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石堤散文

时间:2021-05-20 18:42:50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石堤散文

  我的故乡栖息在赣江上游。每次回到老家,都要去河边溜溜湾。不论是酷暑难耐的夏天,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到了河边都喜欢去河床底部的石堤上悠闲,或与爱人一起蹲在石堤上拍照,邀河水作背景,留下青春可人的倩影;或与朋友一道踩着高低不平的青石,沿着长长的石堤行走,观碧水长流,赏两岸风光,谈河边趣事。

石堤散文

  赣江是鄱阳湖水系中的第一条大河流,也是长江的重要支流,全长约800多公里。当陆地交通尚未崛起、公路雄狮仍在梦游的国度里酣睡时,赣江便是江西省境内最大的水运动脉。

  在水路运输最为繁忙的年代里,赣江流域迎来了史无前例的河槽改良工程——兴建石堤。

  河床兴建石堤的意义与作用,无法找到权威性的史料予以佐证。但依据石堤投入运行之后的实际效果,依稀可以捕捉到当年构建石堤的几许思路:一是利用石堤为河沙随意性的流动设置可靠的屯积港湾,保障河道的通航能力,不因沿线的沙粒淤积而阻塞航道。二是从水土流失和保护河岸的角度着想,借助石堤的举措,将可近可远的航道固定在河床的中央,能有效约束船舶的行走线路。船舶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波浪,有意延长波浪推进路线,可以缓解波浪冲击两岸的力度。

  石堤是由成千上万块青石,沿着河床的横截面堆积而成的堤坝。在赣河8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沿线都有石堤的伟岸身躯。石堤一端连接河岸,一边延至河床中央。每条石堤长约百来米,梯形结构,顶面约有一米多宽,我不知道石堤沉入实底究竟有多深,底脚有多宽,石头耗用了多少吨,建了多长时间,洒落了多少人的青春汗水。

  刚建村庄微信群那年,群里发了一张老照片,那是仪叔一家人坐在石堤上拍的照片。据悉,那是石堤建成之后第二年拍的,记载了当年石堤横卧在水中的威武雄姿。对比三十年之后我坐在石堤上拍的照片,感觉石堤的原貌,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唯有不同的地方是,仪叔照片里摄入的群山是光秃秃的,山上的柴茅都被砍光。而我照片背景中的群山则是森林茂盛。之所以出现这样差异,缘于改革开放的时期,一大批农民工外出务工离开了乡村,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渡河去山上砍柴割茅了。经过三十多年的绿化,如今河对岸皆是松树满山,苍翠繁茂,绿色的植被浓妆淡抹般地笼罩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无论山势逶迤的线路多长,都无法甩脱那一身绿色的戎装。这一景观,也让赣江故乡段的沿岸风光,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去年国庆节的下午,我同仪叔踏上了那条没有苍桑的石堤,一路走着,一路倾听他叙说当年参与兴建石堤的点点滴滴。那是他高中毕业后投身社会的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亦是他青春路上最美的成长,如果没有修石堤的经历,没有上山砍茅艰苦环境的历练,他不可能在新兵入伍很短的时间内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特种兵,优先得到部队领导的赏识,最终成为了一名部队干部。

  那年大兴筑坝工程,规模浩大,不亚于当年修建万里长城的声势。每年赣江的汛期季节,各乡镇纠集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投身到赣河筑坝的工程中去,一干就是几个月,一建就是好几年。

  用于建造石堤的材料,取之于山中爆破的青石块。运输石块的设备,全靠一艘艘载重量达百吨的机动驳船完成,驳船承重越大“吃”水越深,因而对水位提出了越高的要求。新建石堤的黄金季节是春末夏初,每年4-6月份是赣江的汛期,此间河槽某一断面的径流总量占了全年的一半以上。汛期期间,赣河始终能拥有并保持较深的水位,水深有三大好处:一是人工搬运石头上船的路线最短,机动驳船能停靠在岸边最近的位置;二是运输途中,驳船可以在宽阔的水域中横冲直撞、肆无忌惮地前行,不用担心沙滩搁浅;三是运输船到达目的地后,驳船可以到达石堤水域中的任一位置,方便石块就“地”卸入水中。

  每当赣江汛期到来时,赣河流域处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运输景象: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络绎不绝的船只逆流而上,成就了一幕千帆竞发的美景;川流不息的驳船顺流而下,展示了一片百舸争流的风光。离眼前最近的地方,则是机动驳船出入岸边的桥头堡。这里有动力设备的引擎声,有驳船的鸣笛声,声声交织;这里有驳船行驶途中产生的水浪,有螺旋桨搅动河水而掀起的波涛,一浪接着一浪,不停地搅动着赣江欢腾不息的河面。

  驳船重载满船石头的卸货任务,全靠人工肩扛手搬完成。那时,每条船上安排了八位民工,每两个人组成一个战斗小组,民工将大小不一的石头,先从船舱内抬上船面,再小心翼翼扛到船舷边处停放,取出粗大的园形竹扛,退出石头装夹的铁丝,然后两人站在船舷同侧,脸部一致朝外,站稳脚跟,收腹弯腰,双手伸向石头腰部的偏下方,找到扒石的着力台阶或受力点,在一人发出一二三指令后,一鼓作气将石块掀起,小的石头可以一步到位,直接推入水中。大的石头则要分两步走,掀起的石头先竖起来,在重心落在一个支点上后稍作停留,控制好石头的平衡度,之后再酌情用力往外推石,此时石头便会笨重地滚落于浑浊的洪水之中……

  一个推石落水的动作,看似简单的一项运动,实则暗藏着或多或少的兵家的军事哲学思想,上升到理论高度上讲,就是既要有勇,又得有谋,是勇与谋的辨证统一。勇,决定了掌握力度合适的刚性,力气小了移不动石头;谋,注重于力气大小的柔性,讲究技巧,杜绝蛮干,用力过猛容易导致连石带人一起滚落水中而发生不幸事故,这不是危言耸听,曾经发生过几起人员落水事件,有的被及时救起,其中有一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了,驳船在施救过程中,落水者意外闯入了驳船的底部,导致很多时间找不到人……巧干,意味着能节省体力的时候就得注重,就得珍惜。毕竟,那种凭力气作业的活,靠的不是几分钟的热血就能沸腾,凭的是论持久战的谋略,是一日之中从清晨干到摸黑的一种维持,是一天出力中没有时间休息的一份坚持,而且明天还得“东山再起”,明天的明天还得循环往复。

  肩扛石头的工具制作很简单,所需材料,只需竹扛一根和8号铁丝两根。但铁丝的承重有严格要求,8号铁丝直径为4mm,横截面积12.6平方毫米,铁丝抗拉强度按30公斤/平方毫米计算。则8号铁丝可承重377公斤。铁丝制作方法是,将铁丝弯成封闭性的梯形状,上窄下宽,然后将两根铁丝的上部束缚在一起,形成一个支点,铁丝的下方必须分开,便于两边套入石头。安装时,撬起石块一角放入一边的铁丝,尔后,再撬起石块的另一端套入另一边的铁丝。两边铁丝套上后,穿入竹扛,这样就可以将石头抬至目的地。

  无数实践证明,那一套用于搬运石头的民间专用工具物美价廉:经济、实用、方便、快捷、安全、耐用。它的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却凝聚着一代有为民工的聪明才智。

  随着石头一块块落水,当驳船重量渐次减轻、吃水深度越来越浅、船体离水面越来越高时,仪叔很喜欢倾听石头高位落水的声音。或许,这就是他骨子里仍然残留着童心未泯的那份淘气吧。虽然,抬石头的活是那么辛苦,那么累,有时遇上了石头“王”,还得使出平生最大的力气,才能扛起重达三、四百斤的巨石。然而,每当听到大石瞬间落水发出“嘭”的一声巨响时,又是那样摄人心魄,那样振奋人心,这或许也算是劳动带来的一份乐趣吧。有时,仪叔也钟爱欣赏石头落水带来的昙花一现的美景。当巨石落水严重砸烂了河面时,河水会愤怒成喇叭状的花束朝四周盛开,溅起的巨无霸的盘状水浪掀起老高,像当年原子弹试验爆炸腾空而起的蘑菇云一样,异常精彩……

  我们慢悠悠前行,来到了石堤的最顶端止住了脚步,仪叔修堤的事也说得所剩无几了,我们静静地观看着眼前的河水。

  这里是一片碧绿幽深的水域,绿得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深得通体毛骨悚然。河道中央,奔腾着湍急的水流。绿幽的河水来至石堤右下角低洼处,激流成一个很大的螺旋形水涡,来自河面水草之类的漂浮物,一旦进入漩涡中心,便会急骤被水下拽,瞬间不见了踪影。记得几年前,撑船路过这里,却被滑入了漩涡中心,船上几个人竭尽全力想要摆脱漩涡,无奈七米之长的竹撑杆探不到河底,终因不能如愿,眼睁睁看着小船随漩涡之水不停地转圈……

  夕阳快要坐上山顶了,落日的余晖柔柔的洒在我的`脚下。我低头观看着脚下的石堤,石堤全是用凌乱的石头堆积出来的一条堤坝,石与石之间的接触,或是点与点的停靠,或是点与面的紧贴,或是面与面的亲吻,她们是那样和睦相处,是那样的齐心协力,在没有水泥浇灌的情况下,也能结成一个整体,也能拧成一股绳,也能众志成城,携手并肩守护着她们的家园,不辜负筑堤人在她身上倾注的心血。面对湍急的水流,每一块肩负使命的石头,不为前赴后继的水族势力所屈服,她的执着,她的刚毅,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比悬岩上的竹子咬定青山任风吹拂的险恶环境还要强大百倍。从她们身上,我感觉到了力量所在,感觉到了精神可贵,试问我们在生活崛起的道路上,有什么困难挫折不可以视作渺小;我们在事业开启的蓝天中,有什么艰难困苦不可以克服?

  石与石之间,原本就存在很多的空洞与缝隙,经过多年的洪水浸泡与覆盖,不再像当初那样瘦骨嶙峋,石堤让自已身躯渐趋丰满的途径是,她善于接纳异已,让家族成员之外的兄弟,诸如沙粒、砾石、泥巴等参与进来。春天滔滔的洪水,将自已埋在深深的水域中,石堤因此并没有被强大的洪水冲刷而移位、弯曲、溃败……

  赣江因为有了石堤,便引来了由沙砾、沙石组成的沙州,沙州聚集在石堤的下方,沙州越积越多,与石堤组成了一个整体,组成了一个家。沙州紧挨石堤,石堤贴近沙州,沙州不愿意再次沦落迁徙队伍的“浮萍”,石堤也不想以孤单的身影行走江湖,石堤需要枕着沙州的腰身相依相偎,沙州需要挽着石堤的臂膊风雨同舟,两者相互依靠,相互取暖,患难与共,彼此形影不离,一同走过了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俨然似一对如胶似漆的情侣,似一对不离不弃的夫妻,没有三年之痛,没有七年之痒,更没有……如果现实生活中,那一对对已经走进了婚姻殿堂的夫妻,都能像石堤与沙州那样持久厮守,都能像沙州与石堤那样终生陪伴,都能在婚姻大厦里安然入住、栖息一生,不再有更多的叛逃者,一同过着幸福美满、温暖如春的生活,那该多好。

  石堤静卧于赣河的一隅,与优雅的河水为舞,与可爱的沙州为伴。从石堤刚直不屈的身躯上,我仿佛感觉到了她就是赣江的气节,是赣江的灵魂,是赣江的脊梁, 高山因有脊梁而不塌方,石堤因有脊梁而巍然不动。

【石堤散文】相关文章:

三生石上散文11-08

《魏王堤》白居易唐诗鉴赏04-04

三生石上情缘几世散文05-03

唐宋散文《祭石曼卿文》教案设计11-20

《江南柳隋堤远》原文及鉴赏03-11

石氏-姓石的名人-石姓起名字-石姓的起源与家谱07-23

上官仪《入朝洛堤步月》古诗赏析01-24

《入朝洛堤步月》上官仪唐诗原文鉴赏02-05

花石纲01-09

东坡肉石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