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是水榭亭畔菰雨隔花生凉散文
我倚窗静看,草色二三入帘。雕花的扶栏,碧云悬日的晴空,远山近树轻轻推开镂空的窗户,微风捎来几声问候,柔山秀水与故土别无二致,流连其中,恍若身处梦境,忘却了今行何处。五角小楼足以枕风卧雨,木椅待坐风霜,寥寥几张字画略显阁楼空旷,悠悠几片白云载着吟风颂月的风雅,在光与影之间重叠。
细步移楼,缓穿花瓶门洞,亭下已无宾朋吟诵的雅趣。墨香残存的书画,无甚稀罕的古玩和折扇在苍老中倒添几分多余,转行至九曲长廊,蜿蜒回旋,古朴有致。镂空的九格窗户,每格中间都有一石鼓文隶字,透过砖雕空隙,另一侧的假山,翠木,花草若隐若现。走过三格有余方才发现窗中有字,回头仔细辨认,茫然中听闻人言“清风明月不需一钱买”瞬间为园主旷达豁然的风范震撼。清风明月本无价,君行此处必是同道中人,既是同道中人,妙趣自然懂得。
月洞门引出水香榭,“得闲小筑”与“云烟锁钥”在洞门上模糊又清逸。九月行来不闻荷花只见游鱼,活蹦乱跳的锦鲤在湖面上欢快地啄食,与水中亭轩树樟的倒影相映成趣。俯身看去,白云,树枝,山石层层堆叠,阳光射在鱼尾处,分不清是有是无。斜坐香榭,任时光从眼底悄悄掠过,丝毫不惊愕。
心中若无山水,怎识“闹红一舸”湖石绕舸,若舟似船。人立船头,抬眸望远,从远处瞧来人与船似动非动,意趣横生。俯身手可汲水,清凉之意霎时渗透全身,水尤清冽,草石尽收眼底,若能化鱼,栖息于此实乃不二之选。清风抚水,绽开的波纹在荷梗处宕开,桂花厅的香味由浓转薄,一路迭迭送来,让人倍觉清爽。
绿树掩映的“辛台”粗壮的.树枝携着白云倾盖而下,葱茏却不觉阴暗,视野反倒变得开阔,独立其中,更有豁然开朗之感。走过“辛台”江南特有的小桥横天而搭,像是一场不经言说的约定,行走天桥的游客纷纷几步一停,每段都有独特新颖的景致。方才心中堆积的小情绪,或激动或惊奇,此刻都跟随慢下的脚步一同归于平静。游客们看似若有所思,实则心中早已不盛一物。“心中无物,乃容万物”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心境,大概只有遇见了方才知有。
曲径通幽处,“菰雨生凉轩”的大面镜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镜大可照全身,若是无意路过,猝不及防的就与镜中人打了个照面,羞涩袭来仓皇逃离,并不走远,只是静立一旁不安且好奇地瞅着小榻。小榻就设在镜边,逢着夏日酷暑,手执摇扇赏着满塘荷花,清凉不请自来。如若不那么害羞,站在镜前,不为欣赏自己,只为与反射投来的湖光山影静默相视。想象那温柔的江南雨此刻下得正淅沥,细长的雨丝经过时会不会也有刹那的慌张和无措。
别过凉轩的雅致,回头与清幽撞个满怀。顽皮的从假山洞口钻出,窄道竹栏,瘦木浅草,青藤架起的短廊曲折迂回,旁侧小径尽头的月牙门格外吸人眼球。绕行至里,只见几间小屋藏于深处,一位苏麻衣衫的女子正弯在半开半闭的门前,身形清瘦,眉间隐约透出三分娇俏,七分韵致。古典的气质,婉约的姿态,举手投足间的端庄,使人既歆羡又欢喜。
转过“眠云亭”,“琴台”已无音。昔年管弦丝竹的美妙被风吹散,只剩下柳枝飘拂如往,静谧更甚从前,诗情画意却只增无减。顺着小路左拐步入“退思草堂”几副对联笔风稳健,豪放不失俊逸。花草盛满的盆栽和孤独的花瓶形成强烈对比,空寂的花瓶肯定也曾热闹地装着一段梅香和半截故事,只是未待拆开,光阴已旧。纵观屋内陈设尤其简单,几把椅子和一张桌台有序摆放着,往事已落幕,高挂的古灯擦拭了无数个年头,捡起的不过只是落地的灰尘。草堂挺大,却没有过多装饰,留白的地方,恰给人一种肃穆之感。
整体观园,退思园面积较小,布局相当紧凑,设计很是巧妙,可谓是匠心独运。园林建筑与文人情怀相互交融,让构造生出了无限韵味。全园古朴秀雅,建筑物基本上都紧贴水面,如出水上,穿行在里,宛若画中游。亭,台,楼,阁,廊,坊,桥,榭,堂,房,轩交错相接,一应俱全。正好应和了那句“莫道园林小,佳景知多少”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追溯历史,水乡泽国的苏州,吴江的柔情在同里,兰生的风骨在中原。园不可留人,却栓住了留园的心。
【犹是水榭亭畔菰雨隔花生凉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一半是晴一半是雨05-01
夜雨微凉的短文散文04-29
从此,一世微凉散文11-19
未央亭,别情的散文04-29
雨吟散文11-05
说起雨散文04-29
惜雨凝思散文11-15
窗前听雨散文11-14
雨墨江南散文11-08
雨煮华年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