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的散文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总是书不离手的我,变的很久都不沾书了。
早先还是孩童时,由小学就有借书的习惯,办了借书证总是满载而归,看完了就换着借。大概是上了高中吧,渐渐的,所谓的“闲书”开始看的少了,每次去借也尽量捡着辅导书去借。完了紧接着就是高考,然后是长长的一段沉寂期,期间完成了自考大专。本科还未完成,就急匆匆去找了份工作,浑浑噩噩的过了这么几年。
仿佛是空虚的太久,近日重新找到了我那可以进“博物馆”的借书证,去图书馆试了试,居然还能用,就顺道借了几本回来。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年用电脑的时间太多,娱乐也似乎太多,却找不回曾经的简单的愉悦。
花了一个下午,慢慢的读完了其中的一本,是一本探究中国历史的书。本人一直对历史有着特殊的喜好,就这样的,没有任何功利与目的的去做一件事,读一本书,完完全全是为了自己的兴趣去做,多么的美好。当我合上书本时,觉得心旷神怡,虽然这些年网络便利了,时常泡在网上,也不是没有东西可读。但浮躁的网络就如同浮躁的心情一样,信息量的过于繁杂反而造就了诸多的垃圾信息,让人不堪重负。
虚拟世界的发展太快,几年前我们还是只会用电脑打游戏的顽童,如今就已经是离不开电脑的网虫了。影视、动漫、论坛、新闻,包罗万象,让你置身其中却又不知所以。长期的面对电脑,变得空虚麻木。即使是在网上去读文章,也完全不是看书本的感觉。那是一种淡然的感觉,是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就仿佛回到童年,聆听长辈们述说故事的时候。
也许,正是因为烦恼所以才去逃避;也许,正是因为逃避才会去上网。生活中总有诸多的不如意,也有太多的遗憾。当我们负载不了的时候,选择一种宣泄的途径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正如有的'人去酗酒一样,都只是一种方式。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对的,生活毕竟不是小说,任由我们去填写,而我们,也许只是别人故事中的一个注脚、一个路人甲。
《相约星期二》中,主人公说道:当你身处于一种文化中,却无力去改变它时,那么接纳它,并重建属于自己的文化。当周围的人都在不断的抱怨,却又同时深陷其中时,我们要反省,我们最初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如今得到了什么?我突然明白,网上的一切看似繁华,却恰恰失去了思考,一个属于自己的思考时空。我们总是不断的被接受,却无法消化。
十年过去了,到底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我不断的问着自己,在这个读书的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