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谈车散文
车,是我们身边最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自从英国发明家瓦特改进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就有了车。我们现在常见的有汽车、火车、公交、自行车、摩托车……以及后来根据车的用途和常规属性在佐以分类,分出大小,家用和共用。公路、铁路等等,在“车”的世界里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在汉字文学里车这个字很形象,甲骨文和金文多数写法是车厢、车辕和两个车轮俱全,形象逼真,后来车轮逐渐被简化为一个就有了我们现在常见的“车”这种最简单,最原始的东西从他的诞生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后,引领着世界的潮流也改善了人们固有的观念,它的存在以及更新见证了历史前进脚步,以车代步发展到如今,是否还可以激发起人们对车的怀旧情结?
——题记
每天迎着晨曦,眺望满街的车水马龙,汽车像蝗虫一样塞满了街道,汽车已经主宰了交通工具市场。古代车最初被称为轩,就是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帐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啸嗷东轩下”、“月上轩而飞光”的情境是多么令人景仰。杜牧《阿房宫赋》:曰“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车骑塞巷,宾客盈座”,又是另一般场景。而如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早已代替了以往尊贵的轩或者撵。
记得小时候汽车是很少见的,那时城里还未开始建设,大都是那种带着一个车斗的摩托,有点像电视里《甲方乙方》英达骑得那种军用摩托,或者是那种笨笨的后面可以坐三个人125式大家伙,声音大不说,后面冒起的浓烟直呛得人睁不开眼,但是因为那时候老百姓家家还比较困难,所以那种摩托倒也能吸引不少路人眼光。而身体单薄的我9岁时候就被那种摩托带倒,是妈妈衣不解带地在医院照顾了我整整一个月。所以印象里我是很排斥也很恐惧那种东西的。
而在家乡除了摩托车,灰突突的路面上也经常见到马车,偶尔还有迈着四平八稳的骆驼,高高在上的蒙族老乡骑着高头大马,马儿或者骆驼不停打着鼻响,由老乡牵着缰绳不紧不慢的样子很是威武,到了秋冬时候老乡就从牧区赶一架勒勒车到城里,车上大都是一些装在袋子里的白条羊、黄羊、牛肉,盐巴等也有我们那时最眼馋的奶豆腐,奶嚼口或者糙米,车上坐着头戴毡帽,身穿棉袍,脚套毡靴赶车人,双手笼在袖筒里,怀里抱着一根马鞭,低着头闭眼打瞌睡,信马由缰地在小城中间“踏踏踏……”一路走亲访友,那时我们几个小孩子常常跟在老乡车后面跑,希望可以从上面掉下来一些东西来,老乡被惊醒了自然知道我们的意图,有时候会很厚道的抓一把奶豆腐干扔给我们,我们于是舍弃马车一哄而上去捡落在地上的奶豆腐。现在想来也是儿时遗落的温馨记忆了。
这种由一匹马或者骡子套的车有点像三国时期诸葛亮坐在四轮车,只不过卧龙先生用它挥斥方遒,帮助刘备巩固蜀国。而我们更多是儿时对食物的一种垂涎。记得魏晋时期容貌俊美,风采极佳的卫玠,少女掷果盈车,成为轰动一时的风景。对于我们车上既没有潘安,也没有卫玠,否则会羞煞先人罢。
车的变迁,可谓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都具有时代个性。我上初中时候全国开始风靡自行车,那两个轮子的车不但可以骑,而且还很快,在车把上还有个亮晶晶的车铃铛,用手一按,会发出清脆的“嘀呤呤”声音,煞是好听,而骑车的人双手握着车把左拐右拐在大街小巷里自由穿梭,到了地方一条腿架车上,一条腿支在地上动作帅极了。爸爸也买了一辆永久牌28大架车,是黑色的,在车座与车把之间有一道横梁,还有一个亮晶晶后座,闲暇时爸爸经常前面带着弟弟,后面带着我去商场。我闭着眼任风在耳边呼呼吹着感觉惬意极了。而对于亲自驾驭它还是高中毕业以后,那个时候弟弟早已骑着爸爸这辆“永久”满大街耀武扬威了,而胆小怕疼的我却还是望车止步,妈妈偷偷又给我买了一辆26“飞鸽”女式车,在星期日学校广场上常常见到的场景是我在前面东摇西晃地骑着车子,妈妈在后面满头大汗边跑边紧抓车后架,在妈妈帮助下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握着方向把心里那份自豪和满足感就别提多美了。
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曾发明了“木牛流马”的交通工具。可以运送粮草和其他东西,而人类也根据昆虫或者飞鸟不断发明了新的运输工具。
在所有车的种类里我最喜欢的要算火车了,小时候每到逢年过节妈妈、爸爸总会提着大包小包带着我和弟弟回老家,在拥挤的站台远远听着火车鸣笛声音,渐渐宛如长龙的火车呼啸而来,我心里就会激动雀跃,大凡一趟列车的人群口音也都差不多,于是在火车上找到座位后妈妈爸爸和老乡攀谈起来就格外亲切。而我和弟弟却最爱在火车上小小通道里跑来跑去,中午时候列车有乘务员送水、送饭,妈妈爸爸舍不得吃只给我和弟弟买一份简单盒饭,我和弟弟却是狼吞虎咽吃的格外香。吃完后我和弟弟争着趴在窗口看火车外面风景,妈妈总害怕我们出意外,不停的叮嘱:“别把头和手伸出去。”火车开得很快,有时候看到另一列火车在铁轨上向我们飞驰来,吓得我紧闭双眼,大气也不敢出。那种紧张和刺激怕是现在过山车也没有的。
车的历史性的演变,使人们的出行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便捷,越来越舒适。汽车的代步工具作用正在演变为汽车文化、汽车休闲、汽车娱乐、汽车运动、汽车生活。参加工作后那时候的汽车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不过对于我们这种工薪阶层家庭依然是奢侈物。我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各种款式小车从我们身边绝驰而去,心里羡慕不已。虽然也坐过几次别人尼桑,奔驰的高级小车,终究不是自己的于是坐在那舒适的座椅上,手脚如被束缚,看着手感光滑真皮座椅生怕给主人留下什么污点。那种感觉谈不上得意洋洋,沾沾自喜,更多也就是如坐针毡了。
记得陈佩斯主演过一部《父子老老爷车》的电影此片体现在改革浪潮下一些小人物的心酸故事以及悲喜交集的人生,这里的车不只是具有喜剧幽默的轻松的道具,也代表着一种文化背景和品位。而我也是因为工作关系,也跟车结下了不少不解之缘。
与我打交道最多的是公交车,那是北漂十年最深的记忆,公交车性质有点类似20世纪的黄包车,老舍的《骆驼祥子》祥子拉的就是这种人力车,作为脚夫的一种,是以苦力为生,旧时黄包车夫地位低下,常受人欺负,人力车代表了一个社会的发展趋势,更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背景。而公交是现代科技产物,都是服务于大众。却没有旧社会弱肉强食的阴影,总觉得北京是公交最多的城市,初来北京望着纵横交错的公交线路彷徨失措,公交、地铁、快速、电车、常常让我迷失在这繁华大都市。站在十字路口满眼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流,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恍若梦境。公交虽然不大分为前后门,前门上车后门下车,小小的公交车门一关也已然是一个小家庭了,而这家庭里有人坐在座位上悠闲看书,有人悄悄低语,也有人看着外面风景沉思,更多人是低头摆弄手机,小小手机包罗万象,难怪低头族越来越多了。公交车人少还好说,而赶上下班高峰期时,就会被挤得苦不堪言,里面也就怨声载道了,一面埋怨人多,一面抱怨公交来得晚。这边说:“你踩我脚了!”那边说:“哎呀,别挤了,在挤成相片了!”当然也有素质不好的会在这挤挤攘攘中破口大骂,不只让公交车内空气不好,更让风气也不好。而我在被挤时候除了尽力忍耐之外,就是感叹自己的辛苦了。其实漫漫人生路谁又能不苦呢?
具有历史和现代意义双重使命的使者,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象征,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于是车的种类也开始增加。
跟大型货车打交道是我自己创业那几年每星期一次的业务,我的生意需要大型货车,比如红岩,斯泰尔,坐在这种霸王车上给人感觉往往是一种王者风范,因为它们的霸气世无可挡,威震一方。高大的车身,宽敞的驾驶室倒也很匹配,只是那些年我坐在车里每天跟着东奔西跑,风餐露宿不说更多时候想的是这趟生意能挣多少?除去这价格不菲的运输费用我还能盈利多少?尽管在心里的小九九算了又算。最后的生意还是因为某些因素功亏一篑,但是直到现在看到行驶在路上的那些大货车依然感觉很是亲切,因为那里面包含了我很多动荡的岁月年华。
现在很多时候我会跟公司货车上下班,这里体验最多的是方便,快捷,因为公司车不用像公交排队等候还要倒车,直接就可以抵达目的地,而且司机又是同事,一路上两人边开车边聊天,间或插科打诨,倒也是轻松自在,作为公司司机我也见证了他们的辛苦,上下班没点,拿着微薄薪水养家糊口,风里来雨里去,最主要是在装卸工或者业务员忙不开时会又做业务又做司机。因为公司里的司机大都是农村来的,有着很好的吃苦耐劳精神,想来想去也真是不容易,我更多是希望他们每一天平安快乐!
前段时间表弟谈了多年的女友终于答应和表弟携手走进婚姻殿堂,但前提是不但需要豪房还需要一辆豪车,女友讲话:一辈子的婚姻当然要风风光光。只是这样无形中给表弟和舅舅家增添了砝码。
由人(畜)力到机械,见证了几千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从象征权力富贵的辎车到现在百姓人家的普通豪车,甚至成了即将迈入婚姻门槛的一种价码。这不但是质的飞跃,更是人们对物质的一种奢华追求。从人力黄包车,到现在的无级变速,从带兵打仗的辒车到现在的高铁,高速,不但改进了外观更提升速度;它的由简到繁、由慢到快,成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交通工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车辚辚,马萧萧的战争场面已经随着历史的融入了滚滚硝烟里,故垒西边,看到的不只是出嫁的小乔,滚滚车轮带走了往昔峥嵘岁月,却独独少了那份怡然自得生活乐趣,每天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看着拥堵的交通,满是雾霾的天空,漫天飞舞的白色垃圾,和越来越少的自然界空间我们在欣喜科技发达同时是不是也觉得失落了些什么呢?
【谈车散文】相关文章:
房子谈散文09-10
谈鸟散文09-12
《随谈》散文09-13
谈吃酒散文09-30
《谈花》散文09-09
红包谈散文09-21
《散文家谈散文》说课稿精选05-05
高考小谈经典散文04-09
高考小谈散文04-11
也谈复杂散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