺望,天雾蒙蒙的,不知是雾还是霾,看不到想象中的蓝天和云彩。氤氲的雾气覆盖着茫茫山峦,看不清山峦原有的风貌。朦胧中看到草地里的羊群,还有正在向着草地掠夺土地的新建房屋,那些房屋很快就会成为新的饭店和旅馆,真不知道这样下去,这草原还会有羊群生存的空间吗?楼下是一家饭店,院子很大,左侧是楼房,对面儿是餐厅。院子里面已经停放了十多辆汽车,大部分是越野车,有大众、现代,也有奔驰、宝马,还有我不认识的种种牌子。忽然,一辆很大的电动三轮儿车开进了院子,停在了一间房子门口儿,车上放着很大很高的铁笼子,里面站着三只羊。开车的下车后,走进了那间挂着白布帘子的小屋,一会儿,开车的和一个壮汉子从那间小屋走了出来,来到车旁,那个壮汉子熟练地在笼子里抓住一只羊的两条前腿儿,用右手把羊从车上拽下来,拖进了屋里,三只羊就这样被无情地拖进屋里以后,电动三轮儿车开走了。不大功夫,那壮汉子掀开门帘儿,从屋里走了出来,双手提着一只羊的前后腿儿,朝着我们楼下的方向走来,这只羊已经无头、无蹄、无皮毛,我跟着他的行走路线一看,原来,那里有一排平房,只能看见房顶儿,房前不断冒着缕缕清烟,不用问,冒烟的地方儿一定有烤炉。那壮汉子提着宰杀好的羊,正是走进了那里的房间,过了一会儿,他又回到了那间挂着白布帘的房间,不大功夫,他又提着一只宰杀好的羊,走向那冒烟的房间。

  妻子已经把沾满尘土的衣裳洗干净了。她晾好衣裳后,我们下楼去吃晚饭。在一楼,我们遇到了饭店老板,就向他打听小镇哪里有特色小吃,当我说起刚才看到的宰羊的事儿,他介绍说:“那是在做烤全羊,一只羊1000多块,烤全羊25块一斤,现在是淡季,七八九这三个月才是旺季。到了旺季,城里人来的多了,烤全羊就贵了。”“我看到楼下那家20多分钟就把羊宰杀好了。”“那是慢的,快的,十来分钟。”“你们店里卖烤全羊吗?”我问道。老板指了指屋角儿标有商标的不锈钢烤炉说:“你看,我们家的烤炉还闲着呢,再过些日子就该用了,城里人就是奔着烤全羊来的”。

  从饭店出来,我们漫步小镇街头,路过一个小饭馆儿,只见饭馆儿前放着一个大铁桶做的烤炉,一个伙计正在往烤炉里放黑乎乎的木炭,旁边儿的电线杆上有两只小羊用绳子拴着。在不远处儿,只见一个大高个儿、有点儿将军肚儿的大汉两腿间夹着一只羊,慢慢往这里走来,身后跟着几位衣冠楚楚的城里人。那只羊很高,快到了那汉子的大腿跟儿。那只羊好像已经闻到了血腥味儿,预感到自己的生命就要失去,不肯再往前走,那汉子就用腿不断撞击羊的两肋,左一下儿,右一下儿,边走边撞,每次撞击,那只羊就极不情愿地、痛苦地往前迈几步儿,快到我们跟前儿了,只见那只羊的双眼流露出哀伤、悲悯、乞求、无助和绝望的眼神儿,眼角儿也能看出有明显的泪痕。它也许希望周围能有人来拯救它,可这里的人有谁能够解救它呢?人们都是冲着羊来的,来吃它们的骨肉。我不敢再看那只羊了,更不敢看它的眼睛。他们来到小饭馆儿的门口儿停住了脚步,我已经预感到,他们要在门外宰杀这只羊,我虽然救不了这只羊,但是不忍心看到这只羊被屠宰。我拉了拉身旁妻子的胳膊,小声儿对她说:“赶紧走,快点儿。”我们朝着马路对面儿一家小餐馆儿走去,不忍回头看。

  来到这家小餐馆儿,我们点了一份儿炒莜面、大葱爆羊肉和几个凉菜。在等待上菜的功夫,我忍不住向窗外张望,只见那个小饭馆儿前的烤炉已经冒烟了,围在那里的人,就像是无聊、空虚、寻刺激的人那样,正在观看宰羊,我听了听,也没有听到那只羊临死前发出的悲惨嚎叫,倒是隐隐约约听到了那里人们的说笑声儿。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心在震颤着,羊是多么善良啊,短短的一生最容易满足了,它们没有什么奢望,吃饱了,有羊圈住,哪怕羊圈再透风,再闷热,再寒冷,它们都能默默地承受着。说不定哪天,这些羊圈也会被拆掉,变成羊的屠宰场,变成人们吃喝寻乐的场所。一只羊的一生除了奉献再也没有别的了,羊奉献给人们的是漂亮的毛衣,舒适的皮鞋,高档的包包,还有佳肴美馔,临死,连骨头都不知了去向。即使这样,也不能唤起人们的仁慈和博爱,一批又一批的羊,仍然要被宰杀,吃掉。可怜的羊,来到世上,似乎就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食欲而来的,那深不可测的食欲。我忽然感到有了一种负罪感,我是爱吃羊肉的人,刚才点的菜不就有羊肉吗,尽管我没有宰杀过羊,但是,我和饭馆儿宰羊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也间接地成了屠杀羊的刽子手。孟子曾经说过:“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眼前那些观看宰羊的人们,怎么变得如此的冷漠,如此的无情,如此的麻木,如此的野蛮,如此的残忍,羊也是一条生命啊,你吃它也就罢了,还要看着它被宰杀,难道说你是铁石心肠吗?当你面对桌子上的烤全羊,你还吃得下去吗?此时此刻,我已经没有了食欲,就和小餐馆儿的老板商量,把还没炒的大葱爆羊肉退掉了,只吃了点儿凉菜和几口炒莜面。

  吃完饭,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出小餐馆儿。在回酒店的路上,又路过那个小饭馆儿,只见门前的地上有少量的血迹,在两只小羊儿的身旁有一堆带血的羊皮。不用问,那只羊已经上了烤炉,再过几个小时就会上餐桌儿了。可怜那失去自由的两只小羊儿,说不定哪一天被食客看中了,瞬间也要变成身旁那堆带血的羊皮。

  快到酒店了,猛然又刮起了大风,地上的沙尘、塑料袋儿、破纸和干草被大风吹上了高空,在空中打着滚儿又落下来,落到地上,又四处乱飞舞,四处乱抽打,然后拽着地上的尘土垃圾又飞向高空,风沙吹得我们看不清前面的路,尘土源源不断落在我们的头发和身上,风大了不敢睁眼,只好走走停停,好在我们住的酒店不远,回到酒店以后,我们不得不再次洗澡,洗去身上的尘埃。

  此时,天色已经黑了,酒店楼下那个院子里已经灯火通明,店家在院子里摆放好了三张大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大盘子菜肴,桌子上的烤全羊特别刺眼。每张桌都坐着十几个人,有男有女,还有小孩儿。他们喝着酒,吃着菜,吃着烤全羊,里边儿那张桌子喝酒的还大声儿划起拳来,有几个年轻的男女拿着麦克风唱起了跑调的对歌儿。本想来大草原享受静谧、凉爽和温馨,没想到这里也不肃静,竟然这样的吵闹。到了后半夜,喧嚣和吵闹声终于慢慢停止了,明晃晃的灯也关闭了,窗外的一切都回归到清静的夜色之中。

  研究草原的科学家陈佐忠先生说:“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草是地球的保护层,对于提高空气质量具有很大意义。”面对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面对不断侵害我们的肌体,蚕食我们健康的雾霾,保护草原,那是一件多么紧要的事情啊。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8

  一、喝早茶

  我在18岁的时候才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地方,把吃早餐叫喝早茶,而且那碗里的食物确实是以茶为主。这个地方就是锡林浩特和以锡林浩特为代表的畜牧业为主的地区。

  那茶水是用青砖茶熬制的,再兑上适量牛奶,加少许盐就成了。兑牛奶的叫奶茶,蒙语叫“苏太且”,不加奶的称其为清茶,蒙语叫“哈日且”,但翻译的时候你可不能直译,否则就成了黑茶了,虽然从颜色上看叫黑茶也比较接近,但大家习惯的叫法还是清茶。熬制清茶或奶茶的过程说起来极其简单,但不同的人,不同的手法,熬出来的茶的味道是不同的。最地道最香醇的当属牧民熬制的奶茶了。通常都要把青砖茶砍成小块装到提前用白纱布缝制好的口袋里,待灶上锅里的水沸腾了就把茶口袋放到里面,然后用水瓢或勺子舀出来从高处再浇下去,循环往复,次数越多味道越好,不知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我觉得这样做至少可以除掉茶叶中生木的异味儿。茶水的浓度要依据自己的口味而定,一般红中透黑即可,然后加上适量的盐,清茶就熬好了;如果想喝奶茶,再加适量牛奶煮沸就行了。

  奶茶或清茶是不能填饱肚皮的,即使把肚皮喝得发胀,那也是虚假“繁荣”,几泡尿出去,胃里便空空如也。事实上,无论过去贫困时期的还是今日,锡林浩特人早茶的餐桌上总会有更丰富的内容。最简单的,清茶或奶茶里会有少许小米,称之为米茶,还有的巧妇会提前把小米用黄油或牛羊油炒一下,然后放在茶里熬熟,喝起来既香醇又解饥饿。另外,桌子上常会有炒米、炸果子、黄油,奶豆腐之类的食物。如今锡林人的早茶实在是太丰富多彩了,除了以上那些内容,还会有肥美的手把肉,新鲜的血肠肉肠以及蒙古包子、沙葱饺子之类。还有一种叫锅茶,就是把牛肉干,奶豆腐炒米黄油放在锅里,兑上熬制好的奶茶,下面点上酒精,就着热气,喝个全身透汗,爽极了。如果时间允许,还会有一两瓶老酒,那就叫喝硬茶了。不过这样的早茶一般人难得享受,只有在节假日才有时间品味。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缺少时间。

  二、吃手把肉

  手把肉又叫手抓肉,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抓着吃的肉。这种饮食的原料以牛羊肉为主,就是把按着骨骼大小大卸八块之后放进冷水锅里煮,纯草原的'煮法是只放点盐和葱,其他调料一概不放,以保证肉质的原生态。而且煮手把肉的柴火也很讲究,煤气要比电好,木柴要比煤气好,而牛粪火是煮手把肉最佳的柴火。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时间都比较紧,所以很多城里人都选择用高压锅来煮,而且还加了花椒大料鲜姜陈皮酱油等一大堆佐料,这样做出来的手把肉少了原生态不说,味道也是大打折扣了。

  吃手把肉的方法也比较讲究,一般是左手持肉,右手拿刀,刀刃向内,从外向内轧肉。据民俗学者说,这样的方法体现了蒙古族人对别人的尊敬,刀刃向里,宁可伤到自己也不能伤到别人。一般情况下,羊的胸部和后腿部位的速记雅思这两块肉要敬献给尊贵的客人或长辈;羊的前肩胛骨部有一块类似扇形板子的骨头,蒙语叫做大冷雅思,这一块手把肉是要大家共同分吃的,应该是由主人用刀子给每个人分一块。吃肉的时候一般应该肥瘦搭配,特别像羊肋骨,它们外表一层都是肥肉,靠近骨骼的才是瘦的,所以一般吃这块肉的时候不能一层层吃,而应该把刀子由表皮向骨骼纵向垂直切,这样切出来的肉块白红相间,肥瘦搭配,吃着才鲜嫩可口,不肥不腻。如果自己单独吃一块肉,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吃干净,否则会被人讥笑为狗都不如。不过这对于不常吃手把肉、不会用刀子的认真还有点难,特别是脊椎骨头,结构复杂,古风和柔纵横交错的掺杂在一起,没有三两年吃手把肉、使刀子的经历是绝对收拾不干净的,所以奉劝这样的朋友最好别单独享用一块骨头或者尽量别选难啃的骨头。有些主人很讲究,会把煮好的肥羊尾一片一片的切下来分别敬献给客人,一般情况下客人都要入乡随俗,要十分友好地接受这份敬意,把这片肥羊尾全部吃掉,要是确实觉得有些肥腻,可以蘸点蒜蓉辣酱,主人会对此举示以宽容一笑,无伤大雅的。

  如今,锡林郭勒草原的两大品牌乌珠穆沁羊、苏尼特羊已经驰名中外,不但走出本埠,也已经漂洋过海,成为阿拉伯国家的最爱。人们戏说,这些羊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当然他们的肉质是无可比拟的了。当然要想吃到正宗地道的手把肉,最好深入到草原腹地,深入到牧民家中,这样才不会吃到育肥的或者外地冒充的羊肉。

  蒙古族饮食文化是有肉必有酒,有酒必有歌舞相伴。吃了手把肉,平时你有半斤的酒量,这时喝上八两草原老酒也不会醉,不信你可以亲自一试啊。

  三、涮羊肉

  涮羊肉这种美食在中国不说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也可以说是红遍多半个中国了。这种吃法是选品质上乘的羊肉切成薄片,放进正在沸腾的开水锅里涮,时间不可太久,否则肉片就被煮的梗硬难吃了。吃之前,在自己的碗里要把蘸料调好,一般是以芝麻酱为主,再辅以葱花、蒜泥、香菜、姜末、酱豆腐、韭菜花、酱油、香油、辣椒油、陈醋、精盐、味精等小料,依照自己喜好的口味调拌。据说这种美食是忽必烈发明的。当年元世祖忽必烈统帅大军南下远征。一日,人困马乏,饥肠辘辘,他猛想起家乡的菜肴--清炖羊肉,于是吩咐部下杀羊烧火。正当伙夫宰羊割肉时,探马飞奔进帐,报告敌军逼近。饥饿难忍的忽必烈一心等着吃羊肉,他一面下令部队开拔一面飞刀切下十多片薄肉,放在沸水里搅拌几下,待肉色一变,马上捞入碗中,撒下少许细盐,连吃几碗然后翻身上马率军迎敌,结果旗开得胜。于是忽必烈就给这种吃法命名为涮羊肉,后来有些地区把这种吃法又叫羊肉火锅。现在,随着时代的变迁,涮羊肉又增添了新的元素,譬如麻辣火锅、鸳鸯火锅、药膳火锅等,并且涮的内容也由单一的羊肉发展到涮肥牛、涮鸡肉,以及豆腐、粉条、酸菜、白菜、油菜、海带、木耳、腐竹、土豆、红薯等等大概所有可以吃的蔬菜都可以涮着吃,这样吃法更有利于健康,减少单独涮肉产生三高的可能性。

  记得2011年去云南旅游时,宣传单上打印着旅行社赠送鲜菇火锅,我们这些以肉食为主的草原人这些天早被素食素菜刮清了肠子,于是就盼望痛痛快快吃一顿羊肉火锅,以解思肉之馋,谁料想坐到餐桌前才知道,那火锅是鲜菇打底,涮的内容全是蔬菜,我们大家期盼了好久的肉食居然一片也没有。失望之余,我的同伴唤来老板,问之,有羊肉没?我们自己掏腰包。被告知,没有。又问,有牛肉没,又被告知,有。大家又转为窃喜,上!可是那牛肉一上来我就觉得颜色不对劲,难到云南的牛肉是粉红色?怕人讥笑自己孤陋寡闻,便不敢多问,待肉煮熟,放到嘴里,那股怪异的腥味差点让我呕吐,于是再也没敢下箸,只好就着老酒,吞了一碗米饭作罢。

  四、查干伊德

  查干伊德翻译成汉语就是白色的食物,还包含有纯净、圣洁之意。它是指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工而成的各种奶制品,这些奶食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种类繁多,是蒙古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胡乳达,这是蒙语称呼,汉语名称叫奶豆腐。是蒙古族牧民家中常见的奶食品。用牛奶、羊奶、马奶等经凝固、发酵而成的食物,形状类似普通豆腐,味道有的微酸,有的微甜,乳香浓郁,牧民很爱吃,常泡在奶茶中食用,或出远门当干粮,既解渴又充饥。还可以做成拔丝奶豆腐,是宴席上的一道风味名菜。

  乌如莫,汉语叫奶嚼口或奶油,是把鲜奶在常温下储存一天之后在表皮形成的一层粘稠性物质,它香醇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属于牛奶的精华。乌日莫拌炒米是蒙古人名扬四海的美食,如果再加一点白糖,那一定是味道鲜美,口感香甜,令你爱不释手了。

  奶皮子,是将鲜奶在锅里多次煮沸后在上面凝固而成的油状物质,取出后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后食用。一般是喝茶时掰一小块放在茶碗里,使茶更加醇香可口,是蒙古族待客的佳品。

  查干伊德是我们草原人民招待亲朋好友和远方贵宾最珍贵的食物,表达了我们蒙古族人民真挚美好的情义。

  当然,草原美食远不止这些,我这里仅就典型的几种做以简单介绍,要想真正体验草原美食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文化,最好来草原实地品尝奥。记住,要想品尝这些美食,请来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9

  就像天空和大海一样,草原同样给人以辽阔的感觉和印象。

  每当身体疲惫的时候,心情烦闷的时候,我经常想到草原。如果能够到草原上走一走,感受它的自由、空旷,甚至是寂寞,让心灵在草浪中任意停歇,或者随着风无拘无束地流浪,那该有多好啊!

  今天,自己真的来到了草原,而且是水草丰美的锡林郭勒大草原。

  以前的无数次想像变成了现实,只是心情是愉悦的。

  汽车进入了草原深处,草场变得茂盛起来,天地变得广阔起来。放眼望去,近处的草场像绿绒一样平坦,没有一丝褶皱;远处的丘峦也是被绿色裹得严严的,它的轮廓像是静美的曲线,不知何时从平地上缓缓地扬起来,然后又轻柔地降下来,回到平地上。目之所及,看不到一点裸露的土壤,看不到一块坚硬的石头,整个草原平柔得没有一点棱角。如果把平地比作一张绿绒大床的话,那么隆起的丘峦就是安然静卧、曲线优美的淑女了。整个草原给人一种极其柔美的感觉,绝无半点冷意和生硬。

  车子沿着草地上的辙印缓缓前行,随着地势有点起伏,但一点也不颠簸。我们如同一群饥饿的孩子,看到美味般地贪望着一片片绿色,高兴地指指点点,说说笑笑,赞不绝口。导游让汽车停下来,请我们亲身感受一下草原的美。走到车外,风立刻扑面而来,感觉不大,但却强劲,我们的头发被吹了起来,一望无垠的草地卷起层层微波。我想,这风的能量肯定不小,只是被空旷的原野疏散掉了。脚下的草看上去软软的,实际上却很坚挺,就像迎面而来的风一样有韧性。大家渐渐远离了车子,融入到草海之中。到处是与膝盖一样高的野草,其中还夹杂着不知名的野花,有紫色的,有黄色的。抬眼望去,除了草地就是草丘,除了绿色还是绿色。在满目的绿色之上,是低垂的天空。在这里,天空一点也不高远,厚厚的灰白相间的云团一动不动,仿佛缀满了深沉的思绪。在不远处,草地和云天连在了一起,没有阳光,天空如同是草原的巨伞,草原像是被低垂的云层牵引着缓缓飞翔。四周除了草地、天空和我们,还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通向远方的车辙。这就是草原,既阔大、温柔,又有风骨。真是“天似穹炉,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虽然没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景象,但面对干旱少雨的气候,这里的水草已经算是很丰美了。

  在下面的行程中,几乎很少看到树,原因是草原的水土中碱性太强,不适合树木生长,这进一步显示出野草生命力的顽强。

  沿途可以看到白色的羊群,远远地就像天空中投下的白云。三五座蒙古包或是几间砖混结构的小屋在草海的深处,如同是几只宁静的泊着的小船。黄牛三五成群地在坡地上吃草,头也不抬,不用牧人看管,静谧又安详。有时还可以看到风力发电的大风车,主干高有70米,风轮直径有30米,直直地立在高丘之上,在呼呼的劲风中沉稳地旋转,就像一只只张开翅膀的白色巨鹰在翱翔,给古老的草原增添了现代神韵,再现了草原浩大无穷的力量。

  晚上,我们还观看了篝火表演。夜暮降临,偌大的草原与低垂的天宇全部湮灭在了黑暗里。一堆高高的篝火噼噼啪啪地燃烧起来,红色的火焰在空中跳跃,映红了眼前的一切。除了呼呼的风声和燃烧的烈焰外,远处一片宁静。在空旷深邃的夜幕里,我们激动地看着烈焰升腾,仿佛进入了草原悠长的远古大梦。这时,深情的蒙古族歌曲唱了起来,打破了眼前的寂静,深沉的长调粗犷又悠扬,透过篝火,传向远方,我们的心随着歌音渺茫着,一阵阵颤粟,仿佛走进了蒙古民族悠远的历史,看到了他们一路走来的艰辛,感到了他们不惧困难的顽强,以及生生不息,对于家园的感恩、赞美和对荣誉的珍惜。

  接下来还有蒙古族姑娘们欢快的舞蹈,四周的观众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舞蹈的行列,围着篝火高兴地跳了起来。

  ……

  走进草原,真正领略了它的广阔与包容,它的温柔与多情,它的力量和风骨。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到草原来。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10

  那男孩在清晨的河水边的草地上。五六岁的他脸上有些脏,但和黄额小牛头碰头地靠在一起,静静地蜷在草地上,这样的油画般的脸似乎也恰如其分。

  我们沿河走过的时候并没有注意他,回来的时候也没有注意他,他好像天生就应该这样静静坐在这片草地上,和他的牛在一起,化成草原的一部分。风吹过他们仿佛也是在吹过草原上的一块石头或者一堵墙。

  走过几步我才醒悟过来。你注意那个小男孩和他的牛了吗?

  小李这才想起来拿相机,镜头对准那个男孩的时候,男孩并没有发现。小李赞叹,太好了。简直就是天成。

  是天成――他的相机里没有胶卷了。

  后来有几次,我们又来到那儿,我们看到过这个哈萨克小男孩坐在门槛上;也看到过那头美丽的黄额小牛,被另一群孩子拉着尾巴在草原上狂奔――那牛完全是另一头牛了。显然,牛不是这些孩子的。

  后来我们在路上遇到那个男孩,要求他抱着他的小牛照张相。他不明白为什么,他正在拉着一条棍子模拟骑马,身后扬起的细小尘土和他一起停了下来。我们解释了半天,他边拉着棍子飞跑着,边说,拍照?那要问他的妈妈。

  有些美景,是可遇不可求的,错过了,就是永远。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 篇11

  芬兰也是北欧国家,北的国土的三分之一是在北极圈内,北极圈内夏季基本上没有夜晚,冬季的夜也比较漫长。在时间上。芬兰的首都赫尔基辛,是坐落在波罗的海沿岸的一座美丽城市。间隔波罗的海的温暖海水,和对岸的国家爱沙尼亚的首都塔林相望,赫尔基辛和爱沙尼亚的海上距离差不多在100公里。

  芬兰的首都赫尔基辛在芬兰国家的南方。芬兰国家的西面多是海岸,海是波罗的海的北上之水分开了芬兰和瑞典的国土,两国之间的辽阔水域叫波的尼亚湾,是波罗的海的组成部分。波的尼亚湾的水长800多公里,波的尼亚湾有千多的半岛和岛屿,湾的水宽有400多公里,窄的水域也有100公里。沿岸的主要城市有北面的奥卢和南面的波里。西南角的陆地城市图尔库的西方和南方是芬兰众多的岛屿,坐落在波罗的海的边上。东面是欧洲的俄罗斯国家。

  芬兰的内陆湖泊繁多,有千湖之国的美丽之称,成长在丘陵山地质间,北面是山地,西侧海的边缘是草原,美丽的草原上绝大部分是农业的耕地,也或有嫩绿的草场和农业的耕地一起都成长在芬兰国家的土地。芬兰的草原是美丽的,美丽的还有草原上的耕地。芬兰的北部的山山之间已经改变的平缓,平缓的农田都爬上了山顶,只在背光的坡地成长着片状的森林,农业是国家的命脉,结实的粮食是比原上的绿草香甜的多,牧业队的猪牛羊也是吃食粮食的队伍,该是还有渔业队的千湖之水的鱼。

  芬兰的内陆的众多湖泊,和中国的松嫩平原差不多,平原上的大庆市就有着众多的湖泊,有着百湖之称的美丽。芬兰上山的耕作土地都在梦想着湖泊的美丽,思想着湖水的鱼虾,湖边的水莲花,浅水的鲜藕,好吃和山上板栗不一口味的水产品的牛角菱。

  赫尔基辛的万塔机场,还有赫尔基辛马尔米机场,就坐落在开荒种地的首都赫尔基辛的城市楼群的北方。赫尔基辛城市是一个半岛较比有多得城市,半岛的水海的边缘,成长着小艇大船的优良港湾。也有直升机的机场,比如豌豆直升机场就半岛在波罗的海的沿岸。100多米长的货船和客船,出海的出海,不出海的停泊在半岛海湾的沿岸。多了半岛,自然多了水湾海湾,海湾半岛上也亦有群楼高高的看着美丽的波罗的海,《在水一方》也是芬兰人的心情和愿望。还有陆上的草原。

  欧洲的野牛都进入了围栏,还有黑白花的地图奶牛,吃上了苞米和苞米杆的青贮饲料,山花漫烂的苜蓿草,自然是种植的香甜的多,芬兰是不会缺少的,条件好的牛,吃上了亚麻一类的油料作物。

  所以芬兰的牛肉又鲜嫩了好多,好吃了不少。烧烤的膻气香的芬兰牛肉,快到了我的嘴边。

  芬兰的草原一定是多情的,美丽的。飞机票在哪,给我看看。我在欧亚大陆的东岸上,中国目前是家乡的中国,黑龙江省的大庆人。心情急了我就到街边的烤场转转看看。

【傍晚草原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傍晚散文随笔04-29

草原啊!草原散文随笔04-29

马赛的傍晚散文随笔05-03

小镇的傍晚散文随笔05-01

草原散记散文随笔05-02

草原心情散文随笔05-03

草原如画散文随笔05-03

浓浓草原情散文随笔04-29

草原小记游记散文随笔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