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漫记故乡的屋散文

时间:2021-01-07 12:45:41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漫记故乡的屋散文

  我很小的时候生活在农村,那时家家的生活大多处于贫困状态。所以在农村,村里住瓦房的人家比较少,一个村庄六十多户人家,其中五十来户人家住的都是茅草房。

漫记故乡的屋散文

  说起那时茅草房屋,其实建得也各不相同,就其墙身的差别也是不一样的。好的茅草屋的墙是用砖砌,一般的是用芦苇和竹子编织的,最差的是用泥巴和稻草垒砌的。就屋梁而言,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屋梁是用毛竹搭建的,有的是用杉木或树干搭建,但房子屋顶上所盖的大都是一样的,是用小麦杆或者稻草铺成,然后再用稻草搓成的绳在屋面拉成交叉的密密麻麻的菱形,这样的茅草屋不仅不怕风吹雨打,而且又显得好看,远看像是屋上戴上了一顶大草帽。江南的茅草屋手艺活几乎每家的男子都会干,大家通过在左邻右舍的相互帮忙后,几次下来也就很快学会了,铺盖稻草时只要一个稍有经验的茅草匠师傅指点一下就行。

  听我母亲说,我们这个村庄早年家家户户大多是住瓦房,只是大小不一罢了。那时的房屋造得也很漂亮,特别是瓦房屋顶屋脊的两头高处,大多塑有吉祥的动物,象征农家人追求美好和心中藏有的梦想。

  解放前,我们家是个大家庭,从祖父一辈开始,我们就和堂叔们愉快地住在同一院内,相处得也和谐。早先的住宅是由墙门围圈着四周的瓦屋组合,瓦屋是由一排九间加东西各五间厢房组成。老宅是清朝年间留下的,在村里是比较有气派的。特别是屋顶上的瓦脊两头还连同厢房南面左右,都塑有高近半公尺左右的圆弧形的观音墩,就像是观音菩萨坐像后的那个弧形图。据说住在这样的屋子里会有观音菩萨常年保佑。村里人家有钱的,干脆在屋顶的屋脊两头上塑上头型,霸气十足;有人家在屋顶两头塑两条腾跃的大鲤鱼,寓意是鲤鱼跳龙门,企盼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也有人家在屋顶屋脊上塑两个圆球形的,似十五的月亮,寓意是团团圆圆;当然也有人家在屋脊塑展翅欲飞的雄鹰……这些屋的塑脊材料都是用石灰加砖屑和煮熟的糯米制成的,日子一长,坚如石头。

  然而好景不长,抗日战争爆发,日寇像野狼似的入侵上海,他们一上长江岸就实行三光政策,不仅杀我无辜同胞乡亲,抢完了屋中所有的东西,还用汽油浇在屋门上,然后点火,整个老宅成为了一片火海……日寇不仅烧掉了附近村里所有的房子,还连一只鸡也不放过,犯下了滔天罪行……

  抗战结束,村里外出逃难的人们相继回到家乡,他们找不到自己家里的房子,站在破瓦碎砖堆上嚎啕大哭,心中充满了对日本鬼子的无比仇恨。饱受苦难的村民面对焦土,无力再建造瓦房了,大家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因陋就简地搭起了茅草屋。于是,一间间茅草屋从废墟上站立起来。当时,在上海做生意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他需要回到故乡养病,看到村里人都在建屋,自知病情严重得不行,又怕母亲一个女人家以后无力回来搭建房子,便省下了看病的钱,托人在宅基地上建造了一幢房子,这就是他留给我们的惟一家产。父亲生前留下的老房子与众不同,它是用杉木打造的,十分坚固,几间瓦房的木竖柱和木梁相牵处,竟然没有一个铁钉。当时,附近只有几家是瓦房的,我家也是其中之一。

  解放后,随着农村经济的逐步好转,故乡的茅草屋先后经过了多次更新,有许多人家把竹木架柱子的茅草屋换成了砖墙,茅屋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过程中旧貌换新颜。从五十年代中开始,乡村里的房子又开始发生了新一轮变化,生活的变化和农村房屋的变迁总是同步,许多人家把茅草屋顶换成了瓦屋顶。有的人家虽然仍住的是茅草屋,但茅草屋的形状已是大为改观。暂时还不想换瓦屋顶的几户人家,别开生面地在茅草屋的顶上妆饰一番,于是,这些茅草屋顶上出现了充满艺术魅力的用稻草制作的动物图景,茅草屋脊的两头,有用稻草扎成的双鱼跳龙门、龙凤呈祥、金鸡报晓等,栩栩如生,成为当时农村茅草屋上的一道风景。

  农村的茅草屋和瓦屋相比,其实各有特点,茅草屋的`性质是冬暖夏凉。只要没有暴风雨鞭打,住几十年都没问题,当夏天高温的时候,住在茅草屋里,只觉得有一股股自然的凉爽拂过身旁,摆一张桌椅在茅草屋里休息一会儿,就会幽静入梦;到了冬天,屋内比较暖和,即使是一场大雪把茅草屋顶堆得洁白如银,即使外面的温度已经零下几度,但茅草屋里的温度依然像是下雪前一样,要比瓦屋里的温度要高。茅草屋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牵引力强,不怕地震。那时人们还不大清楚什么是地震,只知道地震就是天摇地动了。记得有一次南黄海发生地震,靠长江口的地方有震感,住瓦房的人家就有瓦片飞落地上,吓得几天都不敢住在屋里,而茅草屋却安然无恙,人们不怕它会压塌了倒下。就这些优点来说,瓦房是不能和它相比的。

  到了七十年代初,人们对茅草屋进行了彻底改造,村里的瓦房就普遍了,茅草屋就越来越少,后来就自然绝迹。为什么一定要建瓦屋?因为瓦屋是江南传统的民居。此种房屋建造的方法,或墙或木柱,屋面上一种是上瓦,弧形瓦凹部向上,另一种是下瓦,凸部向下,层层相压,在两瓦交界处,再以石灰和泥将瓦封实。瓦房的优点是比较高清,一般建好后不用大的维修。在瓦房建筑的式样上,当时一些人家带着怀旧的心理,想在房顶屋脊上装上形态万千的形如鸟兽鱼等的饰物,但这东西当时被定为四旧,那些建好了的美观大方、颇具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塑品就被拿了下来,所以只能是盖平屋脊。瓦屋一旦被雨淋过,就会叮叮噹噹地跳跃起来。雨和瓦的亲密接触,使它们互相亲吻着。但瓦房也有缺点,比如下雨的时候,走在屋檐下,如不打伞,一不小心就会遭到瓦楞里的水流袭击,身子也会被浇湿。还比如地震了,砖瓦掉下,吓得不敢住。

  住瓦屋也有它的烦恼。就我家来说,由于老屋的屋顶都是瓦片盖的,所以每到春天麻雀发情期,这些小家伙常常会不顾一切地推开屋顶瓦片的一角,躲在里面做个窝,然后产蛋卵孵小麻雀。然它们隐蔽得再神秘也会被我们知道,因为凡麻雀做窝的地方,里屋的薄模搁砖上就会漏出羽毛或茅草叶,或者是小麻雀的吱吱叫声传下就会听到,凡瓦片下面有麻雀的地方,一到下雨还会滴漏不止,所以非要清除它们。那时的麻雀被列为害鸟,所以捕捉它也成为一件光荣的事情。

  每到这时,母亲就会找来一架梯子,让我爬上屋顶去。因为我年轻,爬在瓦片的屋顶寻找麻雀比较灵活,所以我曾不止一次地爬到自家的屋顶上去捉那些捣蛋麻雀。记得第一次爬到屋顶上时,我的心跳得慌,一是怕把瓦片踩坏了,二是怕抓不到麻雀,三是怕一不小心滚下来,所以双脚似乎总是不听使唤,双腿也直打哆嗦。为了克服恐高这坏毛病,母亲让我尽量学着将眼光向上和远处望,身旁和脚板底下的东西尽量不看。

  刚出生的小麻雀不会飞,我会拉开瓦片用袋子在上面罩着,即使有老麻雀也被罩得脱不了身。捉到了麻雀我们就把它们放进袋子里,常常会成为家里人的一顿美餐。记得有一次,我在屋脊下面的瓦片旁捉小麻雀,忽然看到一只大老鼠从瓦楞里面窜出来,吓得我一屁股坐在倾斜的屋顶上差点滚下来,真是惊险啊……后来才知道,原来麻雀也是益鸟,所以人们用几根细长的竹竿绑在一起,竹竿上扎几张纸,一看到麻雀来做窝,就在瓦片上面滚动,胆小的麻雀就不敢来了。

  七十年代后期,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故乡村庄的茅草屋大多改造成了瓦房,有的人家比较新潮,不用木梁和瓦,而是盖起了由水泥钢筋浇筑的平顶屋,有条件的人家还盖起了小楼,人们开始崇尚建屋的新式样,村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平顶屋建成后有个好处,顶上可以晒稻谷、玉米、花生、大豆等粮食作物,不晒农作物时可以晒衣服、被子,一时曾成为农村盖屋的新鲜事。又后来,人们凡造房,就开始选择平顶的,只有少数是江南式的斜顶。屋顶的上面像块平整的场地,站在上面眺望远方,视野清晰,可以看到春天村庄的小河,还有麦子、油菜田等。每到秋天收获的季节,那些平顶屋上就会看到有人拿着竹耙,在房顶上翻晒生产队分的稻谷,或者是晒自留地里收来的老玉米,在阳光下就会泛着橙黄的光泽,屋顶也就变成了金灿灿。

  有条件的人家还在平顶屋顶一角进行绿化,屋顶绿化一般以种植小叶黄杨、紫藤、月季、丁香、桃树、葡萄、海棠等,屋顶绿化的好处就是能让人在工余后有一个安逸的享受,浇浇水,赏赏花,乐在其中。

  我家建的第一幢小楼,说起来也是故事多多。那时候,看到村里富起来的人家盖起了平顶或小楼,对我来说也很羡慕,但当时的财力不够,砖瓦厂亦很少,要买砖必须到供销社进行登记后等待分配,没有登记的农户就不会有砖头,有的农户排了一年队仍没着落。怎么办?于是我就动脑筋想办法,在朋友指点下,利用附近农具厂弃倒在河边的煤屑,请人把这些废物挖了运到家的院子里,然后和着水泥黄沙做成了一块块大型砖,还专门设计了制砖块的铁壳子,每天一有空就干,一连整整做了五个月的水泥煤屑砖,手上磨破了多少血泡无法计数。经过这样的努力,我家的小楼通过泥水匠和木工的施工终于建成了。记得那天上梁开始垒屋脊的时候,母亲忽然提出要在屋脊上做个观音墩,但当时这种塑品是不宜推出的。怎么办?后来经过思考,决定在屋脊的两头用石灰和水泥塑成两个四方形的亭子,亭子做得十分优雅,里面还有珍贵的吉祥小动物,它是出于一位乡村高级泥工之手。新屋建成,抬头看去,那遥对的亭子很有诗情画意。

  登上小楼上看看四周的风景,是一种说不出的愉悦。秋高气爽,一个人坐在阳台上,泡一壶碧螺春,看前面就觉得视野特别宽广,天空是那样的高和那样的蓝,那朵朵飘逸的云儿,仿佛是在浮下来,要和地面上盛开的棉花一起亲吻。田野上送来水稻成熟的香,醉了一颗希冀的心。在蝉声鼓噪的秋天傍晚,坐在阳台上可以看到天空中布满的繁星,还有楼下场院子里飞翔的萤火虫,它们像拎着小灯笼似的,在小楼四周飞上落下。那一刻,我像一个孩子,遥对湛蓝天空中的星星,寻找着童年生活中的一个个梦。重温北斗七星、牛郎星、织女星等在天空中的位置,然后带着甜蜜的微笑入梦,这就是乡间小楼和城市高楼不一般的感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七年前,乡村拉开了城乡规划的小康生活序幕,故乡家家户户开始拆除旧楼建别墅,于是建别墅房蔚然成风。一开始,乡村的别墅形状比较简单,除了平顶外,就是斜坡屋顶,或者是屋顶带点微式马头墙色彩的黑色小瓦,后来就用上了咖啡色或者是紫红色的洋瓦和琉璃瓦,色彩和风尚很别致。

  再后来,新建的别墅越建越好,既有中国特色的、也有欧美风格的,各种式样的别墅似鹤立鸡群般地矗立在故乡四周的村宅上,尽展新农村的特色和魅力。在这种情况下,我家原来的小楼已经成为人们眼中不屑一顾的矮子,经和家人商量后决定,也要跟上时代的节拍,小楼必须拆了重建,要建成符合时代特征的自己心中最美的别墅,融合在时代的节拍中。经过乡镇部门批准,小楼终于被拆除重新翻建。经过三个月的施工,一幢暂新的别墅矗立在老宅的大路旁,由于我们的别墅融合了中西结合特点,设计美观大方,所以村里好多人前来观赏取经,并模仿建造。

  这就是我所知道的故乡的房屋,它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同步,我用亲身经历慢慢记下所有记得的往事……

  前不久,我从城里回到故乡的别墅,忽然发现西侧不远的河畔,建起了时尚的乡村农家乐。十分奇怪的是,农家乐中所建的许多房屋大多是四十年前人们居住过的茅草屋,还有的是小平顶房、小瓦屋和旧式小楼。特别是茅草屋最引人注目。农家乐中最典型的有度假村茅草别墅、休闲凉亭、热带风情旅游景点茅草伞、农家乐茅草休闲超市、茅草娱乐中心,就连小桥流水畔建立的亭子也是茅草所盖,设计建筑与自然和谐共生,造就纯天然的和美感受……

  这是不是也是一种怀旧?对此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茅草屋风景区的管理员告诉我:在如今喧嚣的都市生活中,每个人都显得忙忙碌碌,疲惫与厌烦会在生活中自然产生,他们需要有一个净化身心的地方,从闹市来到农村的农家乐度假,以河为镜,以草为伴,以树为伍。转一个身回归到旧时的大自然中,感受茅屋的情怀就成为快乐的首选。另外,乡村的巨变也引起了人们的怀旧心理,在农家乐建一些这样的房屋,其实也是一处农村房屋历史演变的写真,是一座乡村房屋发展的露天博物馆,也是乡人对下一代人进行生活和传统教育的全景图,其意义不在眼前。这里没有奢华的装饰、没有亮丽的色彩,但它所拥有的都是大自然的清爽,在这样清凉的地方休闲,用任何美妙的词语去形容也不会过分……

  回到故乡,通过走访农家乐,我明白了一切。登上自己家建的别墅,坐在三层的阳台上,泡一杯清茶,欣赏远近不同的多姿多彩的乡村别墅群,发现它们被农田包围着,在阳光下越来越美丽了,绿树浓重,别墅连着时尚的农家乐,似在对望中讲述故乡房屋的几多历史,一起追忆和讲述一个时代的辉煌!

  啊!乡村的屋是一道永远抹不掉的色彩斑斓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