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村庄散文
踏上齐鲁大地,已经是三十二年后。
沿途一望无垠辽阔田野。麦田安静伫立烈日阳光下。一块块,整整齐齐排列。袅袅村庄掩埋在金灿灿里。一棵棵葱绿的树,毫无章法生长,恰是好看。一棵树一座荒塚,是农人,生于斯,劳于斯,葬于斯。少见河流。偶尔出现的池塘,烈日下绿如翡翠。我惊异浩瀚无边,平静金黄的美,绝不比万亩花田逊色。这种美丰富、饱满、实在。不多时日,麦收了,坚实的麦粒被去壳,碾压,养育一个个生命。是夏,我在廊沧高速,京台高速所见,所惊艳之景。
这是一条开往山东平原的路,我去寻找三十二年前的记忆——母亲的故乡。
三十二年前的冬天,我乘坐笨如蜗牛的绿皮火车,第一次去母亲包裹上写了无数次,被称为尹屯的村子。如果说,村子可念,母亲念的,还有她两地分居唯一的姐姐。姥姥去世多年,姐妹俩一个守着山东故土,一个远嫁遥远北京,极少见面。我对于姥姥的记忆,恍然若梦,姥爷呢,更不曾见过。他在母亲一岁半的时候,在一次游击战中不幸牺牲,如今安葬在烈士陵园里。在艰难困苦的岁月,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姥姥含辛茹苦抚育两个女儿。
人言,隔辈亲,我从未得到隔辈的关爱,不得不说是一场缺失。我羡慕爱人与姥姥的亲昵。爱人姥姥去世,他伤感得彻夜难眠,我竟然流不下一滴眼泪,多愁善感的我,超乎常人的理智冷静。是我看透生老病死么?说到底,无法感同身受。
在我16岁的记忆里,下了火车,乘坐马车一路颠簸走进黄土遍地的村庄。村里人热情,我似远离故土而归的故人,被老老少少簇拥,听着陌生的山东话,认识一个个乡亲,拜见一个个长辈,看不被城市光源污染漫天星光。
原始的村庄。
清晨,姨夫吃了早点,喂了牛,牵着它田间劳作,暮色而归。正值冬季,田地荒芜,棉田残败的枝散落田间。我捡拾棉花把玩儿。不远处,一头牛拉着笨重的木板车,艰难爬坡,站立不稳,车翻牛倒。老牛拉破车,这是姐当时最经典的语言,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姥姥的屋子无人居住,房顶遍生荒草,破败不堪。
——我所有的记忆,被一一唤起。很多时候,很多事情,我们总觉得忘记。不然。经历过的,以各种方式隐藏内心深处,遇到恰好的机会,碎片一个个飞出来,袭击你,如我,此时。
如今,大姨已经是八十一岁的老人,身患不治之症卧病在床。她在熬着时间,慢慢靠近生命终点。她时而清醒时而糊涂。母亲年迈不宜远行,更不易承受骨肉悲痛别离。我们代替母亲看望大姨。我们知道,这么多年,姐妹二人水火不容。母亲与大姨性格,处世截然不同。她们从幼年开始打了好,好了打,纠结一辈子。母亲坚韧勤劳,大姨柔弱自爱。母亲自立自强,大姨是依附姨夫枝上的朵儿。时至今日,姨家墙壁悬挂大姨年轻时候的照片,活生生清丽的女子,难怪姨父宠爱她一生。即使姨父八十四岁高龄,即使大姨身体康健,姨父农活再忙再累,依然精心照顾大姨日常起居。谈及大姨,年迈的母亲无法释怀过去。母亲心里有道过不去的坎儿——大姨始终没有让母亲看一眼烈属证。我们告知大姨患病,她一边数落大姨种种,一边拿出上万元钱,委托我们带给大姨。母亲刀子嘴豆腐心,嘴里说着气话,心里比谁都急。血缘是什么?打折了胳膊连着筋。这,我们深深懂得。
病床上的大姨气色很好,打过点滴的右手肿得馒头一样高。她远远不是我少女时代看到过的模样。与苍老无关。大姨模样变化,我已经认不出她。她紧紧拉住我的手,不肯松开。她说,你妈脾气还是那么暴么?不了,妈妈脾气好了很多,我忙答。大姨不语。母亲暴躁脾气是大姨一生不可磨灭记忆,隐约觉得,大姨怕了母亲。我理解母亲,姥姥年迈,大姨支撑不了三口之家,母亲不得以用柔弱肩膀经营这个家。她想做个娇小女子,被宠爱,被照顾,生不逢时,她唯有超出女人的坚忍,如男人一般,在生活困窘时期方可照顾一家人的生活。
少不更事,我怨过母亲不及别人母亲温柔,我离家外出求学只为离开母亲。长大成人,我做了母亲,理解了母亲。人的性格形成不是天性使然,是生活环境所致。母亲遇事冷静,无所畏惧超然之态,是我生命脆弱之时,强有力的后盾。母亲虽为女儿身,却有男人宽广胸襟,坚韧不拔之姿。母亲老了,声音弱了,她从一个女强人实现生命的转型,摇身成为我们用心呵护的小女人。
大姨清醒时希望我们留住,路途遥远,假期短暂,不能尽孝陪伴。大姨体谅说,随你们的'便儿吧。“随你们的便儿吧”,多熟悉的声音,是母亲最日常的话语,简单的几个字,我听了几十年。姐妹情深,深在相同的语言,相同的声调,深在一奶同胞的血液中。如果姐妹相聚,母亲看到病中,生命垂危的大姨,不知道何种情景。姐妹终究是姐妹,无论打得多欢,恨得多深,血缘在呢。
姨父八十四岁高龄,住在老院子里。老院子后面是三十二年前,我居住过的房子。房子破败不堪,屋中堆满了玉米杆。冬天的时候用于烧炕取暖。院中种着杏树、枣树、香椿树。姨父和大姨居住的房子也破的不成样子。勉强居住。墙上贴着姨父抗美援朝时期穿着军装的照片。老人虽然耳背,但是身体硬朗,脚步有力。他静静地看着我们,安静地听,不多言。提起当年抗美援朝时的事情,声如洪钟有力清脆,一五一十娓娓道来。那是一段自豪而又光荣的岁月。他高兴我们拍他屋内当兵时的老照片,为了拍摄效果,他爬上土炕,拉上窗帘遮光。
我寻到了三十多年前的记忆。
那个被称作尹屯的村子,棉花地改种了一望无垠的小麦。村中生长着一排排的白杨树,风大极了,树冠空中狂舞。村子安静,少见人影。年轻人,中年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全是些上了年岁的老人。一部分年轻人不满足于现状,一个个飞出村庄,到县城买了楼房,追求有品质的生活。
村中房子成片,粗糙得很,不均匀的石灰,把一块块红砖连接。一排的房子,宽大的院子,高,在炎炎夏日里倒清凉,可惜,再宽敞的房子无人居住。村庄里的父辈一生使命,一生奋斗的目标给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即使无人居住,房子照盖不误。农活不忙的时候,父辈们远赴他乡打工,含辛茹苦为儿子攒钱盖房买楼。这么多年,乡村风俗从未改变。大姨的房子不如表哥的好,表哥的房子,不如表哥儿子的好。父辈的父辈,父辈,为了下一代,一生奉献,没有自己,却无怨无悔。
行走于村庄,有一种情愫撞得心疼。我庆幸母亲离开村庄;庆幸她有我们姐妹照顾安享晚年;庆幸母亲拥有一处冬暖夏凉的处所;庆幸母亲节的时候,母亲接到一捧鲜花,一盒可口的蛋糕……母亲从艰苦岁月中走出来,迎来了她的春天。
我不希望母亲走进村庄,我担心母亲如我一样,再次走进村庄,心会疼。
【母亲的村庄散文】相关文章:
散文渐行渐远的村庄04-30
描写村庄的好句好段04-13
《一个人的村庄》读书心得模板04-13
人教版五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说课设计12-10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
友情的散文08-22
土地的散文08-20
曾经的散文08-19
老屋的散文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