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手把扇子轻扇风散文

时间:2021-05-20 14:24:04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手把扇子轻扇风散文

  一直认为,扇子是一件奇妙的东西。扇子原本应该是一件专门用来扇风的工具,是夏令时节解暑引风的必备之物,可是,在咱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这个扇子就绝对不仅仅是一种扇风的工具那么简单了。

手把扇子轻扇风散文

  不知道这个世上最原始的扇子,是什么样子的,不过想来就应该是我们的祖先们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摘下树上的一片硕大的叶子,例如棕榈叶、芭蕉叶之类的,然后,拿在手里就扇了起来,这就是最原始的扇子。后来他们或许发现,把树叶子晒干,进行简单的加工之后,会使得制作出来的扇子,变得更加轻便,扇起风来更舒服,也更加容易保存,自此,制作扇子的工艺,便从此产生了。

  接着,随着绢缎和纸张等的出现,人们开始想到,可以用这些工具来制造扇子,使得扇子更加易于保存,制作出来的扇子也更精巧,于是,使用各种材料制作的扇子,便由此产生了。竹子、木头、纸张、象牙、绢布、飞禽的羽毛……只要是你能够想得到的,就可以拿过来制作成扇子。

  由于制作扇子的材料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珍贵,扇子也逐渐从单纯用来扇风的工具,变成了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就好像《水浒传》“智取生辰纲”里头说的那样“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首打油诗自然是反映了王孙公子不知民间疾苦的丑态,不过,从另一个侧面或许也能够反映当时人们对于王孙公子这些权贵阶级的看法,人们认为他们的形象,是与一把象征高贵身份的扇子,分不开的。

  说起拿扇子当成地位的象征,自然很容易地就能让人想起在皇帝背后的“仪仗扇”了,我们经常可以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在一位皇帝的背后,站着两位面容姣好的宫女,她们一人手中拿着一把高可及人的扇子,摆出造型来。这样巨大的扇子,自然不是用来扇风的了,它们只是聋子的耳朵——摆设。

  就连皇帝都这么喜欢摆造型,上行下效,老百姓们又怎么能不效仿呢。当然,一般的平民百姓,使用扇子,还是以实用为主的,那些热衷于玩扇子的,主要是文人雅士或者是富家小姐。

  除了服装是分性别的以外,您是否还能想到,扇子,也是有性别的喔。文人雅士和富家小姐用的扇子,是截然不同的。

  女孩子家用的扇子,主要是团扇。它的形状首先就好,团团圆圆的,符合中国人心目中吉祥如意的意思,所以,女子一般都会对这种形如满月的扇子情有独钟,再说,它们一般都是用丝织物做成的,所以用起来轻巧灵便,特别适合蒲柳之姿的弱女子使用。对于女子来说,扇子除了是用来扇风的以为,还可以有一个重要的用途,那就是遮面。都说“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种欲说还休的朦胧境界是最美的,可是,不擅琵琶的女子又当如何呢,一把轻巧的罗扇,就是她们最好的道具。自从有了王建的那首《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美人们便更加喜欢用扇子来遮挡自己的脸庞了。偶感不适,面色不好的时候,可以用团扇来遮面,便使女子们有了一种“病西施”的美;身体康健,脸色红润的时候,同样也可以用扇子来遮面,就有了一种含情脉脉的美。用扇子挡住面目,那种娇羞的姿态,足以征服无数的君子们。

  文人墨客喜欢把玩扇子,就和美女们稍有不同了,试想一下,一个堂堂七尺男儿,拿着一把圆圆的团扇,扭动着腰肢走路的样子,是不是让人觉得有些不忍去看啊。所以,对于男子来说,他们用的扇子,不是团扇了,而是折扇。

  文人好扇,向来把扇子称为“怀袖雅物”,既然要藏在袖子里,那么这扇子就一定要方便携带了,折扇,用时打开,收则折叠,用来“怀袖”,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试想一下,兰亭雅集的时候,要是不能一边摇着扇子,一边吟诗作赋,就算是有美酒做伴、佳景环绕,也会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不甚完美。我甚至相信,如果唐伯虎月下与秋香会面,向其表露自己真实身份的时候,手中要是拿着一把扇子,那俘获佳人芳心的成功率,一定比不拿扇子的时候要高。古代的文人手中要是没有扇子,就好像现在的白领阶层不喝红酒、咖啡,只喝白开水一样,是一件比较没有品位的事情。

  折扇与团扇为什么会受到上流人士如此青睐呢?那自然和它们的美观和它们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了。

  首先,在材质方面,相比普通老百姓手里摇的蒲扇,它们自然是要名贵得多了,虽然我国是丝绸之国,但是对于科技尚不发达的古人来说,丝绸这个东西,还是比较值钱的,这么好的丝织品,不用来做衣服,而是用来做一把扇子,就可以想见这团扇的珍贵了。对于折扇来说,虽然扇骨以竹木为主,扇面以纸材为主,这竹子和纸张,算不上是特别珍贵的东西吧,但是,一些质量精良的竹材和纸材,也是价格不菲的。更何况,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力,拼命在扇骨上做文章,比如,他们会改用象牙做扇骨,使得扇子的身价倍增。

  其次,折扇和团扇的扇面上要是空空的,什么都没有,那自然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的。于是,人们便想出了在扇面上题写字画的办法,使得扇子更加具有欣赏性、艺术性。如果能得名家题写,这扇子自然是能够摇身一变,飞到枝头便凤凰了。

  在《晋书》中就曾经记载了一个关于王羲之题扇的故事。说是王羲之有一次在山里头看见了一个老婆婆,拿着扇子要卖,可是问津者寥寥,王羲之便在其每把扇子上都写了五个字,那老婆婆开始时,还面带愠色,认为王羲之弄脏了她的扇子,但是,王羲之告诉她说:“你只要说这是王右军写的,每把扇子足以卖百钱。”老婆婆将信将疑地试了一下,果然大家都争相购买。不知道这个王羲之为蕺山老姥题扇的故事,是不是开了文人题扇的先河,但是,自那以后,经过名家题写的扇子,逐渐成为世人争相收藏的珍宝,这的确是事实。

  还有一种扇子,也不是普通寻常人能够用的,这种扇子最适合的,就是握在那些高人们的手中,那就是羽毛扇。

  说起羽毛扇来,自然就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位三国时候,“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诸葛亮了。他擎着一柄鹅毛扇,就这么扇着扇着,就扇出了一场东风,于是,一个草船借箭的传奇故事就这样展开了;他又是这样,捻着胡须,微微一笑,用他的鹅毛扇,扇啊扇啊,就在曹丞相的战船上扇出了一场大火,于是,一个火烧赤壁的故事,就这样传唱了千年。

  当然,这东风自然不是他“扇”出来的,而是他“算”出来的,据说,诸葛亮可以通过观察鹅毛扇上羽毛的形态,来测算天气的变化。一把小小的羽毛扇,居然战胜了现代化的气象学仪器,甚至连那阵来无踪去无影的东风将在什么时候刮起,都算得清清楚楚,诸葛亮真乃高人也。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话,不如给我们的气象预报员每人都发一把鹅毛扇吧,那样,他们预报天气情况的时候,或许也能像诸葛亮一样准确了吧。

  听说,现在的服装时尚界,最流行的就是混搭,混得越厉害,人们就越喜欢,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对于传统的突破。其实,聪明无比的中国人,早早地就发现了这“混搭”的美妙之处,并且,把它付诸到了对于扇子的制造上。

  是的,谁说只有纸张才能做扇面的呢,原本用于制作团扇的丝织物,就不能用来制作折扇吗?

  于是,一种用真丝做扇面的扇子,便应运而生。据说,这种真丝扇发源于安徽,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想想也可以知道,既然是折扇,那么,自然是要“折”的,纸张是非常方便折叠的,可是,真丝就不这样了,真丝绸缎柔软、细腻、光滑,要把它们折成一棱一棱的,还要定型,自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听说,这种使用真丝做扇面的扇子,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总计有超过七十多道的工艺流程。首先,这丝绸的确不是可以拿来就用的,而是要经过特殊处理,上浆,便是使其能够定型的一个很好的方法。这些丝绸要浆洗之后,烘干定型,然后做成初步的扇形,接着就要染色印刷,弄完了之后,还要再次上浆风干,总之,那过程是十分纷繁复杂的。制作扇面这么复杂,制作扇骨的时候,又怎么能草草了事呢,所以据说这真丝扇的扇骨,要选用天然高山楠竹制作,绝对不是普普通通的竹子就能够代替的啊。就是这样精雕细琢,才成就了一把精巧考究的真丝扇啊。当看完真丝扇那纯手工的制作流程之后,我不觉感叹劳动人民那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耐心。所以,当那些文士淑女们挥动轻罗小扇的时候,绝对不能忘记的,就是这些普通的工匠们,在背后为他们默默付出的这一切啊。

  既然人们已经想到了拿绸缎来制作折扇,那么自然也会想到使用竹子来制作团扇。按理说,竹子这种东西,非常坚韧,用来制作折扇的扇骨,那自是再好不过的了,可是,这竹子细细长长的,就算最粗的毛竹也就那么点儿粗细,要如何才能够使得它们延展开,成为团扇那宽大而平整的扇面呢?

  我们智慧的工匠们,自有妙计。他们把竹子经过劈、拉等手段,加工成了一根根坚韧的竹丝,然后,再用这些细如蚕丝的竹丝,精心编制成扇面。用竹丝制作出来的团扇,颜色嫩黄,以灯烛照之,甚至能够透过光线,真可谓是薄如蝉翼啊。真的很难想象,那坚韧挺直的竹子,居然能够在工艺大师们的手中,变得如此绵软而细腻。

  如果仅仅是把竹丝编织成扇面,还不足以显示大师们的巧夺天工,最让人惊叹的是,制作竹丝扇的工艺师们,逐渐改进了他们的技巧,把原来的几种简单的篾刀,逐渐改制成了十多种适合剖、刮、挑等各种手法的刀具,在编织手法上,把原本单纯的“人”字编织法,逐渐扩展成“点、线、破、十字”等各种新工艺,所以,他们如今制作出来的竹丝扇就更加美观了,甚至可以对照名家书画编织,达到如同名家亲笔书画般的效果。如此技艺,果然是神乎其技。

  据说,这种编织竹丝扇的技艺,是由清朝末年的龚爵五创造的,所以,竹丝扇也被称为“龚扇”。

  除了美观大方以外,易于保存、使用持久,仍然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然而,纸张和丝织品都是很容易磨损的,该如何使得扇子既美观,又能持久使用呢,我们聪明的.先人们突破了传统的材质,使得扇子家族添加了许多新的成员,甚至还把许多原本不方便用作制作扇子的东西,统统都拿来制作扇子了。

  对于折扇来说,纸质扇面的容易破损,是它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当你拿到了一把由名家题字作画的扇子,你还舍得拿它来扇风吗,自然是要束之高阁,好好保存了,然而,殊不知,这样做,却使得扇子失去了其原有的使用价值,变成了纯粹的收藏品。

  记得有一个相声,就是说的这件事情。说是有一个附庸风雅的人,费尽心思得到了一把“状元扇”,为什么叫做状元扇呢,因为那上头有历代著名状元的题字,多达十几位,这样的一把扇子自然是价值连城了,这位仁兄当然是舍不得拿着它扇风了,可是,他又好显摆,忍不住要拿出去给人观瞻。为了防止把扇子用坏了,所以,当他拿着扇子的时候,就只是把扇子立在那里,不去动弹,而是把脑袋晃来晃去的,这样可好了,不是扇子扇脑袋,变成了脑袋扇扇子了。

  如何使得扇子能够更不易损坏,成了人们考虑的问题。一种纯粹用木头制作的扇子便出现了。是的,纸张易损,木头显然要容易保存得多了。不过,自然不是所有的木头都能适合用来做扇子的,经过精挑细选之后,人们最终选择了使用檀香木来制作扇子。檀香木制作扇子最大的好处,自然是不易损坏了,檀香木的木质本来就是十分坚硬的,即使经过各种工艺,把它们切成薄薄细细的木片,雕花镂空之后,它们还是不改英雄本色,显得“硬”气十足。此外,檀香扇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檀香木有天然的香气,而且香气持久不散,即使你将它存放个三年五载、十年八年的,依旧可以散发出幽香阵阵、沁人心肺。据说,这种扇子当夏季过去,不再使用的时候,把它藏在衣箱中,还有防虫、防蛀的妙用呢,这可比用樟脑丸好多了,至少在气味上,就略胜一筹吧。

  这样的一把香气扑鼻的扇子,恐怕不仅是文人雅士会对它爱不释手,就算是娇女美人,也一定不会讨厌它们的。

  除了檀香扇以外,我今天刚刚听说,还有一种很了不起的扇子,那就是“火画扇”。你看,光是这个名字,就霸气十足吧,你想,这扇子,不管是纸扇、绢扇、蒲扇、还是羽毛扇,那可都是怕火烧的啊,可是,这种扇子,居然是用“火”来画的,真是好生了得啊,我乍一听见的时候,还以为和铁扇公主的芭蕉扇有关系呢。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种始创于清代同治末年的工艺扇,是用玻璃制作的,用极其薄的两片玻璃合成一柄双面扇,然后用一种特制的火笔在上头作画,作出来的画,是永久不会褪色的。人们的想象力,真是永远都不会穷尽的,居然能想出用玻璃来做扇子,而且还成功了,真是让人匪夷所思。只是,这样的扇子,用的人恐怕要极其小心吧,稍微一不留神,要是失手掉在了地上,恐怕就会摔成碎片,糟蹋了工艺师们的良苦用心了。想到这里,我不禁又突发奇想,不知道如果用钢化玻璃来制作这种火画扇,效果会不会更好呢?

  多么神奇的扇子啊。我仿佛看见,汉成帝的宠妾班婕妤手持团扇半遮面,露出一只忧郁的眼睛,口里念着“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抱怨着皇帝为什么要轻易地将她离弃;我仿佛看见,八仙中的汉钟离,用一把芭蕉扇,飘飘摇摇,横渡东海的场景;我仿佛看见,孝子黄香,在炎热的夏天,手持一柄扇子,为父母扇枕,孝感动天……扇子,在给人带来凉爽的同时,也给人带来诸多美妙的故事,难怪人们要费尽心思,发明创造那么多不同品种的扇子了,因为,扇子的确是一种妙不可言的东西啊。

【手把扇子轻扇风散文】相关文章:

轻洒一帘幽梦散文11-13

轻拈岁月,素心犹存散文11-04

秋高气爽,风轻云淡散文11-08

轻倚疏狂不可语庄散文11-05

离歌一阕莫轻唱散文11-19

杨枝轻洒普散愁散文11-17

扇子的谜语03-30

轻叹一句光锦绵长散文11-10

扇子简笔画步骤图11-10

《轻肥》唐诗鉴赏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