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孩子的记忆之“蓑衣”散文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蓑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很小的孩子都会背。蓑和笠老师都会解释为蓑衣和斗笠,蓑衣和斗笠是什么样子的呢?恐怕老师也未曾见过。
蓑衣就是以前的雨衣,我小时候蓑衣已经不多见了,老外公有一套,用棕做的,非常厚实。笨重的蓑衣小孩子不会去穿,似乎也引不起好奇心,因此对蓑衣的构造记得已不真切。外公穿着蓑衣,肩膀两边支楞着像翅膀微微有些张开,前面和后面似乎还各有个帘子挡雨,使得蓑衣也可以挡住下身的雨水。穿蓑衣、戴斗笠像披挂盔甲那样麻烦,却怎么也没有盔甲那么英武。江南的`早春是农忙春耕的时候,也是多雨的季节。外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赶着牛在水田中耙地,牛不紧不慢地低头拉着耙,外公两只脚一前一后站在耙的两块横板上压着耙。外公是个急性子,可由不得牛这样慢吞吞,不时扬起鞭子抽一下牛背,那牛将脚步加快起来,拉着外公在水田冲起一排浊浪,牛尾巴甩出来的泥水沾了外公蓑衣一身。耙完地,外公要把蓑衣洗干净,晾晒在家里陈旧的木板墙上看上去很有些历史的沧桑感。尽管已经有了轻便的雨衣,外公还是喜欢他的蓑衣,尤其是做农活的时候,外公走了,那件蓑衣也不知所终了。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小时候看见的蓑衣是棕做的,棕有本来的颜色被称为棕色,蓑衣怎么会是绿色的呢?有了万能的网络很容易解开疑团。原来蓑衣以前是用龙须草做的,龙须草顾名思义如须一般细细长长的,最长可以长到一米五,古人拿来做雨衣。张志和的《渔歌子》写的是桃花盛开的春天,是不是用新鲜的龙须草做的蓑衣,所以蓑衣的颜色是绿的?龙须草晒干后是否依然是绿色的?这个两个疑问在网络上暂时没有找到可靠的答案,不能胡乱做猜测。用龙须草做的衣服为什么叫蓑衣呢?原来龙须草又叫蓑草。不过后来人们更喜欢使用棕来做蓑衣,棕是在棕树上长的,棕树在老家很常见。
我们读到的两首古诗,同时都提到蓑和笠,蓑是蓑衣,笠是斗笠,张志和的诗称“箬笠”,我们老家叫斗笠,斗笠也是雨具。蓑衣和斗笠一般要配套使用,蓑衣穿在身上,斗笠戴在头上。斗笠是用箬竹叶及竹篾编成的帽子,因而叫箬笠,大小及样子类似草帽,只不过草帽是顶是圆的,斗笠顶是尖的。箬竹的叶子比较宽大,长有一两尺,宽有两三寸,衬垫在斗笠里就可以防雨。小时候农村还很穷,雨伞不够用,有的小伙伴们上学还会带斗笠,斗笠没有配套的蓑衣,只能遮挡不把脑袋淋湿,雨稍大一点全身还是会淋湿,小伙伴们只能用身体去慢慢烘干衣服。箬竹还可以包粽子也叫粽叶,箬竹叶包的粽子有清香的味道,尽管北京的超市也有卖,但是总觉得从老家拿来的才是正宗。
蓑衣在很古的时候就有,《说文解字》就收录了“蓑”字,并且解释为:草雨衣。蓑衣不仅中国有,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也曾广泛使用。然而再悠久的历史,再广泛的使用终究会有被淘汰的时候,这是任何事物都逃脱不掉的进化规律,写此文以便孩子们在读古书时知道蓑和笠是什么东西。
【留给孩子的记忆之“蓑衣”散文】相关文章:
珍藏的记忆散文02-01
记忆的味道散文11-19
春之芽散文11-15
秋之景散文11-15
心之随想散文11-07
简约之美散文11-07
人之气度散文04-30
秋日之美散文12-05
成功之语散文11-29
春之杂感散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