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人生比四季散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不觉间中秋节又快到了。民间有言:“年怕中秋月怕半,礼拜怕的礼拜三”,可不,中秋节一过,这一年又时日不多了。春华秋实夏阳冬雪,大自然给予人类许多美好,只是能否充分享受这份美好,有时真得看我们个人的造化了。
春种夏管秋收冬藏,这些之于人类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了。人生如梦,转眼就是百年,以至于有的人还没有完全参透人生、悟出真谛,就急匆匆地赶往另一个世界报到去了。想来,不免有些凄凉。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我已经历过几十个轮回,人生一世,犹如大自然的四季,我把35岁以下的人生比作春天,五彩缤纷,繁花似锦。置身于花海之中,人们几无不陶醉的,敢想、敢做、敢闯,年轻有的是时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公当年出访苏联,接见我国留苏大学生的这番话,不知被多少人用来鼓舞后生们的斗志,激励他们不断进取。年轻就是资本,年轻就有活力,年轻最能拼搏。我赞赏“三十而立”,立业立家立人。至于能否立得起来,固然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但最主要的恐怕还要自身发力。是块好料,放到哪里都经得起砺练打磨,不是好料,当属稀泥扶不上墙之类。春天是播种的时节,种子质量当然大有讲究,你看那些“优良品种”抗病虫害、抗倒伏、抗自然灾害,当然与遗传基因、人们的精心培育不无关系。学会做人,是处在人生春天的“娃娃”们的重要功课,这门功课做好了,就把准了人生航向,日后工作学习生活便受益无穷。
当人进入36岁-74岁之间,我把它比作人生的夏秋季。有着丰富的阅历,稳定的家庭、工作、生活,可谓安居乐业,做起事来少了盲目,多了稳重,少了被动,多了主动,伴随事业的成功接踵而至的就是许多赞誉、花环。这个时段的人一般最值得别人尊重。40岁之后,人活得越来越充实,利欲已经想清看淡,知道了人生苦短,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行万里路增长了见识,读万卷书能辨人间之真伪,得心应手,随心所欲常常能使这个年龄段的人对各种事物驾轻就熟,加之身体、人脉、品德等原因,人们常常对其中的一些人投以敬佩的眼光。等到儿孙满堂,业绩辉煌,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间快慰。
有人刚过60岁,便言自己老了,干的净是些“垂暮”之事,对此我不敢苟同。我以为不到75岁,不要言老。进入老年,精神矍铄者大有人在,他们或是宝刀不老,在熟悉的领域或岗位发挥余热,或是沉下心来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上有所建树,或是加入公益组织,在培养下一代、扶贫帮困上令人仰慕,这些老人们是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晚辈人生的路到底该怎么走?看上去比有些年轻人还有朝气。那日在公交车上遇到一对老年伉俪,我主动给他们让座遭婉拒,他们谢过之后说“我们只坐两站路,照理不该与你们上班族抢公交,但是没办法,女儿刚生孩子了,我们要赶过去看看”听罢此言,一股暖流油然而生,多好的老人呀!他们没有倚老卖老,事事处处仍在替别人考虑,这样的老人怎能不让人仰慕?
大自然的.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美,人类的四季也各有各的妙,人们不能断然说那个年龄段好与不好,因为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也许你的青年时代光环耀眼,或许你的中年时期成就卓著,抑或你是大器晚成,总之只要心中有梦想、人生有追求、身上有正能量,这样的人生就注定不会虚度。
印度诗人泰戈尔有诗云:"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这是多少人耳熟能详而又不断追求之事。让人的一生都平静自然地进行,的确是件很美的事体。您看,那优美而含蓄的诗句,表达出了作者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夏花是旺盛生命的象征,生如夏花,像盛开的花朵那样绚烂旺盛,努力地发光发热,为社会作贡献。人之死,乃自然规律,谁也不能免除。到了死的时候,只要像秋叶般悄然足以,不必轰轰烈烈。笔者以为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怀鸿鹄之念,练长久之功,做助人之事,假能如此,岂不等于延长了自己有限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