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在杂文作家冯日乾老师75华诞师生恳谈会的散文

时间:2020-12-16 20:35:4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在杂文作家冯日乾老师75华诞师生恳谈会的散文

  几个月前,就知道了学生们要为冯老师召开这个恳谈会,从那个时候起,我就盼望着这个时刻的到来,虽然这些年来,因为工作的关系,因为从事的职业,我曾经写过不少关于冯老师的文章,在那些拙稚的文字中,表达了一个学生对自己心中所尊敬的老师的感激与怀念;虽然这些年来,也曾经有过不少次和老师的交流与面谈,但是存在心中的很多感激的话语,却一直没有机会当着老师的面说出来。我知道,老师不大喜欢那种表面的恭维,你即便是坐在他的面前一言不发,他那深邃的眼睛,也一样可以看透你的心。

在杂文作家冯日乾老师75华诞师生恳谈会的散文

  对于冯老师最初的记忆,大概要追溯到1976年,那一年,我刚刚上了初中,冯老师也正是不到四十岁的风华正茂的年龄。那个年代的学生,对老师充满了神圣而神秘的感觉。记得一次,好像是冯老师要搬房子,也就是从学校的另一间房子要搬到当时刚刚建起来的那栋二层小楼一楼的一间去。我是其中的一个,惊讶于冯老师的书竟然那么多。那个时候,这对于从小喜欢看书的我来说,简直充满了极大的诱惑,我和其他学生,抱着那些书,一次次地搬运,心中是那种说不出来的快乐,为自己能给老师一点帮助。记不清是因为太阳太大,还是突然落起了雨滴,反正是有一次,当我抱着书刚要出门的时候,冯老师拿起一顶草帽,扣在了我的头上,我即刻觉得浑身上下充满了一种温暖,一种被老师关怀的温暖。冯老师一定不记得这个细节了,但是这个细节,却一直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后来就多次听说,冯老师的课讲得很好,但我一直无缘听,有那么几次无意之间路过他的课堂,觉得冯老师读课文的普通话很好听,他对文章的分析很别样,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好像是一年的学校运动会,冯老师是运动会的播音员,在广播上预告着即将举办的运动项目,还有学生写给运动会的各类新闻、诗歌等稿件。我对运动会的情况已经模糊了,但整个过程当中,冯老师的播音,却给了我深刻的影响。那个时候,我分明觉得,同样的话,冯老师用普通话说出来,似乎有了一种很神奇的魔力,给人印象深刻,并且叫人着迷。

  还有,他那个时候不时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我从小就喜欢语文,也喜欢作文,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写文章。那个时候,幼小的心灵当中,对于能够写文章的冯老师充满了崇拜,但是性格使然,我不敢走近冯老师,只是远远地用崇敬的眼光看他。

  真正聆听冯老师的课,是在上了高中之后。因为家境的困难,我在云阳中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回到了白王中学。其时,代我们语文课的就是冯老师。我这才有机会近距离的观察他:个子不高,戴着眼睛,说话不紧不慢,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但你却能感觉到那话语当中的刚硬,他说话用词并不刻意的讲究,但却给你一种新鲜的感觉,看似平淡的的话语,却能够启发你思考很多的问题。记得第一课就是茅盾的《风景谈》。冯老师娓娓道来,深入浅出,把每个学生的心牵到了文章所描写的一个又一个的美丽的画面当中,至今,我还能够想起他在黑板上写下的“荷锄月归”那四个字,以及这四个字所构成的那幅剪影。就感觉,听冯老师的课,实在是一种精神享受,他能把文章蕴含的那种美,通过他的朗读,通过他的分析,通过他的讲解,让学生领悟到,感受到,他启发学生思考更多的东西,而这种启发,又似乎在不经意之间,他给学生的不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由于他的博览,他的眼界,也把学生的心带到了课本之外,带到了一个更高远的境地。

  老师是什么,就是启发,就是引导,就是发现。只会灌输的.老师,不是好老师,冯老师用自己的知识,启发学生于无形,这是一种很高的教学艺术。

  真正见识冯老师讲课的精彩,是在他讲鲁迅先生的一些文章,无论是《一件小事》,还是《友邦惊诧论》,无论是《为了忘却的纪念》,还是《纪念刘和珍君》,无论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还是《狂人日子》抑或《阿Q正传》,因为冯老师对鲁迅的喜欢,还有他对鲁迅深入地了解,那些语文课让我听得如痴如醉。很多文章,我那个时候几乎可以全文背诵下来,也因此深深地喜欢上了鲁迅。我偶尔也练习写一些杂文,就是受冯老师的影响。我曾经在教书的时候诵读了《鲁迅全集》,后来又看了鲁迅的论敌、鲁迅的朋友关于鲁迅的很多文章,真是越看,越觉得鲁迅的伟大与深邃。可以这样说,看了鲁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想要不深刻,都不可能!

  因为喜欢语文,喜欢作文,高中的时候,我已经开始自己给自己出题目,有时候写好了一些文章,会把那个作文练习本拿去给冯老师看,冯老师总是看的很认真,有一些还写了评语,冯老师的钢笔字,粉笔字都写得很好,批语又总是给人鼓励,我便越来越喜欢了语文,喜欢了写作。

  上了大学,学的是中文,后来教书,后来从事新闻,又主要做文艺副刊,也出了三本小书。第一本还是请冯老师作的序。时间大概是1998年,当我决定要出版我的第一本散文随笔集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冯老师,给冯老师说的时候,当时冯老师还说,作序都是名人的事情,但在我看来,我的第一本书的序,非冯老师莫属,他是我尊敬的老师,他是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他也是我一直引以为豪的老师。这些年,又做和教育有关的报纸,我便时时地想起冯老师那个时候给我们上课的情景,现在,这样的老师,已经越来越少了。原本美丽的文章,却被一些老师分析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语文,听语文课成了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人生五幸》一幸是上学的时候遇到一个好老师,好老师可能也批评你,但是他更启发你,引导你,影响你;二幸是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个好领导,好领导在关键的时候会给你提供平台,助你成长;三幸是择业的时候遇到一份自己喜欢干的工作,喜欢干和我们所认为的好工作不是一个概念,喜欢,就一直有激情,喜欢,就不断在琢磨,喜欢,就感觉不到累;四幸是成家的时候遇到一个好伴侣,五幸是生活当中有一帮好朋友。虽然这五幸我并非全部都遇到,但是,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个好老师,这就是冯日乾老师,我干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最令我感到满意的事情。

  岁月匆匆,当年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而今都已经年过半百,我们的老师也已经年逾古稀,每见冯老师,看到他还健朗精神,思维还一如当年的那样敏捷,便替老师感到由衷的高兴。老师在课堂上,影响熏陶了无数的学生,老师的文章,那些针砭时弊的杂文,更让全国各地的读者看到了一个偏于一隅的教书先生那高远的眼界,深刻的思想,还有知识分子的风骨,他的《风雨蔷薇》,他的《沉默也是泥》,他的《乱世红白黑》,以及他去年出版的《晚清名士——王徵》,都让我们见证了一个老师、一个知识分子的勤奋与思考,生命不息,学习不止,老师在从教师岗位上退下来之后,依然用行动,在感召着我们,感召着他的学生。

  我们的家乡白王那块地方曾经很贫穷,现在也还不富裕,但是我们这些人所幸在上学的时候,遇到了像冯老师那样的一群好老师,很多穷困家庭的孩子因此命运得以改变,我就是这样的典型。白王中学,也因为有了冯老师那个时代的一批老师,而有了自己辉煌的历史,我想,那块土地会记着他们,那块土地上的人们会记着他们,从那块土地上走出去的学生,会记着他们。

  最后,我想对冯老师说,愿您永葆青春,愿您思维一直敏捷,愿你永远快乐健康,在你一百岁的时候,我们再来一次这样的庆祝,让我们期待着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