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听戏的散文

时间:2021-01-03 20:53:48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听戏的散文

  开先,只知道家乡的人们都把看戏说成是“听戏”,我也便随大流,跟着大家也说是听戏。然而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见识也多了起来。不单是知道很多的地方都说看戏而不说听戏,自己也知道凡事需要动动脑筋想一想了。

听戏的散文

  于是就想,明明来到戏台跟前是眼耳并用的,虽然在表达上不能够做到两者兼顾,又怎么会地域不同,就会有所侧重呢?如果照现在的说法,当然应该还是看戏比较贴近事实,而且使用的地域也比较广泛。不过仔细地去想想,家乡所谓的听戏,其实也不无道理。以往的那个时代,要演戏了,不过是在宽敞的地方,搭一个土台子,四周用高粱秸串成的帘子围起来,戏台上方扯一块篷布,便可以演出了。如此简单的搭设,如此简陋的条件,却又是极能够吸引人的。其实所谓的“听”,最多的还是听锣鼓咚咚喤喤的敲打而已。想想戏台前人山人海,前边的人自然可以听到演员们的唱念之声,后边的以及周围的大多数人却只能够看到演员们的嘴在一张一合,即使是侧着耳朵,唱念之语那也是不敢奢求的。既然如此,便该是看戏了吧,其实还是不然。正在家里吃着饭呢,甚至饭还没有做好,突然一阵咚咚喤喤的锣鼓声传入耳鼓,于是草草吃几口饭,甚至饭也顾不得吃,拿上一点干粮边吃边走地向戏台奔去。外村前来听戏的人,还没有进村,甚至距离二三里路远的村子,人还没走出自己的村子,就听到锣鼓响了,于是怀着急不可耐的心情,闻声而去,连询问别人的手续都省了。或许农村人图的就是这样的热闹的吧,偶尔有县上的剧团下乡来演出,无论是唱念做打的技艺,还是舞台布景,穿戴的行头,自然都要比农村中的草台班子强上许多倍。虽然人们听戏的争先恐后热情仍然是原样,然而为了防御不买票的人们白听白看,那般绳子围栏和围布一围,效果立时便骤减了许多。就是那些卖小吃和杂耍的小商小贩们也都差不多要无影无踪了。好在演出结束之时,也跟农村的草台班子一样,会有收场锣鼓持续不断地敲打,让你走出老远,依然余音袅袅,有一种“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微妙感觉在,这大概也就是听戏的妙处了吧!

  大戏开演的前一两天,该是最忙碌的时候。所在村的领导们自然是组织人搭戏台。这是个体力活,但是也有些小技巧,不过只要是安排到得当的人手,还是不会有太大的麻烦的。棘手的是,假如不是本村的戏班子,则还要挨家挨户的给戏班子人员派饭,派住处。这可是一项极端麻烦而又细致的工作,必须事先对全村各家各户的情况熟悉得不能再熟悉才能胜任。比如吧:那家厨房的卫生程度如何,主妇的厨艺如何,房屋宽敞程度如何,被褥多少,洁净程度如何,家里的待人接物态度又如何等等,都要有所了解,而且还要详细。然后就是跟戏班子所在村的领导和戏班子的领导们分别联系沟通,根据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再根据每个演职人员的生活习性去安排好食宿工作。领导们安排完了,轮到各家各户开始忙碌了。置办伙食,浆洗被褥自不消说,如果那一家被安排了戏班子里的台柱子或者领导们在本家里食宿,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人前人后自然可以大大地炫耀一番的。当然了,有的人家因为种种原因没被安排戏班子人员们食宿,那可是大失面子的事情。碰上好事的人们仨一堆,俩一伙的谈论关于戏班子人员食宿方面的事情时,就要避之而唯恐不及,免得在人们面前难堪和出丑。各家各户除了做好这些以外,还要派出人马通知亲戚们来听戏。这个期间,小孩子们往往是最为活跃的一群。那个时候没有电话,也几乎没有自行车等交通工具,都要靠“11号大卡车”去通知,无论远近都是这样。偶尔有那家牵一头毛驴或者骡马,备上驮篓去接亲戚,那就是极端奢侈的了。所以比较近的亲戚,家里的小孩子可以独当一面,一个人或者是兄弟姐妹几个人一起去通知。路途远的小孩子们去不了,大人们去时,往往也要带上家里的小孩子们。亲戚们这个时候也会像过年一样的`盛情款待,这就是小孩子们最为期待的了。另外,戏台刚刚搭建,小孩子们就要到戏台前跑马圈地占地方。往往是从不知什么地方搬来许多石头摆在那里,这块地方就属于某某所有了。为了不被别人把地方占去,家里的兄弟姊妹们还要轮班替换着吃饭,那个用心、用功劲儿也算堪称一绝了吧!

  无论是大戏小戏,开演的那几天都是最热闹的。戏台前后左右看戏的人们里三重外三重,被围在中心区域的人们无论是听还是看,都有绝对优势是不必说了,但是假如突然内急,想出去方便一下可不容易。还好,终于突破重围出去了,待到再想回来时可就没那么容易了。求求这个,搬搬那个,无论那个几乎都是一副模样,没有一人会相信你是刚刚从里边出来方便的,都是百分之百的认为你是想籍口向里边挤的。试过了这边不行,再试试那边依然还是进不去,没有办法,只好站在最外边那些站在凳子上听和看的人们的外边听吧,这可就是名副其实的听戏了。一边听,一边还可以看看卖小吃的和卖杂耍的。 小吃有火烧、桃酥、糖葫芦等,都是可以买了就可以入口的那种。杂耍则有一节或者两节竹子做成,且染了色的口哨、泥塑的各种人物和动物以及其他一些小孩子们喜欢的玩意儿。我就曾经跟随父亲在戏台底下买过这些东西。小孩子们听戏的目的,大半都是留恋这些东西的,听戏倒是在其次了。待到十二三岁以后,这才会对戏文的内容以及演员的唱念做打等表演技艺加以欣赏和品评。以至于给演出结束以后的好长日子,都留下一些街谈巷议和茶余饭后的谈资。

  等到开始上演现代剧时,人们那听戏的热情立时骤减了许多。最为显著的是搬亲戚叫朋友听戏的人家,几乎一个也不见了。再就是白天演戏的场面也基本没有了。大概不是农活紧张的原因,就是在光天化日之下,那些现代戏的穿戴行头,跟平常人们的穿戴打扮基本一样,也分不出生旦净末丑来,更加欠缺了唱念做打的许多功夫,少了一种新鲜感,实在没有什么看头,远不如古装戏来得吸引人了。现代戏夜间的演出,灯光下还可以略微遮挡一点丑儿,缺乏精神娱乐生活的农村人才会借此代为填补一下精神的空虚吧。

  来到黑龙江以后,日日夜夜都在为了生计而疲于奔命,满脑子装的全都是如何填饱肚子的问题,那里还有闲情逸致去想看戏听戏的事情。待到能够静下心来想想看戏听戏的事情时,已经是不再为吃穿而绞尽脑汁担心的时候了,真可谓是“饱暖思淫欲”了吧。然而呆在一个极为偏僻的小山村里,就连看场《卖花姑娘》的电影都要远走三十里路到县城里去,看戏听戏的事自然就更不用提了。换过谋生的地方以后,虽然进过几次影剧院,却不是向往中的听戏的场面和气氛,失望自然是难免的。后来听说山东故乡许多村子的戏班子又重新筹措演出了,于是便日复一日的盼望着一睹为快。期间虽然在春节前后回过故乡不下五六次,却始终是阴差阳错,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戏台跟前去过。直到退休以后,要到故乡去定居了,机会才终于来了。

  这期间听戏的机会共有两次,且都是春节期间去探望岳父母时赶上的。第一次是距离岳父村子还有三四里路的邻村演戏,而且是京剧。听说以后,马上便跃跃欲试,但是上午刚进岳父的家,下午就去听戏,又实在是羞于启齿,毕竟到岳父家里是为了探望老人家的,而且还有好几家老亲也要一一去走一走,问候一下的。于是不得不强忍着没有去。可是当我去几家老亲转了一圈回来,岳父却不在家,据说是几位老人相约着听戏去了。我心里有些后悔,如果知道岳父会去听戏的话,莫不如跟老人家一起去多好,第二天再去看望老亲们也可以啊!晚饭以后,岳父的几位街坊老友又聚集在岳父家讲戏了。老人们一个个眉飞色舞地谈论个不停,更加激起了我的听戏的欲望了。好在听说第二天还有演出,心里兴奋的那个滋味,简直就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

  眼巴巴地盼到第二天的早饭以后,便跟岳父一起去听戏了。其时岳父已经年逾八十,却依然步履轻快,或许是被听戏的情绪所吸引和感染了吧。我们出了村子还没有多远,锣鼓声便一阵阵地传了过来,虽然听不到其他乐器的配合演奏,听上去未免有些单调,却也是异常的兴奋。急匆匆地来到戏台前以后,却又大失所望。戏台前稀稀拉拉地坐着、站着几十个人,几乎全是老者。单是这一点就没有往日听戏的气氛了。戏台上一个不知道什么角色的旦角在咿咿呀呀地唱,那唱腔,那行头,都跟电视里的舞台剧相去甚远。再看看舞台布置,更加是简陋得可以,戏台上方竟然连一块遮挡的篷布都没有,是真正的露天剧场了。不过转过头去再看看那些个看戏听戏的老人们,一个个都在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一个个都在聚精会神地侧着耳朵听,那个入迷程度实在是令人肃然起敬了。然而在我,这次的听戏却只能够用以渴望始,而以失望终来形容了。

  第二次的听戏,还是在春节期间去探望岳父母时遇到的。那个时候,许多原来有过戏班子的村子,大半因为办戏的经费不足,再加上爱好演戏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老一代的戏人又年龄过大,不得不退出演戏的行当,演戏的人才真正到了青黄不接——其实不如说是后继乏人了的时候。不说是农村,就是大部分的县市级剧团也不得不关门大吉了事。于是,无论那个村子能够演戏已经是极其稀罕的事情了。而且大多数还是靠那些爱好戏曲而又有些个钱财的人士的捐助而办起来的。岳父所在的村子也是这种情况,募得了有限的经费以后,靠着几个老戏迷带着几个拉来的新人,据说也还办的有些声色,又听说其中一个新人旦角在唱腔和念白等方面都有些独到之处,我便又打定主意,要去见识一下了。这一次委实要比上一次大有起色,不单是戏台搭建的比上一次要好,起码戏台上方有了一块遮挡的篷布,让人看了有了戏台子的感觉。而且听戏看戏的人也多了不少,看上去起码也有二三百人之多。并且还有几个年轻人夹杂其中。据传有莱阳市里的京剧票友前来捧场,台下的人们大概大半都是来欣赏城里票友的风采的吧!然而直到散场,那票友竟然也没有出现,听说是因为临时有了不可抗的特殊事情,才留下了没有前来的遗憾,更使得这些期待着的人们愈加要扼腕叹息。而我却私下里以为,其实也不过是戏班子为了拉拢看客的一种噱头而已,可见这国粹式的戏曲是越来越式微,甚而至于慢慢将要走向寿终正寝了吧!

  终于在有生之年见识了一下听戏的诸般兴致,自然并不能够满足,却也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了。看现在的时世,今后再要听戏的话,只有听录音或者进城里的剧院了。然而我所向往和心仪的,却依旧是露天地里那咚咚喤喤的锣鼓和戏场里的其他诸多乐趣。

【听戏的散文】相关文章: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经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

李树的散文12-04

秋蝉的散文12-03

日出的散文12-03

倾听的散文11-12

信念的散文11-06

乡情的散文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