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再过孤独的生活散文
小时候,经常跟着姐姐后面问:“什么是热闹,什么是孤单?”
直到有次放学回家,屋子里没有一个人,空空荡荡的,都不敢发声,因为总有回音,还有小狗发出的汪汪汪……
那一瞬间,第一次知道孤单是没有父母的陪伴,独自一人呆在空荡荡的房间不敢作声。
长大后,读过卢梭的瓦尔登湖,加上自己的生活体验后。
才渐渐知道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那么每个人都是孤独的,并且这是客观存在的孤独。
有一句话说:“越长大,越孤单。”
你是否也感受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身边的朋友越来越少。新结识的大部分人,很多还仅限于点赞之交。
曾经,我们也是很容易和别人成为好朋友的啊,我们可以和朋友一起彻夜畅谈,我们也曾在聚会上喝喝酒说说心里话。
长大后就开始发现,越来越难交到朋友,强关系越来越强,弱关系越来越弱。那么,为什么会如此呢?
过去,我们处在封闭的学校、固定的教室。学校里稳定的分班制、规律的运行规则,决定了你我要在学校呆上一整天。
既然呆上一整天,自然就有故事发生。有故事发生,自然就产生情感的交流和互动。
说白了,在学校,在教室,想不发生点什么都难。学校就是一个大型友谊加工厂,那是一个每天都在不断生产爱情友情的地方。
在大学,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固定的同桌,大班上课的模式,让我们连自己班级的同学都叫不上名儿。
课上,各自玩各自的手机;课下,各自回自己的宿舍。
再也没有高中时代的“过命交情”,上课一起偷偷说话、偷偷吃零食、偷偷看小说……班头训话的时候总是成双成对……
上课是和室友一起,吃饭是和室友一起,甚至有的人连和个别室友都从不相来往。
越来越难交到朋友到底是怨自己,还是怨别人!
上大学,是我人生第一次住校,但我发现宿舍与宿舍间的关系不如我想象的那个样子。
原本我以为住在对面隔壁的寝室,应该都像自己家的邻居那样亲密。
但我发现,一年多以来,我连对面寝室住的是哪几个人都不眼熟,校园的某个地方碰见了,我一定认不出来。
不认识同班同学,不参加社团组织,和室友关系处不好,朋友又从何而来呢。
整天呆在宿舍以手机为伴,被窝为友,这就是我们大学时代孤单的原因。
每一段关系的开始至延续,其实都是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经验、共同经历,共同克服了一些困难,才有成为好朋友的可能。
或是共同经历一次生死攸关的考试、或是共同完成一个使命重大的.项目、或是共同度过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
哪怕是一起玩过游戏,也能称做有共同经验。所以没有单向的感情,每一段感情的交流都是双方共同承担的,你不主动,你就不要想着有人会主动来找你。
纽约时报中文网发过一篇文章《年过三十难交友》。其实大量调查显示,“难交友”的状态,从23岁就开始了。
那么,为什么是23岁呢?
23岁以前,之所以我们能成为朋友,因为原来我们有资本浪费大把时间折腾青春。
人生短暂,繁华易逝,大好青春多和三五好友约约吧!
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赵丽华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年龄越大者,所结交的人也就越少,同时和既有的朋友之间则关系变得更加密切。
她的观点是,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枚闹钟,到人生的某个节点,就会铃声大作。
赵教授认为,人们会开始全心投入在情感上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因此,不再有兴趣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而是更愿意把时间花在亲近的人身上。
强关系越来越强,弱关系越来越弱。对个人而言,这种心理,会把许多“有可能发展为好友的人”拒之门外。
归根结底,23岁以后,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新的身份,叫“社会人士”。一周五天工作日,每天下班只想回家好好休息。双休日两天,也大有安排,日程满满当当。
有空闲的日子,只想在家好好呆着,根本没时间分配给不亲的人。这样,一没时间、二没欲望、三没激情,丝毫不会再顾及交朋友。
越长大越孤单就是一个我们都不愿意接受的事实,但路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孤单都取决于我们自己。
一名普通二本大学生,跌跌撞撞来到大学,在摸爬滚打中学会走路,养成了自主学习、灵活沟通、勤于思考的习惯!
【不想再过孤独的生活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你的孤独,虽败犹荣04-30
其实谁都会孤独的散文04-29
百年孤独散文11-18
思念是一种美丽的孤独散文12-14
从此我不再过儿童节初一作文12-19
感谢孤独——《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后感09-16
不想冬眠的小熊的动物故事09-07
不想长大高二作文08-04
用孤独造句01-21
《孤独之旅》说课稿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