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的家长散文随笔

时间:2021-01-01 12:52:12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的家长散文随笔

  【第一篇】:孩子惰性心理如何改变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的家长散文随笔

  所谓娇气,是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习惯于享受的行为方式,其实质是孩子惰性心理的品质的反应,它会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学习、同伴交往和社会适应,故应及时纠正。 改正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应从孩子感兴趣的活动,如听故事、画画、唱歌歌谣、舞蹈、游戏等入手,寓教于活动之中,以活动、行业改变行为。从整体上来说,不良言行的克服要以孩子全面的人格素质培养作为坚实的基础,避免顾此失彼,使其心灵能得到统一、健康、和谐的成长。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引导儿童的利他行为

  孩子的娇气往往是与自私、任性等不良行为相伴而生的。对此,父母可以经常支持、鼓励孩子进行一些利他行为、亲社会行为,如将自己的文具、玩具与同伴分享。陪更年幼的小朋友回家,交还捡拾物品,讲卫生,讲文明懂礼貌,等等,以期通过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幼儿专家认为,积极引导这些利他行为,对于儿童的信任感、独立感的成长以及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幼儿期常见的自我中心倾向与娇气、任性行为。

  2:同伴是大胆的范例

  同伴是儿童社会化的动因,同伴对于孩子的积极、消极行为均有强烈的、持久的影响力,因而父母在指导孩子交往同伴方面应特别引起注意。对于具有优良品质的同伴,应该鼓励孩子多与交往,并激发幼儿好强、竞赛性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模仿。而对于具有类似自私、娇气、任性等不良行为的同伴,应引导孩子少与交往,并指出该同伴的缺点所在,使孩子在父母评价同伴的同时,也得到明确的告诫,即旁观者效应的间接强化。这种策略样适应于电视节目、电影、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教育,即让孩子在多种教育途径中,在平常点点滴滴的教育中感化、同化优良品质,而抵制、消除不良言。

  3:有效的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是巩固良好行为习惯、消除不良言行的重要强化手段。但有效的表扬和批评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原则:表扬和批评是有条件的、非随意的、及时的;表扬和批评要同时说明优点和缺点的各个细节,使孩子知其所以和指向;用孩子先前的言行、成绩作为评价当前行为的背景;评价时考虑到孩子为完成良好行为付出的努力,以表扬为主,并提出下一个期待目标;培养孩子对某一行为自我评价和自我约束力的能力;父母对孩子表扬、批评的标准必须前后一致、相互配合;批评、惩罚的强度、力度要考虑到孩子的气质类型及自尊心水平,讲究评价的实际效果。

  4:自然素质的利用

  虽然孩子的娇气行为主要决定于环境的影响,但孩子的先天素质也有一定的作用,其中气质类型是一较为突出的方面。婴儿的气质可分成平静的、难对付的和慢慢活跃起来的三类。平静的儿童占75%,他们的情绪好,易于适应环境;难对付的儿童占10%,他们常常大惊小怪,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瓜强烈;慢慢活跃起来的儿童占15%,相对而言,他们不够活泼,对新奇事物有退缩、消极的反应。儿童心理学的跟踪研究表明,到7岁时,后两种气质类型的儿童中有严重情绪问题的人数要比平静的儿童中的人数多,而又以难对付的儿童的情绪问题较显著,娇气表现便是其中之一。这种情况的产生,可能是这些难对付的儿童的父母有时放任自流,或有时挫折儿童(如用敌视方式回答他们的要求),更增强了他们原来就有的易对抗、易激动的特征。可见,年轻的父母应该了解孩子,因材施教,不可求成心切而操之过及、拔苗助长。

  5:民主式教育

  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孩子相关的行为。权威式教育,孩子感到强烈威慑感,易形成说谎及对他人不友善的行为;放任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则诱发孩子任性、懒散、娇气的习惯。适当的教育方式应是民主的,即既要严格要求子,又可根据孩子的特点,适当满足孩子自己的要求、愿望,敢具有一种亲密的亲子关系(依恋关系)。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顺其自然的教育。

  6:自我服务性劳动

  父母给孩子安排适当的、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穿衣服、刷牙、洗脸、洗手绢、扫地等,并予以及时的指导与表扬,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独立意识,这在很大程度上抵制着娇气心理、计为的产生。因为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说,除了生动、形象的言语教育外,直观、具体的活动同样潜移默化地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改变惰性小技巧

  孩子经常会说:“等会儿再写作业”之类的话,其实这就是惰性。人人有惰性,不过有的比较轻,有的比较重。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帮助孩子克服惰性,变得勤快起来

  要求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简单的事做起。如果刚开始就遇到困难,孩子很容易就会放弃,并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孩子的惰性。所以,做一些小事或简单的事,让孩子感觉很容易,乐于去做。同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01

  督促孩子当天的事情当天做,不要拖拖拉拉。比如放假了,孩子说明天再写作业,我们就应当采取措施,把作业分为若干份,每天做一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孩子感觉到很轻松就能完成,就不会太反感。

  02

  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让孩子什么事都依赖别人,总存有侥幸心理。

  03

  多鼓励,多表扬。当孩子按时完成一件事的时候,要及时恰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让孩子有成就感,下次能更主动一点。

  04

  陪孩子进行一些毅力锻炼(比如坚持跑步等),让孩子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毕竟不是任何时候都是一帆风顺的。

  05

  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发现孩子有惰性表现适时引导,不要让孩子养成坏习惯。

  06

  帮孩子克服惰性要有耐心,有恒心,做好长期准备。

  07

  帮孩子制定适合的目标,让孩子跳一跳够得着,逐步提高目标,循序渐进。

  【第三篇】:幼儿的惰性不可助长

  寒假回来,有的小朋友在自理能力方面进布了,而有的小朋友不进则退。一个寒假下来,有些小朋友整个人显得特别的懒洋洋,做事情都希望老师、嬷嬷帮他完成。惰性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这个也不用学,天生就会的。我们班一个小朋友,他就有着很大的惰性。吃饭不好好吃,衣、鞋不愿自己动手脱、穿,每次午睡醒都要等嬷嬷老师帮忙穿。

  每个人都有惰性,但主要是在于自己是否能克服它,他总是希望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关注他。可是在每个班里,老师总不能去特别的关注他,而忽略其他的小朋友。在这点,我跟他的妈妈说过,妈妈也反应他在家时也是不好好吃饭,需要大人喂的。衣鞋也不大自己穿,要出去玩时,自己的衣鞋没穿好,他就哭,大人没办法,只能帮他。我想:这是他养成的习惯。只要家长没有顺从他的意思,他就用“哭”这招。在他心里以有这种的意识了,只要我哭,你们肯定都会让我的。

  在每次睡午觉的时候,他自己就是不愿意自己脱衣鞋,而总是希望老师和嫫摸帮他脱。在开始,我们都以为他是不会的,但后来他看到小朋友都到外面去排队了,他着急后自己就穿衣鞋了。后来我们才知道以前都是因为他自己不愿意自己动手。现在对于他的脱衣习惯,我们都以让他自己动手的原则,不帮他,当他看到小朋友都躺下后,也会自己慢慢的动手。现在,他在午睡时自己会慢慢地动手脱衣裤了,(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不动手做,是没有人帮助他的)这情况,应该对他采取不理睬(在做事)让他自己慢慢来,在这前提下,要告诉他因为他的拖拉习惯将会错过很多的游戏时间,这样他就能够很好的用游戏“诱惑”让他慢慢的改掉惰性。

  【第四篇】:孩子从小得到严格的教育或者有艰辛的生活体验,长大就能很好的控制惰性

  今天首先谈一下对于人性善还是恶的一个自我思考。根据矛盾对立统一学说,任何一个统一体里面,都有矛盾。这样,人也是由善和恶统一成的统一体,是中性的。至于人后天会成为什么样子的'人,这和当事人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比如有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等。所以,今天主要是继续接着这个话题谈论下去。

  如果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家中的父母还是校园里的师长都给予孩子悉心的教导,这样就会慢慢的引发出孩子身上善良的成分,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也是我们通常说的“明理”;另外一种情况是,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艰苦的环境中,大人们又能够引导孩子知道幸福得来不易,孩子身上就会播撒有善良的种子,长大后慢慢开花结果,就会长成品行端正的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优越的环境或者是普通的家庭中,过着不错的生活,但父母师长都没有教育孩子这一切是怎么样来的,以为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对于身边的种种现象,并没有给孩子一种合理正常的解释,价值观非常正向的教导,孩子又没有多读一些不错的教人正值的书,在往后的发展中就会出问题。

  从上所述:人与人之间生活的环境其实差不多,关键是孩子们在心灵成长的时候,父母师长在生活学习中,如何给孩子们不断的解释周边的世界。如果解释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观,符合正向积极的价值观,孩子慢慢就会被熏陶出一个正向的人生;反之,如果被引导的弯曲了,就会出问题。

  【第五篇】:如何正确引导孩子远离惰性?

  老肯尼迪在一种无法估量的愿望促使下,为孩子们提出了“一切为了胜利,绝不无病呻吟”的格言。这个家里规定了严格的法律条令:吃饭时,孩子必须在饭前五分钟全部就座。母亲罗丝把报纸上报道的当天新闻贴在通往餐厅的走廊上,以便孩子们经过时读上几条,好在餐桌上参加辩论。

  惰性是一种行为松懈的习惯表现。时常令父母头疼的是孩子在学习等方面表现出来的惰性。对于孩子而言,惰性更多的属于一种潜在意识。譬如,早晨起床,并非睁眼即起,尽管父母已经给孩子规定了起床时间并用闹钟督促,然而到时候,孩子还是多多少少地超过那个时间,懒洋洋地用各种方式再耽搁一会儿。父母对孩子的有意无意的认可,会助长孩子的惰性。

  惰性的另一种表现,是对某一个计划的拖延。孩子在面对诸如家长或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计划时,常常会找到各种各样的借口,把规定要完成的事情,推至第二天,而“第二天”同样依旧。这并不是他们不想做或拒绝做,而是懒于动手,觉得这事往后面拖延一下,也未尝不可。

  只有在某种压力下,懒孩子才不得不按照计划去做,而这种压力往往“非同一般”。

  这为父母们提供了一个在他们看来通常确实有效的方法,即给孩子造成各种各样的压力:责骂、惩罚盛甜言许诺,或物质刺激,或者就是外界压力。但这并不能永久地解决问题,反而会助长孩子惰性的进一步滋长。因为,有时候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或有其他事情要做。不能时时顾及到孩子的那份“计划”。这恰恰等于给孩子开了“绿灯”。压力没有了,诱惑不存在了,计划可以扔到一边了,该趁着“大好时光”痛痛快快玩耍一番了。

  贪图享乐和安逸是惰性的最具体表现。孩子们天性活泼、喜爱玩耍,对于洗碗扫地的功课则感到是外界强加给他的负担,做起来也就不那么情愿。

  不过有些情况是由于缺乏信心造成的。譬如,一些事情在孩子看来是个难题,没有把握能够把它做好。而要做好这件事总需要动脑子费力气,这确实不如玩起来轻松。

【如何改变孩子惰性的家长散文随笔】相关文章:

让惰性走开励志故事03-26

杀死沙丁鱼的是它的惰性励志故事12-14

家长对孩子的期末评语01-29

孩子中考家长寄语03-16

家长给孩子的高考寄语03-17

家长送孩子的中考祝福短信01-20

家长对孩子的评语15篇03-16

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09-14

家长对孩子的寄语简短集锦04-25

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