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酸味散文
除了这两味可口的辣,还有一种味道叫台江人迷恋,那就是酸。
这种酸不是市面上的醋酸,而是台江人自己发明的酸汤。淘米水装入玻璃罐、陶瓦瓮密封储存,发酵的时间根据气温变化而定,天热则短,天寒则长,暑天里两天即可酿成。这种迅速的发酸有赖于贵州的气候,这份极致的温暖湿润鼓舞着米水中的各种酶尽情欢唱热舞,唱出一坛清香四溢,舞出一坛清冽爽口。各种酸汤美食更是风味独特,牛羊肉经酸汤包裹立马散去了膻味儿,酸汤菜叶则是制作渣辣子的主要原料,还有酸汤萝卜,咬一口,唇齿间饱蘸清脆酸香,令人难以忘怀。
在所有酸汤菜肴中最出名的应该是酸汤鱼,贵州人擅用香料的天赋在这道菜里可见大观。一锅地道的酸汤鱼一般要用到十种香料,葱姜蒜等常见佐料自不必说,紫苏、花椒、花椒叶也寻常见,而作为江南人来到这南方更南的地方,接下来要说的几种植物是我生平第一次品尝。
鱼香菜,顾名思义,煮鱼时为了去腥提香而放的香草,有两种。其中一种就是常见的圆叶薄荷,长三角地区的百姓将其视作芳香植物,大多制成盆景以作观赏,也用其独特的味道驱散蚊虫。薄荷叶晒干,泡茶饮用,是缓解咽喉肿痛的良品——想起在杭州工作时遇到的吴医生,是学校的校医,有一天专门给我送来一包从她老家河南带来的薄荷叶,说是她外婆种植而采集的。老人家的东西,常常带着持久的温热,我时常想起那包灰灰的薄荷叶。——在浙江食辣的衢州、江山一带,薄荷也入菜,炒螺蛳、红烧鱼都放一点,只不过不像此地放的那么频繁那么多,几片叶子就够了,薄荷的'种植面积也不是成片成片的,门前屋后有一两株足矣。
酸汤鱼中最名贵的香料当属木姜子,它是高级芳香油的原料,是一种落叶小乔木的果实,生长于山区的向阳坡,九、十月份,秋末时节,籽实完全成熟,就可以采摘了。天气渐渐转凉,存留树枝的籽实也会慢慢脱落,苗家人正抓住秋天的尾巴尽力收集这些可贵的宝石。成熟之后的木姜子是黑色的,但其实在台江,每日饮食都少不了这一道香味,因此木姜开出的嫩黄花朵,结出的青涩果实,也因为那一缕清香而走上餐桌。
世界名贵香料之一——木姜子
完美的酸汤鱼中还要放入一种西南地区特有的蔬菜——广菜——它是云贵湘一带的特色。外形类似芋艿植株,但更瘦小,几乎是后者长成后的一半甚或三分之一大小,只食用地面长茎,去掉叶子切成小段,放入汤中即可。
众多香菜围绕鱼块,咕嘟嘟地冒着热气,像一口喷香的温泉,鱼肉中的腥气荡然无存,舀一块,配上拌有辣椒粉、葱粒、盐沫的蘸料碟,或者其中还有经炭火烘烤、入钵研碎的青辣椒:那就太完美了。饱蘸调料和青椒汁的鱼块,一口下肚,唇齿留香。
除了日常饮食用到香草,还有一些香草出现在特定时令与节日场合中。棉菜揉出姊妹节的棉菜粑,密蒙花煮成清明的黄米饭,乌米叶浸出立夏的乌糯米,还有端午的粽叶、艾草和菖蒲……浸润植物汁液的米粒清香四溢,驱蚊逐鼠的菖、艾遍布古楚,自然的善意在丰富的植物与习俗中悄悄保存和延续。
面对集市上琳琅满目、各有大用的香料,不禁想起屈原,这个从楚地一路走来的孩子,用香草唱出百世流芳的歌谣,“香草美人”的深意自此立定,泽被后人。贵州人用香草祛除食物中的腥膻,增添米粒的色彩,留给身心芳香与美好的体验,与屈子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