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实录》中的平夷卫指挥使散文
《明实录》是明代历朝官修的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从明太祖朱元璋到明熹宗朱由校共十五代皇帝、约两百五十年的资料,是研究明朝历史的基础史籍之一。其中建文朝实录附于《太祖实录》中,景泰朝实录附于《英宗实录》中,思宗崇祯朝、安宗弘光朝、绍宗隆武朝、昭宗永历朝因战乱无实录。
我在查阅明代平夷卫有关资料时,在《明实录》中查到了平夷卫指挥使王庸、曹孟吉、唐九官的记载,这三个指挥使所处年代分别是明初期、明中期和明晚期。在富源县最早的地方志《康熙平彝县志》中没有提到王庸,关于曹孟吉,只有升任年份记载,而唐九官,则记为:平夷卫指挥使无唐九官名。这三人的资料,我在《明实录》中偶然得到,现整理在这篇文章中,以弥补《康熙平彝县志》的不足。
平夷卫是明洪武二十三年设在元代沾益州罗山县的一个军事单位,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旅。其最高指挥官称为平夷卫指挥使。平夷卫最初管辖地仅今天富源县的中安街道和胜境街道。笔者查到《明实录》中最早的指挥使是王庸。《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记载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右军都督佥事王庸坐事当死,因自陈其过恶于上前,法司请论如法,上曰人莫难于知过,彼既能引咎自责,将复为善人,姑贷之。命解其官,送云南平夷卫代其父诚屯守,寻命为本卫指挥使。”此段文字说右军都督佥事王庸因事获罪,应当处死,因为他向皇上自首,皇帝朱元璋说:人最难的莫过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承认错误,引咎为责。朱元璋原谅了他,解免他的官职,发送到云南平夷卫接替他父亲王诚屯守,不久命王庸为平夷卫的指挥使。查《明太祖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九》有: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右军都督佥事王诚致仕(退休),给半俸,命其子庸袭职。”王诚洪武二十一年三月从右军都督佥事位置上退休,退休金是在职时的一半,他的长子王庸承袭他的官位仍然是右军都督佥事。洪武二十三年四月,退休后的王诚受朱元璋之命来平夷建卫,五月他儿子王庸因犯事被解免右军都督佥事职位,令他来平夷接替他父亲王诚屯守,不久王庸被正式任命为平夷卫指挥使,这应该是第一任平夷卫指挥使。《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一》记载:“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夏戊申改平夷千户所为平夷卫指挥使司,上以云南列置戍兵,平夷尤当南北要冲,四面皆蛮夷部落,必置卫屯兵镇守。乃命开国公常昇往辰阳集民间壮凡五千人,遣右军都督佥事王成、千户卢春统赴平夷置卫。”开国公常昇奉朱元璋之命在辰阳募集壮丁5000人,由管理云南都司的右军都督的属官王成(王成即王诚,时任右军都督佥事)和千户卢春带领,在今富源旧城山建立了平夷卫。一个月以后,王诚的长子王庸来平夷卫接替父亲屯守,王庸不久被正式命为平夷卫的指挥使。今富源王家屯就是以王庸的姓命名。旧城山,明洪武中随父戍守普安卫的江苏高邮人沈勖(xù)记为鲁勒旧(见《嘉靖普安州志》)。鲁勒旧是彝语,旧是有,鲁是黑彝支系阿鲁家,勒是尖山,鲁勒旧意为彝族的头人阿鲁家居住的山。先是神策卫千户刘成带领千人于洪武二十一年十二月在今富源旧城山建立平夷千户所(千户所领兵千人,相当于今天一个团的建制),洪武二十三年三月平夷千户所移守今贵州盘县平关,把移守地平关也叫平夷千户所(简称平夷所,平夷所隶于普安卫,平夷所之名一直叫到民国时改为平关为止)。原来的`平夷所则改立为平夷卫,平夷卫在清代与亦佐县合并改称平彝县,平彝县1954年改称富源县。经考证今天富源旧城山附近有一地名刘氏屯就是以平夷千户所的千户刘成的姓氏命名为刘氏屯的。平夷卫的创建者王诚于洪武二十六年因牵扯进蓝玉案与次子王序一起被处死。而王诚的长子王庸远在平夷卫,下落不明,地方史志也没有他的记载,除了《明太祖实录》零星记载外,目前没有找到关于他的资料。或许他隐于民间了。
《康熙平彝县志》记载平夷卫指挥使时,排在第一个的是明中期成化三年(1467年)上任的曹昂。平夷卫在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时成立,王庸任第一任卫指挥使到曹昂任指挥使中间隔了七十七年,这七十七年的平夷卫指挥使是个空缺。到任中宜撰写《康熙平彝县志》时已经是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离平夷卫成立时间已经有三百一十五年。任中宜自述:我到处搜寻资料,有一天,找到原平夷卫官袭职表册,只有几十页,并且烟熏虫蛀破缺,我设法修补,十多天后才可看清文字,衣服和手多次弄黑。因此任中宜看到的平夷卫卫官袭职表排在第一个的是曹昂,只有从明中期的曹昂记起。
曹昂是南京寿州人,是天顺四年(1460年)由副千户位置升任卫指挥佥事,成化三年(1467年)又由卫指挥佥事升任卫指挥使,七年间,曹昂连升三级(由副千户升任为卫指挥佥事再升任为卫指挥使,相当于由副团升任为副旅长再升任为旅长),曹昂任平夷卫指挥使两年后逝,他儿子曹震于成化五年袭职,曹震故,子曹梦吉袭职。曹梦吉在《明武宗实录》中记为曹孟吉。原文是:“初,福佑之乱,云南守臣委都指挥刘桓领兵至平夷卫戍守,桓见贼势盛,阴与连和,寓平夷卫指挥曹孟吉家,拥兵自防。贼攻劫近卫站堡及平夷千户所,千户张晟屡求救于桓,皆不应,孟吉亦坐视无一言赞请发兵,城遂陷,晟脱走。其母妻弟妹男女杀虏者九人。至是巡按御史董钥坐晟斩、桓罢职充军,孟吉赎杖还职。又言原情,则晟有可矜,桓、孟吉俱难轻贷,都察院覆奏,当(判刑)桓永远充军,革世袭。孟吉降级。诏是之,免晟死,与桓俱谪戍南海卫,孟吉降三级带俸差操”。要读懂这段文字,得从弘治年间普安州彝族妇女米鲁叛乱说起。弘治十四年(1501年)即平夷卫建卫二百一十一年,平夷卫辖地还是仅限于今富源中安街道和胜境街道,卫城即今富源老城。这一年,米鲁攻陷了普安卫(今盘县双凤镇,原城关镇)、安南卫(今普安县江西坡)。弘治十五年南京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的王轼,督贵州军务,用了五个月的时间,调集了广西、湖广、云南、四川官军、土兵共八万人,合贵州兵,从亦资孔、罗雄州、亦佐县、拖长江四路进,八面会合,平定了米鲁叛乱。斩首四千八百多,俘获一千二百。王轼被弘治皇帝召还京后加太子太保头衔。而平夷卫指挥使曹孟吉被降级为指挥佥事。这就是《明武宗实录》说的:当初,在米鲁攻陷了普安卫城(今贵州盘县双凤镇)、米鲁的手下福佑攻打普安卫下辖的平夷千户所城时(平夷千户所,即今贵州盘县平关)。普安卫城失陷,普安卫下辖的千户所平夷所也被攻打,千户张晟向最近的云南平夷卫求救。当时,云南守臣(镇守云南总兵官当时是黔国公沐昆)派云南都司指挥使(相当于省军分区司令)刘恒领兵驻扎在平夷卫戍守,住在平夷卫指挥使曹孟吉家,刘恒和曹孟吉佣兵自防不应。平夷所最终陷落,张晟逃走,张晟的母亲、妻子、弟弟妹妹共九人遇难。后来,巡按御史董钥判张晟斩刑,判刘桓革职,曹孟吉赎杖还职(交罚款免除杖刑,仍留职位)。又言明事情经过,张晟有值得表扬的一面,刘恒、曹孟吉有罪责难逃的一面。上报到都察院,都察院又向皇帝禀奏,最后判刑是:刘恒被判革职,谪戍南海卫(今东莞),曹孟吉被判降官三级,仍在平夷卫戍守,张晟免死,和刘桓一样都被充军南海卫谪守。《康熙平彝县志》记曹孟吉被降为卫指挥佥事(由卫指挥使降为卫指挥佥事,其实只降了一级)。曹孟吉过世后,其子曹希参袭平夷卫指挥佥事职,此后是曹宗岱、曹三聘袭职,直到明末天启二年曹三捷(曹宗岱侄子)任平夷卫指挥佥事时,战死于平夷卫城。曹氏一支从曹希参时居住在龙海新发村旧屋厂至今。
在这次战争中,平夷卫城也受到米鲁围攻,卫城兵士伤亡严重,兵员锐减,云南右参政李韶上疏说云南曲靖卫的军士多、平夷卫地处云贵要冲,军士少而战事频繁,请求以曲靖卫屯田接*平夷卫的调拨二所以补充平夷卫,兵部覆奏。正德二年正式调曲靖卫中所和右所补充平夷卫,至此平夷卫下才设置有左所和右所两个千户所,左所即平夷卫原地,右所是飞地,零星分散于曲靖坝子和马龙、寻甸。平夷卫右所分散于曲靖坝子的是今曲靖越州的平旗田、沿江乡的东海屯、冯家圩、三宝镇的黄旗田、皂角树、珠街乡的汪家寺及小河湾,分散于马龙、寻甸的是今马龙张安屯、王家庄、马过河部分及寻甸七星镇、河口镇部分。这些地是飞地,不与平夷卫本部接壤。平夷卫城在原来的基础上也南移二十多步(一步等于五尺)再次修建平夷卫石城。平夷卫地盘扩大了,平夷卫的一把手平夷卫指挥使也换人了,换成了山东李玺,李家袭职三代后是云南卫调来的张云蛟,张氏袭职五代直至明王朝结束。
明末时有一个平夷卫指挥使叫唐九官,他没有列入《康熙平彝县志》中,这个唐九官在《康熙平彝县志沿革志》是这样记的:天启二年宣威彝族妇女设科攻陷平夷城时,平夷卫的二把手平夷卫指挥佥事曹三捷、李天植战死,而一把手平夷卫指挥使唐九官被打伤而逃脱。县志的作者任中宜注释说:平夷卫指挥使无唐九官名。在《明熹宗实录卷之七十三》中查到唐九官有其人,原文:“刑部奏:云南亦佐县知县封存章、平夷卫掌印指挥唐九官、乌撤卫掌印千户刘受禄,俱因安酋之乱弃城先逃。存章原无城可守,拟远戍。九官、受禄失陷城寨,应斩。从之”。这段文字是说的安酋之乱即明末彝族土司奢崇明、安邦彦发动的反明战争。奢崇明是四川永宁宣抚使、安邦彦是贵州宣慰司同知。奢、安均系四川、贵州彝族首领。据《道光宣威州志》记载:天启二年,安酋之乱,当时沾益州土司任沾益州(包括宣威、沾益)土知州,名叫安远,土知州安远住今宣威河东营,与流官知州(住今宣威老城)共同管理沾益州,沾益州实行土流合治。安远的叔母(婶婶)叫设科,是贵州彝族首领安邦彦的堂妹,设科也起兵反叛明朝庭,她带兵砍伤安远,安远不久死去,设科攻陷流官知州住的沾益州城(今宣威老城)、又连接攻陷了交水城(今沾益交水村)、白水城、平夷城,杀平夷卫指挥佥事曹三捷及军民数百家,平夷卫指挥使唐九官被伤逃跑。当时沾益州城又叫乌撒卫后所城,简称后所城,因流官知州也住在后所城,因此当时后所城也叫沾益州城。守后所的千户(相当于团长)刘受禄在设科陷城时也弃城逃。设科还攻陷了亦佐县的县城(今富源亦佐村),亦佐县知县封存章也逃跑。这和《明熹宗实录卷之七十三》记的这段文字相吻合。《明熹宗实录卷之七十三》记载封存章原本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城池可守,刑部拟判他远戍,而唐九官和刘受禄弃城逃,刑部把他们判斩。
以上就是《明实录》中平夷卫指挥使王庸、曹孟吉、唐九官的有关资料解读。《康熙平彝县志》作者任中宜限于当时的条件,查阅资料时不象现在有电脑这样方便快捷,他能够撰写成《康熙平彝县志》,实属不易。今天我们能够在这本富源最早的县志中读到距今六百年的平夷卫的故事,要感谢任老先生。希望我整理的资料对后来的文史爱好者有所裨益。
【《明实录》中的平夷卫指挥使散文】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学实录05-27
绿使散文欣赏11-10
《晏子使楚》名师课堂实录06-17
崔卫平《你是你的船长》教学设计06-02
聂夷中《田家》唐诗原文及鉴赏01-28
高适《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译文及鉴赏12-22
人教版下册语文《晏子使楚》课堂实录03-19
龙八夷的台词04-27
《全宋词》孔 夷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