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客家婚礼散文

时间:2021-01-09 12:24:3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客家婚礼散文

  一、哭嫁夜

客家婚礼散文

  堂侄女打来电话说,她的婚期已经定下来,叫我到时候无论如何得回去陪她过“哭嫁夜”,我开心的答应着。所谓的“哭嫁夜”,是我们客家人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传统风俗文化。现在是新世纪,新时代了,很多传统文化已被飞速发展的社会所风化了。而我童年留下了无限欢乐记忆的家乡,也因发展需要的改变,而陷入了城非城,村非村的尴尬中。很多传统风俗文化在现代文化气息的冲击下,已经荡然无存了。然而,客家女出嫁时的“哭嫁夜”虽然一简再简了,但至今为此,还是源用保存着。

  据妈妈说,她们那个时代的“哭嫁夜”是婚礼前很隆重的环节。是在结婚前的举行一种特别仪式,新娘子要哭三个晚上,才能披起嫁衣,坐上花轿嫁入夫家的。这里所说的“哭”,并不是真的呼天抢地,嚎啕大哭,是泣泣如诉的哭。用现代的话来理解,这“哭”应该是声泪俱下的倾诉。第一个晚上,全村的姑娘与年轻的媳妇们,都会聚在新娘的家里,轮流着到闺房里陪新娘对歌。对歌的内容是姐妹们恋恋不舍的感情,只不过,这不是简单的对话交流,而是用客家人特有的客家山歌来对唱,歌词是想到什么唱什么,由于用心作歌,唱着唱着,那种姐妹间的感情依恋就满溢了,想到从此分开,那泪是很自然的流个不停。第二天晚上,是新娘的婶娘嫂子们与她对歌,唱的内容也是随心而为,不过,是以教育为主,主要是教新娘新婚当天,所要注意的繁文辱节之礼仪。第三天晚上,是妈妈隆重登场,姐妹们在一边旁听,妈妈对歌的内容是,教导新娘嫁入夫家后,如何敬上礼下的侍候公婆,礼贤小姑小叔;如何秉承客家女人勤俭持家,贤良淑德的纯朴本性。由于妈妈怕女儿嫁走后受委屈,女儿也怕适应不了夫家的生活,此时,是母女俩心底最真挚的交流,情到真处泪流不停。因此,这三个晚上被叫做“哭嫁夜”,我赶上好时代,出生于七十年代末,这一切都是听妈妈讲述的,我还没有真切的经历过。

  姐姐比我年长十多年,她二十多岁结婚的时候是八十年代末,我才十岁,记忆中的“哭嫁夜”,没有妈妈所说的对歌,也许姐姐那辈的姐妹们都不太会唱山歌了,而是会唱当时红极一时的,梅艳芳与邓丽君的歌曲了。但“哭嫁夜”她们聚在一起聊天时,妈妈也重复着不变的教导,姐姐还是哭了,有对我们的依恋,也有对为人妻后的迷惘,而泪水是很容易感染人的,姐姐流泪,妈妈也流泪了,陪夜的姐妹也流泪了。当时,我年少不懂事,还大声的嚷着说:“你们这是怎么了,结婚有什么好哭的,要哭就别嫁了吧。”姐妹们一下起哄的捉弄我说:“小拉(算是我的小名,客家人对最小的孩子的称谓),那你以后结婚时,你就不哭了呀.”我理所当然的回答说:“当然不哭了,要哭的话,我就不嫁。”没想到,我十年多前结婚时,并没有小时候说得那么潇洒,还是情不自禁地哭了。原因是,妈妈也像当年教导姐姐般的来教导我,姐姐也在为我传授为人媳,为人妻应该要注意的事项。还有两个从远地赶回来参加婚礼的铁杆同学,在不停的责怪我这么快就踏入围城。也许我也有了姐姐当年对父母的依恋,对为人妻后的迷惘心情,所以泪是不由自主地流下来的。后来,“哭嫁夜”陪得多了,我才渐渐明白,根本就不是你想哭与不哭的问题,而是在新娘子出嫁前那种复杂心情的气氛感染下,泪,是自然流出来的。应该说,那时候的泪,是那种特殊氛围下衍生出来的产物。

  最近几年,陪姐妹们的“哭嫁夜”也随社会潮流而变化着,现在,一般都不聚在家里了,而是到KTV要个包厢,姐妹们疯玩一个晚上,以此来庆祝新娘从此结束单身,踏入围城,开始新的生活。没有老一辈人的参与,没有妈妈与婶娘们的重复教导,气氛也不凝重,变得轻轻松松。因此,现代客家人的“哭嫁夜”已经是徒有虚名了,都不哭了,这才好啊,让新娘子开开心心的出嫁去吧。

  二、婚礼仪式

  客家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结婚被誉为人生三大事件之一,自然不能马虎了事。虽然现代社会是新时代新作风了,很多老规矩也删繁就简了,但还是有些地方风俗是不能删除的,必须做好。在城市里结婚也许会省了很多麻烦的事儿,但在农村,做得还是蛮讲究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结婚此等大事,在我们客家人眼里,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绝不是单纯的领个红色本子这么简单的。不同的地域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现在,我就用文字,来说说我们客家人的婚礼文化.我来自农村,就以我所知道的.农村婚礼文化礼仪等,简单扼要地介绍一下。

  结婚前夕,新郎新娘必须用柚子叶泡水洗澡洗头,寓意是:干干净净做大人了。然后,在零时后,挑个好时辰,煮三碗汤圆奉神,并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帮忙梳头,客家话称为:上头,这也不是简单的梳头,得顺着头发,从前额梳到脑后,梳九遍,不能多也不能少。梳一遍老人就念一句话,一梳梳到白发齐眉,二梳梳到儿孙满地,三梳梳到富贵荣华,四梳梳到什么……等等.梳完九遍后,新人吃掉一碗汤圆,寓意从此生活圆圆满满。特别说明,这个礼节是同一时辰,新娘新郎分别在各自的家中进行的。

  婚礼当天,新娘必须里外一新,旧的首饰全部摘下,戴上新的。无论梳了怎么漂亮的发型,都必须在头发里夹上九尺的红色绒线绳,寓意:红头花尺,天长地久。穿上嫁衣后,一定要在肩上斜搭一条花红(红色的布条或碎花红布),寓意婚后日子红红火火,无论穿婚纱还是旗袍,腰间必须要别上一支穿着红线的针,寓意是:红线引凤归,开枝散叶来。新郎来迎亲时,新娘得由哥哥辈的亲人撑着伞,头顶举着个米筛,上面有米,红豆,花生之类的东西,然后,在出门口时,撑伞的人把米往屋里洒三把,屋外洒三把,寓意是婚后要照顾婆家也要照顾娘家。最重要的一点,新娘子出娘家门后,只能一直走向新郎,不能回头看。寓意是婚后生活幸福长久,不会因吵架而回娘家。

  新郎迎亲队到了新娘家,女方送嫁的姐妹往往会要求新郎唱歌,以前是山歌对唱,现在改唱流行歌了。然后,叫九遍新娘的名字才能把新娘接走的。一路上,新娘要提前盘算好,一共有多少座桥梁,准备多少红包带在身上,因为在回婆家的途中,每过一座桥,就得往窗口外的桥下扔一个红包,寓意是结婚路,只走一次。我感觉这个跟小说里的要经此路过,留下买路钱,差不多的。在进婆家门时,婆婆与妯娌等会躲起来,不与新娘直接碰面的,寓意是婚后相互之间不会吵架。这个应该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吧了,因为我看到很多都不灵的。

  婚宴开始时,本来新郎与新娘要给每位来宾敬酒敬茶,送喜糖喜饼的,已婚的来宾喝了后,就送一个红包,未婚的不用。现在的人怕麻烦,新人一起端着酒与茶一桌敬一下就算了事了。酒足饭饱后就到晚上了,隆重的闹洞房就开始了。我们客家话叫做“玩新娘”,因这玩纯粹是针对新娘的,与新郎无关,但也不能帮新娘。玩得可是花样百出,在此就没法一一介绍了。总之是百般刁难,但新娘子是不能发脾气,只能凭自己的智勇双全闯关。玩到凌晨时,才放鞭炮,送入新房。

  婚后第一天,新娘必须起个大早,要做的事太多了。要拜天地,拜祖先,客家话叫:拜堂。给新公公新婆婆敬茶,接着依次是同房的长辈,村里帮忙的人们。然后,还得挽起衣袖,在同村人准备好的一大锅洗碗水里,捞出九个硬币,九枚针。寓意是捞银,客家话硬币叫银子,还有勤捞与勤劳同音。忙完这一切,就与新郎还有婆家安排的七八个人一起回娘家了,俗称回门。特别注意的是,新女婿回门,是结婚当天,岳父专门写请帖,叫送嫁的人送到新郎家的,正经八门地邀请的,上款是女婿的名字,落款是岳父的名字,内容大致请吃饭喝酒之类的。如果岳父母不喜欢这个女婿的,就不会写请帖,新人就不用回门了。

  劈劈啪啪地敲字这么久,总算简单地把客家婚礼介绍得差不多了,希望看官们对客家婚礼有所了解。而我作为一位地地道道的客家女子,从小受客家文化的熏陶与感染,也希望这种传统的文化,能在日新月异的新社会中,得以传承,代代相传,衍衍生息。

【客家婚礼散文】相关文章:

客家方言谚语整理06-26

客家的天气谚语大全12-10

客家话绕口令03-30

客家人的防灾谚语09-15

客家话歇后语答案03-15

有趣的客家方言歇后语05-25

客家语言中的歇后语精选05-24

黑与白散文11-06

资格散文12-25

梦想_散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