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衣锦就不能还乡了吗散文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讲的是4个年轻人选择离开北上广,转而到二三线城市或回老家生活的事。这4位年轻人都表示自己离开北上广并不是被迫逃离,而是主动选择一种新的生活。
这样的推文对目前阶段的我还挺有感触的,我是一名实习生,在深圳上大学,也打算在深圳发展,如今从事文案方面的工作。但上了一周的班,我就明显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了。
还好,目前作为实习生,我还能住学校宿舍,所以暂时没有租房的压力,但这也要承担相应的代价。拿出深圳的地铁线路图你就知道了,我的学校在右上角,上班的地点在左下角,二者之间横跨两个行政区,路途之遥远可想而知。
而我身边那些租了房的师兄师姐们,考虑到高昂的物价和房租的成本,只能选择那些较为便宜却离公司很远的地块租房,朝九晚六的上班时间,实际就是朝六晚九了。
我能想象的上班族的一天是这样子的.:
早上拼了命挤进像沙丁鱼罐头的地铁里,
到了公司还要忍受低声下气陪笑的羞耻感,
到了晚上看万家灯火想到自己身处异乡油然而生的孤独感。
这些,都在逐渐消灭年轻人对一线城市所有的幻想与期待。
深圳夜景
大城市里赚钱多,但生活成本也大。高昂的物价与房租,每个月领到的薪水扣这扣那,到手的也就没剩多少了,更别谈还要寄回家报恩父母,这样的生活实在是不容易。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年轻人就想离开大城市,去二三线城市或干脆回老家。尽管工资相对较低,各种资源也匮乏,但是各方面权衡下来后,发现在中小城市的生活指数能够明显提升,干嘛还不走?
但中国人要面儿。没有衣锦就要还乡,似乎不怎么体面。这就使得一些年轻人,明明在外有诸多不如意,却不敢回老家生活,如今看似选择很多的年轻人实则根本没有选择。
在很多人看来,去大城市打拼后回到家乡的人,若是衣锦还乡,便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若是两袖清风,那就说明这个人没什么出息。特别是那些在大城市读完985211的大学生,毕业后要是想回家乡发展的话,十有八九是不被人理解的,甚至还会被亲戚们嗤之以鼻:“看看,他妈供他读这么久的书,上这么好的大学,最后还不是一样得回到这里才能生活下去”。
广州夜景
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逃离北上广”,用逃离这个词,我觉得是挺对的,不过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像外界所说的一样,逃离是无奈之举、是被动的。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了选择与底气,我们才主动选择逃离,因为我们知道自己向往怎样的生活,想过怎样的日子。我就是想在宜居的城市里工作、生活不行吗?我就是想5点下班后和朋友吃个饭,再溜达到茶楼里唠嗑,提前过上养生的生活不行吗?
现在的我们,似乎很容易就被世俗的功利捆绑,为他人的价值所限制,就像整个社会都在提倡一种“成功学”。在第一季的《圆桌派》里面,窦文涛就有这样的总结:“每个人本来都有该待的地方,但是我们靠着一种简单粗暴的逻辑,把所有人成功地挤到了一个地方,一个标准,灌输一个价值观,一种生活方式。恨不得把大家彻底逼疯”。
《圆桌派》第一季第十一集
这里的逻辑,我认为是一种人人都必须达到社会主流认可的成功的强盗逻辑。比如说大家认为在大城市里有套房就是人生赢家,你没有就是失败的;大家认为银行卡里得有几位数才能衣锦还乡,你没有就不能回来。
在这个多元的世界里,有人往东,就有人往西,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过自己觉得舒适的生活。这样,社会终究也还是会进步的。
在我看来,毕业刚出来的那几年,我们可以先选择留在大城市里生活,开阔眼界积累经验,毕竟世界那么大,如果当时没有现在留下来,晚年恐怕还是会在遗憾中度过。但若是你觉得一线城市生活指数不高,适应不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那么去二三线城市或者回家发展也是一种良策。
到那个时候,也不用担心有没有衣锦、能不能还乡了,可能上天就是想让你得先还乡才有衣锦也说不定呢。
【没有衣锦就不能还乡了吗散文】相关文章:
没有你的日子散文11-21
下雨天没有伞的季节散文04-29
《礼记》礼记·深衣06-14
《礼记》礼记·缁衣06-14
《哨遍·高祖还乡》原文及艺术特色12-09
心相约却没有会面的地点散文欣赏04-29
为什么血型不合就不能进行输血06-12
缁衣原文及赏析08-21
没有金刚钻揽不住瓷器活散文11-10
秦风·无衣原文及赏析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