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与秸,梦归何处散文
今生有幸,在北京海淀区学院路一带生活了44年。在学风充盈、书香环绕的街区,高等学府深处,有壮观的图书馆;购物超市的角落,有宁静的“书林”;邮局楼层醒目处,有微型书市;蓟门烟树的碑廊,有沉醉在册页里的青年……五道口街头一隅,有多类景貌的书屋。
每逢双休日,在泛着油墨香的书海里畅游,成为我一大享乐。那日,我漫无目的翻书时,一则佛教故事入眼入心,引发我写文抒怀。
有位禅师,手中掬一色泽、花纹皆奇美的石头,向大弟子说:“你把它拿到菜市,看价值几何?”一会儿,大弟子拿着石头回来告知,买菜的市民都说,这石头很好看,也很好玩,愿付一两银购买。
师父让二弟子把石头拿到富人、秀才品茶的场所去估价。二弟子从茶楼回来后说,几位公子说石头很美,可摆于厅堂,愿付10两银购买。第三位弟子按照师傅的指点,把石头拿到珠宝店。回来告知,石头的价值,已是千两白银了。
师傅面对三弟子,行了“不言之教”。三弟子感知什么,没有下文。但我恍然有悟:同样之物,在不同人眼中,价值大不同。
于是,我迎着晨光、泡好绿茶、打开电脑,写草与秸这两种“弃物”。
自古,农夫就厌恶青草,恨它盗取种植物的养分,恨它茂盛程度超过田苗。于是锄、烧、铲,甚至在收获季节焚烧。芸芸野草,在晨曦醒来时垂泪、叹息。直到一日清晨,原野传来一阵女子的歌声,尽管柔婉且凄楚,众草还是振作起来,仔细聆听。那是以《诗经·葛屦》为词、田妇们随意谱曲的民歌,歌词是:“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掺掺女手,可以缝裳……”
万物皆有灵。众青草一片哗然:“我们也是有用之物,能在巧手下变为草鞋,可伴随人们在冰霜上行走!我们可以变为草衣,遮当风雨!”
被显贵、豪富者不屑一顾的青草并不知晓,历代过往的圣贤、文宗,从来没有轻视它们。道学创始人老子,曾把草木枯荣,比作人之生死、认为内蕴哲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中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江边独游时,看到一种叫江蓠的香草和白芷,突发奇想,认为它与秋兰相配,必为奇美饰物:“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认为青草生命力绵延不绝、难以战胜的人,当属唐代顶级诗人白居易。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句,激励了多少不懈努力者!
齐鲁大地,不仅山川壮美、文风斐然,是我多年“心向往之”之地,那里的草编史也相当悠久。数十年前,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大汶口原始社会晚期文化遗址内,挖掘出公元前4200年——2400年的红陶与黑陶,表层大多描绘着草编图案。证实山东草编,至少有5000年以上历史。草编包括草、柳、苇、藤四大类以及秸秆编制。与人们体肤零距离接触,伴清梦、送清凉的草编织品,自然是草席。
江浙一带,非但风光清丽、文采斐然,居家常用的草席,也是华夏同类产品佼佼者。我在苏州浒关镇采访时,听到一则往事——清乾隆帝巡游江南,途经苏州浒墅关,见到“关席”后抚掌叫绝,作诗多首,向地方官索要那里最好的“关席”。我凝视这类淡水草席,发现水潽、油潽、单筋、双筋等级别的草编凉席,虽价位不同,却无不显现纤纤巧手、穿引精编之美韵。再看权威资料,更是吃惊——故宫博物院御花园仅存的`“皇席”——富川席,便是浒关的关席。
与“关席”齐名的草席,当属浙江“宁席”。产于宁波的草席,自唐开元六年间就已远销海外。宁席不仅柔软结实,还富有弹性,多为火车软席、汽车坐椅及茶馆饰物。宁席,曾与一则爱国故事相联,使人们对这种草编制品更加珍爱。记得那年,我散履宁波天一阁。在阅览区域,我翻阅宋志《指祖统纪》之时,眼前呈现800余年前一段情景——浙东制置史张浚与金人战于明州西门。张大官人见民间多织席,便大量收集,铺在路上。侵袭的金兵脚踏席上,底盘不稳、多见跌倒。于是张大帅出奇兵,获胜。当地为纪念,又称此席为“滑子”。
与草编艺术并驾齐驱且毫不逊色的,是秸秆编制品。记不清哪年哪月,只记得是个秋风瑟瑟的晚上。我在连日采访之后,拖着疲惫身子,走进河北一家还算讲究的宾馆,等候一个朋友的到来。他也是文学爱好者。我在报社编辑文学版面时,他是投稿量、上稿率较高的作者。夜深时段,电话铃响了,传来他被严重烧伤的不幸消息。
详问缘由,我心中一阵酸楚。仪表堂堂、爱说爱笑的他,以县机关的干部身份,与几位同事走入田间,劝阻农民无序焚烧麦秆。在四处浓烟烈火中,在扑灭秸秆火势过程中,他被烧的面目全非。
在那个不眠之夜,我想起了家中多宝槅中,那几个用麦秸秆精制而成的小洋房、小城堡。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山东夏津县采访时,一位草编工艺厂厂长赠我的礼品。记得当时,那种色泽鲜丽、构造精致的小洋房,每个可换汇5美元。钱不多,但万事酬勤。几十人的小厂,一天可出品数百,经营得红红火火。让我惊喜的是,很多乡村丢弃、焚烧,污染环境的麦秸秆,通过熏、蒸、烫、漂、剖开整平,造型染色等工序,或变为华丽精美的殿阁,或变为呼之欲飞的鸟雀,或变为柔情似水的首饰盒……弃物变尤物的过程,难道不给人启迪?
当我那位朋友被麦秸燃起的烈火毁容、呻呤之时,另一地区的麦秆工艺品,正在获取大量外汇,正在印证华夏大地传统艺术的魅力。草与秸,当繁盛变为简约,率性变为深沉,张扬变为静止之时,恍若一叶承载智慧的扁舟,泊于理想彼岸……
至今,我家多宝槅内、书柜空余处,最醒目的藏品,不是玉雕、名瓷、奖杯、名砚、珊瑚……而是草编、秸秆编制的精美艺术品。
【草与秸,梦归何处散文】相关文章:
暑期与梦散文11-20
脉脉送春归散文11-09
归梦注释鉴赏及译文01-26
高中语文《清平乐·春归何处》ppt04-15
十年仙剑归一梦,一夕回首江湖远散文11-17
梦的始末散文11-04
繁星一梦散文01-16
梦思江南散文05-01
四叶草之缘散文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