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大山深处的石榴山散文
夕阳西下的夏末,每每途经姜眉公路醋家塬地段,绿茵遍地的眉城大地,一座巍峨形似石榴的山头脱颖而出,在霞光中远远眷顾着。当目光触到那瞬息万变的景观,似乎中了魔法,总有种靠近的冲动,走进石榴山成为我的一个心愿。
秋风飒爽的九月,《礼仪之邦》节目组组织户外活动,目标就是大山深处的石榴山。九月二号清晨,由节目组总导演梁宗仁老师领队,一行十五人自驾游向大山开进。
一群对大自然充满热情的人,走出喧嚣的眉县,褒斜古栈道古迹斑斑的演绎,在青山绿水的深邃中,将路程转入岐山境内。车轮追赶着山路曲折的思维,林立的山峰纷纷让道,粉尘与尾气自叹不如地退后。我们嗅着大自然的体香,在斜谷湖的陪衬中,与自然合为一体,融入成一幅清秋的行板。
出职场与家事的人,就像飞出笼的小鸟,雀跃着向大山奔波。青山叠嶂,掩饰着大山深处的村落,车队行驶了六十公里地,到达太白县地界鹦鸽镇杨家河村,溪水在峡谷中第一个欢腾了起来,似乎在欢迎远道的客人,银色的浪花拍着岩石一起沿途欢呼。大自然原生态的气息里,飘着淡淡的泥土气息,我近距离地感受到了自然的恬静,原始森林几千年的营造,老藤百折不挠的攀爬,一条旺盛的生命线上,云雾缭绕着大山半遮半掩,隐藏着一个上古神话,和一座世人向往敬畏的云海之巅。
车辆在杨家河和高龙两处稍作休息,摄影师为大家集体合影留念,并有幸与蔡家坡的户外队同行。离开焕然一新的村落,层林交错,烟雨朦胧,一行十多人向大山的腹地徒步跋涉,崎岖的羊肠小道,盘旋着山体直上白云深处。大山看似欣慰,沥沥小雨滚着激动的泪花,又似乎拉起道道防线,考验着众人的虔诚,挫脚石籽在脚下时时使绊,泥泞不堪的路面打着滑步,一个趔趄或许就和滚石般落魄,众人相互照应着呐喊声,老林中回荡关爱的回音,一顶顶炫丽的伞花,在葱郁中怒放岀不屈不挠的花儿。最终,一些人体力不支,选择了原地待命,我们十人组队,在原始老林转转攀爬,遮天蔽日的林中,一切回归了自然,包括我们每个人,没有职场的做作,变得亲和了起来。云雾缭绕处望不到尽头,众人寻访的石榴山深藏不露,绿树挑着纱幔欲说又止,诱惑我们对山巅产生无法抗拒地向往。
从当地村民口中了解,石榴山位于高码头村以北,距离鹦鸽镇30公里,海拔2166米,与鳖山、太白山等主脊平行。石榴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具有了不同一般山峰的地位。它是太白县、岐山县和陈仓区三个县区分界的制高点。石榴山原名叫桃山。相传古代马江三县寺一樵夫骑驴来南山伐薪,见山中树下有两个老者下弈,便在一旁观之。有一个老者给了他一颗桃,他食桃,观弈,顿觉夫昏地暗就地盘腿而坐,一会白天一会黑夜、一会下雨一会下雪……直到听见有人叫他才醒,眼见驴僵朽断,斧柄成未。回家后,家中人都不认识,原来他已在山中待了六十年,给他开门的人已是长成中年的孙子辈,他知道自己已得了道,又去南山,在最高的一座山顶坐化成看似桃的石山。
后来事过境迁,这只巨桃远看像挑,近看更像炸开的石榴,故当地人管它叫成石榴山。
石榴山的传说与遥不可及的妙趣,成为户外旅游的首选地。雨依然沥沥而下,打湿了裤脚和鞋袜,雨水与汗水不知何时交替在一起,空旷的山野,嬉笑声跌宕起伏,大家忘了疲惫,忽略了雨声声入耳,目光迫切地在丛林尽头寻找石榴山的踪迹。一个多小时的行程,穿过巨石树起的山门,眼前出现了一处开阔地,香火缭绕在碧树丛林中,桃山寺以传统的文化氛围,向游人开启了山的门楣。与世隔绝的深山老林,我们叩拜了仙家的恩泽,继续向东北方向的山头攀登,清逸的'小风在林间窃窃私语,松柏苍劲的腰杆挺得更直,茂密的老林枯叶铺地,荆棘暗伏着护卫,松果在空中摇曳着玲珑心,无动于衷这群陌生的到访者。我们的脚步踩着老林的脉搏怦然心动,时不时地打听着路程,给自己相互打气加油,给大自然最美的风景点赞,终于经过近两时的行程,到达了石榴山主峰下,大家忘了疲惫,忘了汗水大声欢呼起来!
庙宇是炎黄子孙对大自然敬畏的殿堂,也是世人膜拜的法场。叩谢了诸神像的庇佑,仰望石榴山顶峰,我不由得倒抽了口凉气,巨大的石峰直指云端,三面绝壁深不见底,望而怯步的山体,不知何时人为在绝壁上凿出石眼,安上了锁链,为攀岩着架起了云梯。就在我们傻眼的时候,一旁搭话的四个人引起我的注意!两位中年汉子,和一老一少在简易的凉棚檐下正歇着,两位中年人抢着搭话说:上去吧,一点也不怕,这不我们四人刚下来!回头老人扶着拐棍,微微笑而不语,有种修成正果欣慰,这是朝拜者攀最高山头的夙愿,那三四岁的小女孩,衣服湿漉漉的嘴唇有点发紫,中年人说话间揽入怀中,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三代人凭着信仰和勇气征服了石榴山。
受老人家的感染,我们卸下背包,甩开膀子向绝壁举起自信的第一步。雨淋湿的石壁搭不住脚,空中晨浮的铁链早己生了锈,握在手中却成了攀崖的神器,有两人由于恐高还是退下了。雨水似乎在阻挠着我们靠近,脚底稍不留神踩空,就有坠崖的风险,这是个动人心魄的挪移,大家保持着距离,小心翼翼换着脚步,每攀一步心都在扑腾着,惊慌的呐喊响彻老林,那可是一幅触目惊心的逾越。
狰狞的岩石犹如怪兽,俯冲而下。我们八人忙而不乱,奋力握紧绳索,井然有序地行走在绝壁,一步一次惊心,一步留下一个脚印,印出毅力的印记。队员们并肩逆境中,相互鼓励,相互照应,相互拉一把,终于我们爬上了石榴山之巅。巨石在云端炸开了三瓣,在中间石山上,1998年,岐山、太白、陈仓区各自安放了界石,故此人们称此地“一脚踩三县,”那是对石榴山独特地利位置的认可,云烟锁住了视野,云海中举目一览众山小,人看不到来处与归途,暂居在三界以外,抛开了尘埃来一场修炼。六十二岁的退休女教师李会芳老师,是此次户外活动年龄最大体力最棒的一位,大姐一张灿烂的笑脸,阳光明媚,惊人的毅力让我等自叹不如,绝壁巅峰大姐领唱了“红军不怕远征难”,把一颗热爰生活的心,高高举上石榴山顶,种在每个人的心田。那个叫老顽童的六旬老人,瘦小干练,沿途一直关照着每一个人,他举起镜头拍摄了震撼人心的片段,胜利的歌声响彻云中,回荡在葱郁的生命源地,我们为胜利放唱,我们踩平了逆境的栅栏,挑战了毅力的极限,在大秦岭上唱起了凯歌。企业家许宏斌在崖头吼起了秦腔,这个西府汉子将豪迈扩大化,对大自然的厚爱选择一吐为快,站在万丈深渊边缘唱歌,那真的需要勇气和毅力,我们做到了。最后在梁宗仁老师的倡导下,大家站在那棵披红挂彩的平安树下,用镜头留下超越自己的欢笑画面!
人常说上山容易,下山难!收获了莫大的户外乐趣,信心丰盈了精神,下山时我们各自在险境抢着镜头,笑声、欢呼声象小鸟的歌声,在林中环绕,向山下飞奔,大家一直认为不虚此行。
回望,石榴山在烟雨中屹立,那硕大的体魄在绝地俯瞰苍生,祈祷众生学会放下,欢笑自然而然地就回来了。胜利的脚步异常轻快,在斜坡中,一行人雨中赶着路,过度的疲惫,过度的紧张,过度的开心,在大自然界真真切切地释放走了,人反而如释重负轻松了起来,大家俏皮话也多了起来,闹着、唱着、笑着下了山。
回到营地高龙村委会广场,大伙席地围坐,吃着队友带来的各种食物,你推我让人情走近了隔阂跑得无影无踪。此行以《礼仪之邦》节目组倡导的活动,才艺表演必不可少,节目组横幅挂起,附近村民纷纷围来,《礼仪之邦》的歌声启动了联谊活动的帷幕,歌曲,朗诵轮流上演,鼓声欢呼声在这远离闹市的山村,频频响起,老顾童的太极拳与同行大姐的广场舞,把全民健身精神推向偏远乡村,推向联谊活动的高潮。大家吃饱喝足,玩到尽兴收场,在打扫狼藉的空地时,农民企业家许宏斌说:“《礼仪之邦》不是个单纯的节目,将休息场地垃圾捡捡,去附近商部借把笤帚扫干净,让人感觉这才是真正的礼仪之邦!”一句话惊醒梦中人,人才是信仰的火种,走到哪里那里亮。《礼仪之邦》醒目的横幅正与石榴山遥遥相视,天晴了,雨住了,石榴山下的一张合影,有当地村民,户外驴友和来自社会各阶层的礼仪之邦成员。石榴山开启了励志一页,和华夏传统文化的韵味,在大山深处等待下一个礼仪之邦的到来。
站在彤色的霞光里远眺石榴山,魅力四射的山头,有礼仪之邦节目组成员的身影,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歌声,是年长的大姐领唱,弟妹们合唱,在密林深处,寻访的火种等着接力的传递。
【寻访大山深处的石榴山散文】相关文章:
梦里深处散文12-14
庭院深处散文04-30
我是大山的女儿散文欣赏11-04
内心深处的忧伤散文05-03
深的深处不能遗忘散文04-30
山韵散文11-09
想念于那夜的最深处散文11-03
登梧桐山散文11-05
豪华的马尼拉华人义山散文11-09
心中的麻山锣鼓散文欣赏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