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归来散文
记得一定要到黄山去看看的愿望,起初完全是因徐霞客的那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著名诗句而萌生的。而许多年未能成行,这个愿望除了更加强烈外,还增加了好多条必须要去一次的理由。
很多人也许和我一样,对黄山的了解并不全是来自古人的诗词和游记。记得好多年前,在我的集邮册里,就有一套品相较好的《黄山风景》盖销票。那套票有十六枚,一枚一景:云潮,古松,红崖,奇峰,全是黄山的精品景致。那时自己还在读中学,不懂得收藏和珍惜,可惜渐渐把票散失了。但那套票上的风景,给我留下很多很美的印象。
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要算是人民大会堂至今一直陈列的那幅铁画《迎客松》。这么多年来,它恰像一位好客的主人,挥展双臂,热情地欢迎五湖四海宾客的到来。现在,迎客松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了黄山乃至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友好的象征。
迎客松的知名度很高,无论在城市的宾馆车站,还是农村的庭院影璧,你几乎都能见到它的身影。这些影子跟着你,躲也躲不掉,忘也忘不了,似乎要你立刻就产生出发去黄山的冲动。
再后来,有人说黄山的迎客松枯掉了,这还了得!是真的吗?半信半疑的婉惜与愿望还没能实现的紧迫感交织在一起,渐渐形成了我的“黄山情怀”。
那年八月,与几个同事在上海参观完世博会,一路直奔去了黄山。
刚刚到黄山景区的南大门,意想不到的景象叫人倒吸一口冷气,用一句话来形容叫“无处不排队,无处没有人”。同行的朋友耽心这会影响大家的心情,自我解嘲说“幸好不是黄金周”。其实,我心情很好,因为我心里还多一个“幸好”,那就是我的“黄山情怀”。
我不是喜欢热闹的人,旦凡外出旅游,一般不去那些所谓的热点和人太多的地方。但是到了黄山,遇见这么多人,心境倒没有特别的烦躁。在排队等待乘缆车上山时,我望着前后左右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不知不觉动了恻隐之心。我想,大家都在埋怨这么多人,那自己算不算“这么多人”的其中之一呢?这些人哪个该来,哪个不该来呢?纵然你有“黄山情怀”,难道人家就不可以“情系黄山”吗?这么多人与你一样,情有独钟地选择到黄山来,不正好证明你的“情怀”是一种共性吗?
正在想入非非时,阴沉的天空不知何时飘落起蒙蒙细雨。在玉瓶峰的小买部赶紧买了件雨衣披上,顺便又买了件印有“黄山”二字的T恤套在里面。好笑的是,作为主角的雨衣穿了二十分钟,雨就停了。而那件顺便买的T恤倒是到现在还在。
在青狮石前,终于见到了那株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千年风霜,但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的国宝——迎客松。
雨虽然停了,但并没有放晴。起初还不太明显的簿雾慢慢开始浓厚起来。愈往最高的莲花峰攀登,灰蒙蒙的云雾愈重。再往雾幕深处钻进去,居然真的出现了徐霞客游记里描述的“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山高风巨,雾气来去无定”的情形了。
确实是这样,此刻的你,真的不知这些飘渺的云雾从何聚集而来,又要集聚到何处去。只见雾纱如帐,峰峦下浮,奇松怪石飘浮在云海之中,忽隐忽现,置身其中,犹如仙景。
说实话,此时究竟是雾悄然包围了你,还是你不知觉钻进了雾,也迷惑不清了。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云里雾里”的境界吧。
人的一生有许多遗憾。由于时间短促,况且又有好几个人同行,这次登黄山并没有观赏到更多更好的美景。但我知足了。因为我感觉到,每游历一处祖国的大好河山,情感就会得到一次抒发,而最大的收获,还在于情感在抒发后的升华。
黄山归来,在我的思维里,留下了黄山和祖国应该是浑然一体的印记。
【黄山归来散文】相关文章:
黄山游·黄山路的散文节选11-13
似曾相识燕归来散文欣赏11-19
在这灯火阑珊等你归来散文11-14
等待归来作文09-28
《大雁归来》阅读答案03-14
《大雁归来》优秀说课稿03-30
学子远去又见归来字谜11-23
《大雁归来》教学反思范文03-30
《大雁归来》导学案设计03-30
《大雁归来》优秀教学设计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