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甜雨散文

时间:2021-05-19 17:47:49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甜雨散文

  一连几天的绵绵秋雨,将银川浸润的仿若水乡。那飘飘洒洒的细雨,寂静无声,轻得好似夜里的美梦,给人一种别样的味道。

甜雨散文

  静坐窗边,透过玻璃望着外面的袅袅薄雾,如烟般萦绕,那烟雨中,湖面、高楼、树木、车流,都变的若隐若现,暧昧了起来。起身远眺,新建的阅海桥上有两个行人各撑着一把雨伞在行走,其中那把红伞格外醒目,透过细细的雨丝依然能让你感到它原色的鲜艳靓丽。我不禁在想,撑起这样一把伞行走在街头的会是什么样的人呢?一定充满个性且直率坦荡。另一把伞的颜色则有些复杂,可能是伞面上带花吧,远远望去融合成一种深褐色,不过同样有一种暖暖的感觉。两人不紧不慢,在桥面上并排而行,我站在楼上往下看,看不清他们是男是女亦或一男一女。只能猜测:如若是一对情侣,这样的天气出门,不打的,不急行,各自撑伞,不粘不腻,一定很有味道,难不成是在共同享受这雨中前行的意境?望着那渐行渐远的雨伞,犹如风帆远去,在这样的雨中竟成为一景。谁说只有《雨巷》中的油纸伞和丁香姑娘才是最有情调的,眼前的这一幕弥散着雅静安逸,那么的甜蜜温暖,不是更有一番情调吗?我忽然有些心动,也想在这样的雨中悠然的走走。刚好家里的有线电视到期需要交费了,我便穿上外套,挑选了一把蓝底花伞走了出去。

  细蒙蒙的'雨丝纷纷淋淋地飘向大地,如烟似雾,绵亘在天地之间,把心田都浸润的软软的。天气不是太冷,比想象的要暖和,我摘下手套和口罩,感觉一丝丝凉意中带着一种清新,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那种清新沁人心脾。再看看秋雨中的树木,有的叶子已经泛黄,有的黄里透着红,而有的却依然保持着深绿。雨水冲洗掉了上面的灰尘,连枯叶上都泛着清新,零星散落在地上的,成为深秋大地一种美丽的点缀。

  城市的一切都被笼罩在雨雾之中,朦胧如诗,风轻雨斜,让人好生喜欢。想想吧,在宁夏,这种细雨连绵的天气可不多见,十一月份出现更是少有,怎能不让人怜爱。想起微信上流传的国外养生十大法中竟然有一条是“雨中行”,刚看到时觉得有点可笑,此时却感觉真是惬意。看来无论是坐在屋中观雨,还是行走在飘渺的雨雾中,只要心里欢喜,一切就都是美的。幽静是美,灵动是美,清新是美,朦胧也是美。

  中午正在午休,忽然接到快递员的电话,说有我的快递,还说下着雨怕物件被淋湿,问我能否下楼到小区南门来领一下。虽然我觉得他这个理由有点牵强,但想到快递小伙风雨无阻的为大家送快递,也很不容易,就答应了。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这是儿子的女朋友萍给我寄来的桂花蜜,心中甜蜜,万事就好说了。

  一个月前萍给我发来微信,说她做了两瓶桂花蜜,准备一瓶留给自己,另一瓶是送给我的。还说这桂花是她从屋门口的那棵桂花树上摘下来的,第一次尝试着做,不知味道会怎么样。前两天她又发来微信,说她打开了一瓶,感觉有些失望,因为没有出现她想象的一开瓶盖就满屋飘香的情景,香味淡的很,可能操作方法不对。我安慰她说没关系了,只要是你做的,我就喜欢。这是我的心里话,并非单纯的恭维或安慰。想想现在的年轻人,能有这种安静细密的心思已经很难得了,况且我知道,这做桂花蜜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先要花很长时间把桂花一点点采摘下来,然后仔细挑选,剔除混进来的花梗、树叶及发蔫衰败的桂花等杂物。再用水洗净,放入大盆中,撒上点精盐挑拌均匀腌制,然后才开始装瓶。一层桂花、一层蜂蜜,轮番操作腌渍,桂花就迅速塌瘪下去,一盆子的桂花,才能腌成一小瓶,所以是一件很费时费心的事。

  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桂花的文章,文中说到桂花的香、桂花蜜的甜,讲“江南人真是好福气,漫长的冬季,当人们喝着桂花茶、吃着桂花蜜,感受桂花那饱满馥郁、香甜温软的怀抱,想必再烦乱的心绪也可得以宁静。遗憾在宁夏没有桂花树,所有美好的感觉都只能当做心头的一种期许。"

  也许是受了我文章的影响,知道我虽没见过桂花但对桂花情有独钟,很想感受一下江南人喝着桂花茶吃着桂花蜜的独特滋味.有心的萍就趁十月份花朵正旺时采摘下来,精心制作好,并为我寄来了一瓶。打开外包装盒,我看见了一个卷裹严实的柱状东西,一层层地拆开,干净的玻璃罐,里面是细密紧挨的桂花酱,泛着浅褐色泽,心中就升起层层暖意.想想这千里迢迢寄来的手工桂花蜜,多么的不容易,也许只有吃的虔诚才不枉孩子的这片心意。

  下午,坐在开通暖气的屋子里,穿着宽松随意的休闲服,虔诚地泡上一壶暖暖的桂花茶,打开喜爱的书.沉浸其中,任窗外细雨纷飞,我怡然自得,呷一口桂花茶,感受到了一种温暖与甜蜜,仿佛外面的烟雨也充满了暖暖甜甜的味道。

【甜雨散文】相关文章:

说起雨散文04-29

雨吟散文11-05

雨煮华年散文04-30

观雨的散文01-23

惜雨凝思散文11-15

窗前听雨散文11-14

雨墨江南散文11-08

关于雨的散文精选11-30

残荷听雨散文02-01

原来,雨霖铃散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