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王旺山印象散文
王旺山,何许人也,乃“文史之乡”韩塬人也,与汉朝伟大的司马迁同乡,也与当代写出革命战争巨著的杜鹏程同乡。生长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浓厚的故土,试想,诗人王旺山一定是深受他们的陶冶、熏染、鼓舞,从而拿起文笔,走向文学的征程。《寻找另一个自己》便是诗人走向文学征程上的一部杰出的代表作。
诗贵性灵,重感悟,抒发性灵,歌咏心志,这是诗歌自古及今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作为诗歌爱好者,我曾经一度迷恋过诗歌,写过诗歌,研读过诗歌理论,对于诗歌塑造意象的技术熟稔于心。也曾发表过若干诗歌作品,但是后来,收获最大的还是散文、杂文等。我们曾一度是诗歌的国度,但是到了当代诗歌以来,随着“朦胧诗”等达到高峰以后,一些新生代诗人寻求怪异意象,诗句艰涩,阴晦等,造成阅读隔离,诗歌由朦胧渐渐走向极端,演变成了普通百姓看不懂的文字符号。于是诗歌的读者群愈来愈少,诗歌作品也渐渐被评论家批评为“诗人的自歌自吟”,甚至被称人们为“诗人的谜语”。诗贵含蓄,这一点审美价值没有问题,但是含蓄并不是不让人懂,含蓄也应该有一定的分寸。讲求分寸但也并不意味着诗歌就要直白,直白的'诗歌固然也有好的,但终究艺术成就上是不大的。
好多年都没有写过诗歌了,也很少读诗歌,但是手头拿到了诗人王旺山的《寻找另一个自己》的诗集,忽然心底里有一种读诗的冲动。这种冲动细究还是源自于自己对诗歌的喜爱。当我面对着诗人气质的作协王主席时,忽然找到了年轻时的感觉。那是一个疯狂读诗的季节,对于诗歌的热爱如痴如醉。诗歌本来是文学上的皇冠,在文学史上,历来被称为大文学家的都是以诗歌著称,比如屈原、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诗歌是纯正的雅音,是纯情的艺术,也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艺术气质的试金石,故从古到今的文学家们无不是从读诗、写诗开始步入文学殿堂的。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过:散文、小说、戏剧等一切艺术无不属于诗,好的文学作品是以诗为魂的。故读诗、写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重要途径。王主席在不惑之年依然坚持写诗,诗心不老,这足以见得王主席对于文学的钟情与痴迷。《让心灵印满牛羊的蹄印》具象与抽象一体,表达了诗人对于家乡故土的痴恋。《红,不只是一种颜色》颇见深度,诗句“红,还是青春的潮汐/带着猩红的思想/盘旋在每一个人的心底/疯狂,或者发酵",读着这样的句子让你想到了一种不成熟的思维带给自己的严重后果。这样的诗句简直犹如矿工钻井挖出了一股泉眼一样,令人沉思,令人警醒。好的诗是应该有深度的,也应该有一定的高度的。因此,诗歌要写好是不易的,没有深度的作品既不能打动自己,更难以打动别人。像重鼓槌敲打一样,好的诗句往往有一定的分量,给人心底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在我感觉里王主席骨子里就是一位很善于深思、很有敏感气质的诗人形象。
初见王主席气质儒雅,温和,但是目光却是非常敏锐,让人能感受到他的与众不同与善于观察的禀赋。这一切在我认为俱来源于他诗人般的气质。王主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写得非常出色、惊人,而且评论也写得入木三分,文笔犀利。创作之余,王主席还浸淫于书法行列,篆书、行书等都颇见笔力。主编《西岳》一刊,每期都有他的点评,他的点评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但句句都有分量,落到实处。行年四十八岁的他,没有看出对于文学的厌倦,他对文学的热爱依然如火,正如他在2014年《西岳》第一期上所言:让《西岳》像华山一样,走出潼关,走向远方。我们可以看出他的雄心壮志,也期待着《西岳》能融入全国知名文学期刊的洪流。
【诗人王旺山印象散文】相关文章:
诗人王绩介绍11-23
诗人王勃的诗09-21
唐代诗人王勃轶事08-21
苦难出诗人散文08-14
诗人的山水散文08-02
山韵散文11-09
《全宋词》王义山07-05
我的诗人散文诗08-03
诗人与生命散文诗07-24
谈谈当下的诗人们散文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