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孩子的两个保姆现代散文
孩子两岁前,因了工作的原因,在五个月后先后托付给两个保姆照看。因两人都住在我家的附近,常见了两人在八年间的不同变化,更觉得人的生活状况与人的生存态度有着极大关系,现就与两人的点滴小事付诸于文。
大凡替别人带孩子的人,有两点是共同的:一是经济不够宽裕,二是有空闲的时间。第一个保姆姓韩,有两个女儿,丈夫工作的单位倒闭了,在外打工。她四十出头,人不是很精神,长相一般。屋子里是一穷二白,除了两张大床,其余的东西都能按个数过来。凳子是非常老旧的小板凳,茶几是无限掉皮的锯沫压缩成的那一种。韩嫂除了我们家女儿,还同时带了个一岁多的小女孩。当时我们就有些犹豫,想着两个费精力的孩子,再加上一家人的一日三餐,能否忙得过来。韩嫂则一个劲地打消着我们的顾虑,保证绝对能带好。不论怎样,我们能看得出,她需要带孩子的这笔费用以添补家用。女儿那时半岁,粉嘟嘟地,非常可人,女儿就是我们夫妻全部的身心所在。除了约定的钱,我们还额外多留了些,说是给孩子的零用。其实我们带到韩家的东西一应俱全,无非是希望她们对孩子好在内心、好在细致。此后,每天早上我把千娇百媚的女儿喂好,让丈夫抱着送去;中午匆匆地赶到韩家让孩子再吃一顿母乳。看到女儿换下的尿布,我怕韩嫂忙不过来,都要带回家自己洗。韩嫂对于此举并不阻拦,久而久之成了习惯,女儿的所用所换都要带回来。每次给女儿喂完奶,韩嫂并不留我多坐。放下怎么也看不够的女儿,拎着一兜尿布出门,有时凄然地觉得自己就像个喂奶工。常拎了水果去,韩家并不表示感谢,好像一切都理所当然。对于韩家的感觉,就觉得一个“冷”字。韩嫂不是一个脾气多好的人,她常大声用世俗俚语怒骂着那个一岁的女孩,而且在我跟前也不避讳,这让我很不舒服,晓不得我们不在时,她对女儿会怎样。丈夫也慢慢有了隐隐不快,说韩嫂的个人修养远不是我们期望的那一种人,脏话随口就来、对孩子轻易就动怒,这样的家绝对不可能用“和谐”二字来说的。“三八”节那天,韩嫂得知单位要放假,早早抱着孩子在路口。春寒料峭的,偏我那天单位有事,回来得并不早。孩子冻得鼻涕直流,见了我拼命地要我抱。那一刻,我是彻底寒透了心,觉得韩嫂这人耐心不够,爱心不足,缘分也就此打住吧!月头上,刚预付过账,可韩嫂对我们不再送孩子问也没问,没说结账的事、没说物品的事,路上见了面像从来不认识一样。对于韩嫂,我从来不了解她,不知她内心是太深还是太浅,不知她是受的苦难太多还是永远停留在对生活的抱怨上。
后来,又托朋友找到了陈嫂。丈夫在地质队,风餐露宿长年在外,独生儿子上高二。见了陈嫂,人长得很善良,精气神很饱满,屋子收拾得干净利落,中堂挂着只虎,孩子有书架、书桌,卧室有地毯。陈嫂长年给人带孩子,我们的孩子送到时,她刚把一个男孩送到幼儿园。玻璃板下压着她带过孩子的照片,她亲切地介绍着每一个孩子的特征和习性。看得出,她是一个非常细致和善于发现孩子特点的人。女儿那时快一岁了,是明白了语言还不会应用语言的时候,一天急切地指着门,拿着外套就要出去。陈嫂常抱着女儿给她指过往的车辆,给她指拉猪的车,说:“这叫哼哼,你吃不吃它的肉啊?”女儿的头摇得跟小鼓一样,惹得陈嫂哈哈大笑。一日,爱人出差,我下班很晚才去接孩子。陈嫂说,“在屋里凑合着吃行了,回家再捣弄多麻烦。”她的儿子上晚自习,要很晚才回来。我们两个女人在往锅里揪着面片,早已够,可谁也不好意思说够,就使劲往锅里丢。吃的时候,每人揣着一大碗,才不好意思地相视一笑。最后我们吃得都很费劲,陈嫂说:“吃不了就算了吧!”于是,俩个不太认识的人认识了,俩颗并不了解的心开始了解了,我们之间的话题多了起来。陈嫂带孩子,我们很满意,孩子也很快乐。时常送去水果、女人的卡子之类,像姐妹一样彼此关怀着、惦念着。后来母亲住院,我在医院侍候了半个月没有回家,女儿一直由陈嫂带着,陈嫂毫无怨言,搂着女儿夜夜入眠。陈嫂的儿子也非常喜欢女儿,双休日,陈嫂忙时,他抱着女儿到楼下玩,像一家人一样。
后来,母亲思念外孙女心切,女儿两岁后,就由母亲带着。女儿三岁生日时,我们出门不在家,陈嫂给女儿买的苹果花样装饰的桔黄衣服由母亲收下,非常好看。陈嫂果是一个念旧有情的人。感念之余,我们找到了陈嫂。陈嫂说,儿子考到北京去了,她要跟丈夫去地质队上了。这一别,确实让人有依依不舍的情怀。陈嫂是一个乐观的人,在频繁接触中总能感受到她的勇敢与坚定,似乎什么样的生活她都能适应、都敢去面对,让人感觉不到有悲愁的情绪。与这种人在一起,总有一种蓬勃的朝气让你快乐地面对每一天。
再次说起她们,是女儿上小学三年级的一天,见到了她们两个人。那日在花园晨练,看到了韩嫂,头发几近全白了,而且非常地稀少,人没有一点精神,见了人仍然漠然,苍老的外相与实际年龄极其不符。晚上,我在超市买东西,讨厌逛商场的爱人突然眉开眼笑起来,对出来的我说:“看看这是谁?”竟是陈嫂。五年过去了,外貌上让人感觉不出有多大变化,就是牙掉了两颗,笑起来还是那样让人温暖,精神依旧很饱满。邀至家中相叙,女儿对陈嫂已全无印象,却依然能够相亲相近。陈嫂的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那是中国许多年轻人梦想创业的天堂,对于我们这种西北小地方小平民的孩子,真有一种天地之大却无容身之所的感觉。孩子不愿回来,陈嫂俩口子只好卯足了劲挣钱支援北京建设。地质队越走越偏远,陈嫂在队里是炊事员。她依然那么爽朗,谈笑风生中讲的像是别人的故事。她给我讲什么叫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什么叫风餐露宿,什么叫黄沙满天,什么叫空旷无垠,什么叫狼嚎鬼叫……在一个不能享受现代文明的地方,有一群地质人过着近乎“野人”的艰苦生活。男人尚且难熬,女人更是咬紧了牙、咽尽了苦水。能够坚持不走的,大都是家中困难或是为了孩子。我问陈嫂的儿子能理解他们不,陈嫂说没有去过那地方、去真正体验的人是理解不了的,没准还能浪漫而幽默地想到塞外风情,那种苦是但凡有一点办法的人都会逃之夭夭的。我问人在那洗澡不,陈嫂说那真的叫天方夜谭。我说那你还这么乐观,她问不乐观咋办?人生活像行走在梦里,搞不清回到城市是真实的生活,还是跑到钻井的地方是梦。有时都有一种时空的错觉,弄不明白活了几世。我说继续给人带孩子,陈嫂说一家三口分三个地方,那感觉太不好了。人一辈子,活来活去,还不是以亲情为主。不说钱挣不了多少,分崩离析的,弄得人牵肠挂肚、迷迷茫茫的,为儿子同甘、与丈夫同苦,很真实。
陈嫂走了,她说干不动了俩人就一起回来。她没有一点悲戚的神情,上不怨天、下不尤人。与孩子的关系,她相信是上辈子的冤家,仅北京的一套住房就让人望尘莫及的了,走一步看一步吧!
陈嫂又离开了家,休整后继续去了钻探的地方。这种人,总是让人愿意接近和相处的,她的身上有股阳光的味道,坚强、乐观,对生活的一切困苦总是那么坦然面对。与韩嫂相较,给人的感觉永远是那么不一样。就韩嫂而言,人生纵然有再大的困难,不还得往前走吗,人怎么就永远像“霜打的茄子”提不起神来呢?自己不开心,别人不快乐,与事、与生活有什么补益吗?!何况还有孩子,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孩子的两个保姆现代散文】相关文章:
温柔的女人现代散文07-07
描写母亲的现代散文07-18
南方的秋天现代散文09-22
两个好孩子06-13
高考的蓝色风暴现代散文04-09
春天的现代散文(精选43篇)09-09
现代爱情的散文诗11-18
老谢的故事现代散文10-08
我爱你现代优美散文07-07
现代唯美散文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