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第一印象欺骗散文
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手记。
在人际交往中,我一直有个习惯,如果第一次见面,你给我的印象很不好,那么我们可能很难有第二次见面的机会。虽然日久才能见人心,想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地接触才能有所了解,但我依然比较重视一个人的第一印象,哪怕经过后期的接触,了解到这个人的诸多优点,但是依然没办法让这个人真正走进我的世界,只能勉强作为泛泛之交。
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是说实话我一直比较迷恋一个东西——缘分。我比较相信眼缘,特别是第一次见面的感觉,如果第一次见面,你给我感觉很不错,那么我就会有和你继续交流下去的可能,因为在我看来,冥冥之中,我们其实有一份缘在,起码前世已经经历了至少五百次以上的回眸哦。
但有些时候,缘分这东西很奇妙,可能一开始看对眼了,觉得不错,但是时间会暴露一切。经过长时间的交流,彼此的缺点都会一点点暴露出来,甚至会感觉对方和自己当初预想的完全相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种心理:自己当初是不是瞎了眼,怎么认识了这么个人。
会产生这种心理主要还是没有认识人性的复杂。每个人对于陌生人都会有戒备心理,同时都想要充当好人,得到别人认可。所以一开始交往时我们会尽可能地呈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尽可能地隐藏自己的缺点。因为彼此不了解,为不破坏这层关系,彼此都会小心翼翼,生怕一用力就扯断了彼此之间联系的纽带。随着交往的深入,通过不断地加粗纽带,逐渐地,我们会开始试探对方,逐步暴露自己的缺点,一开始彼此都不在意,会在心里互相安慰,人无完人,有点小毛病其实很正常。在彼此默不作声的情况下,彼此关系依然很融洽,双方就会开始默认对方已经接受自己的缺点,于是更加放松,希望对方了解得更多。可是,在经历缺点的不断侵蚀,彼此之间的纽带会开始出现裂痕,并在不知不觉间扩张,开始觉得对方变了,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人,这个阶段如果处理不好,关系就会一下子破裂。这就是为什么看似亲密无间的两个人,转眼间就翻脸不认人的原因之一。
多数人为维系彼此的关系,会尝试指出对方的问题,期许对方能够意识到问题并加以改正。但事实往往相反,彼此会认为对方在“挑刺”,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对方开始不重视自己了。如果恋人关系,彼此就会觉得对方不爱自己了,开始互相猜忌,久而久之,关系终会破裂。
日久见人心,不仅见的是他人的心,其实也是自己的心,他人其实是自身的一面镜子,他人的缺点其实就是自己的缺点,而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而是选择掩饰。掩饰不足的最好办法不就是“视而不见”吗?于是彼此开始逐渐远离,最终各走各路。
每个人出门都会戴着一副面具,不会轻易展露真实的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事实往往相反,自己不愿意坦诚相待,却希望他人坦诚待己。这不是耍流氓嘛!
社会复杂,人心更复杂,毕竟人心还隔着一层肚皮。所以不要想着凭第一印象去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因为没有谁会愿意向陌生人展露自己的全部。每个人都有戒备心理,这不是心机,而是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同时也是出于表现心理,我们都希望向他人显示最好的一面,特别是那些对自己而言重要的人。那些想要一眼看透别人的人,往往都被一叶障目,局限在错误的认知中无法自拔。
人无完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不足,因此,我们要学会包容,多关注他人的优点,包容他人的缺点,这不仅是包容他人,其实也是在包容自己,因为他人往往是作为你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而存在,透过他人的不足能帮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变成更好的自己。
很早以前,先贤就已经认识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作为后事之人又怎么能够在这件事上迷茫呢?
【别被第一印象欺骗散文】相关文章:
关于生命的欺骗名人故事11-21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语文教学反思02-14
初三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案04-04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原文和鉴赏01-17
初三语文《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文04-04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课堂实录及课后反思09-13
S版初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实录04-06
初三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导学案04-06
初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和反思04-06
初三语文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设计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