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22岁我的资本是一无所有散文

时间:2020-11-27 10:52:1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22岁我的资本是一无所有散文

  01

22岁我的资本是一无所有散文

  去年的寒假,参加了一个小学同学的婚礼,新娘的生日,恰恰在我前一天。

  两个月后就大学毕业了,参加同学婚礼会越来越平常,这,我都知道。可是,当我参加一个生日仅在我前一天的同学的婚礼的时候,会忍不住想:

  天,人家跟你同个年纪,有了自己的工作,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而你,什么都没有。

  人生的打开方式有很多种。22岁,有的人早已又美又成功,凭着自己的努力过上购物不用看标签的生活,有的人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经营着自己简单而幸福的小家庭;也有的人,背负着渺小而伟大的梦想,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打拼,尽管生活的挫折无休止地到来,却坚信着总有那么一天,一切都会变好。

  我的22岁,没有车,没有房,没有工作,没有对象,生活需要父母资助,即将大学毕业,还要去一个离家更远的城市继续读研。22岁的我,不过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即将读研的大学生。

  我知道,像我这样的一无所有不是唯我一人,所以,22岁,我不是来哭惨的,反而想说,现在的一无所有就是我的资本。

  北大博士余点曾经在她的畅销书里描述自己一无所有的生活,当时独自在香港中文大学读研,在那个时期,她每天的生活就是在不断充电,为了适应当地的语言,在坐公交的时候听当地的广播,为了修炼更好的灵魂和身体,几乎每天看书写文,傍晚下完课准时去健身房挥汗如雨。趁着没车没房没工作还单身的时候,她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投资自己,这甚至成为她一身的资本,并且在不断地升值。

  02

  我的大学,也是自媒体盛行的时期,回想起来,我没少受一些自媒体的“毒害”,于是,阅读、跑步、早睡早起、学英语.......这些大众眼中的好习惯,我竟然慢慢地都有了,在这些习惯养成的过程中,生活也慢慢开始发生改变。

  在习惯练成的早期,身边不乏异样的眼光。

  当我利用课外时间阅读的时候,有人说小心你成为书呆子,也有人说高中还没读够,大学还要继续读?甚至有人质疑,读这些书有用吗?

  当我每天晚上10点多睡、每天早上5点多起的时候,有人说干嘛这么折腾自己,你有那么忙吗?也有人说,你这生活方式真的是反人性。

  当我每天跑步的时候,有人说见你天天跑步也没见你瘦,有人说你真的是很勤快。

  当我每天学英语的时候,有人说为什么要这么拼啊,大学英语的要求不高,能过四六级就好了。

  直到后来,我因为保持阅读的习惯获得学校图书馆赠予的“图书借阅量优胜个人”的称号,时机正好地,还获得了学校征文比赛的一等奖;我因为早睡早起、锻炼身体,皮肤由大一入学满额头的粉刺到如今细腻光滑得到化妆师的好评,身体也成了流感的绝缘体;我因为每天学习英语,丰富的词汇量开始令人刮目相看,六级成绩也由519飞跃到591。

  慢慢地,甚至有好友说,你简直是行走的干货。有人书荒不知道读什么书的时候,找我;有人内分泌失调不知所措的时候,找我;有人想提高英语却不知道怎么提高的时候,找我。单看文字容易放大一个人的伟大,尽管深知自己离理想的样子相距还甚远,但是我特别喜欢现在这种被需要的感觉。

  03

  最近在实习,与一个好友交流体会,她说更喜欢我现在接地气的样子,之前生活在理想状态的我渐渐使她不适应。于我而言,实习是我很重要的一个成长阶段,它不是让我停止仰望星空,而是让我开始留意我脚下的这片土地,认识到自己处于什么样的现实。

  实习之前,我真的以为只要够努力,愿意吃苦,就可以慢慢接近理想的生活。后来我知道,这句话依然是对的,只是我们要怎么定义努力和吃苦,以及,是否真的具备吃苦的能力。吃苦等于加班吗?我不知道,但我更倾向于认为“加班等于工作效率低”,当然它不总是对的,这种认知只是让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掉入“加班=努力工作”的坑。

  所以,我更希望花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怎么事半功倍,这是我定义的努力,思考不仅是能力,还是勇气,因为可能花了很长时间去思考一件事,也就耽误了机械去做一件事的时间,这也是有些人不愿意思考的原因。

  我讨厌“机械”这个词,因为它等于重复、可复制,我不希望自己长期处于复制黏贴的生活而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这是一句誓言,我无法忍受自己平凡又平庸,甚至多年以后还要结婚生子、赡养父母,在生命中至亲的人最需要我的时候,我还无能为力。

  22岁,一无所有,这是我的资本,因为如此,我没有什么生活的牵绊、有更多的独处时光、只需顾好自己的生活、相信人生的无限可能,这也是我人生最好的'增值期。

  实习加深了我的人生体会,它除了让我知道要珍惜校园时光以外,更让我知道如何在最美的时光做好最充足的准备,迎接期待的未来。我的初衷始终没有变:要按自己的意愿过一生,平凡而不平庸。

  04

  《全球通史》在记述西欧国家的崛起时写到,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昔日强国最终没落的原因之一在于,他们深信自己现在已经是最强,反感新事物颠覆旧传统,认为那是对已有成功的否定,并且在已有的坚固习惯的基础上创新,难度更大。而相比之下,西欧国家一无所有,所以敢于创新、敢于颠覆,形成了如今的世界态势。

  中国的没落与崛起也是类似的道理。从国家的兴衰中,我更加坚定一无所有是我的资本,换个说法说,现在的一无所有是为了以后更好的拥有。

  我知道,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不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没房没车没对象,甚至不知道自己人生的下一步该怎么走。而我很珍惜这个阶段,因为我还年轻,由内而外地,就像潇洒姐曾经写过的一段话:

  年轻就是相信自己还可以成为那个人,无论宇宙规律怎样,自己不设限,不认命,还在为此努力。而让理想主义不会败给现实的方法,就是明知道一切都会被时间碾碎,也要微笑着冲上去啊。

  22岁,我还年轻,我是这样的我:努力地过好当下,认真地做该做的事,快乐地做想做的事;是脚踏实地的理想主义者,是悲观的乐观主义者,是拎得清的白羊女,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是即将升学的研究生,是珍惜现在、向往远方的普通女孩。

  22岁,我还一无所有,22岁,我要更努力地拥有。

  22岁,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