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诉建议

大理,那些生活在远方的孩子散文

时间:2021-05-14 15:57:57 散文杂文 我要投稿

大理,那些生活在远方的孩子散文

  深街幽巷,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无一不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与优雅。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四时不绝的花香,贯穿一条条深宅幽巷,弥漫了全城。洋人街的喧哗,小贩嘹亮的喊叫声,摊边一排排精美的商品,形形色色的人群。这些都仅仅只是外界游客对大理唯一的印象,而很少有人去深入的了解大理山区,很少有人去关注那些生活在大理山区的孩子们。

大理,那些生活在远方的孩子散文

  南方的夏天,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高温。骄阳似火的工业化大城市使人热得有些难受,整天都像被关在蒸笼里一样。在我开始讨厌这个南方的城市之后,我唯一希望的就是去一些幽静清凉的山区避暑度假了。首选的地方当属是贵州云南一带的僻远山区。在出行之前查了些关于西部地区的气候资料。贵阳,有着全国避暑之都的称号,四时烟雨不绝,整个夏天这些城市几乎都是沉侵在细雨疏漓的季节中,气候甚好。丽江、大理一带,花香淡然,清风拂袖,日光温和,还有着浓厚的民族风情,是旅行最好的去处了。

  第一次去大理是在2008年的夏天。刚刚踏进大理的城沿,就匆匆走进了一条条深街幽巷,微风轻轻拂动衣角,嗅着淡淡的花香。仰望清瓦屋面,手掌在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慢慢滑动,一个人漫不经心的在街巷间游走,尽情感受着从未有过舒适与安然。走过石桥,听着清洌的泉水在石缝间潺潺流动的声音,我不禁想走下台阶,光着脚丫临溪戏水。因为这份清闲和幽静在沿海大工业城市是无法感受和体验到的。

  傍晚的街边更是喧哗繁盛,灯火璀璨。借着清凉的晚风,在人来人往的深巷中穿越,品签着无颜六色做工精致形态各异的小商品,用简单的英语和小贩打着招呼,真是别有一番滋味涌上心头。

  走过繁华的街边,我被这里拥挤的人潮和精美的商品所吸引。“牛头项链,精美的牛头项链,先生请问你要一件吗?这是我们彝族漆器制品,纯手工制作,你选一件吧。”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清脆的在耳边响起,转眼望去,是一个大概十七八岁的小姑娘,油黑的皮肤,身作纯白色的T恤,扎着马尾辫,显得自然、舒适、活泼而健康可爱。

  “先生你要吗?买一件吧,这项链既精美而又实惠,带回去做个纪念,也可以送朋友送亲人,保平安的。”“给我拿两件吧。”我走近她的摊边,倒没有多大想买东西的意思,只是很仔细的打量着她。她包装好后双手递给了我,“先生,一共三十六块,谢谢!”一个很礼貌又优雅的姿态,给人一种文明、温馨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大理人的品德吧。“你不读书吗?”我好奇的问道。“早没有读了,两年前就开始和几个村里的姐妹出来卖点小商品萌生了,你看,她们都在这附近呢。”她指着对面的几个女孩说。语言是那样的洒脱、自然。“可是你还小啊。”我没有太多语言,只是心理有些酸酸的感觉,瞬息感概万千。在很多地方像这样年龄的人还在父母羽翼之下过着美好的少年时光和校园生活。而她们为了生计要辛勤的奔波了。就这样勾起了我对她的了解,从而对大理想有个更深的了解。“那你为什么不上学?你还小,为什么选择了要以这种方式来寻求生活,你的父母呢?”“他们都在老家呢。我们是来自僻远山区的彝乡人,那里上学很艰难,村里没有学校,上学得往镇上跑,每天天还没亮就要起床,近的走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到达学校,远的则要半天。所以,有些村里的孩子们早早的就缀学了,大多数人都来到这种旅游胜地卖点我们彝家的手工制品养活自己。”“当然,还得往家里送点钱,弟弟妹妹还要读书。”她低下头,停顿了片刻,语气突然变得有些低婉、沉重,好像有些难以诉说的.苦衷。等我还未开口,她立即转过身递过一张竹凳“先生你坐会儿吧,你看客人又来了。”她脸颊上又恢复了恬静的笑容,拿起几件小挂件向迎面走来的游客挥动着,一遍又一遍的高呼着:牛头项链,精美的牛头项链……等客人买完了东西,我又接着问她:“你明天还来吗?”“明天要回家了,我已经半个月没有回去了,不然父母会担心的,顺便给弟弟和妹妹买点文具带回去。”“那你还会再来吗?在我离开这里的时候我想多要点你的货物,我想,我的朋友们一定会喜欢的。”“会啊,当然要来!只是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来,或许就一个星期的时间吧。你能等吗?”“那我等你吧,我还得在这里呆半个月。我想游遍这里的山川美景,不过我最想去的还是你的故乡。”她没有再说,只是隐隐一笑。

  有时候,一些浅浅的交谈都会使人感触很深,甚至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阐述的触动。我更想体会和了解的是他们的是生活,他们的环境,那些似乎要被外界发达地区快要遗忘的孩子们,是怎样艰难的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通过短时间的交流,我知道了她叫依卓,很美的名字,一个活泼的女孩。在她端庄秀丽的姿态,依然保留着大山里的纯朴和善良。依卓姑娘早在两年前,初中刚毕业就离开了校园生活,随着村里的人们一同来到了大理,以买一些自制的手工艺术品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和帮助一个弟弟与一个妹妹的学费。在她的家乡很多人都和她处着一样的环境。

  微风轻轻地拂动着窗帘,大理夏天的清晨很凉爽,能让人睡个好觉。当我还贪婪的沉睡时,传来一阵敲门的声音。“快起床了,我们该出发了,从这里到镇上还得走很远很远的山路,如果晚了就要天黑了才能到家呢,快起床吧。”是依卓的声音。昨晚我们已经约好了今天她带我去她的家乡——剑川。我收拾了几件棉衬衫,一些旅行用品,背上包出了门。她已经在楼下等我了,我向她打着招呼:“早安,依卓!”“快点吧,我们一般都是打最早的一趟车,天一亮人家就要开了。”她站立起身子,焦急的说着。我手捂住嘴巴大笑了起来,并随着她的脚步朝车站的方向匆匆的赶去。汽车很快就驶出了大理城,缓缓驶进了大山中。山里马路很烂,大部分都还是泥沙铺垫而成的,不时还会遇到深深的水沟。汽车颠簸着,人们摇摇晃晃。她看着我不安的表情,不禁笑了起来:“一定坐不习惯吧,在我们山里就这样了,没有像你们南方那么宽广又很平稳的大马路,不过有些东西是在你们那找寻不到的,就比如窗外的那一座座大山吧,还有路边那些可爱的花花草草。”说着她又是一阵暗笑。“或许是吧,每个地方都有它的好与不好的一面,正如南方大工业城市的繁华是这里没有的,但是它们也没有像这里的这种自然宁静和清新。我厌倦了城市的生活,城市的人们在追求经济利益和物质享受的同时却忽略了保护环境。今天,当我走进山里,如同归于自然,我的心灵将会得到清新的洗涤,至少我享受了山间的那一沫自然绿色。”“如果要你离开富裕的南方城市,你会到山里像我们一样过起艰难的生活吗?没有好的交通,没有富裕的家境,每天还要为了生计而奔波忙碌。特别是住在乡村,买点日常用品都走上几个小时的山路。你会这样选择吗?”“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愿意!我喜欢像大山一样纯朴的乡亲,还有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她微微的笑了……

  如此年少的女孩,说起话来却显得十分成熟。这与她的外表恰恰相反。或许是在山里生活的人向来都要比城里人要懂事早些吧。一路上我们说说笑笑,畅所欲言。听依卓讲了很多关于大山里的故事,我更是向往神驰了。几个小时的行程,在下午两点左右,我们到了她所属的小镇子。一座建立在一条清澈河流边上的小镇,群山环抱。青青的草地上牛羊成群,农家妇女在溪边捶衣,小孩们在田间嬉戏。多美啊,犹如世外桃园般清静、优雅、和谐。我向四周张望着,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够,她便提起行李焦急的催足了,快点吧,我们还得走三上个多钟头的山路呢,看你这歪歪扭扭的样子也不知道到了天黑能到家不。我来不及说什么,只是伴着一副哭笑不己的表情跟上了她的脚步。

  这边山很高,道路崎岖难行,有时候要顺着一条狭窄坎坷的山路直上至山顶,翻过了山顶又要往山腰下走,甚至要行走到山脚的溪流边才可以见到一条稍微像样的小路。刚走一会儿我就已经汗流背颊、两腿发软了。依桌走的蛮快的,一直在我的前面,离得远了她会找个阴凉的树下坐着等我。她走过木桥,在溪边找个干净的石头坐下,翻开了行李包,拿出一瓶纯净水向对岸的我示意了下,大声喊到:“快过来吧,喝点水会好些。你现在终于明白当时我不太原意让你来的原因了吧,瞧,你们南方人怎么都那么脆弱啊?走山路,上坡下坎儿可是我们山里人的拿手活了。”我听着就有些羞愧的样子,本来就被阳光晒得透红的脸颊更加红润了起来。想想也是啊,一个大男人在某些时候倒还不如一个小女孩了,这是精神的蹦溃吗,还是没有像山里人那样的毅志和坚持。接着她又说“山里的小孩们都要走这条路去镇上上学的,在镇里有亲戚的孩子可以借宿在亲戚家,没有什么亲戚的每天都得来回两趟呢,看看你,还真的不如山里的孩子”说着一阵大笑。我知道她是在激励我,这让我更为难堪了!我跑了过去,贪懒的坐她身边,掬起一捧清水,洗去了脸上的汗液。静静地点燃了手中的香烟。

  为什么村里不建所学校方便孩子们上学呢?我们这里的人们有的是以游牧的方式生活,居住很散的,很少有人愿意来山区支教,无论是交通还是通讯都十分落后,经济也不发达,人们仅仅是靠养点牛羊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供孩子上学。这样的环境,你认为会有人来山里建学校吗?

  我坚信国家、政府以及很多向西部进军的人士,会来这里投资,因为这里的自然资源很丰富。我知道只有知识才可以改变山里的生活方式和乡亲们贫穷的生活状况。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这样的状况,鼓励孩子们勤奋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但愿如此吧……她眼神有些淡然,微笑着,一边合上了背包的拉链,一边站立了起来。依桌的眼神告诉我,有时候,对于一些无能为力的事情用语言是无法阐述的,浅浅的笑容算是最好的诠释吧。

  就这样走走停停,夕阳已经挂在了山边,我们走进一个人烟稀少的小山庄。微凉的晚风轻轻地吹拂着,村口的小道上霞光万丈,小河旁传来一声声羊儿的叫声,孩子们在金黄色的油菜花间嬉闹,底矮的小木屋上炊烟袅袅。一副宁静祥和的彝家风景画呈现在我的眼前,弥漫着彝家人的灵气和风情。这里的悠闲自得让人心旷神怡。

  “我们到了,你看那有炊烟升起的房屋就我家了。”依卓倾斜着身子,满脸恬静的笑容,飞扬着神采,伸手指着对面稻田边的小木屋说着。“每到这个时日我都会回家的,在城里也会先给家人打个电话,估计爸妈在忙着做饭了吧,我们走。”这就是回家的欲望,如此幸福、快乐。我也被她的兴致所感染,乐于其中,忘呼自我。她领着我穿梭在一条又一条田间小路,踏过一条溪流就来到了她家院子前。我没有忙着进屋,而是久久的站在院子边的大树下,环顾着她家的风景。院子里种满了各色的月季和山茶,芳菲繁华的季节,一朵朵鲜花绽放得花姿丰盈、绚丽多彩。

  “这些花儿都是我种的,我特喜欢它们了,你看开得多漂亮,以前还多,自从我去了城里后也就没有人照料了,妈妈怕防碍她的蔬菜,很多都被锄掉了,在南方少有这样的自然环境吧,嘿嘿……”依卓一边说着一边接过了我挎在手臂上的背包。“这里真的很美,这里就是人们所说的人间天堂了,我喜欢这里环境,喜欢这里的花花草草。”“饭快做好了,赶紧进屋坐吧,走了半天的山路,一定很饿的吧。”我们还没有跨进门槛,就听见屋里传来一个中年妇女的声音,语气很温和,说了些什么我也没听懂。只见依卓忙着说,那是我妈妈,她在向你打招呼问好呢,说她正在忙着做饭,没有时间招呼你,你请便。我们这边的中老年人就会说彝语,你肯定听不懂的。依卓话音刚落,又有一个中年男人从屋内走出来“小伙子一定是从外地来的吧,快到屋里坐。”随后递过一杯温水。“喝点水解解渴,走了这么远的路很不容易的,饿了吧,等两个小娃回来了就开饭。”他是依卓的爸爸,年近五十的人,在年轻的时候去过很多城市做过活,会说普通话,话语中夹着浓浓的乡音,我能听懂他的意思。虽然没有像城里人一样的礼节,没有清晰通透的言语,但是他们的眼神是善良的,他们的笑颜是纯真的,热情的。给人的感觉就是无比的祥和,亲切。

  依卓忙着帮妈妈洗菜做饭,卓父向屋后的林子里走去了。我坐在门外的竹椅上打量着别有风趣的房屋,纯木建造,屋顶上盖着用泥土烧制的瓦片。房屋四周生长的都是些说不上名儿的树木。环抱的群山,潺潺的溪流,苍翠的田野,这些都一一点缀着小山村的幽雅与宁静。随着一声声黄牛的撕鸣,一群羊儿走出了林子。卓父带着俩个约十来岁的孩子赶着牛羊回家了。今天是周六,不用上学,这应该就是依卓的弟弟和妹妹吧。白皙的脸蛋上透着红晕,透露出童年的天真和可爱,特别聪慧的样子。

  夜幕渐渐的降临了,我们开始了丰美的晚餐。依卓说:“平时家里难得吃上这么好的饭菜,这是妈妈特地为远方的客人准备的,我们彝家人都是这样的风俗,你要多吃点哦。”“我会把这里当作像家一般自然、温馨,我必须得多吃点才能感谢伯母和彝乡的盛情啊。”说着大家都笑了。在依卓的家乡住了七天,她带着我去了很多比这还僻远困难的地方。每去一个地方我们都去看看那些天刚启明就奔跑在上学路上的孩子。给他们买了些铅笔和作业本儿。还跟着他们从山里到学校的路上来回走了几趟。七天的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又回到了大理。我坐在依卓的摊边,和她说说话,帮忙包装下客人所要东西。我乐意以自己的力量为孩子们提供一些微薄的帮助,只要他们能走出艰难的环境,自己有多大的辛苦我并不在意,只要他们能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或许这是很多人所不及的事情吧!”依卓说。“是啊,仅凭着自身的力量是有些困难,但是我们依然要坚持,坚信总有一天能改善这样的环境,我们还有国家,政府。”“上学路上这一断艰难的路途是外界没有人能明白的,夏天降雨量大,山洪会像恶魔般的袭来,阻断他们前进的道路。特别是冬季,大雪茫茫,气温最低的时候会在零下七八度,他们还得早早的起床,在严寒中步伐,风雪中奔跑。有的贫困家庭连一件保暖的棉袄都没有,你说,他们有多不容易,在众多的孩子中,年龄大的十来岁,小的只有六七岁。我们最期盼的就是有个好的交通,在村里有所简陋的学校。”“所以我们更得去想办法改善它。”依卓沉默了片刻“明天你就要走了,离开这里,回到你的南方去?”“我的假期已经到了,明早就走,已经买好了车票,有时间,我还会回来看望孩子们的。”

  她一直都喜欢这样,如果为一件事情难以做出肯定的时候,喜欢带着微微的笑容,少了话语。她包装好两件‘牛头项链’递给了我。“这是我代表家乡的孩子们送你的,它能保你一生平安!早些回去休息吧,明儿我送你去车站。”汽笛声鸣响了,列车开始缓缓地的滑动,渐渐驶离站台。我靠着窗边向站台上的依卓挥了挥“再见了,依卓!”她沿着轨迹朝前方跑来,大声的喊着:“大理欢迎你再来,山里的孩子们期待你再来!”列车很快就驶出了大理的城区,飞驰在空旷的山野中。我又将起航我那迷离而枯涩的梦,我离南方越来越近了……

  再次见到依卓是在今年的初夏。她的改变很大,不再是扎着年少时的马尾辫了,剪了一头短发,刚刚把整个头给围住,露出恬静的脸颊。身上也不是那时甚爱的纯白色棉布T恤,而是浅蓝色的格子长裙。带给别人的是一种成熟、知性的形象。她结婚了,嫁给了一个教师。她说,通过了这三四年来努力和改善,汽车已经开进了山里,政府给村里修建了一所学校,孩子们不在为路程的遥远和艰难而缀学了,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而她也在村里的学校服务,因为她深深的喜欢着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喜欢大山里的幽静。

  在送别依卓返乡的路途上,她还悄悄地告诉我,去年村里去了两名大学生,他们戴着‘牛头项链’。他们和她一同固守着大山的灵魂,将知识与爱无私的传递给山里的孩子们。

【大理,那些生活在远方的孩子散文】相关文章:

远方的夜散文11-16

那些希冀的等待散文04-29

开往远方的列车散文12-02

陪你流浪远方散文11-17

高三的那些回忆散文11-03

那地方那些花儿|散文11-19

那些年我走过的日子散文05-03

学车的那些事儿记事散文11-19

我选择了走向远方散文04-06

那些年,你曾是我的红颜散文11-14